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岳国精李一 审题人:马洪 20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进行,否则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 试卷一并交回。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看顾/看涨模样/模棱两可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B.挣扎/挣钱未遂/称心遂愿应对如流/应运而生 C.阑珊/删改提挈/锲而不舍字斟句酌/真知灼见 D.堤岸/提防为难/为虎作伥故态复萌/海誓山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阵关注惯用语亟需纠正暗度陈仓 B、喝彩揖拿挖墙脚礼尚往来声名鹊起 C、宣泄分账打圆场食不裹腹彬彬有理 D、思辨宫阙捅娄子各行其是挑肥拣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2008年北京奧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特 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蹴而就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席之地,也在情理之中,可个别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之实,这种换 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晏殊独坐在晃动昏黄灯光的书房,双目微闭,口中缓缓吟出:“晚 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一副身处太平世道的闲适自足神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 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B、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 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以学习贯彻
1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 2007 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岳国精 李一 审题人:马洪 2007、5、26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进行,否则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 试卷一并交回。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看.顾/看.涨 模.样/ 模.棱两可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B.挣.扎/挣.钱 未遂./ 称心遂.愿 应.对如流/应.运而生 C.阑珊./删.改 提挈./ 锲.而不舍 字斟句酌./真知灼.见 D.堤.岸/提.防 为.难/为.虎作伥 故态复萌./海誓山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阵 关注 惯用语 亟需纠正 暗度陈仓 B、喝彩 揖拿 挖墙脚 礼尚往来 声名鹊起 C、宣泄 分账 打圆场 食不裹腹 彬彬有理 D、思辨 宫阙 捅娄子 各行其是 挑肥拣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特 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一蹴而就。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席之地,也在情理之中,可个别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之实,这种换. 汤不换药 ....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一个风雨飘摇 ....的夜晚,晏殊独坐在晃动昏黄灯光的书房,双目微闭,口中缓缓吟出:“晚 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归。”一副身处太平世道的闲适自足神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 13 日 18 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 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 2008 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B、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 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以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环节 D、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一一从节约资源 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细细的秋雨一一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一一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 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 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 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动力。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 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 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 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 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 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 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 湘文化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 层的概念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 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 境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 此之谓。而从时间看,楚人本含古蛮族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虽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不绝。文化 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性格的湘人就在这特殊土壤中 应运而生。 时间与空间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则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 系统活动,其合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土著文化,即群苗文化,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 化:一是中原文化,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湖湘文化就是二者冲突与融会的结果。中 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 “刚坚”、“峻激”的风格。“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罔不有独立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环节。 D、今年的 4 月 22 日是第 38 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 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 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 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 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动力。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 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 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 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 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 “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 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 湘文化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 层的概念。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 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 境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 此之谓。而从时间看,楚人本含古蛮族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虽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不绝。文化 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性格的湘人就在这特殊土壤中 应运而生。 时间与空间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则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 系统活动,其合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土著文化,即群苗文化,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 化;一是中原文化,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湖湘文化就是二者冲突与融会的结果。中 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 “刚坚”、“峻激”的风格。“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罔不有独立
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即此之谓。这就是湖湘文化“深湛古学而能自辟蹊径, 不为古学所囿”和“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自立”的重要原因 湖湘文化的形成,正是以上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 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6、下列有关“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具有生猛活脱之性,又富于正义感和向群性,从而使湖湘文化具有了“淳朴重义”的 独特文化精神。 B.“二者融贯”,说的是“临难不惧”和“视死如归”的湖湘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色,有鲜 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C.由于具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湖湘文化拥有了明确 的奋斗目标 D.湖湘文化的“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的形成,与它崇尚“天行健,君子当自 强不息”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诸多因素”的一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与英雄主义相结合。 B.“前有大泽,后有重山”的相对艰苦、闭塞的独特的生存环境 C.古蛮族的血统使湘人保有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 D.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融合 8、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B.“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C.楚人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D.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 9、下列对“湖湘文化”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备受关注,与湖湘人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密切相关。 B.“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湖湘文化独特的 风格和湘人的代表性人格 C.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保有与融会,既“深湛古学”,又“不为古学所囿”;既“接受中 原文化”,又“风气自创”。 D.以“人极”为哲学依据的湖湘文化,培育了湘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具有了“独 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
3 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即此之谓。这就是湖湘文化“深湛古学而能自辟蹊径, 不为古学所囿”和“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自立”的重要原因。 湖湘文化的形成,正是以上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 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6、下列有关“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具有生猛活脱之性,又富于正义感和向群性,从而使湖湘文化具有了“淳朴重义”的 独特文化精神。 B.“二者融贯”,说的是“临难不惧”和“视死如归”的湖湘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色,有鲜 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C.由于具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湖湘文化拥有了明确 的奋斗目标。 D.湖湘文化的“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的形成,与它崇尚“天行健,君子当自 强不息”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诸多因素”的一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与英雄主义相结合。 B.“前有大泽,后有重山”的相对艰苦、闭塞的独特的生存环境。 C.古蛮族的血统使湘人保有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 D.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融合。 8、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B.“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C.楚人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D.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 9、下列对“湖湘文化”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备受关注,与湖湘人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密切相关。 B.“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湖湘文化独特的 风格和湘人的代表性人格。 C.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保有与融会,既“深湛古学”,又“不为古学所囿”;既“接受中 原文化”,又“风气自创”。 D.以“人极”为哲学依据的湖湘文化,培育了湘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具有了“独 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
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 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 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 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 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 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 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 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终 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 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前,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 溢:表露 B.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见:看见 C.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乡党:同乡 D.将归益治其文 治:研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②浴乎忻,风乎舞雩,咏而归 B、①入则周公、召公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②示赵弱且窃也 D.①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通过“养 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B、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内在修养的作 用,不太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 C、后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益治为文, 且学为政”。这本是一篇干谒的文章,但作者既巧妙地说明了自己干谒的目的,又不致于落 人俗套 D、全文从论文开始,又在论文中结束,一以贯之,纡徐曲折。在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 点后,作者顺势而下,点明“养气”的方法,这样,后文的求见自然也成为了“养气”的 个目的所在了,避免了直接求官的尴尬
4 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 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 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 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 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 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 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 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终 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 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前,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 溢:表露 B.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见:看见 C.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乡党:同乡 D.将归益治.其文 治:研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②浴乎忻,风乎.舞雩,咏而归 B、①入则.周公、召公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②示赵弱且.窃也 D. ①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通过“养 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B、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内在修养的作 用,不太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 C、后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益治为文, 且学为政”。 这本是一篇干谒的文章,但作者既巧妙地说明了自己干谒的目的,又不致于落 人俗套。 D、全文从论文开始,又在论文中结束,一以贯之,纡徐曲折。在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 点后,作者顺势而下,点明“养气”的方法,这样,后文的求见自然也成为了“养气”的一 个目的所在了,避免了直接求官的尴尬
四、(24分) 1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3分)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3分)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 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2分)作者“老尽 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答 15、填空(6分) (1)《雷雨》是 (作者)的重要话剧之一,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 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 (2)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 不同的意象:既有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如:苏轼《赤 壁赋》中的“ 水波不兴。”也有慷慨、悲壮之风,如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 ”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 瓜洲渡, 。”当然也少不了离愁、忧怨、伤感之风,如秦观的《鹊桥仙》 中的 ,便胜却人间无数。”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田园哪有风光美 刘红旗 (1)一次聚会上,唯一来自农村的我突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
5 四、(24 分) 1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3 分) 答: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3 分) 答: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4 分)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 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 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2 分)作者“老尽 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 分) 答: 15、填空(6 分) (1)《雷雨》是____ __ (作者)的重要话剧之一,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 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 《 》。 (2)在古代诗词中,风,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它充满灵性,蕴含诗意,呈现出众多 不同的意象:既有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习习之风,柔美轻拂,祥和静谧。如:苏轼《赤 壁赋》中的“ ,水波不兴。”也有慷慨、悲壮之风,如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 。”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 瓜洲渡, 。”当然也少不了离愁、忧怨、伤感之风,如秦观的《鹊桥仙》 中的“ ,便胜却人间无数。”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田园哪有风光美 刘红旗 (1)一次聚会上,唯一来自农村的我突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