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 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 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 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 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 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 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 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 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作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 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分析。 (4)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 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 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 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 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 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 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 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 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 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 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 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叉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 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 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 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 也没有劈 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 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 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 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 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 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 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作伏笔。 D. 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 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分析。 (4)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 分)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 930 年 1 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 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 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 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 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 95 1 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 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 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 4 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 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 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 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 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 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 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叉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
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 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 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 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 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 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 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 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 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 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ˆ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査。有一天,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 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100%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 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 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髙、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 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ˆ。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 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 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 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 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 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 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 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 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 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 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 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 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 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 年,屠呦呦 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 识。在 2 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 次学习,屠呦呦深深 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 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 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 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1978 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 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 1969 年 1 月开始,历经 380 多次实验、190 多个样品、2000 多张卡片,屠呦 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 12 %--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 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 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 100%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 12%提高到 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 “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 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 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 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 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 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 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 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 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 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 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 年,全球有 2.47 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 100 余 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 30 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 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 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 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 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 年疟疾 致死病例比 2000 年下降了 66%。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 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5 年 12 月 11 日凌晨零点 12 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 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 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人民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 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 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 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援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 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 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 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X)(5分) A.屠呦呦自幼取铭“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硏究的殷切期望。她通 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 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 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 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 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 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 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北京时间2015年12月5日,火箭客场挑战小牛。最精彩的一次进攻,出现在 第一节最后15秒,哈登一对一单挑哈里斯,最终哈登一个转身动作将哈里斯晃 倒坐在了地上,虽最终没有投进,但哈登精彩的表现让全场球迷 ②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督査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在巡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时,面对暴露出来的账目不清、人员随意任免、监督制度 缺乏的现象,巡视人员,责令相关部门立刻整改,绝不能再出现这些现象。 ③面对一场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瓷”事件,木讷的赵师傅对碰瓷者的辩解 和争执是多么的无力,幸有交警的行驶记录仪,当场揭露了碰瓷者的真面目,惹 得围观者。 A.拍手称快拍案叫绝拍案而起B.拍手称快拍案而起拍案叫绝 C.拍案而起拍案叫绝拍手称快D.拍手叫绝拍案而起拍手称快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 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 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人民网>) 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 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 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 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援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 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 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 代科学手段不断认 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 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屠呦呦自幼取铭“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 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 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 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 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 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 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分)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6 分)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 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①北京时间 2015 年 12 月 5 日,火箭客场挑战小牛。最精彩的一次进攻,出现在 第一节最后 15 秒,哈登一对一单挑哈里斯,最终哈登一个转身动作将哈里斯晃 倒坐在了地上,虽最终没有投进,但哈登精彩的表现让全场球迷。 ②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督查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在巡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时,面对暴露出来的账目不清、人员随意任免、监督制度 缺乏的现象,巡视人员,责令相关部门立刻整改,绝不能再出现这些现象。 ③面对一场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瓷”事件,木讷的赵师傅对碰瓷者的辩解 和争执是多么的无力,幸有交警的行驶记录仪,当场揭露了碰瓷者的真面目,惹 得围观者。 A. 拍手称快 拍案叫绝 拍案而起 B.拍手称快 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C. 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拍手称快 D.拍手叫绝 拍案而起 拍手称快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因具有 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 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APP抢票神 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 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 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来源 Zxxk Com ②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③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 ④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⑤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 ⑥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A.②③①④⑤⑥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②⑤⑥④③D③②⑥⑤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 密。每处不超过25字。(6分)[来源学科网]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 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①,②。其 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 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 此即彼”的单向度思考,而③ 17、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 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 明,语句通顺,不超过90个字。(5分) 构图要素: 寓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 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 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 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 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 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抄袭,不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 分)( )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因具有 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 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百度、360、携程等 APP 抢票神 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 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 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来源:Zxxk.Com] ②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 ③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 ④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⑤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 ⑥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②⑥⑤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5 字。 (6 分)[来源:学科网]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人社会意识、社会整体观念比较发达,把为 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西方人则不同,① ,② 。其 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因此,要建立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在文化取向上就不应该在中西文化中作“非 此即彼”的单向度思考,而③ 。 17、下图是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 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 明,语句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构图要素: 寓意:___ 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 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 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 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 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 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抄袭,不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