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 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万 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 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 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 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 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 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 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 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 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万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 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 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 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 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 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一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一一简约利物、惠而 不费;凝聚着“美”一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 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 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 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 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 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 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 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 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 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万 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 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 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 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 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 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 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 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 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万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 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 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 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 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 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 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 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 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 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 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 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 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 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 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 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梵髙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 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 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 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 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 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 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 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 贪多求收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 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 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 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 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 夏生荷 1949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住。1952年从 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即便是靠着写诗也可能 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翻译给新中国的读 者。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允许在美的中国籍高级知识分子离开,穆 旦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南开大学任外语系副 教授。 回来,穆旦就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甚至停 止了写诗,以便专心于译作。5年内,他便翻译出版了普希金的好几部代表作, 以及《拜伦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等。他的译作发行量很大,以至于没人知 道他是诗人穆旦,只知道他是翻译家査良铮。然而,穆旦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 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因此很不得一些人的喜欢,这也为他后来的连 连厄运埋下了隐患。 1959年,在南开大学“反右倾”运动中,有人翻出了穆旦的过去,举报了他, 天津中院随即宣布穆旦为“历史反革命”,判处他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 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 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 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 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 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 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 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 贪多求收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 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 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 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 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 夏生荷 1949 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住。1952 年从 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即便是靠着写诗也可能 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翻译给新中国的读 者。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允许在美的中国籍高级知识分子离开,穆 旦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南开大学任外语系副 教授。 一回来,穆旦就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甚至停 止了写诗,以便专心于译作。5 年内,他便翻译出版了普希金的好几部代表作, 以及《拜伦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等。他的译作发行量很大,以至于没人知 道他是诗人穆旦,只知道他是翻译家查良铮。然而,穆旦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 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因此很不得一些人的喜欢,这也为他后来的连 连厄运埋下了隐患。 1959 年,在南开大学“反右倾”运动中,有人翻出了穆旦的过去,举报了他, 天津中院随即宣布穆旦为“历史反革命”,判处他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
动”。这是历史的悲剧,穆旦无力反抗。作为“历史反革命”的他,被发配到校 图书馆,白天要从事打扫厕所、楼道等杂役,晚上则要写“思想汇报”“认罪反 省”。亲朋们不再上门,穆旦也变得沉默寡言,当初 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但现在却要放下手中的笔,“沉重的枷 锁会被打断,牢狱会被颠覆,而门口的自由将微笑地把你们拥抱……”这是穆旦 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歌,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枷锁何时才能被打破。 4年后,穆旦终于被解除“管制”,成为了图书馆的普通员工,虽然他仍然要定 期写思想汇报,但毕竟能重新提笔了,此时的他决定完成一个宏大的计划,翻译 美国作家拜伦的名篇一—《唐璜》,他曾对妻子说:“《唐璜》是我见过的最美 的一部诗体小说,我一定要让中国的读者读到它!”此后,每天下班后,穆旦便 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伏案翻译,他常为一行诗、一个字而整夜不能寐,为一条注释、 个疑点而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穆旦用了整整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2 万多行的《唐璜》初译稿。但就在此时,“文革”爆发了,因为“远征军的问题” 穆旦再次陷入困境,他被“红卫兵”抄家,没收和焚烧掉很多书籍和稿纸,好在 他拼死保住了《唐璜》的手稿。 1973年,穆旦修改好了《唐璜》,并试探着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询问能否 出版,编辑回信说,寄来看看。穆旦兴奋不已,他用牛皮信封小心地将译稿包好, 并在扉页上写上鲁迅的名句,用于激励自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 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侯炬火!”但译稿寄出去后使石沉大海 直到3年后,穆旦才托朋友打听到《唐璜》的下落,友人告诉他:“仍然在出版 社,暂不能出版,但编辑有意保留。”穆旦欣喜不已,可遗憾的是,这是他第 次也是最后一次得知心血之作《唐璜》的消息。 穆旦去世3年后的1980年,《唐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年春, 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里,陪伴他的是一部散发着油墨香的 《唐璜》。 1981年,穆旦被平反,友人为他送上了一副挽联:“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 耿介忠魂!”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穆旦曾这样 写道:“我至今仍认为,人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是为物质手受而活着,享受 到手的可能淡而无味,只有理想使生活兴致勃勃,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芝加哥犬学毕业后,穆旦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 就毅然放弃美国很好的生活,冲破了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开始紧张的翻译 工作 B.穆旦一回国,停止写诗,专心译作,以给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为己任,引介世 优秀文学。他用一生的追求和表达,温暖着我们这个民族 C.穆旦在“反右倾”运动中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被迫中断了翻译 工作。解除“管制”后,手中的笔用来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人也变得 沉默寡言。 D.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回信让穆旦兴奋不已,他将修改好的译著《唐璜》寄出,又 用鲁迅的名句激励自己,但他终究没能看到自己的译作一—《唐璜》的出版。 5.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的万安公墓里,为什么陪伴他的是出版的译著《唐璜》? 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6.为什么说“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耿介忠魂”是穆旦伟大人格的写照?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动”。这是历史的悲剧,穆旦无力反抗。作为“历史反革命”的他,被发配到校 图书馆,白天要从事打扫厕所、楼道等杂役,晚上则要写“思想汇报”“认罪反 省”。亲朋们不再上门,穆旦也变得沉默寡言,当初 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但现在却要放下手中的笔,“沉重的枷 锁会被打断,牢狱会被颠覆,而门口的自由将微笑地把你们拥抱……”这是穆旦 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歌,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枷锁何时才能被打破。 4 年后,穆旦终于被解除“管制”,成为了图书馆的普通员工,虽然他仍然要定 期写思想汇报,但毕竟能重新提笔了,此时的他决定完成一个宏大的计划,翻译 美国作家拜伦的名篇——《唐璜》,他曾对妻子说:“《唐璜》是我见过的最美 的一部诗体小说,我一定要让中国的读者读到它!”此后,每天下班后,穆旦便 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伏案翻译,他常为一行诗、一个字而整夜不能寐,为一条注释、 一个疑点而跑遍天津和北京的图书馆。穆旦用了整整 3 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2 万多行的《唐璜》初译稿。但就在此时,“文革”爆发了,因为“远征军的问题”, 穆旦再次陷入困境,他被“红卫兵”抄家,没收和焚烧掉很多书籍和稿纸,好在 他拼死保住了《唐璜》的手稿。 1973 年,穆旦修改好了《唐璜》,并试探着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写信,询问能否 出版,编辑回信说,寄来看看。穆旦兴奋不已,他用牛皮信封小心地将译稿包好, 并在扉页上写上鲁迅的名句,用于激励自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 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侯炬火!”但译稿寄出去后使石沉大海。 直到 3 年后,穆旦才托朋友打听到《唐璜》的下落,友人告诉他:“仍然在出版 社,暂不能出版,但编辑有意保留。”穆旦欣喜不已,可遗憾的是,这是他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得知心血之作《唐璜》的消息。 穆旦去世 3 年后的 1980 年,《唐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 年春, 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里,陪伴他的是一部散发着油墨香的 《唐璜》。 1981 年,穆旦被平反,友人为他送上了一副挽联:“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 耿介忠魂!”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吧。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穆旦曾这样 写道:“我至今仍认为,人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是为物质手受而活着,享受 到手的可能淡而无味,只有理想使生活兴致勃勃,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芝加哥犬学毕业后,穆旦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作品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 就毅然放弃美国很好的生活,冲破了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开始紧张的翻译 工作。 B.穆旦一回国,停止写诗,专心译作,以给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为己任,引介世界 优秀文学。他用一生的追求和表达,温暖着我们这个民族。 C.穆旦在“反右倾”运动中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被迫中断了翻译 工作。解除“管制”后,手中的笔用来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人也变得 沉默寡言。 D.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回信让穆旦兴奋不已,他将修改好的译著《唐璜》寄出,又 用鲁迅的名句激励自己,但他终究没能看到自己的译作——《唐璜》的出版。 5.穆旦的骨灰落葬在北京的万安公墓里,为什么陪伴他的是出版的译著《唐璜》? 请结合材料分析。(4 分) 6.为什么说“坦荡荡玉壶冰心,血热热耿介忠魂”是穆旦伟大人格的写照?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 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 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 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 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 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 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 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 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 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 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 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 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 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 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 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 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 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 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 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 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 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 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 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 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 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 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 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 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 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 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 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 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 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 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 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 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 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 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 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 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 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 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 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 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 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 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 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 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 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 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 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 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
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 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 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 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 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 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 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 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 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 《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 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 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8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髙洁、髙雅之意,但其言 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 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 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 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E.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 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8.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 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
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 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 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 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 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 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 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 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 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 《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 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 “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 8 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 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 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 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 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E.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 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8.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 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