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景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谢裕梅考试日期:2007年4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共100分,考试用 时120分钟。考完后请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放好,全部上交。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32分) 、基础知识(14分) 1.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提(jue)取瘐(y)毙 褴楼(16) 盘桓hudn B.酾shi酒 悚然(s6ng)债券(quin)打烊(ydng) C.尴(gan)尬寒伧( chuang)惬(qie)意倚歌和he之 D.簇(cu)新 贬谪zhe 舳舻 zhulu 桂棹zhdo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淡 账簿 无精打采 无限感慨 B.聚扰 两迄 老态龙钟轻手蹑脚 C.躁热 搭讪 面面相觑 仔细端祥 D.服帖 艳羡 冠冕堂皇 投机捣把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新华社台北3月26日电:经过连日大力动员,民进党及“台独”团体借反 对《反分裂国家法》为名 的针对祖国大陆的游行,26日下午在台北喧 闹登场。 (2)据省城某报3月29日讯:黑网吧、不卫生小吃摊、劣质小商品……眼下就 像“牛皮癣”一样又紧紧地“贴”在了省城一些中小学周围。学校老师和学生家 长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周边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场 所 (3)日前,南京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刘奕因谈恋爱“脚踏两只船”而被公司开除。 该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的 A.策划整治质疑B.策动整顿置疑 C.策动整治质疑D.策划整顿置疑 4.下列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 不禁地笑起来。 C.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D.尘封千年的杭州雷峰塔地宫昨日开启,一尊珍贵的铜佛像得以重见天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文体名,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奏疏,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1 瑞景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谢裕梅 考试日期:2007 年 4 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共 100 分,考试用 时 120 分钟。考完后请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放好,全部上交。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 I 卷(32 分) 一、基础知识(14 分) 1.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攫(jué)取 瘐(yǔ)毙 褴褛(lǚ) 盘桓.huán B.酾.shī酒 悚然(sǒng) 债券(quàn) 打烊(yàng) C.尴(gān)尬 寒伧(chuàng) 惬(qiè)意 倚歌和.hè之 D.簇(cù)新 贬谪.zhé 舳舻. .zhúlú 桂棹.zhào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黯淡 账簿 无精打采 无限感慨 B.聚扰 两迄 老态龙钟 轻手蹑脚 C.躁热 搭讪 面面相觑 仔细端祥 D.服帖 艳羡 冠冕堂皇 投机捣把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新华社台北 3 月 26 日电:经过连日大力动员,民进党及“台独”团体借反 对《反分裂国家法》为名________的针对祖国大陆的游行,26 日下午在台北喧 闹登场。 (2)据省城某报 3 月 29 日讯:黑网吧、不卫生小吃摊、劣质小商品……眼下就 像“牛皮癣”一样又紧紧地“贴”在了省城一些中小学周围。学校老师和学生家 长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_______周边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场 所。 (3)日前,南京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刘奕因谈恋爱“脚踏两只船”而被公司开除。 该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的_________。 A.策划 整治 质疑 B.策动 整顿 置疑 C.策动 整治 质疑 D.策划 整顿 置疑 4.下列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 不禁地笑起来。 C.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D.尘封千年的杭州雷峰塔地宫昨日开启,一尊珍贵的铜佛像得以重见天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文体名,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奏疏,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C.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 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 “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事故调査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 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B.领导干部素质是否优秀、能力很强还是很弱,领导机关结构是否合理、运转 是否良好,都直接决定和反映着执政能力。 C.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D.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 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7.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夙遭闵凶夙兴夜寐 ②终鲜兄弟寡廉鲜耻 ③辞不赴命辞不达意 ④其信然也信手拈来 A①②③组意思相同 B③④组意思相同 C①②③组意思不相同 D③④组意思不相同 、课内阅读(16分) 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8—-11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 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 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见:看见。 B.舅夺母志夺:改变 C.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D.责臣逋慢逋:逃脱 9.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 C.以韩愈为首的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 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 “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事故调查结论表明,施工单位指挥不当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施工,导致了 这起事故的直接发生。 B.领导干部素质是否优秀、能力很强还是很弱,领导机关结构是否合理、运转 是否良好,都直接决定和反映着执政能力。 C.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D.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 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7.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夙.遭闵凶 夙.兴夜寐 ②终鲜.兄弟 寡廉鲜.耻 ③辞.不赴命 辞.不达意 ④其信.然也 信.手拈来 A ①②③ 组意思相同 B ③④ 组意思相同 C ①②③ 组意思不相同 D ③④ 组意思不相同 二、课内阅读(16 分) 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 8——11 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 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 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见:看见。 B.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责臣逋.慢 逋:逃脱。 9.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至于成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11.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 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 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 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 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 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 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 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 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髙脚的青铜灯,还 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 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列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 想那些华美德香气扑鼻的小客厅,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 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完饭的时候对面,她 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 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晩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 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 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边吃着粉红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
3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至于成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11.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 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 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 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 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 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 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 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 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 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 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列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 想那些华美德香气扑鼻的小客厅,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 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完饭的时候,对面,她 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 好的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 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 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
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1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蒂尔德跟当时与她经济状况相似的法国妇女不同,她比较贪图享乐。 B玛蒂尔德由借项链引起的生活悲剧,有着很明显的个人性格的因素 C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爱虚荣、图享乐的现象并不十分普遍 D从语言连贯的角度看,没有这句话不会有太大关系;但从表达内容看,这句话 的作用事很大的。 13.上面两段文字共写了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下面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个“梦想”从空间看是由外到内,是顺着客人来访的路径来想像和“梦想 B后四个“梦想”从内容看包括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围绕着餐厅来展开“梦 想”的。 C两处“梦想”都有关于与朋友和客人“闲谈”和“密谈”的内容,说明玛蒂尔 德对于与人交往有着热切的渴望。 D两处“梦想”分别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句式,细致地描绘和着力地渲染了玛蒂尔 德内心的幻想。 14.下面对“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从“觉得”和“感到”这些词语,可以知道这里是在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 B“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正是玛蒂尔德“项链悲剧”十分重要的 根源。 C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爱美,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都没有错;这种认识完全背 离了作者的含意。 D这里的“痛苦”是对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痛苦的一种讽刺,意思是后来的“痛 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1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它使我们一开始就对人物的性格品 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B这两段文字只是对玛蒂尔德的介绍,没有进入情节;但是它又对下文情节的发 展作了铺垫。 C几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使得大段的、静态的人物心理描写毫 无枯燥和沉闷之感 D整散句式的交错使用,也是文章生动的原因之一,整篇小说都具有这样的语言 风格 三、诗歌鉴赏(2分) 16.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关于这首宋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1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玛蒂尔德跟当时与她经济状况相似的法国妇女不同,她比较贪图享乐。 B 玛蒂尔德由借项链引起的生活悲剧,有着很明显的个人性格的因素。 C 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爱虚荣、图享乐的现象并不十分普遍。 D 从语言连贯的角度看,没有这句话不会有太大关系;但从表达内容看,这句话 的作用事很大的。 13.上面两段文字共写了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下面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三个“梦想”从空间看是由外到内,是顺着客人来访的路径来想像和“梦想” 的。 B 后四个“梦想”从内容看包括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围绕着餐厅来展开“梦 想”的。 C 两处“梦想”都有关于与朋友和客人“闲谈”和“密谈”的内容,说明玛蒂尔 德对于与人交往有着热切的渴望。 D 两处“梦想”分别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句式,细致地描绘和着力地渲染了玛蒂尔 德内心的幻想。 14.下面对“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一 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从“觉得”和“感到”这些词语,可以知道这里是在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 B “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正是玛蒂尔德“项链悲剧”十分重要的 根源。 C 有人认为,玛蒂尔德爱美,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都没有错;这种认识完全背 离了作者的含意。 D 这里的“痛苦”是对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痛苦的一种讽刺,意思是后来的“痛 苦”才是真正的痛苦。 1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它使我们一开始就对人物的性格品 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B 这两段文字只是对玛蒂尔德的介绍,没有进入情节;但是它又对下文情节的发 展作了铺垫。 C 几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使得大段的、静态的人物心理描写毫 无枯燥和沉闷之感。 D 整散句式的交错使用,也是文章生动的原因之一,整篇小说都具有这样的语言 风格。 三、诗歌鉴赏(2 分) 16.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关于这首宋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作者先着力渲染极其热闹的气氛,意在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 寞的性格特征 B.这首词的结尾用意不在说自己通宵千百次地追寻一个怎样的美人,而是用来 寄托自己决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孤高心志。 C.“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落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建功立业,实现理 想就要耐得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 D.辛弃疾这首词一反豪放激昂的风格,显得委婉含蓄,但同样出色动人,说明 作者风格的多样化。 第II卷(68分) 四、翻译(7分) 1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日:“寡人信之矣。”宠葱日:“①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 言而成虎。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日:“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文:① 五、默写。(6分) 19.(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_,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六、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922题。(11分) 定局楼 明太祖火烧了庆功楼,该死的都叫他们死了,却还剩个刘伯温 都说刘伯温是当今棋圣。太祖说:不信我赢不了他!
5 A.作者先着力渲染极其热闹的气氛,意在反衬“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 寞的性格特征。 B.这首词的结尾用意不在说自己通宵千百次地追寻一个怎样的美人,而是用来 寄托自己决不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孤高心志。 C.“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落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建功立业,实现理 想就要耐得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 D.辛弃疾这首词一反豪放激昂的风格,显得委婉含蓄,但同样出色动人,说明 作者风格的多样化。 第 II 卷(68 分) 四、翻译(7 分) 1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①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 言而成虎。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 文:① 。 ② 。 五、默写。(6 分) 19.(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 (3) ,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六、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9~22 题。(11 分) 定局楼 明太祖火烧了庆功楼,该死的都叫他们死了,却还剩个刘伯温。 都说刘伯温是当今棋圣。太祖说:不信我赢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