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宜,也有时不开花。多年生植物中,竹类一生只开一次花。具有分枝(蘖)习性的药用植物通常主茎 先开花,然后第一、第二级分枝(蘖)渐次开放。同一花序上的小花开放的顺序也因植物而异。有些植物 小花由下向上逐渐开放,如芥菜、荠菜、远志、地黄、牛膝、车前、知母:有的由外向内开放,如当 归、白芷等:有的上部小花先开,然后渐次向下开放,如鸢尾、姜、紫草、石竹等。植物的花开放后, 花粉粒成熟,通过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方式,将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自花授粉的药用植物有甘草、 黄芪、望江南、黑豆等,异花传粉植物有薏苡、芥菜、益母草、丝瓜、罗汉果等。自然界异花授粉植 物极普遍,这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自花授粉植物中,有些植物异交率较高,一般30%以上, 高者达40%,这些植物属常异花授粉植物。 3.果实和种子的生长发育果实是由受精后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内含种子。种子 是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药用植物果实的构造变化较大,如桃子、毛 曼陀罗外果皮上有毛茸,曼陀罗外果皮上有刺,厚朴外果皮上有蜡被,荔枝有瘤突,五味子果皮表皮 细胞间嵌有油细胞;人参、西洋参、三七、枸杞、桃、李、杏的中果皮肉质多汁,丝瓜络、桔络是维 管束网。许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是药材,如枸杞子、五味子、芥子、葶历子、莱菔子、薏苡仁、芦 芭子、杏仁、扁豆、绿豆等。 多数药用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生长,时间较短,速度较快,此时营养不足或环境条件不适宜,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必须保证采种田果实和种子的正常发育。 应当指出,许多药用植物的种子,其生长和发育要求的条件复杂,在年生育期间内自然气候条件很难 满足多变的要求,或因种子含有发芽抑制物质,所以,种子自然成熟时,其胚尚未生长发育成熟,即 种子有后熟特性,生产中应给予重视。如人参、西洋参、吴茱萸、细辛、贝母、黄连、芍药、牡丹等 三、药用植物生育进程和生长相关 ()S形生长进程许多观测结果表明:同时同田的不同药用植物,同一药用植物的不同单株,同株 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其生长速度不同。换句话说,药用植物的生长并非均一的。 纵观药用植物(不论是细胞、组织、器官、全株、群体)生的生长过程,其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 初期较慢,以后逐渐加快,高峰期后又日渐减慢,直至停止生长,简述为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如在药 用植物一生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株高、茎粗、叶面积、干重或鲜重,最后将其生长量随时间的 变化绘成一条座标线,则近似于“s”形(图2-1),所以,又叫s曲线。s形生长曲线表明,药用植物 生长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生长率不断提高,又称作指数(对数)增长期,生长过程可用下式表 w=wekm或hnW/Wo=Km(10式中w和W。分别为t和to时测定项目(长度或干重等)之量,Km为 to至t期间的增长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 2.中期增长最显著,生长率保持稳定势态,生长曲线接近直线,称为直线增长期。可用下式表示 W2=W1+p(t2t1) 式中w1和w分别为该期内t和t2时测定之量,p为增长速度 3.后期由于逐渐衰老,生长率日益下降,最后降到零,称为生长减缓停滞期。其生长过程可用下式表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有密切的协调,又有明确的分工:有相 互促进的方面,又有彼此抑制的一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相关性。例如人们悉知的顶芽对腋芽的抑 制作用。 药用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密切的关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根系与树冠,经常保持一定的比 例(即根冠比),这个比值可以反映出植物生长状况。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通常情况下,光照强度增加,促进叶子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积累,有利于根与冠的生长,但光照过强, 对地上部分会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大根冠比:土温适宜,昼夜气温温差大时,利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的 生长:氮肥过多能降低根冠比,适当增施磷肥,利于根系发育。在生产上,控制与调整根和地下茎类
不适宜,也有时不开花。多年生植物中,竹类一生只开一次花。具有分枝(蘖)习性的药用植物通常主茎 先开花,然后第一、第二级分枝(蘖)渐次开放。同一花序上的小花开放的顺序也因植物而异。有些植物 小花由下向上逐渐开放,如芥菜、荠菜、远志、地黄、牛膝、车前、知母;有的由外向内开放,如当 归、白芷等;有的上部小花先开,然后渐次向下开放,如鸢尾、姜、紫草、石竹等。植物的花开放后, 花粉粒成熟,通过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方式,将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自花授粉的药用植物有甘草、 黄芪、望江南、黑豆等,异花传粉植物有薏苡、芥菜、益母草、丝瓜、罗汉果等。自然界异花授粉植 物极普遍,这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自花授粉植物中,有些植物异交率较高,一般 30%以上, 高者达 40%,这些植物属常异花授粉植物。 3.果实和种子的生长发育 果实是由受精后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内含种子。种子 是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药用植物果实的构造变化较大,如桃子、毛 曼陀罗外果皮上有毛茸,曼陀罗外果皮上有刺,厚朴外果皮上有蜡被,荔枝有瘤突,五味子果皮表皮 细胞间嵌有油细胞;人参、西洋参、三七、枸杞、桃、李、杏的中果皮肉质多汁,丝瓜络、桔络是维 管束网。许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是药材,如枸杞子、五味子、芥子、葶历子、莱菔子、薏苡仁、芦 芭子、杏仁、扁豆、绿豆等。 多数药用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生长,时间较短,速度较快,此时营养不足或环境条件不适宜,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必须保证采种田果实和种子的正常发育。 应当指出,许多药用植物的种子,其生长和发育要求的条件复杂,在年生育期间内自然气候条件很难 满足多变的要求,或因种子含有发芽抑制物质,所以,种子自然成熟时,其胚尚未生长发育成熟,即 种子有后熟特性,生产中应给予重视。如人参、西洋参、吴茱萸、细辛、贝母、黄连、芍药、牡丹等。 三、药用植物生育进程和生长相关 (一)S 形生长进程 许多观测结果表明:同时同田的不同药用植物,同一药用植物的不同单株,同株 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其生长速度不同。换句话说,药用植物的生长并非均一的。 纵观药用植物(不论是细胞、组织、器官、全株、群体)一生的生长过程,其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 初期较慢,以后逐渐加快,高峰期后又日渐减慢,直至停止生长,简述为慢一快一慢的过程。如在药 用植物一生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株高、茎粗、叶面积、干重或鲜重,最后将其生长量随时间的 变化绘成一条座标线,则近似于“s”形(图 2—1),所以,又叫 s 曲线。s 形生长曲线表明,药用植物 生长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 生长率不断提高,又称作指数(对数)增长期,生长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w=woe Km(t-t0 或 lnW/W0=Km(t-t0)式中 w 和 W。分别为 t 和 t0 时测定项目(长度或干重等)之量,Km为 t0 至 t 期间的增长系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 2.中期 增长最显著,生长率保持稳定势态,生长曲线接近直线,称为直线增长期。可用下式表示。 W2=W1+p(t2-t1) 式中 w1 和 w2 分别为该期内 t1 和 t2 时测定之量,p 为增长速度。 3.后期由于逐渐衰老,生长率日益下降,最后降到零,称为生长减缓停滞期。其生长过程可用下式表 示。W 2=W1e—Km(t2-t1 )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 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有密切的协调,又有明确的分工;有相 互促进的方面,又有彼此抑制的一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长相关性。例如人们悉知的顶芽对腋芽的抑 制作用。 药用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密切的关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根系与树冠,经常保持一定的比 例(即根冠比),这个比值可以反映出植物生长状况。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通常情况下,光照强度增加,促进叶子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积累,有利于根与冠的生长,但光照过强, 对地上部分会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大根冠比;土温适宜,昼夜气温温差大时,利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的 生长;氮肥过多能降低根冠比,适当增施磷肥,利于根系发育。在生产上,控制与调整根和地下茎类
药用植物的根冠比,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生长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根冠比低), 生长中期逐步提高根冠比,在生长后期,应以地下部增大为主,根冠比达最高值。 营养生长主要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药 用植物同其它植物一样,生殖生长前均需进行一定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 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者难以截然分开,一般药用植物在生育中期,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营养生长 尚在继续,而生殖生长与之相并进行。此期间植物的光合产物既要供给生长中的营养器官,又要输送 给发育中的生殖器官。由于花和幼果此时常成为植物体营养分配中心,营养优先供给花与果,这样势 必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特别是以根、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花果多,花果期长,就会影响其产量和 品质。例如人参,在5年生留种一次,参根减产14%,6年生留种一次,减产19%,在5,6年生连续 留种(二次),其参根减产27%,若在4,5,6年生连续三次留种,参根减产44%,平贝母、地黄等也 有类似现象。一、二年生植物,一旦开花结实,其营养体就渐次衰退,果实成熟,营养体趋于消亡。 多数药用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以碳氮比而论,适宜生殖生长的碳 氮比,比营养生长低。如果生长中氮肥过多,光照不足,其碳氮比偏低,利于营养生长,甚至引起倒 伏或生殖生长受阻。 植物各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是有一定程序的,各器官的建成有一定的相应关系,如禾谷类作物叶片出生 与穗分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了解药用植物器官相关的外在表相,对于判断各部位的生育进程,对于 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有以花、果实及种子为产品的,也有以营养贮 臧器官为产品的(如花、花穗、块茎、块根、肉质根、球茎、鳞茎等,这些器官中除含水、糖、淀粉外, 还含有药用活性成分和少量其它有机物。这些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受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有其各自对外界环境的特殊要求。了解掌握各个药用植物相应器官生长相关性及其所需的 特殊条件,是搞好生产的必要基础。例如红花莲座叶丛期需要一定的低温短日照条件促进其营养生长; 平贝母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鳞茎生长快,番红花球茎的形成(大小)也有类似情况,而洋葱、大蒜鳞茎的 形成则要求较长的日照(13小时)和较高的温度(15-20℃,非此条件很难获得优质高产。 药用植物和作物一样,个体间的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一致,通过选择培育或遗传工 程,可以培育出性状不同的品种。 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植物发育的理论药用植物从种子到种子不管要通过一年或二年,都有其前后的连续与相关 性。任何一个生长发育时期,都和前一个时期有密切的关连。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没有良好的生殖 生长。在栽培上,不论是叶入药类、根入药类或果实、种子入药类,要获得优质高产,总是从种子发 芽或育苗开始,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植物发育的理论,有各种不同的学说 早期的植物生理学者如Sach就提出过植物的开花受“开花素”的控制,目前虽然有许多间接的试验, 证明植物的开花发育,受一种激素物质(称为“开花素”)的控制,但具体的“开花素”还未分析出来 许多越冬药用植物(也包括作物等),通过低温处理,可以促进抽穗(薹)开花,这点早被人们认识。《齐 民要术》中已有记载。其它各国也有类似的认识 碳、氮比率(c/N)学说认为,植物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是受植物体中碳水化合物与氮化合物 的比例(c/N)的控制。当c/N比率小时,趋向于营养生长,c/N比率大时,趋向于生殖生长 1920年 Garner和 Allard光周期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开花不仅受温度影响,同时也受日照长 短的影响 阶段发育学说指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不是一回事;一、二年生植物的整个发育过程具有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阶段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目前明确了两个阶段,即春化阶 段和光照阶段。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它们对发育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对发育的要求也可
药用植物的根冠比,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在生长前期,以茎叶生长为主(根冠比低), 生长中期逐步提高根冠比,在生长后期,应以地下部增大为主,根冠比达最高值。 营养生长主要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药 用植物同其它植物一样,生殖生长前均需进行一定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 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者难以截然分开,一般药用植物在生育中期,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营养生长 尚在继续,而生殖生长与之相并进行。此期间植物的光合产物既要供给生长中的营养器官,又要输送 给发育中的生殖器官。由于花和幼果此时常成为植物体营养分配中心,营养优先供给花与果,这样势 必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特别是以根、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花果多,花果期长,就会影响其产量和 品质。例如人参,在 5 年生留种一次,参根减产 14%,6 年生留种一次,减产 19%,在 5,6 年生连续 留种(二次),其参根减产 27%,若在 4,5,6 年生连续三次留种,参根减产 44%,平贝母、地黄等也 有类似现象。一、二年生植物,一旦开花结实,其营养体就渐次衰退,果实成熟,营养体趋于消亡。 多数药用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以碳氮比而论,适宜生殖生长的碳 氮比,比营养生长低。如果生长中氮肥过多,光照不足,其碳氮比偏低,利于营养生长,甚至引起倒 伏或生殖生长受阻。 植物各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是有一定程序的,各器官的建成有一定的相应关系,如禾谷类作物叶片出生 与穗分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了解药用植物器官相关的外在表相,对于判断各部位的生育进程,对于 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有以花、果实及种子为产品的,也有以营养贮 藏器官为产品的(如花、花穗、块茎、块根、肉质根、球茎、鳞茎等),这些器官中除含水、糖、淀粉外, 还含有药用活性成分和少量其它有机物。这些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受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有其各自对外界环境的特殊要求。了解掌握各个药用植物相应器官生长相关性及其所需的 特 殊条件,是搞好生产的必要基础。例如红花莲座叶丛期需要一定的低温短日照条件促进其营养生长; 平贝母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鳞茎生长快,番红花球茎的形成(大小)也有类似情况,而洋葱、大蒜鳞茎的 形成则要求较长的日照(13 小时)和较高的温度(15—20℃),非此条件很难获得优质高产。 药用植物和作物一样,个体间的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尽一致,通过选择培育或遗传工 程,可以培育出性状不同的品种。 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植物发育的理论 药用植物从种子到种子不管要通过一年或二年,都有其前后的连续与相关 性。任何一个生长发育时期,都和前一个时期有密切的关连。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没有良好的生殖 生长。在栽培上,不论是叶入药类、根入药类或果实、种子入药类,要获得优质高产,总是从种子发 芽或育苗开始,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植物发育的理论,有各种不同的学说: 早期的植物生理学者如 Sach 就提出过植物的开花受“开花素”的控制,目前虽然有许多间接的试验, 证明植物的开花发育,受一种激素物质(称为“开花素”)的控制,但具体的“开花素”还未分析出来。 许多越冬药用植物(也包括作物等),通过低温处理,可以促进抽穗(薹)开花,这点早被人们认识。《齐 民要术》中已有记载。其它各国也有类似的认识。 碳、氮比率(c/N)学说认为,植物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是受植物体中碳水化合物与氮化合物 的比例(c/N)的控制。当 c/N 比率小时,趋向于营养生长,c/N 比率大时,趋向于生殖生长。 1920 年 Garner 和 Allard 光周期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的开花不仅受温度影响,同时也受日照长 短的影响; 阶段发育学说指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不是一回事;一、二年生植物的整个发育过程具有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阶段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目前明确了两个阶段,即春化阶 段和光照阶段。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它们对发育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对发育的要求也可
以不同。阶段发育的理论可以说明许多二年生药用植物的发育现象,但不能用来说明一年生和木本药 用植物的发育现象 各种药用植物通过生长发育的途径与其物种的地理起源有关。起源于热带的种类,大多是在温度高而 日照短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所以它们的发育也都是在此种环境下i匠过的。在这些地区原产的瓜类 茄果类及豆类等,都不要求经过低温:而是在较短的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起源于亚热带及温带的 种类,是在一年中的温度及日照长度有明显差别的条件下通过发育的。一般都要求在低温条件下通过 春化阶段,而后在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 植物的发育阶段是有其顺序性和局限性的,所谓“顺序性”是指前一阶段完成以后,后一阶段才能出 现,后阶段不能超越,即没有通过春化阶段的,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也不能先通过光照阶段而后通 过春化阶段。所谓“局限性”是指春化阶段的通过,局限在植株的生长点上,是由细胞分裂的方式来 传递的。而且不同的生长部位,可以有不同的阶段性。任何植物体顶端的芽,在生长年龄上是较幼的 但在阶段性上又是较老的。波菜、芹菜都要求低温通过春化,但都局限在生长点上,只要其胚(种子春 化)或顶芽(绿体春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不需整株冷冻),就会抽薹开花。必须指出,春化阶段的 通过,虽然只限于在生长点上,但与茎叶生长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受营养条件的影响。 (二)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由于药用植物的种类繁多,由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所经过 的时间长短不一,按周期长短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相 当多的药用植物用营养繁殖或两者兼而有之 1.一年生药用植物在播种当年能开花结实,可以收获果实或种子者。如部分禾谷类、茄果类、瓜类及 喜温的豆类{薏苡、曼陀罗、丝瓜、赤小豆、绿豆、王不留行、颠茄、红花、苋菜、续随子、补骨脂 扁豆等)。一年生药用植物出苗后,幼苗成长不久,就开始花芽分化,一般开花结果期较长(图2-2) 2.二年生药用植物在播种的当年为营养生长,经过一个冬季,到第二年才抽薹开花、结实。如当归、 白芷、独活、牛蒡、水飞蓟、菘蓝等(图2-3)。 3.多年生药用植物在一次播种或栽植以后,可以采收多年,不需每年繁殖。也可以说是植物连续生二 年以上,其生命周期超过二年者。多年生药用植物有草本、木本和藤本的区别:草本植物如人参、细 辛、党参、大黄、百合、贝母、芍药、沿阶草等;木本分乔木(如:杜仲、桉树、厚朴、胡桃、水曲柳、 黄柏、松等)和灌木(如夹竹桃、刺五加、紫薇、连翘、六月雪、小檗等);藤本(鸡血藤、木通、五味子、 葡萄等)。 木本植物中,其叶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分别称落叶乔木、落叶灌木、落叶藤本:反之冬季或旱季不落 叶的分别称常绿乔木、常绿灌木、常绿藤本。采用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是从营养器 官(块茎、球茎、根茎、鳞茎、块根、茎、叶等)到产品器官(块茎、球茎、根茎、鳞茎、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形成并收获。全生育过程所经过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也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 生。以营养器官做播种材料,生长发育起来的植物体仍能开花结实。这类药用植物在生产中多不用种 子繁殖,只是在品种复壮或用作育种亲本时,采用种子繁殖。由于有些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具有休眠 特性,利用此类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时,必须注意调整播期,或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之顺利地通过 休眠阶段,这样才能保证播种后该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应当说明:一年生和二年生之间,或二年生与多年生之间,有时是不容易截然分别的。如红花、月见 草、秋播,当年形成叶丛,而后越冬,第二年春天抽薹开花,表现为典型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但是若 将这些二年生药用植物于春季气温尚冷时播种,则当年也可抽薹开花 (三)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是两个概念。生育期是 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所需的天数,亦称全生育期;生育时期是指药用植 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阶段。以籽实为播种材料又以籽实为收获产品的药用植 物,其全生育期是指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持续的总天数。以营养体或花、花蕾为收获对象的药 用植物,其全生育期是指从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适期收获的总天数。实行育苗移栽制的药用植物的
以不同。阶段发育的理论可以说明许多二年生药用植物的发育现象,但不能用来说明一年生和木本药 用植物的发育现象。 各种药用植物通过生长发育的途径与其物种的地理起源有关。起源于热带的种类,大多是在温度高而 日照短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所以它们的发育也都是在此种环境下 i 匠过的。在这些地区原产的瓜类、 茄果类及豆类等,都不要求经过低温;而是在较短的日照下,通过光照阶段。起源于亚热带及温带的 种类,是在一年中的温度及日照长度有明显差别的条件下通过发育的。一般都要求在低温条件下通过 春化阶段,而后在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 植物的发育阶段是有其顺序性和局限性的,所谓“顺序性”是指前一阶段完成以后,后一阶段才能出 现,后阶段不能超越,即没有通过春化阶段的,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也不能先通过光照阶段而后通 过春化阶段。所谓“局限性”是指春化阶段的通过,局限在植株的生长点上,是由细胞分裂的方式来 传递的。而且不同的生长部位,可以有不同的阶段性。任何植物体顶端的芽,在生长年龄上是较幼的, 但在阶段性上又是较老的。波菜、芹菜都要求低温通过春化,但都局限在生长点上,只要其胚(种子春 化)或顶芽(绿体春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不需整株冷冻),就会抽薹开花。必须指出,春化阶段的 通过,虽然只限于在生长点上,但与茎叶生长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受营养条件的影响。 (二)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由于药用植物的种类繁多,由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所经过 的时间长短不一,按周期长短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相 当多的药用植物用营养繁殖或两者兼而有之。 1.一年生药用植物在播种当年能开花结实,可以收获果实或种子者。如部分禾谷类、茄果类、瓜类及 喜温的豆类{薏苡、曼陀罗、丝瓜、赤小豆、绿豆、王不留行、颠茄、红花、苋菜、续随子、补骨脂、 扁豆等)。一年生药用植物出苗后,幼苗成长不久,就开始花芽分化,一般开花结果期较长(图 2—2)。 2.二年生药用植物在播种的当年为营养生长,经过一个冬季,到第二年才抽薹开花、结实。如当归、 白芷、独活、牛蒡、水飞蓟、菘蓝等(图 2—3)。 3.多年生药用植物在一次播种或栽植以后,可以采收多年,不需每年繁殖。也可以说是植物连续生二 年以上,其生命周期超过二年者。多年生药用植物有草本、木本和藤本的区别:草本植物如人参、细 辛、党参、大黄、百合、贝母、芍药、沿阶草等;木本分乔木(如:杜仲、桉树、厚朴、胡桃、水曲柳、 黄柏、松等)和灌木(如夹竹桃、刺五加、紫薇、连翘、六月雪、小檗等);藤本(鸡血藤、木通、五味子、 葡萄等)。 木本植物中,其叶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分别称落叶乔木、落叶灌木、落叶藤本;反之冬季或旱季不落 叶的分别称常绿乔木、常绿灌木、常绿藤本。采用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是从营养器 官(块茎、球茎、根茎、鳞茎、块根、茎、叶等)到产品器官(块茎、球茎、根茎、鳞茎、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形成并收获。全生育过程所经过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也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 生。以营养器官做播种材料,生长发育起来的植物体仍能开花结实。这类药用植物在生产中多不用种 子繁殖,只是在品种复壮或用作育种亲本时,采用种子繁殖。由于有些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具有休眠 特性,利用此类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时,必须注意调整播期,或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之顺利地通过 休眠阶段,这样才能保证播种后该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应当说明:一年生和二年生之间,或二年生与多年生之间,有时是不容易截然分别的。如红花、月见 草、秋播,当年形成叶丛,而后越冬,第二年春天抽薹开花,表现为典型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但是若 将这些二年生药用植物于春季气温尚冷时播种,则当年也可抽薹开花。 (三)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药用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是两个概念。生育期是 指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药用植物的一生所需的天数,亦称全生育期;生育时期是指药用植 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阶段。以籽实为播种材料又以籽实为收获产品的药用植 物,其全生育期是指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持续的总天数。以营养体或花、花蕾为收获对象的药 用植物,其全生育期是指从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适期收获的总天数。实行育苗移栽制的药用植物的
全生育期分苗(秧)田生育期和本田(田间)生育期。植物全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受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 决定的。同一植物的生育期也有长短之分,一般按成熟先后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一个作物的早 中、晚熟的品种是通过选择培育而成的,在作物、蔬菜种类中选育出的较多,在药用植物方面此项工 作刚刚开始,仅红花、地黄、罗汉果等少数种类中有品种之别。 药用植物生育期的长短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照、温度)的影响很大。同一种药用植物在不同地区栽培 由于温度、光照的差异,生育期也发生变化。以紫苏为例,紫苏是喜温的短日照药用植物,对温度和 日照敏感,当从南方向北方引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由于纬度增高,生长季节的白天长,温度 低,生育期延长,反之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或者反之,也有类似现象。此外, 土壤肥沃或施氮肥较多时,由于土壤中碳氮比低,常常因茎叶生长过旺而延迟成熟期 在药用植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依据其变化可将全生育期划分为 若干个生育时期。作物栽培学中是按作物分别划分出若干个时期,如:禾谷类分出苗期、分蘖期、拔 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豆类分岀苗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油莱分出苗期 现蕾期、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甘蔗分发芽期、分蘖期、蔗茎伸长期、工艺成熟期…等。蔬菜 栽培学中,是把植物的一生分为种子时期、营养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时期三大段,每一段内再分若 个时期。例如种子时期又分胚胎发育期、种子休眠期和发芽期,而营养生长期又分幼苗期、营养生长 旺盛期、营养休眠期;生殖生长时期分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药用植物生育时期的划分要因植物而异。像薏苡等一年生的禾谷类或绿豆、望江南、补骨脂一年生的 豆类,可参照作物栽培学中的生育时期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像当归、白芷等可参照蔬菜栽培学中的生 育时期划分标准划分;像枸杞、山茱萸等可参照果树栽培学中的时期与标准划分,这些不一一叙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许多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生育时期的划分,像细辛、贝母、延胡索、人参之类的药 用植物生育时期,既有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形成的全生育期中各生育时期的划分,又有每年内从出苗 生长,到开花结实枯萎休眠中的各生育时期的划分。这类药用植物在开花前,每年只有出苗期、展叶 期、产品器官形成期、营养体休眠期;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每年都要増加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等。 借用作物、蔬菜、果树等作物划分生育时期与标准时,必须使划分的时期符合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点, 防止不考虑药用植物生育特点,全盘搬用其它作物的生育时期。有些药用植物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还 可细分的,就进一步细分 关于生育时期的含义解释,当前有两种,其一认为,生育时期是指符合该生育时期的植株达到规定百 分率的日期。其二认为,生育时期是指从始期到终止的总天数。实际多用的是前者,即指进入该生育 时期的日期。通常以达到10%为始期,大于50%为盛期。 第二节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及其相互作用 药用植物生活在田间,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子都与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作用可能是有利的, 也可能不利,环境中的各种因子就是药用植物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包括光照强弱、日照长短、 光谱成分、温度高低、温度变化、水的形态、数量、持续时间、蒸发量、空气、风速、雷电等。土壤 因子包括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土壤水分、养分、土壤空气、酸碱度。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 地形起伏、坡向、坡度等。生物因子通常指动物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如药用植物的间种、 混种、套种中搭配的作物,田间杂草,有益有害的昆虫、哺乳动物、病原菌、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生物 上述诸多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 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 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基本条件。生活因子以外的其它因子对药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这些作用有的(如杂草、病虫害等)直接影响植物本身;有的(如有机质、地形,土壤质地)屈过生活因子
全生育期分苗(秧)田生育期和本田(田间)生育期。植物全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受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 决定的。同一植物的生育期也有长短之分,一般按成熟先后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一个作物的早、 中、晚熟的品种是通过选择培育而成的,在作物、蔬菜种类中选育出的较多,在药用植物方面此项工 作刚刚开始,仅红花、地黄、罗汉果等少数种类中有品种之别。 药用植物生育期的长短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照、温度)的影响很大。同一种药用植物在不同地区栽培, 由于温度、光照的差异,生育期也发生变化。以紫苏为例,紫苏是喜温的短日照药用植物,对温度和 日照敏感,当从南方向北方引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由于纬度增高,生长季节的白天长,温度 低,生育期延长,反之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或者反之,也有类似现象。此外, 土壤肥沃或施氮肥较多时,由于土壤中碳氮比低,常常因茎叶生长过旺而延迟成熟期。 在药用植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依据其变化可将全生育期划分为 若干个生育时期。作物栽培学中是按作物分别划分出若干个时期,如:禾谷类分出苗期、分蘖期、拔 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豆类分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油莱分出苗期、 现蕾期、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甘蔗分发芽期、分蘖期、蔗茎伸长期、工艺成熟期……等。蔬菜 栽培学中,是把植物的一生分为种子时期、营养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时期三大段,每一段内再分若干 个时期。例如种子时期又分胚胎发育期、种子休眠期和发芽期,而营养生长期又分幼苗期、营养生长 旺盛期、营养休眠期;生殖生长时期分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药用植物生育时期的划分要因植物而异。像薏苡等一年生的禾谷类或绿豆、望江南、补骨脂一年生的 豆类,可参照作物栽培学中的生育时期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像当归、白芷等可参照蔬菜栽培学中的生 育时期划分标准划分;像枸杞、山茱萸等可参照果树栽培学中的时期与标准划分,这些不一一叙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许多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生育时期的划分,像细辛、贝母、延胡索、人参之类的药 用植物生育时期,既有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形成的全生育期中各生育时期的划分,又有每年内从出苗 生长,到开花结实枯萎休眠中的各生育时期的划分。这类药用植物在开花前,每年只有出苗期、展叶 期、产品器官形成期、营养体休眠期;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每年都要增加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等。 借用作物、蔬菜、果树等作物划分生育时期与标准时,必须使划分的时期符合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点, 防止不考虑药用植物生育特点,全盘搬用其它作物的生育时期。有些药用植物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还 可细分的,就进一步细分。 关于生育时期的含义解释,当前有两种,其一认为,生育时期是指符合该生育时期的植株达到规定百 分率的日期。其二认为,生育时期是指从始期到终止的总天数。实际多用的是前者,即指进入该生育 时期的日期。通常以达到 10%为始期,大于 50%为盛期。 第二节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一、环境条件及其相互作用 药用植物生活在田间,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因子都与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作用可能是有利的, 也可能不利,环境中的各种因子就是药用植物的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包括光照强弱、日照长短、 光谱成分、温度高低、温度变化、水的形态、数量、持续时间、蒸发量、空气、风速、雷电等。土壤 因子包括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土壤水分、养分、土壤空气、酸碱度。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 地形起伏、坡向、坡度等。生物因子通常指动物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如药用植物的间种、 混种、套种中搭配的作物,田间杂草,有益有害的昆虫、哺乳动物、病原菌、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生物 等。 上述诸多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是等同的。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 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 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基本条件。生活因子以外的其它因子对药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这些作用有的(如杂草、病虫害等)直接影响植物本身;有的(如有机质、地形,土壤质地)屈过生活因子
而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药用植物的诸多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一个因子的变 化,也会影响其它因子的变化。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阳光充足, 温度就随着上升: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就会増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等,从而加 快药用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繁茂后,又会遮盖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与之同时,增加地 表层空气温度,土壤湿度也相应提髙,这不仅影响地温变化,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根对土壤水 分、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各种栽培措施、田间管理等也是一种因子,它属于人为因子。人为因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 然因子。因为人为的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像整枝、打杈、摘心、摘蕾等措施直接作用于 药用植物,而适时播种、施肥灌水、合理密植、中耕除草、防病等措施,则是改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 子,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我们栽培药用植物,进行药材生产,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具 有不同习性的各个品种;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只有采取科学的“应变”措施 处理好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既要让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又要使环境条件满足作物的要 求,运筹帷幄,才能夺取优质高产, 、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进行,都有温度“三基点”一一最低温度、最适 温度、最高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区间范围(即超岀最低、最高温度),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在此温度区间内,植物处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时间越长,对其生长发育和代谢最为有益。了解每种药 用植物对温度适应范围,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是确定生产分布范围和按排生产季节,夺取优质高 产的重要依据 (一)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通常人们都以其对 寒温热反应划分类别。 1.耐寒的药用植物不论是一年生、二年生、还是多年生的药用植物,只要能耐 2℃的低温 短期内可以忍耐一5一一10℃低温,同化作用最旺盛的温度为15-20℃,或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 地下部分越冬能耐0℃以下,甚至到一10℃低温的药用植物均属此类。如人参、细辛、百合、平贝母 五味子、薤白、石刁柏、刺五加等 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能耐短时间一1一-2℃的低温,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 可以露地生长的,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7—23℃的药用植物。如萝卜、菘蓝、芥菜等 3.喜温的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 花期气温低于10—15℃则授粉不良或落花落果,如曼陀罗、颠茄、望江南等。 4.耐热的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它们的同化作用温度多在30℃左右,个别药用植物可在 40℃下正常生长。如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南瓜等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仅因品种而异,就同一品种来讲,生育时期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 有区别。一般种子萌发时期、幼苗时期要求温度略低,营养生长期温度渐渐增高,生殖生长期要求温 度较高,产品器官形成期一一花果类要高,根及根茎类要求昼夜温差大些。应当指出,植物生长发育 的各个时期对温度要求都有三基点,各时期的三基点也不相同。植物发育过程中,花期对温度变化最 敏感。了解掌握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的特牲,是合理安排播期和科学管理的依据。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地温变化较小,距地面愈深温度变化愈小, 根在土壤中与地温差异不大。一般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近于地面处的气温变幅大,每日13时左右温 度最高,而夜间(1-3时)温度最低。植物出现日烧多与气温短时间急剧增高有关。 药用植物根及地下茎类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植物的根系在20℃左右条件下,生长较快,地 温低于15℃虽然根仍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减慢。有些药用植物的根,在昼夜温差大的时候,生长速度 快。一般低温下生长的根多呈白色,粗大多汁,支根少。植物根对温度的抵抗能力比地上部分差。了 解掌握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伸长加粗的最适温度环境,是调节播期,改进栽培措施的基础工作。在最适
而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药用植物的诸多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一个因子的变 化,也会影响其它因子的变化。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阳光充足, 温度就随着上升;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就会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等,从而加 快药用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繁茂后,又会遮盖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与之同时,增加地 表层空气温度,土壤湿度也相应提高,这不仅影响地温变化,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根对土壤水 分、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各种栽培措施、田间管理等也是一种因子,它属于人为因子。人为因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 然因子。因为人为的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像整枝、打杈、摘心、摘蕾等措施直接作用于 药用植物,而适时播种、施肥灌水、合理密植、中耕除草、防病等措施,则是改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 子,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我们栽培药用植物,进行药材生产,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具 有不同习性的各个品种;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只有采取科学的“应变”措施, 处理好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既要让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又要使环境条件满足作物的要 求,运筹帷幄,才能夺取优质高产。 二、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进行,都有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 温度、最高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区间范围(即超出最低、最高温度),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在此温度区间内,植物处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时间越长,对其生长发育和代谢最为有益。了解每种药 用植物对温度适应范围,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是确定生产分布范围和按排生产季节,夺取优质高 产的重要依据。 (一)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通常人们都以其对 寒温热反应划分类别。 1.耐寒的药用植物 不论是一年生、二年生、还是多年生的药用植物,只要能耐一 1 一一 2℃的低温, 短期内可以忍耐一 5 一一 10℃低温,同化作用最旺盛的温度为 15—20℃,或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 地下部分越冬能耐 0℃以下,甚至到一 10℃低温的药用植物均属此类。如人参、细辛、百合、平贝母、 五味子、薤白、石刁柏、刺五加等。 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能耐短时间一 1 一一 2℃的低温,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 可以露地生长的,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 17—23℃的药用植物。如萝卜、菘蓝、芥菜等。 3.喜温的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 20—30℃, 花期气温低于 10—15℃则授粉不良或落花落果,如曼陀罗、颠茄、望江南等。 4.耐热的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它们的同化作用温度多在 30℃左右,个别药用植物可在 40℃下正常生长。如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南瓜等。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仅因品种而异,就同一品种来讲,生育时期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 有区别。一般种子萌发时期、幼苗时期要求温度略低,营养生长期温度渐渐增高,生殖生长期要求温 度较高,产品器官形成期——花果类要高,根及根茎类要求昼夜温差大些。应当指出,植物生长发育 的各个时期对温度要求都有三基点,各时期的三基点也不相同。植物发育过程中,花期对温度变化最 敏感。了解掌握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的特牲,是合理安排播期和科学管理的依据。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和地温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地温变化较小,距地面愈深温度变化愈小, 根在土壤中与地温差异不大。一般气温变化较大,特别是近于地面处的气温变幅大,每日 13 时左右温 度最高,而夜间(1—3 时)温度最低。植物出现日烧多与气温短时间急剧增高有关。 药用植物根及地下茎类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植物的根系在 20℃左右条件下,生长较快,地 温低于 15℃虽然根仍能生长,但生长速度减慢。有些药用植物的根,在昼夜温差大的时候,生长速度 快。一般低温下生长的根多呈白色,粗大多汁,支根少。植物根对温度的抵抗能力比地上部分差。了 解掌握根及地下茎类药材伸长加粗的最适温度环境,是调节播期,改进栽培措施的基础工作。在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