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域经济 一,名词解释 (1)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2)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 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 推开。 (3)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 象,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 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 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4)集聚: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 成总部集聚效应。 聚集:经济行为主体根据其自身的约束条件和区位的客观差异进 行综合的区位选择,这种区位选择的结果与客观的地理空间相互结合 形成的聚集经济。 (⑤)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 坐标。 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6)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 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 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 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
1 区域经济 一,名词解释 (1)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2)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 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 推开。 (3)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 象,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 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 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4)集聚: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 成总部集聚效应。 聚集:经济行为主体根据其自身的约束条件和区位的客观差异进 行综合的区位选择,这种区位选择的结果与客观的地理空间相互结合 形成的聚集经济。 (5) 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 坐标。 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6)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 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 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 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
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7)极化效应:指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 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 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简答 1,特区经济 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 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a优越的地理位置。b完善的基础设施.c优惠的经济政策d完善的法 律制度。e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3)经济特区的类型: 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 工业型的经济特区:吸收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 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外可在区内从事贸易活动,也可从事投资生 产等工业方面的活动。 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 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 金融型的经济特区:在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 面提供比区外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 旅游型的经济特区 综合型的经济特区:兼有前面几种经济特区的特点和功能,如巴西
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7)极化效应:指一个地区只要它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超过 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 素,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简答 1,特区经济 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 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a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完善的基础设施.c 优惠的经济政策.d 完善的法 律制度。e 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3)经济特区的类型: 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 工业型的经济特区:吸收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 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外可在区内从事贸易活动,也可从事投资生 产等工业方面的活动。 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 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 金融型的经济特区:在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 面提供比区外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 旅游型的经济特区 综合型的经济特区:兼有前面几种经济特区的特点和功能 ,如巴西
马瑞斯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已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 3 2.总部经济: 1)总部经济定义: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 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一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 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 一种经济形态。 2)总部经济的五个特点: 一是知识性。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 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二是集约性。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 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 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 降低了成本。 三是层次性。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 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 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 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四是延展性。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 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 性服务业的延展
马瑞斯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已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 3 2.总部经济: 1)总部经济定义: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 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 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 一种经济形态。 2)总部经济的五个特点: 一是知识性。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 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二是集约性。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 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 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 降低了成本。 三是层 次性。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 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 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 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四是延展性。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 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 性服务业的延展
五是辐射性和共赢性。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一加 4 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 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同时,总部经济模 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 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 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总部经济的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 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提高城市的 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 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第三条件是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 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 的差异。 第四个条件是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 化氛围。 第五个条件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定义:指地理上临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 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贸易与
五是辐射性和共赢性。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 4 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 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同时,总部经济模 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 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 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总部经济的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 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提高城市的 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 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第三条件是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 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 的差异。 第四个条件是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 化氛围。 第五个条件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定义:指地理上临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 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贸易与
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 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的过程。 目的: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的利 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繁 荣。 积极作用: 1,有利于内部经贸易发展: 2,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3,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辨析题 1、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的比较 一、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概念 n根据各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条件的优劣,由高到 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理论。· 2、梯度理论的特点 第一、产业结构的优劣是区域经济兴衰的决定因素。第二、创 新活动大多起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逐步由高 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 市系统向外扩散
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 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的过程。 目的: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的利 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繁 荣。 积极作用: 1,有利于内部经贸易发展; 2,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3,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辨析题 1、梯度理论与辐射理论的比较 一、 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概念 n 根据各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条件的优劣,由高到 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理论。. 2、梯度理论的特点 第一、 产业结构的优劣是区域经济兴衰的决定因素。第二、 创 新活动大多起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逐步由高 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第三、 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 市系统向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