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校 2012届高三年级联考(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淸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后填写.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人对世界的征服,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 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砖,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 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 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 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 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 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岀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 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 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在一种快速运动和 力量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
西安八校 2012 届高三年级联考(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若做选考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后填写.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一 3 题。 人对世界的征服,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 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砖,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 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 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 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 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 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 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 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在一种快速运动和 力量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所以,在这里,动物具有更多的野性。它们狂奔乱跑,活泼
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它们根本不像在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同样,在 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态,却仍然包含 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 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的。一往无前不可阻 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 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为、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 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仼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 貌。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 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 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 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 是浑然一体的。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 企及的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艺术家塑造的各类动物形象比唐代静态伫立的动物形象更具有野性 B.由于不追求以精细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塑造形象,因而汉代艺术具有古朴的美。 C.汉代艺术通过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展现出人类征服世界时的力量、运动和速度, 体现出“气势”与“古拙”的美学风貌。 D.汉代艺术的生命借助粗朴的轮廓、夸张的姿态、手舞足蹈的大型动作以及简洁飞扬 的整体形象来呈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艺术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其外在的事迹、行为体现其存在价值,不同于六朝以后 的艺术以人物内在的精神、个性表现其价值 汉代艺术粗疏轮廓的写实增强了艺术形象的运动、力量和速度感,“古拙”与“气势” 相得益彰。 C.汉代艺术通过再现激烈紧张的战斗情形和各种戏剧性的场面故事就能展现出磅礴。 的气势,体现出特有的美学风格
跳跃,远不是那么安静驯良。它们根本不像在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同样,在 这里,不管是神话幻想、历史故事或人物形象,虽然有时表面上也是静止形态,却仍然包含 着内在的运动、力量的气势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 以其事迹、行动,亦即其对世界的直接的外在关系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的。一往无前不可阻 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 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为、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 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 貌。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 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 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 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包括直线直角也是如此,它一点也不柔和,却恰恰增添了力量。“气势”与“古拙”在这里 是浑然一体的。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 企及的。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艺术家塑造的各类动物形象比唐代静态伫立的动物形象更具有野性。 B.由于不追求以精细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塑造形象,因而汉代艺术具有古朴的美。 C.汉代艺术通过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展现出人类征服世界时的力量、运动和速度, 体现出“气势”与“古拙”的美学风貌。 D.汉代艺术的生命借助粗朴的轮廓、夸张的姿态、手舞足蹈的大型动作以及简洁飞扬 的整体形象来呈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艺术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其外在的事迹、行为体现其存在价值,不同于六朝以后 的艺术以人物内在的精神、个性表现其价值。 B.汉代艺术粗疏轮廓的写实增强了艺术形象的运动、力量和速度感,“古拙”与“气势” 相得益彰。 C.汉代艺术通过再现激烈紧张的战斗情形和各种戏剧性的场面故事就能展现出磅礴。 的气势,体现出特有的美学风格
D.汉代艺术展现的是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讲究用粗线条大致勾勒图景形象,因而不 注重细节、修饰,不强调个性表达、主观抒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拿汉俑和唐俑作比较,尽管唐俑也会有动作和姿态,但总体上缺少狂放的运动、 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的形象,但仍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 B.汉代艺术以简化的轮廓、夸张的动作姿态为形象,从而使粗犷的气势美带有非写实 的浪漫气质,这与后世艺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是不同的 C.汉代艺术形象如果没有外表的“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 力量和气势感。 D.汉代艺术形象虽然长短不合现实比例,线条形状突出生硬,缺乏美感,却极好地展 现了气势、运动和力量,体现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 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迁南京工部主事,历右通政使。二十二年夏,擢右佥都御 史,巡抚辽东。初,总兵官李成梁破杀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弟炒花据旧辽阳以北,居两 河之中,益结土蛮为患。其年四月,把兔儿围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犯锦、义, 掠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坐免。化龙受事甫两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寇镇武,又约土蛮子卜言 台周犯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化龙与总兵官董一元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伯言儿中流 矢死,把兔被伤。卜言台周至,攻右屯不利,亦解去。于是把兔、小歹青、卜言台周益相结, 谋复前耻。化龙与一元严备之。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化龙 进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 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以忧母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 尚书,加少保,荫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①根本,奏陈 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 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 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九门昼闭。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 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
D.汉代艺术展现的是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讲究用粗线条大致勾勒图景形象,因而不 注重细节、修饰,不强调个性表达、主观抒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拿汉俑和唐俑作比较,尽管唐俑也会有动作和姿态,但总体上缺少狂放的运动、 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的形象,但仍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 B.汉代艺术以简化的轮廓、夸张的动作姿态为形象,从而使粗犷的气势美带有非写实 的浪漫气质,这与后世艺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是不同的。 C.汉代艺术形象如果没有外表的“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 力量和气势感。 D.汉代艺术形象虽然长短不合现实比例,线条形状突出生硬,缺乏美感,却极好地展 现了气势、运动和力量,体现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 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迁南京工部主事,历右通政使。二十二年夏,擢右佥都御 史,巡抚辽东。初,总兵官李成梁破杀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弟炒花据旧辽阳以北,居两 河之中,益结土蛮为患。其年四月,把兔儿围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犯锦、义, 掠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坐免。化龙受事甫两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寇镇武,又约土蛮子卜言 台周犯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化龙与总兵官董一元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伯言儿中流 矢死,把兔被伤。卜言台周至,攻右屯不利,亦解去。于是把兔、小歹青、卜言台周益相结, 谋复前耻。化龙与一元严备之。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化龙 进兵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 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以忧母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 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①根本,奏陈 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 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 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九门昼闭。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 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
之策,帝皆不报。一品秩满,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 加赠太师。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京营:明代京军编制,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龙受事甫两月 甫:才 B.以忧母去,未代 代:代理 C.胥吏易之 易:轻视 D.巡抚韩取善坐免 坐: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化龙勤政的一组是 ①悉召置之法②破杀泰宁速把亥 ③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④奏开淤河 ⑤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⑥请停税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化龙担任工部右侍郎时,疏通由直河人洳口到夏镇二百六十里的河道,避免了黄 河吕梁那样的险阻,李化龙因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 B.任戎政尚书期间,李化龙立足京营,向皇帝上疏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建议,但都没 有被采纳。七十岁死于官任,谥号襄毅。 李化龙二十岁就担任嵩县知县,明察秋毫,处置了那些奸吏,一时嵩县政治修明 局势安定 D.二十二年夏,李化龙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与总兵官董一元合力,先后消灭 了勾结作乱的伯言儿、把兔儿,边塞安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竞死,边塞袭服 (2)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感遇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诚宜开张圣昕,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 亮《前出师表》)
之策,帝皆不报。一品秩满,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 加赠太师。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京营:明代京军编制,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龙受事甫.两月 甫:才 B.以忧母去,未代. 代:代理 C.胥吏易.之 易:轻视 D.巡抚韩取善坐.免 坐: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化龙勤政的一组是 ①悉召置之法 ②破杀泰宁速把亥 ③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④奏开淤河 ⑤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⑥请停税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化龙担任工部右侍郎时,疏通由直河人洳口到夏镇二百六十里的河道,避免了黄 河吕梁那样的险阻,李化龙因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 B.任戎政尚书期间,李化龙立足京营,向皇帝上疏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建议,但都没 有被采纳。七十岁死于官任,谥号襄毅。 , C.李化龙二十岁就担任嵩县知县,明察秋毫,处置了那些奸吏,一时嵩县政治修明, 局势安定。 D.二十二年夏,李化龙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与总兵官董一元合力,先后消灭 了勾结作乱的伯言儿、把兔儿,边塞安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 (2)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感遇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诚宜开张圣昕,以光先帝遗德, ,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 亮《前出师表》)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o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 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正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 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你再立正,我就打断你 的腿! 飞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 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o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 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立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 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你再立正,我就打断你 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 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