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系列》 编委会 名誉主编:习守谦 主编:李鉴踪孙旭军樊雄 ·编委:杨时川邱云松李殿元 何秉忠余云华刘黎明
目 录 一、序言:血的信仰与血脉崇拜.(】) 二、血脉的圣殿:祠堂.(5) 1.从殷墟遗址到北京太庙:天子宗庙.(6) 2从石室到家庙:民间祠堂.(14) 3.从壁画到牌坊:古代民间祠堂建筑.(20) 4,介于天子与庶民之间:孔庙.(29) 5。祠堂的物质依托:祭田.(34) 三、血脉的承继:祭祖.(40) 】.从三牲到扫墓:汉族祭祖.(4】) 2.烧官香与摆件子:满族祭祖.(56) 3.送灵与蹈祖公:垂族祭祖.(62》 4,白虎神与“胎嘎液”:祖先崇拜的层次.(73) 四、血脉的延续:求子.(8) 1.践展之舞与祓禊之仪:远古的求子仪式.(85) 2.睡佛与搭桥:民问求子方式(一).(88) 1
3.送灯与计彩蛋:民间求子方式(二).(100) 4.杀生子与产翁制:为了血脉的纯正.(110) 五、血脉的维护:血族复仇.(113) 1.赵氏弧儿与子霄奔吴:汉族血族复仇(一).(115) 2.职业杀手与官府的宽恕:汉族血族复仇(二) .(120) 3.换头与偿命钱:少数民族丘族复仇.(127) 六、血脉的谱系:家谱.(135) 1,鼎彝铭文,帝系世本:三代时期家谱的发轫 n+44.(136) 2.九品门第,谱局籍库:魏普南北朝的家谱鼎盛 .(142) 3.追述本系,妄承先哲:隋唐时期家谱的承启,(147) 4.家自为说,人自为书:宋代时期家谱的转向(149) 5.私家之谱,卷帙浩繁:明清时期家谱的泛滥.(154) 6.维系血脉,保持家风:家谱的功用.(157) 7.验谱、祭谱、背潜:各式家谱崇拜.(167) 8。家谱与图腾神话.(17) 七、血族习俗与中国传统社会.(1?9)》 1.血族、宗族与政权形式.(179) 2.族权、家法与皇权、国法.(189》 3,系庭伦理与社会沦理.(197)
一、序言:血的信仰与血脉崇拜 血、在先民心中,神秘而又神圣。 据传、犹太人禁忌最甚者,莫过于食血《圣经·利末 记》记上帝对以色列人说:“无论什么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 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它的生命。凡吃了血的,必被 翦除。”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信仰一一一当然,不会完全一样。人 们常说:中国古代关于血的信仰主要表现在三类古俗中,那 就是血祭、盟誓和衅礼。 所谓应祭、就是杀牲取血,用以祭祀。《周礼·春官·宗 伯》说:“以血祭条社稷、五祀、五岳。”可见,远古祭祀各 类神灵,都采取血祭的方式。所谓盟暂,就是对神灵作出遵 守诺言的保证,并声明如果违背誓言将受到某种神罚。在盟 暂中,歃血(饮锉血)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也许在古人看 来,如果饮了神圣的血而对神灵说假话、就必然会受到最严 厉的惩罚。所谓衅礼,就是将血洒涂江新成的器物或官室上· 这是为了驱邪,以保证器物或官室今后在使用时不至于发生 1
危害人类的享情。 血祭、盟管、峡礼,都反映了古人对血的灵性的信种。而 古人对血的灵性的这种信仰,又是基于对自身血液的崇拜。正 是周身血液的流动,使人们领咯到了自己的确实存在。血与 生命相联系,血与活力相联系,血的崇拜与信仰,体现了先 民最本能的生存愿望。 依据先民朴素的直观感觉,血具有一种奇妙的承传性,它 来于先人,传至后世,也就是一脉相承。人类本身的再生产, 以血味承传不断的方式表现出来,它概是物质生产的基础,又 是物质生产的目的,因此,对血脉的崇拜与信仰是人类最基 本、最深刻的一种崇拜与信仰。这本小册子以此为论题,正 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在原始氏族时代,人们的社会联系极为简单,而主要的 联系则是和自己所在氏族的联系,人们凭借血缘纽带结为一 个社会群体。但是,以氏族为核心的氏族社会,并非永恒的。 文明潮流的不断侵蚀、冲击,无情地截断、瓦解了野蛮的氏 族制度。文明社会,要在氏族公社制度的废线上建立自己的 结构。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各民族所选择的道路、所建立 的社会新结构也不尽相同。 在对旧的氏族传统的否定上,古希腊城邦较为彻底,这 以雅典城邦的“梭伦变法”最为典型。著名的梭伦变法、是 雅典氏族公社制度的末日。血族的划分被行政区域的划分所 取代,从此,“族人”关系让位给“公民”关系,而公民关系 的准则是国家法律,不再是血缘的远近亲疏。马克恩称之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