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麦学名 Triticum L。英文名 wheat。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起源 般认为小麦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半山间地区的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 等。中国栽培小麦历史的历史比较悠久,麦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一般认为小 麦传入我国的途径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土耳其——新疆,蒙古;南路由印度 云南一—四川一一全国各地。 二、进化 小麦族植物区别其他族植物的特点是:复穗状花序,穗的侧面着生带有两个护 颖片的密集的小穗,淀粉粒为单粒,染色体较大且为7的倍数,小麦族内约有300 余个种,其中的77%为多年生,其余为一年生 根据细胞染色体数目、血清反应及遗传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初步揭示出,目前 栽培的六倍体( AABBDD)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进化过程:(n为染色体基数) 栽培一粒小麦 粒系 进化 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n=7,BB) 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m=14,ABE 山羊草属节节麦×二粒系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n=7,DD) 其他四倍体的二粒系 (原始六倍体)斯卑尔脱小麦(n=21,AABD)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普通小麦系 这样经过两次染色体加倍的飞跃与长期的自然进化形成了三个系,约20余个种, 其中普通系由于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多个二倍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生态上的广 泛适应性及经济产量较高的特点。 小麦的分布情况 1、世界小麦的分布 小麦是世界栽培分布最广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0°~60°以及南纬20 40°间,以欧亚大陆和北美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世界冬春麦面积约 为3:1 2、我国小麦的分布
概 述 小麦学名 Triticum L.。英文名 wheat。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一、起源 一般认为小麦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半山间地区的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 等。中国栽培小麦历史的历史比较悠久,麦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一般认为小 麦传入我国的途径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土耳其——新疆,蒙古;南路由印度—— 云南——四川——全国各地。 二、进化 小麦族植物区别其他族植物的特点是:复穗状花序,穗的侧面着生带有两个护 颖片的密集的小穗,淀粉粒为单粒,染色体较大且为 7 的倍数,小麦族内约有 300 余个种,其中的 77%为多年生,其余为一年生。 根据细胞染色体数目、血清反应及遗传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初步揭示出,目前 栽培的六倍体(AABBDD)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进化过程:(n 为染色体基数) 栽培一粒小麦 一粒系 进化 野生一粒小麦 ×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n=7 , AA) (n=7 , BB) 野生四倍体二粒小麦 (n=14 , AABB) 山羊草属节节麦 × 二粒系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n=7 , DD) 其他四倍体的二粒系 (原始六倍体)斯卑尔脱小麦 (n=21 , AABBDD) 基因突变或天然杂交 普通小麦系 这样经过两次染色体加倍的飞跃与长期的自然进化形成了三个系,约20 余个种, 其中普通系由于是异源多倍体,含有多个二倍体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生态上的广 泛适应性及经济产量较高的特点。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1、世界小麦的分布 小麦是世界栽培分布最广的作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0°~60°以及南纬20°~ 40°间,以欧亚大陆和北美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 80%以上,世界冬春麦面积约 为 3:1。 2、我国小麦的分布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的中纬度地带,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 麦。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青海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 藏冬春麦都种植,其他只种冬麦。出现了青藏高原冬春麦区,长城沿线春麦区,黑 龙江垦区春麦区这三大麦区。我国栽培的小麦类型: A、普通小麦( Aestivum)占90%多 B、圆锥小麦( Tturgidum)零星种植在我国中部、西部和西北部 C、密穗小麦( Compactum)和硬粒小麦( Durum)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D、波兰小麦( T polonium)主要在新疆种植 E、云南小麦是我国所特有一种的小麦类型,属于普通小麦的亚种,种植在云南西部, 由于其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铁壳麦”。 小麦属中虽然种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 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3、黑龙江省发展春小麦生产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我省自然条件,发展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生产。 我省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450~600m,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 草甸土,质地为砂质壤土及粘壤,土壤有机质含量2.5~6%,土壤肥沃,有利于蛋 白质积累。我省这些自然条件与加拿大、北美优质春麦区极为相似。农业部2001年 5月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中,已将黑龙江省列为东北红粒强筋、中筋春 麦区。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自然因素,完全能够生产出优质春 小麦。 ②适时早播,并选用早熟品种,以躲过雨季,提高小麦品质 土壤化冻达到5~6cm深时,就要及时播种,播期一般在3月末4月初。早播可 以延长小麦的生理性低温春化阶段,提高蛋白质含量。种植早熟小麦可使小麦在7 月上旬成熟,躲过7月中下旬的雨季,避免穗发芽现象,并可减少赤霉病的发生, 有效提高小麦收获品质。我省中南部地区的安达、肇东、兰西的早熟小麦后茬复种 秋菜的做法,为我省小麦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效之路。 ③实行产业化对接,按照各种专用粉配比需要选择小麦品种,使强、中、弱筋 品种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 要使小麦生产与面粉加工的效益都达到最大化,就要走大集团面粉加工企业与 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对接之路。我省乡村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以及零星小面粉厂的 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小麦生产基地要根据龙头企业加工不同用途型专用粉的配比需要,以定单农业 的形式生产弱筋、中筋及强筋商品麦。含面筋越低的小麦,所需肥料等农业物资投 入越低;中高筋小麦需肥量大,而且还需补充S、駟、Se等中量、微量元素肥料
我国大部分处于北纬 20°~50°的中纬度地带,既能种植冬小麦又能种植春小 麦。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内蒙古、黑龙江、吉林、 青海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 藏冬春麦都种植,其他只种冬麦。出现了青藏高原冬春麦区,长城沿线春麦区,黑 龙江垦区春麦区这三大麦区。我国栽培的小麦类型: A、普通小麦(T.aestivum)占 90%多。 B、圆锥小麦(T.turgidum)零星种植在我国中部、西部和西北部。 C、密穗小麦(T.compactum)和硬粒小麦(T.durum)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D、波兰小麦(T.polonicm)主要在新疆种植。 E、云南小麦是我国所特有一种的小麦类型,属于普通小麦的亚种,种植在云南西部, 由于其春性强,极不易脱粒,群众称为“铁壳麦”。 小麦属中虽然种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主要有普通小麦、硬 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3、黑龙江省发展春小麦生产的建议 ①充分利用我省自然条件,发展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生产。 我省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 450~600mm,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 草甸土,质地为砂质壤土及粘壤,土壤有机质含量 2.5~6%,土壤肥沃,有利于蛋 白质积累。我省这些自然条件与加拿大、北美优质春麦区极为相似。农业部 2001 年 5 月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中,已将黑龙江省列为东北红粒强筋、中筋春 麦区。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自然因素,完全能够生产出优质春 小麦。 ②适时早播,并选用早熟品种,以躲过雨季,提高小麦品质 土壤化冻达到 5~6cm 深时,就要及时播种,播期一般在 3 月末 4 月初。早播可 以延长小麦的生理性低温春化阶段,提高蛋白质含量。种植早熟小麦可使小麦在 7 月上旬成熟,躲过 7 月中下旬的雨季,避免穗发芽现象,并可减少赤霉病的发生, 有效提高小麦收获品质。我省中南部地区的安达、肇东、兰西的早熟小麦后茬复种 秋菜的做法,为我省小麦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效之路。 ③实行产业化对接,按照各种专用粉配比需要选择小麦品种,使强、中、弱筋 品种按合理的比例均衡发展。 要使小麦生产与面粉加工的效益都达到最大化,就要走大集团面粉加工企业与 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对接之路。我省乡村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以及零星小面粉厂的 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小麦生产基地要根据龙头企业加工不同用途型专用粉的配比需要,以定单农业 的形式生产弱筋、中筋及强筋商品麦。含面筋越低的小麦,所需肥料等农业物资投 入越低;中高筋小麦需肥量大,而且还需补充 S、Mg、Se 等中量、微量元素肥料
生产成本较高 ④发挥我省优势,扩大绿色小麦生产规模 我省开发较晩,自然资源污染较轻,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我省北部地区如 嫩江流域各县市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大气环境符合GB3095-82标准,农田灌溉水质 符合GB5084—92标准,加工用水符合GB5794-85标准,发展绿色小麦生产潜力巨 大 四、栽培区划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小麦种植区域的区划,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 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划分的。其中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要因素,其他 是从属因素,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 2、分区命名 由于在命名上存在播性与种性(品种)感温特性相混淆的问题,因此中国小麦 分区命名采用三级命名法:三主区的命名为按播性命名,十亚区的命名为按“地域 播性一冬春性”三级命名,(参看57页表)。 主区是以播性而定的,因为小麦播性是自然温光变化梯度和品种感温、感光特 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反映不同麦区栽培生态特性的基本特征。秋播后经越冬阶 段的为冬麦区,而春播的为春麦区。 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交叉和重叠(如低纬度高海拔或高纬度低海拔等),春麦区 中也有部分地区可以秋播。 亚区是指基本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类型和主要栽培特点大体一致,在小麦生育 进程和生产管理上具有较大共性的种植区 3.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①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降雨量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一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总体来 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 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温度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一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 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日照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纬度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②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③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 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但近
生产成本较高。 ④发挥我省优势,扩大绿色小麦生产规模 我省开发较晚,自然资源污染较轻,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我省北部地区如 嫩江流域各县市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大气环境符合 GB3095-82 标准,农田灌溉水质 符合 GB5084-92 标准,加工用水符合 GB5794-85 标准,发展绿色小麦生产潜力巨 大。 四、栽培区划 1、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小麦种植区域的区划,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 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划分的。其中气候、土壤条件与品种特性为主要因素,其他 是从属因素,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中温度与雨量是最主导的因素。 2、分区命名 由于在命名上存在播性与种性(品种)感温特性相混淆的问题,因此中国小麦 分区命名采用三级命名法:三主区的命名为按播性命名,十亚区的命名为按“地域 —播性—冬春性”三级命名,(参看 57 页表)。 主区是以播性而定的,因为小麦播性是自然温光变化梯度和品种感温、感光特 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反映不同麦区栽培生态特性的基本特征。秋播后经越冬阶 段的为冬麦区,而春播的为春麦区。 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交叉和重叠(如低纬度高海拔或高纬度低海拔等),春麦区 中也有部分地区可以秋播。 亚区是指基本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类型和主要栽培特点大体一致,在小麦生育 进程和生产管理上具有较大共性的种植区。 3.我国小麦品质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①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降雨量 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总体来 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 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温度 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 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日照 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纬度和海拔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②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③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 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 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但近
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 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④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 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产的小麦以中弱筋为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加 速现有优质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应用,并根据布局需要加速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 改良进程。 ⑤面向主产区,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为了使品质区划方案能尽快对农业生产 发挥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品质区划以主产麦区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地区。考虑到 现有资料的局限性,本次品质区划只提出框架性的初步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补充 修正和完善。 第一章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小麦的一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 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同阶 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为了研究、交流和生产上 栽培管理的方便,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明显的形态表现或生理特点,把小麦的 生划分为若干生育阶段和生育期。 一生:由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期: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时期:小麦一生中不同形态变化所持续的时间 全生育期:由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关于生育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差异大,小麦的生育期不尽相同,秋冬播小麦大多在 230~280天,春播小麦为100~120天,东北春播春性麦区只有70~90天。黑龙江地区 早熟品种一般为79~83天;中熟品种84-87天;晚熟品种88~93天。 二、关于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受到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及外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从外部 形态形成变化上春小麦的一生可概括为十个时期,即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及成熟。冬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各生育期划分标 准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伸出胚芽鞘两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三叶期:当第三片绿叶伸出两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分蘖期:当主茎第一叶的蘖芽伸出叶鞘1~1.5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拔节期:(农艺)基部第一节露出地表1.5公分,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生理)基部节间开始伸长,也叫起身期,即麦苗由匍匐型转化成直立型
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 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④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 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生产的小麦以中弱筋为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加 速现有优质小麦的合理布局和应用,并根据布局需要加速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 改良进程。 ⑤面向主产区,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 为了使品质区划方案能尽快对农业生产 发挥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品质区划以主产麦区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地区。考虑到 现有资料的局限性,本次品质区划只提出框架性的初步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补充、 修正和完善。 第一章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 小麦的一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 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同阶 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为了研究、交流和生产上 栽培管理的方便,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明显的形态表现或生理特点,把小麦的 一生划分为若干生育阶段和生育期。 一生:由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期: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时期:小麦一生中不同形态变化所持续的时间。 全生育期:由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一、关于生育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差异大,小麦的生育期不尽相同,秋冬播小麦大多在 230~280 天,春播小麦为 100~120 天,东北春播春性麦区只有 70~90 天。黑龙江地区 早熟品种一般为 79~83 天;中熟品种 84~87 天;晚熟品种 88~93 天。 二、关于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受到内部遗传特性、生理特性及外界栽培环境的共同影响。从外部 形态形成变化上春小麦的一生可概括为十个时期,即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 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及成熟。冬小麦还有越冬与返青。各生育期划分标 准: 出苗期:当第一片绿叶伸出胚芽鞘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三叶期:当第三片绿叶伸出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分蘖期:当主茎第一叶的蘖芽伸出叶鞘 1~1.5 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拔节期:(农艺)基部第一节露出地表 1.5 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生理)基部节间开始伸长,也叫起身期,即麦苗由匍匐型转化成直立型
起身的实质标志是幼穗分化的二棱期 孕穗期:当旗叶完全展开,叶耳可见旗叶叶鞘包着幼穗明显膨胀,大穗分化进入四 分体分化期,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抽穗期:当小麦的主穗伸出旗叶叶鞘1/2,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开花期:当主穗中部露出黄色花药,全田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成熟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植株特征、穗部变化、籽粒含水量的状态可分为乳 熟、蜡熟、完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1、两段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2、三段划分 ①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②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幼苗阶段:从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器官建成阶段:从起身到开花 籽粒形成阶段:从开花到成熟。 3、四段划分 ①播种到三叶;三叶到拔节;拔节到开花;开花到成熟四个阶段。 ②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分蘖;分蘖到抽穗;抽穗到成熟。 4、五段划分 叶性器官分化期;穗轴节片分化期;花器分化期;性细胞分化期;籽粒形成充 实期。 从育种和栽培工作的需要,以及反映不同地区气候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并便 于比较和用于生产,把生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小麦的三段生长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一是幼穗开始花器分化,拔节 开始,以起身(即生理拔节或幼穗分化到二棱末期)为转折点。二是器官(包括营 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全部建成,开花受精,植株转入下一代的种子形成,以开花为 转折点。以此两个转折点为界,可以把小麦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 1、幼苗阶段
起身的实质标志是幼穗分化的二棱期。 孕穗期:当旗叶完全展开,叶耳可见旗叶叶鞘包着幼穗明显膨胀,大穗分化进入四 分体分化期,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抽穗期:当小麦的主穗伸出旗叶叶鞘 1/2,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开花期:当主穗中部露出黄色花药,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成熟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植株特征、穗部变化、籽粒含水量的状态可分为乳 熟、蜡熟、完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㈠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1、两段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2、三段划分 ①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 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②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幼苗阶段:从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器官建成阶段:从起身到开花。 籽粒形成阶段:从开花到成熟。 3、四段划分 ①播种到三叶;三叶到拔节;拔节到开花;开花到成熟四个阶段。 ②播种到出苗;出苗到分蘖;分蘖到抽穗;抽穗到成熟。 4、五段划分 叶性器官分化期;穗轴节片分化期;花器分化期;性细胞分化期;籽粒形成充 实期。 从育种和栽培工作的需要,以及反映不同地区气候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并便 于比较和用于生产,把生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㈡ 小麦的三段生长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一是幼穗开始花器分化,拔节 开始,以起身(即生理拔节或幼穗分化到二棱末期)为转折点。二是器官(包括营 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全部建成,开花受精,植株转入下一代的种子形成,以开花为 转折点。以此两个转折点为界,可以把小麦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 1、幼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