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17题,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羸弱荧光军营恶贯满盈蝇营狗苟 B.篡夺编纂窜改串通一气攒眉苦脸 C.释疑谥号舐犊恃才傲物噬脐莫及 D.卑劣陂塘悲愤一抔黄土有口皆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镇辩证法入不敷出循私舞弊 B.帐篷金刚钻计日程功夸夸其谈 C.翱翔烟幕弹唇枪舌剑能曲能伸 D.沉湎暴发户甘拜下风倍尝艰辛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恰如其分取缔喋喋不休大坝合龙 B.伏案疾书诀择事必躬亲明火执仗 C.罄竹难书思辨班师回朝摩拳擦掌 D.责无旁贷旁证猝不及防微言大义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十八九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许多人还不知道如何选报第 志愿,提高命 中率 B.“你走南门,”奶奶叮嘱我,“那边不会塞车,时间会省不少”。“行!”我飞也 似地跑了。 C.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是指不写错字、别字 D.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 剧目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双鹿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 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 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洽可见尽快 B.接收可见尽快 C.接洽看来尽量 D.接收看来尽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看了清华大学的招生简章以后,我准备明天打电话去垂询具体事宜。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赞扬和批评对媒体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姊妹 C.文化精品不能光叫好不叫座,否则,只听专家称赞而百姓不看,也是不能实现社会 价值的
西安交大附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 17 题,每题 3 分,共 51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羸.弱 荧.光 军营. 恶贯满盈. 蝇.营狗苟 B.篡.夺 编纂. 窜.改 串.通一气 攒.眉苦脸 C.释.疑 谥.号 舐.犊 恃.才傲物 噬.脐莫及 D.卑.劣 陂.塘 悲.愤 一抔.黄土 有口皆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剑 能曲能伸 D.沉湎 暴发户 甘拜下风 倍尝艰辛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B.伏案疾书 诀择 事必躬亲 明火执仗 C.罄竹难书 思辨 班师回朝 摩拳擦掌 D.责无旁贷 旁证 猝不及防 微言大义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十八九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许多人还不知道如何选报第一、二、三志愿,提高命 中率。 B.“你走南门,”奶奶叮嘱我,“那边不会塞车,时间会省不少”。“行!”我飞也 似地跑了。 C.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是指不写错字、别字。 D.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 剧目。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双鹿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 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 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 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洽 可见 尽快 B.接收 可见 尽快 C.接洽 看来 尽量 D.接收 看来 尽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看了清华大学的招生简章以后,我准备明天打电话去垂询..具体事宜。 B.在一个开放的社会,赞扬和.批评对媒体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姊妹。 C.文化精品不能光叫好不叫座,否则..,只听专家称赞而百姓不看,也是不能实现社会 价值的
D.酶蛋白好比混凝土中的水泥,它把胆红素拌在一起而构成胆结石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其厚厚的黄土层是经数百万年沙土堆积而成的 B.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 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C.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的“五·四”新文学就曾对香港文学产生过极 大的影响 D.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主动给乘客车票及主动提醒旅客带好随身物品,这在法律上并 没有明确的规定。 8.为下面短文中的横线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罗,像 墙里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楂树、花红果孑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 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童年的五彩梦 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姐姐出嫁时坐的花轿 D.密封的四堵墙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说当时被定名为“马 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 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订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 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 飞鸟”。余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 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 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 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淑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 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 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
D.酶蛋白好比混凝土中的水泥,它把胆红素拌在一起而构成..胆结石。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其厚厚的黄土层是经数百万年沙土堆积而成的。 B.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 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C.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的“五·四”新文学就曾对香港文学产生过极 大的影响。 D.出租车司机是否应当主动给乘客车票及主动提醒旅客带好随身物品,这在法律上并 没有明确的规定。 8. 为下面短文中的横线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 ( )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罗,像 , 墙里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 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A.童年的五彩梦 B.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姐姐出嫁时坐的花轿 D.密封的四堵墙 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 1969 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说当时被定名为“马 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 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订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 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 飞鸟”。余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 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 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 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淑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 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 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
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至于《后汉书董卓传》中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物,故文后有“之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鸟,人们很快想到奔腾 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 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 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 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9.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10.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间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11.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 造型 1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4题 望洞庭 刘禹锡
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至于《后汉书·董卓传》中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 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鸟,人们很快想到奔腾 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是毋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 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 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 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9.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10.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 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 )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间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11.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 造型。 1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①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3.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 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B.刘诗中“两相和”的“和”字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明月清光相映 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 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 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4.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具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 地再现于纸上。 B.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脱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 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 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毎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 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 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 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 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①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3.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 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B.刘诗中“两相和”的“和”字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明月清光相映 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 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 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4.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具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 地再现于纸上。 B.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脱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 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7 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 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 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 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 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 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
而谕之日:“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期间,若言相 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 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 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 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 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 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C.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尚令百姓系于囹圄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1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第二卷(共99分) 18.翻译下面的文言文(8分)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期间,若言相 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 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 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 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 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 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C.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尚令百姓系于.囹圄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1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第二卷(共 99 分) 18.翻译下面的文言文(8 分)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