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 “罗伯特议事规则”又是一些常识,一些普适价值。它虽有逻辑的一 面,但是它的逻辑是简单而朴素的,依然是以人们的常识为基础,为常人的 智慧所易于理解的。每个人都能够依据常识,经过适当的学习,理解并掌 握所需要的规则。正如罗伯特指出,“很少有一门知识能像议事规则这样, 只需稍加学习即可如此显著地提高效率”,他制定的规则体系充分地证实 了这一点。罗氏规则承认人类有“追求自由”和“追逐利益”的天性,进而洞 察人类在协调平衡和群体博弈中的价值规律。这些规律所揭示的“普适价 值”正是以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天性和常识为基础的。 “罗伯特议事规则”已然取得最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这证明了罗伯特的 思想一建立标准化的议事规范,同时为个性化留出适当的空间一一是正 确而可行的。尽管各种组织宗旨不同,但从议事制度的角度考虑,大多数组 织是完全可以使用同一套议事规则的。当今整个社会的协商合作已经呈现 全面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真正的需求不在于每个组织有能力制定各自的 规则—事实上绝大多数组织缺乏这种能力一而是在于人们需要使用相 同的议事规则,对于处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组织,情况都相类似。 必须同时指出的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从未以任何形式寻求其垄断地 位。罗伯特一直坚持“一个组织必须通过正式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指定本 规则为其议事规范,本规则才能真正生效”。也即议事规则自身的“合法性” (legitimacy).必须源自组织的真实意愿。罗氏规则始终强调,一个组织自已 制定的“特别议事规则”优先于罗氏规则本身。这充分表明罗氏规则承认组 织的多样性,承认自己的合法性源自于组织的授权,而不是要反过来去掌控 组织的命运。所以,只要遵循罗氏规则的基本规则去筛选和制定最符合一 个组织自身的目标和利益的特别议事规则,就不会有堕入教条束缚的困扰。 从“罗伯特议事规则”发展的轨迹来看,它至少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 “完备”,一个是“简化”。“完备”是为了不断地把新情况和新问题纳人到规 则体系中去,从而避免任意的“灵活变通”导致决策被任意操纵左右或变得 反复无常。“简化”的目的,则是在不违反“元规则”的前提下,达到公平与效 率的最佳平衡。例如,“一致同意”是一种特殊的表决方式,它既赋予主席加 速会议进程的权力,又赋予每个成员收回这一授权的权利,因而可以在不破 坏公平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效率。规则既然要兼顾“公平、透明、制衡”,有时 不得不适度地牺牲效率。除此之外,认为“规则有损效率”的论断则往往出
译者导读 5 于误解和误判。其中的根源,一是规则制定得不好确有可能降低效率;二是 规则制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变且善变的环境。所以,要想使“规则”不影 响“效率”,就必须有一套“制定规则”和“修改规则”的有效机制。在这套机 制下,规则制定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经过自由和充分的辩论,所有的人把自 己的智慧用于如何创新地提出更有效率、更便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 能照顾所有人利益的规则,并迅速淘汰失效的规则、修改有缺陷的规则、拓 展有局限的规则。“通情达变”理应提倡,只要经过提议、辩论和表决等正当 程序,被采纳的修改和补正意见就成为“新的规则”。那些以“情况太复杂,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规则”为藉口的人,实在是低估了语言在记述人类数千年 文明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功能。“罗伯特议事规则”正是一套用来“制定规 则”和“修改规则”的规则。它的机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推动着自己,也推 动着各种规则,朝着更完备和更简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罗伯特议事规则”也推动着每个使用者去提升他(她)“运用规则的素 养”,包括提升使用者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对规则的尊重远远不是被动的 遵守,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意味着我们能够通过“使用”规则,来保护多数人的 意愿得以实现;通过“使用”规则,来维护少数人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的表 达,甚至使少数人甚至个人的意愿经过充分的表述和辩论之后成为多数人 的意愿。实际上,“议事规则”是规范化了的“议事手段”,其目的正是帮助每 一个人促进自己的利益,它所鼓励的正是“规范化竞争”和“程序性竞争”。 而只有当每个参与者都充分使用这些“议事手段”的时候,“程序性竞争”的 环境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在今天的社会,在人们最热切关注的市场规则和企业治理等领域里,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现实的意义更加凸现出来。要使人们与生俱来的“自 利”诉求能在市场经济里得到有理有节的扩展,大众的“逐利”行为得以持续 向上进展,公平的竞争和公正的制衡是其中的关键。而罗氏规则通过精巧 的逻辑,考量各种具体而细微情况下如何求得均衡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人 通过企业组织参与到经济社会活动中去,企业治理因而关乎个人的利益和 社会的福祉。罗氏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改进科 学决策,强化制衡机制和合规运营,避免内部人控制,防止对社会、法治、环 境的侵害,以及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 总之,“罗伯特议事规则”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完善,增强
6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 了集体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了组织运转的效率,降低了沟通决策的成 本;它既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又促进每个社会成员去维护和争取正当的权 益,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格,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的发展。吸收借鉴这一具有 普适价值的人类文明成果,体会它所蕴涵的精神与原则,勤加实践,就一定 能够获得议事规则旨在促进的组织的秩序与成员的尊严,并分享它所带来 的公平与效率。 袁天鹏孙涤2007年10月 后数是 装题
中文版使用说明 第10版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在结构、内容和使用方式上都实施了很多 精心的设计。这些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让它可以作为一本手册来使 用,便于迅速地查找相关的概念和规则,便于在会议中迅速地做出程序性判 断,直接指导实践;二是要让它同时又可以作为一本由浅入深、自成体系的 教科书,也就是说,通过对这本书的系统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全面掌握议事 规则的原理、规则体系和操作方法。 第1一9节初步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项概念和规则。其中:第1节讲述 了什么是会议组织。第2节讲述了会议组织有哪些规则,而议事规则在其 中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第3节讲述了召开会议的基本知识,如法定人数、 礼节、会议程序、事务的引入、发言权的分配等。第4节讲述了处理“提议” 的6个步骤。第5、6、7节概述了所有的“提议”。第8、9节定义了一些重 要概念。如“次”、“届”、例行会议、临时会议等。 第10一39节详细描述了各种“提议”的规则,其中第10一37节每一节 描述一种提议。第38节讨论提议的重提。第39节则讨论不当提议。 第40一60节深入、完整、详细地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类重要概念。 其中: 治理结构方面,包括章程及其修改、官员、董事会、委员会、组织的筹建 与合并等; 会议规程方面,包括法定人数、会议程序、议程、公众集会和代表大会的 细节等; 提议处理方面,包括发言权、辩论规则、表决方式和程序等;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 选举程序方面,包括提名与选举的方式、步骤、重要问题的分析等; 文件制度方面,包括章程、会议纪要、报告等。 第61节详细描述了组织的纪律审查程序。 此外,在内容丰富的“导言”里,原著详细地介绍了“罗伯特议事规则”诞 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轨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所有的人来 说,要想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理解它在今天所享有 的崇高地位,理解它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发展规律,理解如何把 一套规则发展成传承百年的权威规范,理解议事规则标准化的必然性,理解 议事规则所包含的法治、民主和权利保护的理念,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都很 有意义。在正文之前给出的“通用议事规则的根本原则”,值得大家反复阅 读,因为它们贯穿于整部著作的始终,是体现于所有规则中的精髓。 原著的“交叉引用”和书后的关键字“索引”,是体现本书“工具”性的一 个重要特色。为了保持这样的特色,中文版采用了“在页边标注英文页码” 的方法。在每一页的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在某一行的旁边,会标注一个斜 体的阿拉伯数字。这个数字是“对应的英文原著的页码”。而中文版自身的 页码,依然标注在页眉或者页脚的位置。假设,在中文版的第101页的第5 行旁边标注了一个斜体的数字“95”,同一页第25行旁边标注了一个斜体数 字“96”,这就意味着:从中文版第101页第5行至第24行的内容,与英文原 著第95页的内容,是互相对应的。所以,如果要寻找英文原著第95页的内 容,就要在页边搜寻斜体数字“95”,而不是那些出现在页眉或页脚的页码。 当然,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不总是绝对严格的。例如,在上面的假设中,英 文原著第95页最开始的内容,可能有一部分出现在中文版第101页第5行 之前。所以请读者在参阅的时候适当扩大阅览范围。 所谓“交叉引用”是指用类似“请参阅…”这样的方式来引用书中其他 部分的相关信息。交叉引用把大量相关信息集成起来,既能呈现完整的信 息,又能揭示规则之间的逻辑联系。在中文版中,如果“请参阅”后面紧跟的 是页码,那么这些页码所指的都是英文原著的页码。所以如果看到“请参阅 第95页”,那么请翻到页边标注斜体数字“95”的那一页那一行,开始寻找 相关内容。 所谓“索引”是指本书最后的一个关键字列表,每个关键字旁边注有若 干页码,分别指向这条关键字在书中出现的位置。“索引”是整书的“搜索引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