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doc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荇xing 迤週y瓜蔓儿wan通衢大道q B.戮力l 勖勉xu迫击炮pai 卷帙浩繁zhi C.眄视man楸然qao国子监jan 刀耕火种zhng D.惊蛰zhe 折耗she 露马脚l 狼奔豕突sh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迷失在晶荧剔透的宫殿里了 B.把平实质朴的文章打下去,把浅薄华丽的文章捧上来,欲求文风之正,犹如沿木求鱼 C.小说庄谐杂出,雅俗共赏,充分显示出中国小说包罗万象,地负海涵的雄伟气魄 D.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废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一旦受害者一方反悔,或害人者觉得这样的惩罚不足为 训而继续为恶,就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B.长期滞留海外不归,半年多不问公司“政事”的和光商务董事长吴力,在市场的一片 猜测和质疑声中突然“撂挑子”,股市再次上演“达尔曼式”闹剧 C.“湖湘地产国际长沙年度风云榜”被称为湖南房地产最权威的奖项,未来城项目能在众 多楼盘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实属实至名归. D.就她那点文化素质,要弄出什么高水平的提案来“共商国是",这不是明摆着“赶鸭子 上架”吗?实在难为她了。 4.下列各句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高度重视因长时间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特别是防范冰雪融化后容 易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B.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日本文部省于去年12月13日召集了一次秘密听证会 允许美国政府及有关各方就此问题畅所欲言。 C.西安市临潼医赠给湘西龙山县的两尊仿真“秦马俑”,与两尊“秦兵俑”并列,静静 地伫立在龙山县耶古城考古展 D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领先世界,大约在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仪器进 行气象观测了,只是那时还比较简单. 5.“奥运圣火将通过包机前往五大洲”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①火炬接力境外传递包机的景观设计以红黄为主色调,②突出“北京2008奥林 匹克火炬接力”的字样以及火炬接力“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_③象征着“火凤 凰”展翅飞翔,把吉祥、和平的信息以及中国人民追求和谐发展的理念带给全世界。 ④ A.在①处B.在②处C.在③处D.在④处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李自成归宿之谜
湖南省师大附中 2008 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doc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青荇.xíng 迤.逦 yǐ 瓜蔓.儿 wàn 通衢.大道 qú B. 戮.力 lù 勖.勉 xù 迫.击炮 pǎi 卷帙.浩繁 zhì C. 眄.视 miǎn 愀.然 qiǎo 国子监.jiàn 刀耕火种.zhǒng D. 惊蛰.zhé 折.耗 shé 露.马脚 lù 狼奔豕.突 sh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迷失在晶荧剔透的宫殿里了. B. 把平实质朴的文章打下去,把浅薄华丽的文章捧上来,欲求文风之正,犹如沿木求鱼。 C. 小说庄谐杂出,雅俗共赏,充分显示出中国小说包罗万象,地负海涵的雄伟气魄。 D. 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废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一旦受害者一方反悔,或害人者觉得这样的惩罚不足为 ... 训.而继续为恶,就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B. 长期滞留海外不归,半年多不问公司“政事”的和光商务董事长吴力,在市场的一片 猜测和质疑声中突然“撂挑子 ...”,股市再次上演“达尔曼式”闹剧。 C.“湖湘地产国际长沙年度风云榜”被称为湖南房地产最权威的奖项,未来城项目能在众 多楼盘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实属实至名归 ..... D. 就她那点文化素质,要弄出什么高水平的提案来“共商国是",这不是明摆着“赶鸭子 ... 上架..”吗? 实在难为她了。 4. 下列各句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要高度重视因长时间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特别是防范冰雪融化后容 易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B. 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日本文部省于去年 12 月 13 日召集了一次秘密听证会, 允许美国政府及有关各方就此问题畅所欲言。 C. 西安市临潼医赠给湘西龙山县的两尊仿真“秦马俑”,与两尊“秦兵俑”并列,静静 地伫立在龙山县耶古城考古展。 D.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领先世界,大约在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仪器进 行气象观测了,只是那时还比较简单. 5.“奥运圣火将通过包机前往五大洲”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① 火炬接力境外传递包机的景观设计以红黄为主色调, ② 突出“北京 2008 奥林 匹克火炬接力”的字样以及火炬接力“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口号。 ③ 象征着“火凤 凰”展翅飞翔,把吉祥、和平的信息以及中国人民追求和谐发展的理念带给全世界。 ④ A. 在①处 B. 在②处 C. 在③处 D. 在④处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李自成归宿之谜
遍览明清两朝官方历史文献以及诸多私家著述,太都对李自成的人生结局作过这样的记 载:兵败九宫山,最终被当地乡勇围困,死干乱军之中。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关李 自成的下落,几百年来众说纷争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宗历史悬案,“李自成归宿”成为学 界热门话题。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启动了一个课题组,攻克李自成归宿问题。可由 于参与者观点不一,时至今日,仍在争论。 1981年元月,湖南省石门县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夹山寺大路西陂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 但是挖开之后,墓葬的形制却让他们感到迷惑不解:这种葬俗很少发现,与本地葬俗迥然不 同,而极似陕北民俗。此后,出土的碑刻再一次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这是一块名为《中兴 夹山祖庭私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铬》的石碑,通过碑文,他们第一次获知了墓主人的身份:第 这个和尚是顺治九年来到夹山的;第二,他的弟子门徒有数千之众,他不是一般的和尚。 1892年9月.在重修夹山寺大悲殿的时候,维修工人在大殿中部地基里突然又发现了 一个刻着“敕印”二字的石龟。“敕”是皇帝专用的一个名司。那么这个敕印应该是皇帝专 用的。根据鉴定,这个石龟也是明末清初的东西,查阅夹山寺历史的记载,当时唯有奉天玉 大和尚德高望重,门下有弟子门徒教千之众。看来,这个石龟只有奉天玉大和尚才能领受 1994年2月,石门附近的一个农民在挖菜窖时偶然挖到一块铜牌,上面写着“奉天玉诏” 四个字,经过鉴定,这块铜牌同样是明末清初的,而它显然应该是奉天玉大和尚使用的物品 如此浓重的皇权色彩竟然集中在奉天玉这样一个和尚身上,不禁令人疑窦丛生 种种迹象表明,奉天玉大和尚极有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也许李自成并没有死在九宫山, 而是出家为僧了。 那么,李自成为何禅隐夹山?面对无法抗衡的满清八旗兵,早在太顺军从北京撤退之时, 李自成就有了希望能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想法。但由于自已是朱明王朝的死敌,南明朝廷以“报 君父仇”、“联淸讨贼”为举国大纲,所以李自成的想法一直无法实现。当他遭遇了武昌战役 的失败、面对大顺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决断已经是刻不客缓的事情了。 学者刘重日推测:可能有些谋士给他出主意,让他退隐,并且让部下去联络南明。跟南 明谈判、合作。只有这两股势力结合,才可能在当时有力量跟清朝敌对 也许李自成的确采纳了谋士的意见,选择退隐。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怎样 才是一个最为稳妥的退身之策呢?李自成选择了出家,这在当时也许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而另一个原因似乎和李自成幼年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李自成小时候,从6岁到0岁, 出家4年当和尚,被命名为黄来僧。有一些佛学研究者认为这也是还原,还他的本来面貌 就在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的推论背后,却又有着诸多无法解释的疑点,首先就是关于奉 天玉太和尚从何处抵达夹山以及抵达的时间。一种说法是奉天玉大和尚是顺治九年到的夹 山,可是在顺治二年的五月,历史上就没有李自成的记载了,没有他的踪影了,那么二年到 九年之间他到哪里去了?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他与当地官员的交往极为密切,而这 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特别重要的是,如果李自成果真退隐出家暗中指挥大顺军余部继续作战的话,必然是调 度有方,行动统一,事实却并非如此。从他的余部来看,很混乱:有降清的,有降明的,有 降明后又降清的,降清后又降明的。从这种混乱的局面来看,大顺军正是“树倒猢狲散”, 李自成要在的话绝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那么,奉天玉大和尚究竞是否就是隐遁出家的李自成?史学界最终没有定论,所有的研 究推理终究只是一种猜测。如果当年的李自成没有身死九宫山,也没有选择出家为僧,那么 关于他最终的命运结局,又有谁能真正知晓呢?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董风秋、于敏) 6.下列说法不属于“奉天玉大和尚极有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迹象的一项是 A.崇桢十六年,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与太和尚奉天法号相合
遍览明清两朝官方历史文献以及诸多私家著述,太都对李自成的人生结局作过这样的记 载:兵败九宫山,最终被当地乡勇围困,死干乱军之中。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关李 自成的下落,几百年来众说纷争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宗历史悬案,“李自成归宿”成为学 界热门话题。199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启动了一个课题组,攻克李自成归宿问题。可由 于参与者观点不一,时至今日,仍在争论。 1981 年元月,湖南省石门县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夹山寺大路西陂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 但是挖开之后,墓葬的形制却让他们感到迷惑不解:这种葬俗很少发现,与本地葬俗迥然不 同,而极似陕北民俗。此后,出土的碑刻再一次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这是一块名为《中兴 夹山祖庭私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铬》的石碑,通过碑文,他们第一次获知了墓主人的身份:第 一,这个和尚是顺治九年来到夹山的;第二,他的弟子门徒有数千之众,他不是一般的和尚。 1892 年 9 月.在重修夹山寺大悲殿的时候,维修工人在大殿中部地基里突然又发现了 一个刻着“敕印”二字的石龟。“敕”是皇帝专用的一个名司。那么这个敕印应该是皇帝专 用的。根据鉴定,这个石龟也是明末清初的东西,查阅夹山寺历史的记载,当时唯有奉天玉 大和尚德高望重,门下有弟子门徒教千之众。看来,这个石龟只有奉天玉大和尚才能领受。 1994 年 2 月,石门附近的一个农民在挖菜窖时偶然挖到一块铜牌,上面写着“奉天玉诏” 四个字,经过鉴定,这块铜牌同样是明末清初的,而它显然应该是奉天玉大和尚使用的物品。 如此浓重的皇权色彩竟然集中在奉天玉这样一个和尚身上,不禁令人疑窦丛生。 种种迹象表明,奉天玉大和尚极有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也许李自成并没有死在九宫山, 而是出家为僧了。 那么,李自成为何禅隐夹山?面对无法抗衡的满清八旗兵,早在太顺军从北京撤退之时, 李自成就有了希望能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想法。但由于自已是朱明王朝的死敌,南明朝廷以“报 君父仇”、“联清讨贼”为举国大纲,所以李自成的想法一直无法实现。当他遭遇了武昌战役 的失败、面对大顺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决断已经是刻不客缓的事情了。 学者刘重日推测:可能有些谋士给他出主意,让他退隐,并且让部下去联络南明。跟南 明谈判、合作。只有这两股势力结合,才可能在当时有力量跟清朝敌对。 也许李自成的确采纳了谋士的意见,选择退隐。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怎样 才是一个最为稳妥的退身之策呢?李自成选择了出家,这在当时也许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而另一个原因似乎和李自成幼年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李自成小时候,从 6 岁到 l0 岁, 出家 4 年当和尚,被命名为黄来僧。有一些佛学研究者认为这也是还原,还他的本来面貌。 就在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的推论背后,却又有着诸多无法解释的疑点,首先就是关于奉 天玉太和尚从何处抵达夹山以及抵达的时间。一种说法是奉天玉大和尚是顺治九年到的夹 山,可是在顺治二年的五月,历史上就没有李自成的记载了,没有他的踪影了,那么二年到 九年之间他到哪里去了?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他与当地官员的交往极为密切,而这 显然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特别重要的是,如果李自成果真退隐出家暗中指挥大顺军余部继续作战的话,必然是调 度有方,行动统一,事实却并非如此。从他的余部来看,很混乱:有降清的,有降明的,有 降明后又降清的,降清后又降明的。从这种混乱的局面来看,大顺军正是“树倒猢狲散”, 李自成要在的话绝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那么,奉天玉大和尚究竟是否就是隐遁出家的李自成?史学界最终没有定论,所有的研 究推理终究只是一种猜测。如果当年的李自成没有身死九宫山,也没有选择出家为僧,那么 关于他最终的命运结局,又有谁能真正知晓呢?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8 年第 3 期,有改动,作者董风秋、于敏) 6.下列说法不属于 ...“奉天玉大和尚极有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迹象的一项是 A. 崇桢十六年,李自成曾经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与太和尚奉天法号相合
B.从《中兴夹山祖庭私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铭》碑文可知墓主人即奉天玉太和尚。 C.奉天玉墓葬违背僧规却以陕北民俗埋葬,而李自成的家乡就在陕北米脂县 D.与奉天玉大和尚关联的敕印、“奉天玉诏”铜牌,暗含李自成大顺皇帝身份 7.下列表述,属于“李自成归宿之谜”难解谜团的一项是 A.石门夹山古墓墓葬的形制特别,且浓重的皇权色彩集中在这样一个和尚身上。 B.李自成“消失”与奉天玉大和尚到达夹山留有时间空白,六七年的时间不短。 C.奉天玉大和尚与当地官员的交往极为密切,而这显然与李自成身份有些不符 D.李自成消失后大顺军余部形同“树倒猢狲散”,不像暗中有强有力的调度指挥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自成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想祛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明朝廷不愿与大顺军合作。 B.如果李自成禅隐夹山说成立,那么其采纳谋士意见选择出家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C.李自成小时候曾出家4年,这段经历或许也是李自成选择禅隐夹山的另一个原因 D.李自成在遭遇武昌战役的失败后,如何正确决断已经不只是个人生死存亡的事了 9.依据原文信息,在奉天玉大和尚可能就是李自成的前提条件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李自成有可能特意安排了一个和自己极像的亲随在九宫山被杀,让他的消失变得更加 合理。 B.李自成夹山禅隐后,存在与大顺军余部保持经常联系,并继续在幕后调度指挥部下的 可能。 C.李自成出家的地点选在湖南夹山寺,是他在时局背景下既基于安全考虑也基于战略考 虑的 D.李自成禅隐夹山,当有一批所带随从宫女,石门人现在发音卷舌音很多当是受这些人 影响。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 画舫斋记 欧阳修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 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 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蝤翠°,佳花美木之 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 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 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 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 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 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迫思曩时山川所履,舟楫之危,歧鼋之出没,波涛之 汹,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 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 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其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俱以云, 又因以置于壁
B. 从《中兴夹山祖庭私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铭》碑文可知墓主人即奉天玉太和尚。 C. 奉天玉墓葬违背僧规却以陕北民俗埋葬,而李自成的家乡就在陕北米脂县。 D. 与奉天玉大和尚关联的敕印、“奉天玉诏”铜牌,暗含李自成大顺皇帝身份。 7.下列表述,属于“李自成归宿之谜”难解谜团的一项是 A. 石门夹山古墓墓葬的形制特别,且浓重的皇权色彩集中在这样一个和尚身上。 B. 李自成“消失”与奉天玉大和尚到达夹山留有时间空白,六七年的时间不短。 C. 奉天玉大和尚与当地官员的交往极为密切,而这显然与李自成身份有些不符。 D. 李自成消失后大顺军余部形同“树倒猢狲散”,不像暗中有强有力的调度指挥。 8.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李自成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想祛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明朝廷不愿与大顺军合作。 B. 如果李自成禅隐夹山说成立,那么其采纳谋士意见选择出家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C. 李自成小时候曾出家 4 年,这段经历或许也是李自成选择禅隐夹山的另一个原因。 D. 李自成在遭遇武昌战役的失败后,如何正确决断已经不只是个人生死存亡的事了。 9.依据原文信息,在奉天玉大和尚可能就是李自成的前提条件下,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 是 A. 李自成有可能特意安排了—个和自己极像的亲随在九宫山被杀,让他的消失变得更加 合理。 B. 李自成夹山禅隐后,存在与大顺军余部保持经常联系,并继续在幕后调度指挥部下的 可能。 C. 李自成出家的地点选在湖南夹山寺,是他在时局背景下既基于安全考虑也基于战略考 虑的。 D. 李自成禅隐夹山,当有一批所带随从宫女,石门人现在发音卷舌音很多当是受这些人 影响。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3 分) 画舫斋记 欧阳修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①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 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 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蝤崒②,佳花美木之 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 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 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 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 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 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迫思曩时山川所履,舟楫之危,歧鼋之出没,波涛之 汹,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 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 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其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俱以云, 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逸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九》) 注:①燕私:指闲居休息。②蝤翠( qIuzu):高峻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温室之奥 奥:深隐处 B.则穴其上以为明穴:凿洞 C.岂不戾哉? 戾:违反情理 D.今得除去宿负宿:住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舟名焉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而乃忘其险阻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又如偃休乎舟中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则舟之行岂不乐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一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从“画舫”的形状、构造,室外的景色及人在居室内休憩、观赏景物所产 生的感受等方面,写出了居室的特点,交待了画舫斋得名的真正原因 B.作者回忆因遭贬而辗转、挣扎于江湖之间的艰难经历,由此深感仕途的风浪如同自然 界的风浪一样险恶无常。 C.作者一方面为能保全性命、安居滑州而自慰,一方面又为忆起昔日不幸遭遇而惊悸 因而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 D.文中描绘了顺风恬浪,傲然枕席的洒脱,说明作者对这种优游自在生括的向往,但卫 表现了对朝廷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还是要借朝廷的大船行走的复杂心路历程。 答题卡 题号123 得分 答案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 译文 (2)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 译文: (3)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译文 14.文章第二段引《周易》中的说法,有什么用意?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转调满庭芳 刘焘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你是离群列此,我与那 人才相别。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一江流 水,流也呜咽。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 词中表现了“离情别绪”,请具体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逸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九》) 注:①燕私:指闲居休息。②蝤崒(qiúzú):高峻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其温室之奥. 奥:深隐处 B. 则穴.其上以为明 穴:凿洞 C. 岂不戾.哉? 戾:违反情理 D. 今得除去宿.负 宿:住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以舟名焉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 而乃.忘其险阻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又如偃休乎.舟中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则.舟之行岂不乐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 一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就从“画舫”的形状、构造,室外的景色及人在居室内休憩、观赏景物所产 生的感受等方面,写出了居室的特点,交待了画舫斋得名的真正原因。 B. 作者回忆因遭贬而辗转、挣扎于江湖之间的艰难经历,由此深感仕途的风浪如同自然 界的风浪一样险恶无常。 C. 作者一方面为能保全性命、安居滑州而自慰,一方面又为忆起昔日不幸遭遇而惊悸, 因而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 D. 文中描绘了顺风恬浪,傲然枕席的洒脱,说明作者对这种优游自在生括的向往,但卫 表现了对朝廷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还是要借朝廷的大船行走的复杂心路历程。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答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 译文: (2)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 译文: (3)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译文: 14.文章第二段引《周易》中的说法,有什么用意?(3 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转调满庭芳 刘焘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你是离群列此,我与那 人才相别。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一江流 水,流也呜咽。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 词中表现了“离情别绪”,请具体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16.按要求填空。(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戍卒 叫,函谷举, 杜牧《阿房宫赋》) ②然力足以至焉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王安石《游褒掸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乡土情结 柯灵 ①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 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 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 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 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 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 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 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 结 ②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一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 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 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邻里 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 呼吸着同一的曲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 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③“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 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 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 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 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 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④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水 场空。有的佗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索性恬淡,误 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恬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 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
答: 16.按要求填空。(6 分,每空 1 分) (1) 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2) 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戍卒 叫,函谷举, , 。(杜牧《阿房宫赋》) ② 然力足以至焉,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王安石《游褒掸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 阅读(17 分) 乡土情结 柯灵 ①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 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 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 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 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 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 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 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 结。 ②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 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 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邻里 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 呼吸着同一的曲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 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③“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 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 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 ...——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 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 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 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 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④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水 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索性恬淡,误 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恬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 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只有少数中的少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