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工具生产到器皿制作,实用与鉴赏、物质与精神,其间的融 通与升华往往妙不可言。《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 如磋”“如琢如磨”,工匠那种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跃然于诗句之间。 器物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亦然。曾侯乙编钟高超绝伦的铸造技术和近 乎完美的演奏性能,记载于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 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那种至高至上的追求将中国瓷艺推向一个历史巅峰。这些都 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 “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 践,工匠做出来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要可“饰”,要 既满足实用需求,还具备赏鉴品性,这就需要工匠用心、用脑、用情:另外工匠的劳 动有规矩,有法度,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言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美国《纽约时 报》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是一个乡村木匠, 因为痴迷而爱上艺术。在他的画笔之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冰指 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会了不少 生物学知识。做工匠易,做有精神的工匠,需要不断求索的心性,长期践行不辍。齐 白石先生堪称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巨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太行山区的王俊 川14岁拜师学唱襄垣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平遥推光漆艺有2000多年历史,以手 掌推出光泽及描金彩绘而出名,为了不让这项工艺失传、变味儿,传承人薛生金六十 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用天然大漆制作工艺品,还手把手培养出200多名学生和十多 名徒弟。王星记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工具生产到器皿制作,实用与鉴赏、物质与精神,其间的融 通与升华往往妙不可言。《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 如磋”“如琢如磨”,工匠那种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跃然于诗句之间。 器物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亦然。曾侯乙编钟高超绝伦的铸造技术和近 乎完美的演奏性能,记载于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 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那种至高至上的追求将中国瓷艺推向一个历史巅峰。这些都 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 “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 践,工匠做出来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要可“饰”,要 既满足实用需求,还具备赏鉴品性,这就需要工匠用心、用脑、用情;另外工匠的劳 动有规矩,有法度,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言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美国《纽约时 报》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是一个乡村木匠, 因为痴迷而爱上艺术。在他的画笔之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冰指 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会了不少 生物学知识。做工匠易,做有精神的工匠,需要不断求索的心性,长期践行不辍。齐 白石先生堪称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巨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太行山区的王俊 川 14 岁拜师学唱襄垣鼓书,一唱就是 60 多年。平遥推光漆艺有 2000 多年历史,以手 掌推出光泽及描金彩绘而出名,为了不让这项工艺失传、变味儿,传承人薛生金六十 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用天然大漆制作工艺品,还手把手培养出 200 多名学生和十多 名徒弟。王星记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
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当年进厂一学就是13年。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 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但这是掌握技艺的必由之路。这些传承人经 历各异,但对文化技艺的理解却惊人的类似:首先是热爱,再就是苦练,还有就是责 任,因为他们肩负着让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继续流传的使命。 在当前的艺术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也在于这一精神 诉求承受着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此前在艺 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艺术创作者忙于艺术社交,疏于潜心创作的现象 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追逐功利、无法静心、潜心,就难言创作,更谈不上 追求那种物我相融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艺术之名,也难副其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等等,艺术精品的 打造不能舍弃这些要求。 “工匠精神”的树立,还需要全社会对工匠的敬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 恳的艺术创作者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赞赏和敬佩,“艺术工匠”才会人才辈出。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 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朝向真才与精品,艺术工作者就 会潜心于艺术的精进。 自古而今,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乏“工匠精神”。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 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中国艺术繁荣需要涌现大批踏踏实实的“艺术工 匠”。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专于道、精于技,才会造就出一批批真正的艺术家,诞 生真正的时代艺术精品 (摘编自定舟《艺术创作的工匠之思》,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内容上不属于表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唐朝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其中“敲”字 初拟用“推”字,不能确定,便在驴上用手做推敲之状,不觉冲撞了韩愈的马队,韩 愈见状问其故,劝他用“敲” B.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 郭先生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建议把句中的“是”改为“这”,郭先生认 为这样改很恰当,一字之差,表达就够味了 C.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
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当年进厂一学就是 13 年。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 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但这是掌握技艺的必由之路。这些传承人经 历各异,但对文化技艺的理解却惊人的类似:首先是热爱,再就是苦练,还有就是责 任,因为他们肩负着让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继续流传的使命。 在当前的艺术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也在于这一精神 诉求承受着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此前在艺 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艺术创作者忙于艺术社交,疏于潜心创作的现象。 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追逐功利、无法静心、潜心,就难言创作,更谈不上 追求那种物我相融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艺术之名,也难副其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等等,艺术精品的 打造不能舍弃这些要求。 “工匠精神”的树立,还需要全社会对工匠的敬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 恳的艺术创作者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赞赏和敬佩,“艺术工匠”才会人才辈出。 “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 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朝向真才与精品,艺术工作者就 会潜心于艺术的精进。 自古而今,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乏“工匠精神”。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 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中国艺术繁荣需要涌现大批踏踏实实的“艺术工 匠”。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专于道、精于技,才会造就出一批批真正的艺术家,诞 生真正的时代艺术精品。 (摘编自定舟《艺术创作的工匠之思》,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内容上不属于表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 分 ) () A.唐朝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其中“敲”字 初拟用“推”字,不能确定,便在驴上用手做推敲之状,不觉冲撞了韩愈的马队,韩 愈见状问其故,劝他用“敲”字。 B.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 郭先生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建议把句中的“是”改为“这”,郭先生认 为这样改很恰当,一字之差,表达就够味了。 C.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
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突出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苦 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D.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技艺非凡,工作精益求精,中国第一代 大飞机上有很多零部件是他亲手打磨出来的,他打磨的飞机零部件百分之百合格,好 比精美的艺术品。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对工匠们加工骨器、象牙、玉石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作情 景的形象描述,生动地表现出工匠们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 B.许慎《说文解字》从字面上解释了“工匠”的含义,徐锴讲的是对“工匠”工 作的要求,本文作者则对许慎和徐锴的阐释作了细致、深入的解读 C.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它的铸造技术高 超绝伦,其演奏性能十分完美, D.美国《纽约时报》曾对齐白石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艺术家徐冰则道出了齐 白石能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一一具备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创作与器物制造一样,都需要“工匠精神”,不论是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 钟,还是作为瓷器的汝瓷,抑或是齐白石的画作,都是“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B.唱襄垣鼓书的王俊川,推光漆艺传承人薛生金和檀香扇“拉花”技术传承人孙 亚青,三人职业不同,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却是相同的 C.当前,在艺术创作领域倡导“工匠精神”有不小的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艺术 创作者心气浮躁、追名逐利,不能潜心创作,其结果是作品名不副实。 D.艺术精品的打造需要“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树立和发扬光大需要有 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全社会敬重工匠的良好风气、传统、文化习俗、评价机制和政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 迎谒。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
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突出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苦 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D.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技艺非凡,工作精益求精,中国第一代 大飞机上有很多零部件是他亲手打磨出来的,他打磨的飞机零部件百分之百合格,好 比精美的艺术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经》中对工匠们加工骨器、象牙、玉石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作情 景的形象描述,生动地表现出工匠们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 B.许慎《说文解字》从字面上解释了“工匠”的含义,徐锴讲的是对“工匠”工 作的要求,本文作者则对许慎和徐锴的阐释作了细致、深入的解读。 C.曾侯乙编钟之所以能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它的铸造技术高 超绝伦,其演奏性能十分完美。 D.美国《纽约时报》曾对齐白石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艺术家徐冰则道出了齐 白石能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具备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艺术创作与器物制造一样,都需要“工匠精神”,不论是作为乐器的曾侯乙编 钟,还是作为瓷器的汝瓷,抑或是齐白石的画作,都是“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 B.唱襄垣鼓书的王俊川,推光漆艺传承人薛生金和檀香扇“拉花”技术传承人孙 亚青,三人职业不同,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却是相同的。 C.当前,在艺术创作领域倡导“工匠精神”有不小的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艺术 创作者心气浮躁、追名逐利,不能潜心创作,其结果是作品名不副实。 D.艺术精品的打造需要“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树立和发扬光大需要有 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全社会敬重工匠的良好风气、传统、文化习俗、评价机制和政策 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 迎谒。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
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丛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 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 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 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 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荼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 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 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 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 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 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 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以事力相龃龉者龃龉:意见不合 B.善长明习故事故事:旧的典章制度 C.又闲于辞命闲:通“娴”,擅长 D.即按其罪奏黜之按:按照 5.对原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字,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 称名,以示尊重和祝愿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 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 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六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 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 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 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 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 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 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 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 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 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 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 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有以事力相龃龉..者龃龉:意见不合 B. 善长明习故事..故事:旧的典章制度 C. 又闲.于辞命闲:通“娴”,擅长 D. 即按.其罪奏黜之按:按照 5.对原文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字,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 称名,以示尊重和祝愿。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 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 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六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 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 好。 B.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了他的兵权,由此可知朱元璋当时还是郭子兴的 部将 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 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分)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2)(3分)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3)(4分)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 离、行役不已之意。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 手法一致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9.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 不同?(6分)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 好。 B.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了他的兵权,由此可知朱元璋当时还是郭子兴的 部将。 C.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 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3 分)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2)(3 分)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3)(4 分)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 离、行役不已之意。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 手法一致。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9.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 不同?(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