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试题(语文) 命题: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攻讦(jie) 蒹葭(jia) 跌跌撞撞(dⅰe) 荦荦大端(luo) 渐染(jian)叨扰(do)倩人执笔(qian)揆情度理(ku1) C佣金(yong)骠勇(pido)哄抬物价(hong) 捕风捉影(p) D绯闻(fei)木讷(nd) 落拓不羁(tuo)缓靖主义(sui) 2、下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沉缅联袂 高朝叠起 絀汇贯通 B脉搏渎职 故步自封 再接再厉 C景牒赦免 相应成趣 D棋枰提挈 良晨美景 草春辉 3、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用多数人的匮乏()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 ②孤独和痛苦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人更()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 韧性 ③喝彩,本是人们对闪烁着真善美光辉的人和事的() ④在对待“科学”的()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A凸显真切赞颂观念 B.凸现真切赞美概念 C.凸现真实赞美概念 D.凸显真实赞颂观念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有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石头 怎样堆砌上去的,但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B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表荒凉地掩藏着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令所有钟情考
湖南省长沙一中 2008 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试题(语文) 命题: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攻讦.(jié) 蒹葭.(jiā) 跌跌..撞撞(diē) 荦荦大端(luò) B 渐.染 (j ià n) 叨.扰 ( dā o) 倩.人执 笔 (q ià n) 揆.情 度理 ( kuí) C 佣.金( yōng ) 骠.勇 ( pi ào) 哄.抬 物价 ( hō ng) 捕.风捉 影 (pǔ) D 绯.闻( fēi) 木 讷.( nà) 落 拓.不羁(t uò) 缓.靖 主 义(suí) 2、下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沉缅 联袂 高潮叠起 融汇贯通 B 脉搏 渎职 故步自封 再接再厉 C 影牒 赦免 目不交接 相应成趣 D 棋枰 提挈 良晨美景 寸草春辉 3、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用多数人的匮乏( )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 ②孤独和痛苦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人更( )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 韧性。 ③喝彩,本是人们对闪烁着真善美光辉的人和事的( ) ④在对待“科学”的( )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A.凸显 真切 赞颂 观念 B.凸现 真切 赞美 概念 C.凸现 真实 赞美 概念 D.凸显 真实 赞颂 观念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有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石头 怎样堆砌上去的,但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B.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表荒凉地掩藏着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令所有钟情考
古文物的学子神往不已。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改世界,通过法律、道德 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 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需达到的程度。 D.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 因此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 5、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即使是抽象的形式美,如无标题音乐,毕加索绘画,行家加以启发,也颇能 心领神会 ②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不必愤世嫉俗,关键在于我们对生命的把握 ③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可见领悟本质的难能可贵 ④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 ⑤因为你已经完沉浸在精神创造的快乐之中 ⑥开拓精神世界,使其博大与富有,足以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了 不动心 ⑦通常人们总是因为看到形式美而感到心悦诚服 ⑧只是对事物本质的美,还需要自身长久的思悟,才能把握 A.③②④⑤⑥①⑧⑦ B.⑦①⑧③②④⑥⑤ C.④③⑥⑤②⑧①⑦ D.②③④⑤①⑥⑧⑥ 二、现代文(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 “人造太阳”的原因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 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过程。氢的两个同位素一氘和氚的原子核聚 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 子等物质,这意味着质量的亏损。根据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式E=mc,质量 的亏损意味着能量的释放———两氢同位素的聚变大约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
古文物的学子神往不已。 C.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改世界,通过法律、道德 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 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需达到的程度。 D.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 因此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 5、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即使是抽象的形式美,如无标题音乐,毕加索绘画,行家加以启发,也颇能 心领神会 ②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不必愤世嫉俗,关键在于我们对生命的把握 ③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可见领悟本质的难能可贵 ④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 ⑤因为你已经完沉浸在精神创造的快乐之中。 ⑥开拓精神世界,使其博大与富有,足以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了 不动心 ⑦通常人们总是因为看到形式美而感到心悦诚服 ⑧只是对事物本质的美,还需要自身长久的思悟,才能把握一二 A. ③②④⑤⑥①⑧⑦ B. ⑦①⑧③②④⑥⑤ C. ④③⑥⑤②⑧①⑦ D. ②③④⑤①⑥⑧⑥ 二、现代文(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 “人造太阳”的原因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 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过程。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 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 子等物质,这意味着质量的亏损。根据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质能方程式 E=mc2,质量 的亏损意味着能量的释放———两氢同位素的聚变大约能够释放 17.6 兆电子伏特的
能量。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各国对核聚变多途径的研究完成了“原 理性探索”’到年代末,苏联专家制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成为磁约束聚变的主流, 国际核聚变硏究开始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实验。美、欧、日、中都相继建 立了自己的装置进行实验。然而,托卡马克建堆需要三个要素:“高温度、高密度和 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些条件才逐渐接近或达到这三个要 素,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 1938年,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 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然而,与能够在室温下 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这是因为当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 的时候,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相互间的斥力将阻碍聚变的发生。要克服这种 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然而,地球上并不具有太阳 那样强大的引力场。因此,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髙温 不过,这又带来了新麻烦:如此髙温下,核聚变燃料就成为等离子体,在等离子 体状态下,物质微粒的运行更难以捉摸。而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就必须约速这些 “乱跑”的等离子体。那么,怎样在高温下约束等离子体的运行?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科学家提出了“磁约束”概念,即通过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绕型磁力 线,让等离子体沿磁力线运行。根据这一原理,苏联科学家于1954年制造了第一个 “环形磁约束容器”装置一托卡马克( Tokamak) 新的总是又出了:要约束这些能量巨大的等离子体,就必须要强大的磁场;而强 大的磁场需要强大的电流。根据电学方程,电流遇到电阻会产生热量。事实上,以 往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大多是因为这一过程产生大量热量而只能脉冲运行,并且耗 电巨大。怎样避免这一缺陷?1912年,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在偶然间发现, 他的水银样品在低温4.25K左右时电阻消失。他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这一发现。 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在解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散热问题时 科学家们想到了超导 6、下列关于“核聚变”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
能量。 从上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到 70 年代末,各国对核聚变多途径的研究完成了“原 理性探索”,到 70 年代末,苏联专家制造的托卡马克装置成为磁约束聚变的主流, 国际核聚变研究开始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和实验。美、欧、日、中都相继建 立了自己的装置进行实验。然而,托卡马克建堆需要三个要素:“高温度、高密度和 足够的能量约束时间。”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这些条件才逐渐接近或达到这三个要 素,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 1938 年,德国科学家贝特·魏茨泽克独立地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 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然而,与能够在室温下 进行的裂变不同,聚变发生需要巨大能量。这是因为当两个带正电的氢原子核靠近 的时候,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相互间的斥力将阻碍聚变的发生。要克服这种 阻碍,只有两种途径;强大的引力,或上亿度的高温。然而,地球上并不具有太阳 那样强大的引力场。因此,要想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只能依靠上亿度的高温。 不过,这又带来了新麻烦:如此高温下,核聚变燃料就成为等离子体,在等离子 体状态下,物质微粒的运行更难以捉摸。而实现可控制的核聚变,就必须约速这些 “乱跑”的等离子体。那么,怎样在高温下约束等离子体的运行?20 世纪 40 年代末, 苏联科学家提出了“磁约束”概念,即通过强大的磁场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绕型磁力 线,让等离子体沿磁力线运行。根据这一原理,苏联科学家于 1954 年制造了第一个 “环形磁约束容器”装置—托卡马克(Tokamak)。 新的总是又出了:要约束这些能量巨大的等离子体,就必须要强大的磁场;而强 大的磁场需要强大的电流。根据电学方程,电流遇到电阻会产生热量。事实上,以 往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大多是因为这一过程产生大量热量而只能脉冲运行,并且耗 电巨大。怎样避免这一缺陷?1912 年,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在偶然间发现, 他的水银样品在低温 4.25K 左右时电阻消失。他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这一发现。 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领域。在解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散热问题时, 科学家们想到了超导。 6、下列关于“核聚变”的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 过程
B氢的两个同位素一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就是发生 了核聚变。 C核聚变发生时会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物质,出现 质量亏损。 D.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发生核聚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强大的引力和上 亿度的高温。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造太阳”的基本原理,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核聚变 B氢的两个同位素一氘和氚的聚变能够释放17.6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C.超导电性是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于1912年间偶然发现和命名的 D直到上世纪90年代,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 8、下列说法不属于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的难题的一项是 A怎样克服原子核之间同性相斥的阻力。 B.怎样的高温下约束成为等离子体的核聚变燃料的运行。 C.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存在的散热和耗电巨大的问题。 D怎样让核聚变像核裂变一样在室温下就可以发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基是 A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欧、日、中对核聚变的研究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 发和实验 B魏茨泽克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是研制“人造太阳”最初的 理论基础 C.“人造太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研制成功,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能量和持续 的温暖。 D从1912年起,各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核聚变,并设法硏制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复庵记 顾炎武
B.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生成一个氦原子核,就是发生 了核聚变。 C.核聚变发生时会释放出一个中子,伴随着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物质,出现 质量亏损。 D.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发生核聚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强大的引力和上 亿度的高温。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的一项是: A.“人造太阳”的基本原理,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核聚变 B.氢的两个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能够释放 17.6 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C.超导电性是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于 1912 年间偶然发现和命名的。 D 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才得到证实。 8、下列说法不属于 ...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的难题的一项是 A.怎样克服原子核之间同性相斥的阻力。 B.怎样的高温下约束成为等离子体的核聚变燃料的运行。 C.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存在的散热和耗电巨大的问题。 D.怎样让核聚变像核裂变一样在室温下就可以发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基是 A.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美、欧、日、中对核聚变的研究集中到托卡马克装置的研 发和实验。 B.魏茨泽克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是研制“人造太阳”最初的 理论基础。 C.“人造太阳”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研制成功,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能量和持续 的温暖。 D.从 1912 年起,各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核聚变,并设法研制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 三、文言文阅读(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 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 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官伴 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官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尽厥职焉。乃东官不知所之,范君为黄冠矣 【译文】旧时的太监范养民,在明朝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步行到华山做道士 过了几年,才能够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贤士春 夫,大多和他的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可是范先生本来并非道士 之流的人。(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 也很多,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当李自成挟持东宫二太子离开北京,范先生料到 他必定将要向西逃,于是舍弃自己的家跑到关中,将尽自己的职责。但是太子下落 不明,范先生就当了道士。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官观 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译文】华山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地可以种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 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宫观的财产登记簿上。华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资助他材料,因此 建造了这个住所来居住。(这所住宅)有房三间,面朝东,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 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 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 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官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 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 志也。 【译文】我曾经在复庵住过一夜,开门无望,(只见)黄河的东边,苍青的雷首 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饿死的地方,(那些山峦)好象拱手 站在那儿,(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效的行为。从这儿向东, 是汾河的一个曲折处,绵上山隐现在云烟的上面,好像看得到。当年介子推追随晋 公子出逃,公子归国之后,介子推却隐居在这里,这又是范先生拥有而不得实现的 心愿。从这儿再向东,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地方,离 那儿非常遥远,尽力远望也望不见了。(只有)彼此垂泪!我写了这篇记,留在山中。 以后登此山先生们,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 【注释】①黄冠:道士。与下文中“方士”同义。②商朝亡后,伯夷、叔齐耻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固:本来 不隶于宫观之籍 隶:分属,属于 C.若揖让乎共间 揖让:宾主相见时谦让的样子 D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 曲:弯曲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乃东宫不知所之 项伯乃夜马之沛公军 C后之君子登斯山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①,数年,始克结 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 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官伴 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官二王以出也,范 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 尽厥职焉。乃东官不知所之,范君为黄冠矣。 【译文】旧时的太监范养民,在明朝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步行到华山做道士。 过了几年,才能够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贤士春 夫,大多和他的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可是范先生本来并非道士 之流的人。(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 也很多,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当李自成挟持东宫二太子离开北京,范先生料到 他必定将要向西逃,于是舍弃自己的家跑到关中,将尽自己的职责。但是太子下落 不明,范先生就当了道士。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官观 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译文】华山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地可以种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 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宫观的财产登记簿上。华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资助他材料,因此 建造了这个住所来居住。(这所住宅)有房三间,面朝东,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 饿者②,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 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 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官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 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 志也。 【译文】我曾经在复庵住过一夜,开门无望,(只见)黄河的东边,苍青的雷首 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饿死的地方,(那些山峦)好象拱手 站在那儿,(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效的行为。从这儿向东, 是汾河的一个曲折处,绵上山隐现在云烟的上面,好像看得到。当年介子推追随晋 公子出逃,公子归国之后,介子推却隐居在这里,这又是范先生拥有而不得实现的 心愿。从这儿再向东,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地方,离 那儿非常遥远,尽力远望也望不见了。(只有)彼此垂泪!我写了这篇记,留在山中。 以后登此山先生们,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 【注释】①黄冠:道士。与下文中“方士”同义。②商朝亡后,伯夷、叔齐耻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固:本来 B.不隶.于宫观之籍 隶:分属,属于 C.若揖让..乎共间 揖让:宾主相见时谦让的样子 D.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 曲:弯曲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乃东宫不知所之. 项伯乃夜马之.沛公军 C.后之君子登斯山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