《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 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 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 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 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 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 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 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 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区域 2、经济区域 3、区位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 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 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 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 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 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区域经 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 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 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义“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 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 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 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2.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 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四种观点认为是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3.(1)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 (2)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 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 一、名词解释 1、杜能农业区位论2、韦伯工业区位论3、产业布局4、原料指数5、地域生产综合 体6、布局指向性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 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 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 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2.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 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四种观点认为是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3.(1)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 (2)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 第二章 区域产业布局 一、名词解释 1、杜能农业区位论 2、韦伯工业区位论 3、产业布局 4、原料指数 5、地域生产综合 体 6、布局指向性
1、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从成本最低的角度,分析了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和士 地利用格局的深刻影响,以此建立起农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理论。 2、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从工业生产总成本最低的角度,抽象出影响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 和特殊因素,并通过数学模型演绎出工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的理论。 3、根据产业布局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影响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并确定合理产业活 动区位的过程。 4、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指地方性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表示工业区位是趋 向于原料地或市场地。 5、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指以某一大型联合企业 为核心,将与该联合企业有紧密技术经济联系的辅助和外围企业布局在该联合企业周 围,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综合体。 1、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 二、判断题 1、区位地租是仅仅由于土地的位置差异而出现的超额利润。() 2、韦伯的原料指数只能大于或等于1,不能小于1。() 3、交通枢纽尤其港口城市也是工业的最佳区位之一。() 4、自然因素只对农业和矿业布局有影响,对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布局没有影响。() 5、人口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产业布局具有双重影响。() 6、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核心都是寻找成本最低区位。() 1、对2、错3、对4、错5、对6、对 三、简答题 2、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应用。 3、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及其意义。 4、简述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 5、简述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及其特点。 6、简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理论标准。 1(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寻找成本最低的农业生产区位作为最佳区位。(2)决定 农业生产利润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杜能据此推导出区位地 租概念。(3)土地区位地租、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不同农产品的最优区
1、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从成本最低的角度,分析了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和土 地利用格局的深刻影响,以此建立起农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理论。 2、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从工业生产总成本最低的角度,抽象出影响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 和特殊因素,并通过数学模型演绎出工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的理论。 3、 根据产业布局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影响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并确定合理产业活 动区位的过程。 4、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指地方性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表示工业区位是趋 向于原料地或市场地。 5、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指以某一大型联合企业 为核心,将与该联合企业有紧密技术经济联系的辅助和外围企业布局在该联合企业周 围 ,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综合体。 1、 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 二、判断题 1、区位地租是仅仅由于土地的位置差异而出现的超额利润。( ) 2、韦伯的原料指数只能大于或等于 1,不能小于 1。( ) 3、交通枢纽尤其港口城市也是工业的最佳区位之一。( ) 4、自然因素只对农业和矿业布局有影响,对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布局没有影响。( ) 5、人口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产业布局具有双重影响。( ) 6、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核心都是寻找成本最低区位。( )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三、简答题 2、 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应用。 3、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及其意义。 4、 简述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 5、 简述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及其特点。 6、 简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理论标准。 1(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寻找成本最低的农业生产区位作为最佳区位。(2)决定 农业生产利润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杜能据此推导出区位地 租概念。(3)土地区位地租、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不同农产品的最优区
位,形成杜能环。(4)区位地租概念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布局,也应用于城市内部产业活动 布局,是城乡土地利用优化的基础理论。 2、(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将成本最低区位作为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2)影响 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可归纳为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寻求运费最低是工业布局的最基 本指向,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只是对运费最低区位的补充和变形。(3)韦伯工业区位论思想 长期以来一直影响我国工业布局活动,要求我们在工业布局和工厂选择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 工业营运成本、提高效益。 3、(1)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等。(2) 人口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从而对产业布局产生不同影响。(3)资金及投资对区域 经济具有乘数效应,由于它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出现马太效应。(4)能否便捷地进入市场是现 代产业布局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恩,从而加大了市场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5)空间 距离的存在使运输因素始终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减 弱。 4(1)产生布局指向的类型主要有原料、动力指向,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劳动力 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无固定指向。(2)原燃料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原燃料耗费占生产成 本比重大的工业,消费地指向性产业主要是为当地消费服务的产业和产品不宜运输或运输成 本高的产业,劳动力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劳动工资成本比重大的产业等。 5、(1)地域合理规模主要由地域的环境容量来决定。(2)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 下列四点:a)资源要素,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可获取的区内外资源的限度。b)基础设施要素, 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自然环境要素,聚集企业的污染不能超过自然环 境容量和净化能力。)管理要素,聚集企业规模不能超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四、论述题 1、试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及其在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胡佛经济区位论及其在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中的应用。 3、试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缺陷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学者的补充和改进 1、(1)简要阐明战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要点。(2)概述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探讨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在国外应用状况及其在我国应 用的可行性。(4)提出将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1)阐述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要点。(2)胡佛经济区位论在国外实践的典型事例。(3) 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有哪些基本类型。(4)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
位,形成杜能环。(4)区位地租概念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布局,也应用于城市内部产业活动 布局,是城乡土地利用优化的基础理论。 2、(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将成本最低区位作为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2)影响 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可归纳为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寻求运费最低是工业布局的最基 本指向,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只是对运费最低区位的补充和变形。(3)韦伯工业区位论思想 长期以来一直影响我国工业布局活动,要求我们在工业布局和工厂选择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 工业营运成本、提高效益。 3、(1)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等。(2) 人口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从而对产业布局产生不同影响。(3)资金及投资对区域 经济具有乘数效应,由于它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出现马太效应。(4)能否便捷地进入市场是现 代产业布局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从而加大了市场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5)空间 距离的存在使运输因素始终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减 弱。 4(1)产生布局指向的类型主要有原料、动力指向,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劳动力 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无固定指向。(2)原燃料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原燃料耗费占生产成 本比重大的工业,消费地指向性产业主要是为当地消费服务的产业和产品不宜运输或运输成 本高的产业,劳动力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劳动工资成本比重大的产业等。 5、(1)地域合理规模主要由地域的环境容量来决定。(2)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 下列四点:a)资源要素,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可获取的区内外资源的限度。b)基础设施要素, 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c)自然环境要素,聚集企业的污染不能超过自然环 境容量和净化能力。d)管理要素,聚集企业规模不能超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四、论述题 1、 试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及其在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中的应用。 2、 试述胡佛经济区位论及其在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中的应用。 3、 试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缺陷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学者的补充和改进。 1、(1)简要阐明战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要点。(2)概述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探讨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在国外应用状况及其在我国应 用的可行性。(4)提出将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1)阐述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要点。(2)胡佛经济区位论在国外实践的典型事例。(3) 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有哪些基本类型。(4)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
的基本趋势和胡佛经济区位论应用的前景。 3、(1)阐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缺陷及其与现代工业布局实践的差距。(2)阐 述西方国家学者对韦伯理论缺陷的主要补充与改进以及形成的区位论新流派。 五、案例分析 昆明钢铁公司是二十世纪50年代在安宁富藏铁矿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者钢铁工 业规模扩大以及长期开采,安宁铁矿石资源已经远不能支持昆明钢铁公司生产的需要,目前 昆钢公司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四川攀枝花和玉溪鲁奎山,煤矿来自曲靖和禄丰。试问昆钢公司 现在的区位合理吗?为什么? (1)概要阐述影响产生布局的主要因素。(2)分析昆钢目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 及布局指向。(3)提出自己对昆钢现有区位合理性的看法及其理由。 第三章城市(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城市 2、城镇体系3、中心地 4、中心地职能 5、城市基本职能6、城市(镇)空间结构 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非农产 业活动的主要场所。 2、城镇体系指区域内各城市(镇)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根据规模等级体系、 职能分工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 3、中心地指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小到一个商店,大到一个城市,均可 称之为中心地。 4、中心地职能指中心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有不同的中心地职能划分方法,其中 种重要分类是按某职能服务的市场区大小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等中心地职能。 5、城市基本职能指支撑城市发展、主要为城市以外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能类型,它们 大多数是城市专业化部门。 6、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状况,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 二、判断题 1、城市是由于社会分工出现非农产业活动而产生、发展的。() 2、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3、某中心地的需求圆锥体等于它的最大需求量。()
的基本趋势和胡佛经济区位论应用的前景。 3、(1)阐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缺陷及其与现代工业布局实践的差距。(2)阐 述西方国家学者对韦伯理论缺陷的主要补充与改进以及形成的区位论新流派。 五、案例分析 昆明钢铁公司是二十世纪 50 年代在安宁富藏铁矿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钢铁工 业规模扩大以及长期开采,安宁铁矿石资源已经远不能支持昆明钢铁公司生产的需要,目前 昆钢公司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四川攀枝花和玉溪鲁奎山,煤矿来自曲靖和禄丰。试问昆钢公司 现在的区位合理吗?为什么? (1)概要阐述影响产生布局的主要因素。(2)分析昆钢目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 及布局指向。(3)提出自己对昆钢现有区位合理性的看法及其理由。 第三章 城市(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城市 2、城镇体系 3、中心地 4、中心地职能 5、城市基本职能 6、城市(镇)空间结构 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非农产 业活动的主要场所。 2、城镇体系指区域内各城市(镇)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根据规模等级体系、 职能分工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 3、中心地指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小到一个商店,大到一个城市,均可 称之为中心地。 4、 中心地职能指中心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有不同的中心地职能划分方法,其中一 种重要分类是按某职能服务的市场区大小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等中心地职能。 5、 城市基本职能指支撑城市发展、主要为城市以外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能类型,它们 大多数是城市专业化部门。 6、 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状况,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 二、判断题 1、城市是由于社会分工出现非农产业活动而产生、发展的。( ) 2、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 3、某中心地的需求圆锥体等于它的最大需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