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研究 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因 此,充分占有材料(即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占有史料 却是一个问题。在史料有限的古代,做历史研究时“读万卷书”就能够充分占有 史料了。但在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读书万卷已经远远不够了。 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 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说:“历史学今天正经历着 场、资料革命’,这一革命与新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料的革命必将 引起研究方法的革命。这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层出不 穷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 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最初的工作是将文献扫描后上 网,供读者使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检索功能,使这些文献能够方便地检索。 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和扩大,在台湾被称为 “数位典藏”,数位典藏虽然作用很大,但它是被动的。对使用者来说,数据库 中存储的大量文献数据除了检索,难以被更充分地使用。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后 来又兴起了“数码人文”,即建立的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料检索,而且还能为研 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呈现出资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弥补史 料本身存在的不足。在使用这种“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只要输入一个搜索词, 检索成果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文件集,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方法以观察其中的脉络。 史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些 专业数据库和仅仅只提供关键词检索的历史文献数据库不同,其中的信息已经过 加工,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历代人 物传记资料库”,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库。它在数据结构上更加复杂和精细,将历
安徽省 2018 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研究 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因 此,充分占有材料(即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占有史料 却是一个问题。在史料有限的古代,做历史研究时“读万卷书”就能够充分占有 史料了。但在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读书万卷已经远远不够了。。 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 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说:“历史学今天正经历着 一场、资料革命’,这一革命与新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料的革命必将 引起研究方法的革命。这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层出不 穷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 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最初的工作是将文献扫描后上 网,供读者使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检索功能,使这些文献能够方便地检索。 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和扩大,在台湾被称为 “数位典藏”,数位典藏虽然作用很大,但它是被动的。对使用者来说,数据库 中存储的大量文献数据除了检索,难以被更充分地使用。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后 来又兴起了“数码人文”,即建立的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料检索,而且还能为研 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呈现出资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弥补史 料本身存在的不足。在使用这种“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只要输入一个搜索词, 检索成果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文件集,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方法以观察其中的脉络。 史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些 专业数据库和仅仅只提供关键词检索的历史文献数据库不同,其中的信息已经过 加工,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历代人 物传记资料库”,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库。它在数据结构上更加复杂和精细,将历
史事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通过对这种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分析,研究者可以对 历史人物进行群体研究,能够得到相关人物、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复杂的社会关 系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然而,如同电脑不可能取代 人脑,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取代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思考、取代史学研究的基本 理论与与方法。更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要求史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 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相关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自已不会落后于 时代,而且相关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史学研究。 (选自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人新时代》,有刑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门科学,史学必须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充分地占有 史料。 B.近几十年出现的“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推动了史料的 革命。 C.从“数位典藏”到“数码人文”,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与 完善。 D.“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是目前最高级的专业数据库,其中数据可直接 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从史学研究的基础入手,联系时代发展,揭示在史学研究中运用网 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B.文章三至五段着重从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的角度。论述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如 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C.文章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指出它“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 和未来”,并总结全文。 D.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综合运用引证、例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论述 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史事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通过对这种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分析,研究者可以对 历史人物进行群体研究,能够得到相关人物、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复杂的社会关 系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然而,如同电脑不可能取代 人脑,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取代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思考、取代史学研究的基本 理论与与方法。更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要求史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 一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相关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自已不会落后于 时代,而且相关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史学研究。 (选自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人新时代》,有刑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门科学,史学必须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充分地占有 史料。 B. 近几十年出现的“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推动了史料的 革命。 C. 从“数位典藏”到“数码人文”,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与 完善。 D.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是目前最高级的专业数据库,其中数据可直接 使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段从史学研究的基础入手,联系时代发展,揭示在史学研究中运用网 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B. 文章三至五段着重从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的角度。论述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如 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C. 文章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指出它“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 和未来”,并总结全文。 D.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综合运用引证、例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论述 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充分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 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 B.在使用“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如果输入“李白”进行检索,就会出现一个 关于“李白”的文件集。 C.借助“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研究者不但能得到历史人物的个人资料, 还能查到其社会关系 D.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史学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主观思考, 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答案】1.C2.C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史学必须 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不正确,原文为“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 B项,“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不正确,原文为“史料大爆 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D项,“目前最高级的 于文无据,原文为“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C项, 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不正确,结尾主要论述如何正确地看待与 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 项,原文是“这样,不仅自己不会落后于 “这样”不包括选项中的“进 行主观思考”,故其不能与“就会落后于时代”形成假设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A. 如何充分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 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 B. 在使用“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如果输入“李白”进行检索,就会出现一个 关于“李白”的文件集。 C. 借助“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研究者不但能得到历史人物的个人资料, 还能查到其社会关系。 D. 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史学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主观思考, 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史学必须 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不正确,原文为“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 B 项,“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不正确,原文为“史料大爆 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D 项,“目前最高级的” 于文无据,原文为“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C 项, “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不正确,结尾主要论述如何正确地看待与 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原文是“这样,不仅自己不会落后于....“这样”不包括选项中的“进 行主观思考”,故其不能与“就会落后于时代”形成假设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 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男艺人居多,女艺人 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道,俺不 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问,咋比六月天变得还快?花骨朵儿说,俺是瞎婆婆捡来的,俺是她 的拐杖,俺离开了她,老人该咋办?柴火没有人打,水缸里没有水,米袋子也瘪 了。大辽河接茬儿道,俺们给打柴,留钱雇人挑水,给留下过冬口粮。花骨朵儿 无路可退,只能“勉强”答应。 跟班学艺讲究“三稳”:嘴稳,手稳,心稳。在一段时间内,要品评要考察 大辽河省略了环节,他看中了花骨朵儿的长相。蹦蹦艺人行走江湖,有两种东西 吸引观众:一是技艺,说、唱、扮、舞,还有绝活儿;二是外貌,要打人儿,艺 人中常说的“卖肉”。第二种艺人技艺差,常常被艺人看低三分。唱蹦蹦戏追求 卖点,百姓的口味各异,戏班根据市场调整。 艺人们起着哄嚷嚷,让花骨朵儿唱段戏,意思是点拨验证。众人早有预期, 这是柜上摆设——中看不中用。但是,花骨朵儿首先说道,俺唱得实在平平,俺 想取长补短。大辽河说,咋个意思?花骨朵儿说,你教俺耍手绢吧,弥补唱戏的 短处。大辽河细细咂摸,这也是一套路数,道,俺就教你耍手绢。 舞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属于蹦蹦戏艺人的绝活儿。花骨朵儿早年 随父母逃荒,半路遇胡子与父母失散,幸得瞎婆婆救助,俩人相依为命生活, 是吃得苦的孩子,每天早晚跟师父练功。花骨朵儿的舞与众不同,她一手拿绿色 手绢,一手是粉色手绢,比一般手绢大一圈,一朵是绽放的莲花,一片是伸展的 荷叶,加之粉面如花儿,又配上一双玉臂,简直是荷花绽放,吊足了一大批百姓 的胃口。大辽河的目的达到了,很多百姓都是为看花骨朵儿 大辽河说,寻思个事。花骨朵儿说,师父尽管开口。师父说,美中不足呢, 你小臂上有疤,用粉绫子扎上,台下看不到,不会那么扎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儿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 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①男艺人居多,女艺人 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道,俺不 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问,咋比六月天变得还快?花骨朵儿说,俺是瞎婆婆捡来的,俺是她 的拐杖,俺离开了她,老人该咋办?柴火没有人打,水缸里没有水,米袋子也瘪 了。大辽河接茬儿道,俺们给打柴,留钱雇人挑水,给留下过冬口粮。花骨朵儿 无路可退,只能“勉强”答应。 跟班学艺讲究“三稳”:嘴稳,手稳,心稳。在一段时间内,要品评要考察。 大辽河省略了环节,他看中了花骨朵儿的长相。蹦蹦艺人行走江湖,有两种东西 吸引观众:一是技艺,说、唱、扮、舞,还有绝活儿;二是外貌,要打人儿,艺 人中常说的“卖肉”。第二种艺人技艺差,常常被艺人看低三分。唱蹦蹦戏追求 卖点,百姓的口味各异,戏班根据市场调整。 艺人们起着哄嚷嚷,让花骨朵儿唱段戏,意思是点拨验证。众人早有预期, 这是柜上摆设——中看不中用。但是,花骨朵儿首先说道,俺唱得实在平平,俺 想取长补短。大辽河说,咋个意思?花骨朵儿说,你教俺耍手绢吧,弥补唱戏的 短处。大辽河细细咂摸,这也是一套路数,道,俺就教你耍手绢。 舞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属于蹦蹦戏艺人的绝活儿。花骨朵儿早年 随父母逃荒,半路遇胡子 与父母失散,幸得瞎婆婆救助,俩人相依为命生活, 是吃得苦的孩子,每天早晚跟师父练功。花骨朵儿的舞与众不同,她一手拿绿色 手绢,一手是粉色手绢,比一般手绢大一圈,一朵是绽放的莲花,一片是伸展的 荷叶,加之粉面如花儿,又配上一双玉臂,简直是荷花绽放,吊足了一大批百姓 的胃口。大辽河的目的达到了,很多百姓都是为看花骨朵儿。 大辽河说,寻思个事。花骨朵儿说,师父尽管开口。师父说,美中不足呢, 你小臂上有疤,用粉绫子扎上,台下看不到,不会那么扎眼
花骨朵儿说,那是俺两岁时,手臂触到了火盆上,留下的一条疤痕。当时母 亲照看俺,父亲在户外劈柴,母亲转身的工夫,俺就碰到火盆。父亲知道了,给 了母亲一撇子。用獾子油抹上,父母心疼俺,晚上睡不着觉,母亲常常自责,父 亲常常叹息。 大辽河说,又说明啥事儿呢? 花骨朵儿说,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父亲、母亲、师父、自个儿。 大辽河道,你要让更多人知道? 花骨朵儿点头,嗯。 来搭班的梨树艺人,百姓送艺名大斧头,以表演下装见长,当晚和花骨朵儿 副架,未被技艺吸引,被容貌所打动。主动约了花骨朵儿,要求留下唱一副架, 意思是俩人要好。但是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暴露两条胳膊。花骨朵儿决然拒绝, 道,俺就要给台下看,这是俺的条件。俩人执拗如牛。大斧头次日早上,背上包 裹悄然离班。 花骨朵儿含泪望着背影。大辽河跟上来说道,难得的好小子,走了可惜了。 花骨朵儿哽咽着说道,俺更想爹娘了! 这一年冬季,戏班子从铁岭出发,直到吉林长白山里。某日,戏班子唱屯场 时,台下听戏的夫妇,一边看花骨朵儿表演,一边忍不住流泪。夫妇俩扑到台前, 道,闺女啊,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花骨朵儿胳膊上的疤痕透露了身份信息。 花骨朵儿不再随戏班子游走。与戏班子艺人分别时,她告诉大辽河,俺流浪 就是为找家。 (有删改) 【注】蹦蹦:源自东北的一种地方剧种。胡子: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花骨朵儿初次与艺人见面情景,从侧面展示花骨朵儿形象,为 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又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花骨朵儿前面跟大辽河说“俺想跟戏班学艺”,后面又说“俺不能去学艺 这貌似矛盾的话,真实展示了花骨朵儿矛盾的内心世界
花骨朵儿说,那是俺两岁时,手臂触到了火盆上,留下的一条疤痕。当时母 亲照看俺,父亲在户外劈柴,母亲转身的工夫,俺就碰到火盆。父亲知道了,给 了母亲一撇子。用獾子油抹上,父母心疼俺,晚上睡不着觉,母亲常常自责,父 亲常常叹息。 大辽河说,又说明啥事儿呢? 花骨朵儿说,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父亲、母亲、师父、自个儿。 大辽河道,你要让更多人知道? 花骨朵儿点头,嗯。 来搭班的梨树艺人,百姓送艺名大斧头,以表演下装见长,当晚和花骨朵儿 一副架,未被技艺吸引,被容貌所打动。主动约了花骨朵儿,要求留下唱一副架, 意思是俩人要好。但是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暴露两条胳膊。花骨朵儿决然拒绝, 道,俺就要给台下看,这是俺的条件。俩人执拗如牛。大斧头次日早上,背上包 裹悄然离班。 花骨朵儿含泪望着背影。大辽河跟上来说道,难得的好小子,走了可惜了。 花骨朵儿哽咽着说道,俺更想爹娘了! 这一年冬季,戏班子从铁岭出发,直到吉林长白山里。某日,戏班子唱屯场 时,台下听戏的夫妇,一边看花骨朵儿表演,一边忍不住流泪。夫妇俩扑到台前, 道,闺女啊,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花骨朵儿胳膊上的疤痕透露了身份信息。 花骨朵儿不再随戏班子游走。与戏班子艺人分别时,她告诉大辽河,俺流浪 就是为找家。 (有删改) 【注】 蹦蹦:源自东北的一种地方剧种。 胡子: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花骨朵儿初次与艺人见面情景,从侧面展示花骨朵儿形象,为 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又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花骨朵儿前面跟大辽河说“俺想跟戏班学艺”,后面又说“俺不能去学艺”, 这貌似矛盾的话,真实展示了花骨朵儿矛盾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