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 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戏曲的声腔经历了由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如果我 们着意关注一下戏曲声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尽管中国戏曲的声腔体系纷繁复 杂、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古老的戏曲剧种,还是新近形成的戏曲剧种,它们在发 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当将独立的民歌(或曲牌)用于戏曲表演,并 形成戏曲声腔以后,都经历了由单曲体声腔发展到联套体声腔,或由单曲体声腔 发展到板腔体声腔的发展道路。这三个阶段就像是三级台阶,一步一步由低向高 发展,显示出了戏曲由幼年、青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直到现在中国戏曲 还没有什么腔体超过了板腔体声腔的表现功能,因此中国戏曲最高层次的声腔仍 然还是板腔体声腔在推动力就是戏剧性。所居的声腔仍然还是板腔体声腔 戏曲声腔的这种发展是由戏曲内在的推动力推动前进的,这一内在推动力就是戏 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舞台人物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或不同性格的人物在 起的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由塑造的人物的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组 成的,它发自人物内心的意志和情感,再由内在心理动作转化为外部行为动作 中国戏曲与外国戏剧在展示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动作有着不同 的特点:西洋戏剧在展示内心动作时,更多地表现人物在冲突中的行动过程,在 外部动作完成过程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完成情节的陈述。在理论上将此归纳为 “动作是实现了的意志”,强调的是内心意志已经“实现”。而中国戏曲则更多 地注目于内在意志的展示,强调外部动作的形成过程,把舞台空间腾出来展示人 物灵魂深处情感的流动。在理论上直截了当地将其归纳为:“乐者,心之动也” 由此形成了我国戏曲在戏剧动作上的抒情风格。而“唱”则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最好的表现手段。既然唱腔是表现人物内在情感的最佳手段,那么戏曲的声腔就 必然按照戏剧性的要求进行变化发展 提高戏曲声腔的戏剧性,就是要求戏曲的声腔能表现复杂多变的人物情感,而为 适应这个要求,中国戏曲首先由单曲体走上了曲牌联套体声腔的道路。所谓联套 体声腔,即将大量不同节奏、不同情绪色彩的曲调吸纳为声腔,以展示人物在矛
保密★启用前 安徽省 2017 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 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戏曲的声腔经历了由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如果我 们着意关注一下戏曲声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尽管中国戏曲的声腔体系纷繁复 杂、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古老的戏曲剧种,还是新近形成的戏曲剧种,它们在发 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当将独立的民歌(或曲牌)用于戏曲表演,并 形成戏曲声腔以后,都经历了由单曲体声腔发展到联套体声腔,或由单曲体声腔 发展到板腔体声腔的发展道路。这三个阶段就像是三级台阶,一步一步由低向高 发展,显示出了戏曲由幼年、青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直到现在中国戏曲 还没有什么腔体超过了板腔体声腔的表现功能,因此中国戏曲最高层次的声腔仍 然还是板腔体声腔在推动力就是戏剧性。所居的声腔仍然还是板腔体声腔。 戏曲声腔的这种发展是由戏曲内在的推动力推动前进的,这一内在推动力就是戏 剧性。所谓戏剧性,就是舞台人物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或不同性格的人物在 一起的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由塑造的人物的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组 成的,它发自人物内心的意志和情感,再由内在心理动作转化为外部行为动作。 中国戏曲与外国戏剧在展示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动作有着不同 的特点:西洋戏剧在展示内心动作时,更多地表现人物在冲突中的行动过程,在 外部动作完成过程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完成情节的陈述。在理论上将此归纳为 “动作是实现了的意志”,强调的是内心意志已经“实现”。而中国戏曲则更多 地注目于内在意志的展示,强调外部动作的形成过程,把舞台空间腾出来展示人 物灵魂深处情感的流动。在理论上直截了当地将其归纳为:“乐者,心之动也”。 由此形成了我国戏曲在戏剧动作上的抒情风格。而“唱”则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最好的表现手段。既然唱腔是表现人物内在情感的最佳手段,那么戏曲的声腔就 必然按照戏剧性的要求进行变化发展。 提高戏曲声腔的戏剧性,就是要求戏曲的声腔能表现复杂多变的人物情感,而为 适应这个要求,中国戏曲首先由单曲体走上了曲牌联套体声腔的道路。所谓联套 体声腔,即将大量不同节奏、不同情绪色彩的曲调吸纳为声腔,以展示人物在矛
盾冲突中形成的多变的心理活动。在中国戏曲初、中级阶段形成的元杂剧走的是 这条道路。全盛的时期是昆曲,将曲牌联套体声腔发展到了无所不备的顶峰。 明末清初,地方戏曲剧种蓬勃兴起。它们虽然是在大量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大部分闲置不用,只将其中表现力强、旋律扩展能力大的个别曲调,通过节奏 变化的方法,衍变、派生出一系列不同节奏的板式,以满足声腔的需要。皮黄戏 曲、梆子腔、秦腔等剧种都属于此类声腔。这种在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板腔体声腔, 使声腔的风格特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使演员容易掌握,观众也易于记忆,因 此很快就形成了广泛的观众群体,使板腔体声腔广泛流传,牢实的扎下根来。 (节选自《从特殊道路走向板腔体声腔的黄梅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的声腔体系是纷繁复杂的,但其中任何一个剧种发展都经历了由单 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逐层发展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B.戏曲的戏剧性这种内在推动力推动着戏曲声腔的发展并形成规律,而戏剧性 就是舞台人物之间因多种矛盾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C.中国戏曲注目于内在意志的展示,戏剧动作富有抒情性,唱腔是表现人物内 在情感的最佳手段,这些都影响戏曲声腔的发展变化。 D.为适应声腔能表现复杂多变的人物情感的要求,中国戏曲在声腔发展上首先 开始由单曲体走上了曲牌联套体声腔的发展道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发展阶段依次由低到高,显示出戏曲由幼年 青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 B.戏剧动作中的外部行为动作,实际上是戏剧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的外化,也 是戏剧冲突具体外在的组成部分。 C.西洋戏剧注重在外部动作中讲述故事、展示人物的性格。“动作是实现了的 意志”理论可以体现其对内心的忽视。 D.联套体声腔在吸纳各种情感和节奏的曲调后形成的新声腔,以表现在矛盾冲 突中形成的多变的心理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至今日,中国戏曲腔体的最高峰仍旧是板腔体声腔,其表现功能与其它声 腔相比较而言也是最全面的。 B.中国戏曲和西洋戏剧在展示戏剧矛盾冲突时所使用的动作有着不同的特点, 它们各自的理论依据也不相同 C.元杂剧和昆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地位都很突出,它们在曲牌联套体发展的 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贡献。 D.地方戏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在民歌基础上板腔体声腔的形成,而板腔体声腔的 流传又和演员、观众关系密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 朱光潜生于1897年,逝于1986年,九秩人生横跨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历史 时期,其六十多年学术旅程也和中国现代史一样,跌宕起伏,岁月峥嵘。读中国 现代学术史,尤其现代美学史,不论沙尘蔽日之际,还是云灿星辉之时,朱光潜 任凭风云变幻,坚守美学领地,开疆拓土,深耕细作,从未流于偏激,却处学术
盾冲突中形成的多变的心理活动。在中国戏曲初、中级阶段形成的元杂剧走的是 这条道路。全盛的时期是昆曲,将曲牌联套体声腔发展到了无所不备的顶峰。 明末清初,地方戏曲剧种蓬勃兴起。它们虽然是在大量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 但大部分闲置不用,只将其中表现力强、旋律扩展能力大的个别曲调,通过节奏 变化的方法,衍变、派生出一系列不同节奏的板式,以满足声腔的需要。皮黄戏 曲、梆子腔、秦腔等剧种都属于此类声腔。这种在民歌基础上形成的板腔体声腔, 使声腔的风格特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使演员容易掌握,观众也易于记忆,因 此很快就形成了广泛的观众群体,使板腔体声腔广泛流传,牢实的扎下根来。 (节选自《从特殊道路走向板腔体声腔的黄梅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戏曲的声腔体系是纷繁复杂的,但其中任何一个剧种发展都经历了由单 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逐层发展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B.戏曲的戏剧性这种内在推动力推动着戏曲声腔的发展并形成规律,而戏剧性 就是舞台人物之间因多种矛盾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C.中国戏曲注目于内在意志的展示,戏剧动作富有抒情性,唱腔是表现人物内 在情感的最佳手段,这些都影响戏曲声腔的发展变化。 D.为适应声腔能表现复杂多变的人物情感的要求,中国戏曲在声腔发展上首先 开始由单曲体走上了曲牌联套体声腔的发展道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发展阶段依次由低到高,显示出戏曲由幼年、 青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 B.戏剧动作中的外部行为动作,实际上是戏剧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的外化,也 是戏剧冲突具体外在的组成部分。 C.西洋戏剧注重在外部动作中讲述故事、展示人物的性格。“动作是实现了的 意志”理论可以体现其对内心的忽视。 D.联套体声腔在吸纳各种情感和节奏的曲调后形成的新声腔,以表现在矛盾冲 突中形成的多变的心理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至今日,中国戏曲腔体的最高峰仍旧是板腔体声腔,其表现功能与其它声 腔相比较而言也是最全面的。 B.中国戏曲和西洋戏剧在展示戏剧矛盾冲突时所使用的动作有着不同的特点, 它们各自的理论依据也不相同。 C.元杂剧和昆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中地位都很突出,它们在曲牌联套体发展的 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贡献。 D.地方戏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在民歌基础上板腔体声腔的形成,而板腔体声腔的 流传又和演员、观众关系密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 朱光潜生于 1897 年,逝于 1986 年,九秩人生横跨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历史 时期,其六十多年学术旅程也和中国现代史一样,跌宕起伏,岁月峥嵘。读中国 现代学术史,尤其现代美学史,不论沙尘蔽日之际,还是云灿星辉之时,朱光潜 任凭风云变幻,坚守美学领地,开疆拓土,深耕细作,从未流于偏激,却处学术
先锋,其披荆斩棘之作用,中流砥柱之地位,仿佛屹立万里波涛那个同在腔部生 声容的中的航标灯塔,导引中国现代美学巨轮破浪前行。 朱光潜出生在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乡,童年时期便开始从当 私塾先生的父亲那里接受系统的古文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朱光潜 顺应时代要求使用白话文写作,发表的白话文章不仅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 广受称誉,而且以优美的文字和清新的文风打动许多人的心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已成一边倒的舆论情势下, 朱光潜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对文言和白话两者的特点及短长作出独到分析,充分 肯定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新文学倡导者所说的“文言是死的,白话是 活的”,乃不负责任的偏激之词。因为“文言文所能有的毛病,白话文都能有 白话文所能有的毛病,文言文也在所难免” 朱光潜1918年起前后在西方人主办的大学里攻读13年,是同辈文人学者中留学 时间最长、浸淫西方文化甚为深广者。尽管他的许多著作广泛运用了西方的理论 和方法,但所阐述的美学和文艺学问题,绝不只是西方理论的简单照搬和介绍 而是处处注意结合中国文艺和审美实际,在两者相互对照比较中探寻美学和文艺 学规律 譬如他在《诗论》中进行中西诗歌比较时指岀:“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 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 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为什么中西爱情诗有这种差异?朱先 生认为:其一,西方社会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说尽一个 诗人的恋爱史,差不多就说尽他的生命史。中国社会侧重国家主义,文人大半生 光阴在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朝夕相处的往往不是妇女,而是同 僚与文字友,所以中国诗里友朋赠答和君臣恩谊是常见的母题,而这在西方诗中 却几无位置。其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气影响,尊敬女子受社会称颂,女子受 教育程度比较高,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和男子契合。中国受“男尊女卑”传 统观念影响,女子最大的任务是传嗣,其次是当家,恩爱只是伦理上的义务,情 投意合是比较罕见的事。其三,中西恋爱观也相距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爱 情至上”口号。中国人向来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 上”。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侧重功名事业,至于文人,仿佛只有潦倒无聊者才肯公 然寄情于声色,而他们向来为社会所病诟。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左雾”弥天的社会氛围里,朱光潜的著作一夜间由“香 花”变成了“毒草”;北京大学撤销了他西语系主任的职务,还在思想改造运动 中将其定为重点批判对象,使其受到一系列严厉的甚至侮辱人格的批判。生活待 遇也由此一落千丈。 令人惊异的是,朱光潜先生对来自各方的严厉批判,政治上似乎完全幡然悔悟, 脱胎换骨,低头认罪,成为一只“死老虎”,但学术上虽有补苴罅漏,却决不愿 低三下四,忍气吞声,大有“困兽犹斗”之气概。他挺身而出,孤军奋战,“有 来必往,无批不辩”,秉笔书写数十篇宏论,一面反复申述和捍卫自己认为正确 的见解,一面对众多美学家普遍存在的极“左”思潮和教条主义进行严肃批评, 为诊治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严重感染的庸俗社会学弊病,起到难能可贵的作用。 综观朱先生学术人生,“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既轰轰烈烈,又静穆隽永, 既清澈似水,又凝重如山,是一部浅近而深奧的大书 (摘编自钱念孙《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
先锋,其披荆斩棘之作用,中流砥柱之地位,仿佛屹立万里波涛那个同在腔部生 声容的中的航标灯塔,导引中国现代美学巨轮破浪前行。 朱光潜出生在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乡,童年时期便开始从当 私塾先生的父亲那里接受系统的古文学习。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朱光潜 顺应时代要求使用白话文写作,发表的白话文章不仅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 广受称誉,而且以优美的文字和清新的文风打动许多人的心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已成一边倒的舆论情势下, 朱光潜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对文言和白话两者的特点及短长作出独到分析,充分 肯定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新文学倡导者所说的“文言是死的,白话是 活的”,乃不负责任的偏激之词。因为“文言文所能有的毛病,白话文都能有; 白话文所能有的毛病,文言文也在所难免”。 朱光潜 1918 年起前后在西方人主办的大学里攻读 13 年,是同辈文人学者中留学 时间最长、浸淫西方文化甚为深广者。尽管他的许多著作广泛运用了西方的理论 和方法,但所阐述的美学和文艺学问题,绝不只是西方理论的简单照搬和介绍, 而是处处注意结合中国文艺和审美实际,在两者相互对照比较中探寻美学和文艺 学规律。 譬如他在《诗论》中进行中西诗歌比较时指出:“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 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 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为什么中西爱情诗有这种差异?朱先 生认为:其一,西方社会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说尽一个 诗人的恋爱史,差不多就说尽他的生命史。中国社会侧重国家主义,文人大半生 光阴在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朝夕相处的往往不是妇女,而是同 僚与文字友,所以中国诗里友朋赠答和君臣恩谊是常见的母题,而这在西方诗中 却几无位置。其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气影响,尊敬女子受社会称颂,女子受 教育程度比较高,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和男子契合。中国受“男尊女卑”传 统观念影响,女子最大的任务是传嗣,其次是当家,恩爱只是伦理上的义务,情 投意合是比较罕见的事。其三,中西恋爱观也相距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爱 情至上”口号。中国人向来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 上”。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侧重功名事业,至于文人,仿佛只有潦倒无聊者才肯公 然寄情于声色,而他们向来为社会所病诟。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左雾”弥天的社会氛围里,朱光潜的著作一夜间由“香 花”变成了“毒草”;北京大学撤销了他西语系主任的职务,还在思想改造运动 中将其定为重点批判对象,使其受到一系列严厉的甚至侮辱人格的批判。生活待 遇也由此一落千丈。 令人惊异的是,朱光潜先生对来自各方的严厉批判,政治上似乎完全幡然悔悟, 脱胎换骨,低头认罪,成为一只“死老虎”,但学术上虽有补苴罅漏,却决不愿 低三下四,忍气吞声,大有“困兽犹斗”之气概。他挺身而出,孤军奋战,“有 来必往,无批不辩”,秉笔书写数十篇宏论,一面反复申述和捍卫自己认为正确 的见解,一面对众多美学家普遍存在的极“左”思潮和教条主义进行严肃批评, 为诊治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严重感染的庸俗社会学弊病,起到难能可贵的作用。 综观朱先生学术人生,“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既轰轰烈烈,又静穆隽永, 既清澈似水,又凝重如山,是一部浅近而深奧的大书。 (摘编自钱念孙《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
相关链接 ①我是旧式教育培养起来的,脑里被旧式教育所灌输的那些固定观念,全是新文 化运动的攻击目标。好比一个商人,库里藏着多年辛苦积蓄起来的一大堆钞票 方自以为富足,一夜唾过来,满世界人都宣传那些钞票全不能兑现,一文不值。 你想我心里服不服? (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②“四人帮”垮台以后,天日重明,孟实先生以古稀之年,重又精神抖,从事科 研、教学和社会活动。他的生活异常地有规律。每天早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瘦 小的老头在大图书馆前漫步。在工作方面,他抓得非常紧,他确实达到了壮心不 已的程度。 (季羡林《悼念朱光潜先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朱光潜虽然自幼接触传统教育并受旧式教育观念影响,但他能认清文言文和 白话文的优缺点,没有全盘否定文言文。 B.朱光潜是同辈文人学者中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人,他能够将西方艺术理论 和中国文艺、审美相结合来研究中国艺术。 C.朱光潜在说明中西方诗歌的差异时,以爱情诗为例加以多角度的分析,观点 深刻,着重比较中西方恋爱观的不同之处 D.自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严厉批判,政治上的“低 头认罪”并没有让他放弃在学术上的追求。 5.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6.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4分) 鸳鸯石 牟喜文 只看了一眼,于祚庥就惊呆了 像,实在是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坐吧,于总。市长的声音缥缥缈缈地传过来。 于祚麻如梦初醒,他为自己刚才的失态向市长歉意地微微一笑。 市长的嘴角弯了弯,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江城的规划设想。 于祚麻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那块石头,眼睛不自觉地向石头 的方向瞥去。市长终于发现了于祚麻的异样,跟着向那块石头看去 看着看着,于祚庥不禁有了自己的想法,再看市长,眼里就有了暖意,就像一个 猎人终于抓到了猎物的弱点一样。 于祚麻是江城数一数二的地产商,盖了无数高楼。他自信,在江城这块土地上, 没有比自己的脚更高的楼,也没有比自己的手更大的巴掌。前年,自己盖的楼不 是脆生生地倒了吗,可自己不还是像塔一样立在江城? 一切从啥时开始变了呢 对了,自从去年新市长上任,一切都变了 新市长也姓于,按理说和于祚麻五百年前是一家。可就是这个于正市长不解风情, 油盐不进,到嘴的肥肉,一次次吐出来,闹得于祚庥的日子也不好过
相关链接: ①我是旧式教育培养起来的,脑里被旧式教育所灌输的那些固定观念,全是新文 化运动的攻击目标。好比一个商人,库里藏着多年辛苦积蓄起来的一大堆钞票, 方自以为富足,一夜唾过来,满世界人都宣传那些钞票全不能兑现,一文不值。 你想我心里服不服? (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②“四人帮”垮台以后,天日重明,孟实先生以古稀之年,重又精神抖,从事科 研、教学和社会活动。他的生活异常地有规律。每天早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瘦 小的老头在大图书馆前漫步。在工作方面,他抓得非常紧,他确实达到了壮心不 已的程度。 (季羡林《悼念朱光潜先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朱光潜虽然自幼接触传统教育并受旧式教育观念影响,但他能认清文言文和 白话文的优缺点,没有全盘否定文言文。 B.朱光潜是同辈文人学者中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人,他能够将西方艺术理论 和中国文艺、审美相结合来研究中国艺术。 C.朱光潜在说明中西方诗歌的差异时,以爱情诗为例加以多角度的分析,观点 深刻,着重比较中西方恋爱观的不同之处。 D.自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的严厉批判,政治上的“低 头认罪”并没有让他放弃在学术上的追求。 5.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 分) 6.朱光潜学术人生的通达与执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鸳鸯石 牟喜文 只看了一眼,于祚庥就惊呆了。 像,实在是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坐吧,于总。市长的声音缥缥缈缈地传过来。 于祚麻如梦初醒,他为自己刚才的失态向市长歉意地微微一笑。 市长的嘴角弯了弯,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对江城的规划设想。 于祚麻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那块石头,眼睛不自觉地向石头 的方向瞥去。市长终于发现了于祚麻的异样,跟着向那块石头看去。 看着看着,于祚庥不禁有了自己的想法,再看市长,眼里就有了暖意,就像一个 猎人终于抓到了猎物的弱点一样。 于祚麻是江城数一数二的地产商,盖了无数高楼。他自信,在江城这块土地上, 没有比自己的脚更高的楼,也没有比自己的手更大的巴掌。前年,自己盖的楼不 是脆生生地倒了吗,可自己不还是像塔一样立在江城? 一切从啥时开始变了呢? 对了,自从去年新市长上任,一切都变了 新市长也姓于,按理说和于祚麻五百年前是一家。可就是这个于正市长不解风情, 油盐不进,到嘴的肥肉,一次次吐出来,闹得于祚庥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了新城的项目,于祚麻给市长封了一个很厚的红包,被市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 来,项目招投标,一番折腾下来,于祚庥是竹篮打水。 开发区项目,于祚庥想送红包,哪承想连市长的影儿都没见着。 软的不行来硬的,于祚庥找道上的朋友给市长送了三颗子弹,权当警告,可依然 泥牛入海,连累道上的朋友至今不敢回江城 这次欧亚新城项目,无论如何不能再有闪失了!这次,于祚麻决定亲自出马 真是柳暗花明,老天爷饿不死瞎家崔儿。第一次踏进市长办公室的门,于祚麻就 有了惊人的发现。 于市长,您喜欢石头?于祚麻装作漫不经心地踱到那块石头前 是啊,于市长也起身来到石头前,两人几乎头碰头了。 凑近一看,于祚麻的心湖里再次泛起了一朵浪花儿,圈圈涟漪漾得每一个毛孔都 熨帖。 那块石头和于祚庥办公室里的简直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市长的石头左边是圆的, 右边刀削一样直着,于祚麻的那块儿右边是圆的,左边刀削一样。 石头是青色的,半透明,上面布满了一圈一圈赭色的印痕,石头底部有几条凹陷 我有一块和您这块一模一样的石头 真的? 于祚庥感到,市长连声音都颤抖了,抬头,于祚麻看到市长眼里一束光倏地一闪。 哪有不贪腥的猫!于祚麻觉得,自己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了。 从市府出来,于祚麻不停地催促司机加快速度。司机从于祚麻的脸上读出了兴奋, 种只有于祚庥特别髙兴时才有的表情。奔驰车像一条长了翅膀的黑色鱼,在黝 黑的河道里三拐两拐就停在了公司门口 于祚麻车门都没关,几步进楼,跨进了专用电梯。 其实,对于石头,于祚庥可谓一窍不通。他只是为了留个念想,才从父亲众多遗 物中留下来那块石头,放在办公室。 于祚麻从办公室底层柜子里找出那块石头,放到水里洗了又洗,又用白毛中擦了 几遍,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额头不禁冒出汗来 于祚麻嘴里喃喃着,石头啊石头,我老于的后半辈子就靠你了!说着,在石头上 重重地亲了一口。 再次走进市长办公室,于祚麻的脚步轻松了很多。 看到于祚麻手里的石头,市长的脸马上红了,说话也语无伦次。 真……你真有 好……·好……太好了!老天有眼呀。 于祚麻心里说,于祚庥啊于祚庥,你道行还是浅哪,咋不知道投其所好呢?! 市长把两块石头并排放在一起,严丝合缝! 鸳鸯石终于找到了 鸳鸯石?于祚庥云里雾里。 市长拿来一个脸盆,把两块石头并排放在里面,打来一壶开水,小心翼翼地浇在 石头上。 奇迹出现了。只见两块石头瞬间晶莹剔透,像一湖秋水,中间赭色花纹慢慢褪去, 变成了洁白的莲花,底下凹陷处水波荡漾 好一幅莲花出水图! 于祚麻看得呆了
为了新城的项目,于祚麻给市长封了一个很厚的红包,被市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 来,项目招投标,一番折腾下来,于祚庥是竹篮打水。 开发区项目,于祚庥想送红包,哪承想连市长的影儿都没见着。 软的不行来硬的,于祚庥找道上的朋友给市长送了三颗子弹,权当警告,可依然 泥牛入海,连累道上的朋友至今不敢回江城…… 这次欧亚新城项目,无论如何不能再有闪失了!这次,于祚麻决定亲自出马。 真是柳暗花明,老天爷饿不死瞎家崔儿。第一次踏进市长办公室的门,于祚麻就 有了惊人的发现。 于市长,您喜欢石头?于祚麻装作漫不经心地踱到那块石头前 是啊,于市长也起身来到石头前,两人几乎头碰头了。 凑近一看,于祚麻的心湖里再次泛起了一朵浪花儿,圈圈涟漪漾得每一个毛孔都 熨帖。 那块石头和于祚庥办公室里的简直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市长的石头左边是圆的, 右边刀削一样直着,于祚麻的那块儿右边是圆的,左边刀削一样。 石头是青色的,半透明,上面布满了一圈一圈赭色的印痕,石头底部有几条凹陷。 我有一块和您这块一模一样的石头。 真的? 于祚庥感到,市长连声音都颤抖了,抬头,于祚麻看到市长眼里一束光倏地一闪。 哪有不贪腥的猫!于祚麻觉得,自己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了。 从市府出来,于祚麻不停地催促司机加快速度。司机从于祚麻的脸上读出了兴奋, 一种只有于祚庥特别高兴时才有的表情。奔驰车像一条长了翅膀的黑色鱼,在黝 黑的河道里三拐两拐就停在了公司门口。 于祚麻车门都没关,几步进楼,跨进了专用电梯。 其实,对于石头,于祚庥可谓一窍不通。他只是为了留个念想,才从父亲众多遗 物中留下来那块石头,放在办公室。 于祚麻从办公室底层柜子里找出那块石头,放到水里洗了又洗,又用白毛中擦了 几遍,坐在宽大的老板椅上,额头不禁冒出汗来。 于祚麻嘴里喃喃着,石头啊石头,我老于的后半辈子就靠你了!说着,在石头上 重重地亲了一口。 再次走进市长办公室,于祚麻的脚步轻松了很多。 看到于祚麻手里的石头,市长的脸马上红了,说话也语无伦次。 真……你真有………好……·好……太好了!老天有眼呀。 于祚麻心里说,于祚庥啊于祚庥,你道行还是浅哪,咋不知道投其所好呢?! 市长把两块石头并排放在一起,严丝合缝! 鸳鸯石终于找到了! 鸳鸯石?于祚庥云里雾里。 市长拿来一个脸盆,把两块石头并排放在里面,打来一壶开水,小心翼翼地浇在 石头上。 奇迹出现了。只见两块石头瞬间晶莹剔透,像一湖秋水,中间赭色花纹慢慢褪去, 变成了洁白的莲花,底下凹陷处水波荡漾…… 好一幅莲花出水图! 于祚麻看得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