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年高考适应性仿真测试5月最后一卷语文 第工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间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出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 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 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义利之辨。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 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 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 义去利”。孔子说:“君孑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 立起来。现代学者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辩,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 西,而且“儒家所谭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 论。故张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重衣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衣业、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戏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 之正途”,以维护小卜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 得仕宦为官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衣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 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衣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巩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 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 奢侈,挥霍浪良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 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 砉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 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 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有删改 下列关于“儒家经济伦理价值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衣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的自 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双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出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费 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凞思想形成于夏代岀現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利、 重农抑商、崇俭黜出奢等三个方面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特别重视义利之辩。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甚 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 A.儒家狐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 的道德规范,即遒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E.义利之辩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性, 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費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把 它视为“治生之道”。 D.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死念上树立衣业是“立国之 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3.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0 A.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巩 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B.《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的 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戏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语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宋明 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D.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量 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国,宇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 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 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 复摭前事动国,时行右国,请簿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 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刻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谢太 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裹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鯨茯罪,国 恳救,帝为霁威受之。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効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 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 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语渝 盟犯顺,桀鹫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 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 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 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 忿疾言者如此。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 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 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
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 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善:交好 B.帝为霁威受之霁:消 C.辞皆侵国 侵:入侵 D.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适:恰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0 A.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 不赂者以赂者丧 E.帝不允,命其子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C.让则时行门生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 A许国曾乡试第一,并中进士,历任太子出阁、右赞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 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E.许国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言论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疏劾论 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相臣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和在日本等外国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 事这两件事,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引发皇 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才赐子他乘驿车回乡。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5分 译文: (2廉慎白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33作者被贬住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8.“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合 简析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民生各有所乐兮,。(屈原《离骚》
(3或取诸怀抱,。(王羲之《兰亭集序》)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秋兴八首》 6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 行7准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李清照《醉花阴》)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一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灯花 至 ①当黄昏的余辉从檐边隐去之后,这屋子仿佛就陷λ到无比的空漠。夜静静的 脉脉含情的女子,临近到你的身旁。你可以偷偷地听见她的吁吸,她的无言的心声。她无怨 地伴着你,消磨这没有光亮,也没有温暖的一雠。 ②天上的霞光逝去了,星星隐藏在云雾里,凄清的号角声随风送来,鸟群都己归林,院 子里己撒满数不尽的蒞叶,你徘徊又徘徊,你在想着什么?脑子实际是空茫茫的。走进屋子, 关上门,仿佛是回到了家,远行人渴望着家所能铪予的喜悦,那么,你会不耐这静寂,你便 忍心辜负了这么一颗数不尽年月永远追随着你的可爱的心。于是,一根土产的蜡烛,点亮了 这屋子,你得到了你所能真心诚意热爱渴望的光!你笑了,你再不沉默于窃听你的自语,你 不再瞪着两眼搜索最后一瞥的阳光授下来的影子,你不再倾听耗子在那个犄角上啃啮着木 头,也不再温习某一段书本上记载的故事。光带来了热力。光引你进入了另外一个境界。 ⑧面临着一点光圈,慢慢地喜悦的心情也逐新平静下来。光所能及的范围是那么窄,光 的影子不定地接曳着,像在笑,不过笑里含有讥讽。光的跳动记录着逝去了的时间,而逝去 了的日子,却如同檐前的滴漏,溜走得毫无踪迹。 ④你想辩白吗?你有一张会说话的嘴。你想夸趯你的劳绩吗?你的影子会使你一望就失 去了启齿的勇气 ⑤你感到苦恼。你咬着嘴唇。你想着,想得深沉,想从回忆中搜寻你已失去了的;这, 何尝不又是沙漠中淘金,淘金的人有一双贪婪而锐敏的眼睛。看得出沙土的品质、成分甚 至分量。多少人世世代代生长在沙少土里,活在沙土里,死了也埋在沙土里!沙土中可能有金 子,可惜沙士不全是金子 ⑥回忆如果说像梦,这里,我将带你追述一段逝去了的梦境 ⑦那梦里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地方:在一个荒山的幽谷中,没有人烟,也有野兽,这是 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所田园,有遮天的古树,有倾圮了的房屋,房屋的主人被炮火赶到世界的 另一个角溶去了。有沙田,田里科着的有白薯根,傍着沙田有一道溪流,溪水清洌见底,山 腰间溪流被隔断成一道瀑布,瀑布朝夕奔腾,是静寂的山谷中唯一有生命力的一个点缀。 ⑧就在这天然田园中。偶然一个机缘,幽居着一群躲避烽火的老少男女,这群人从炮火 中逃出来,重拾起了他们的生命。可是敌人的炮火在这个山谷的四周围攻着。他们也有法 孑再向前找路。溪水留住了他们,白薯的根是唯一的粮食,他们就这样生活下来了。朝听 群鸟唱歌,守着溪水数石头。把忧写在枯叶上,飘到水里,不尽地流。晩间埋在稻草堆里, 天又给黑夜带走了。 ⑨这并不是一个故事,因为梦是残缺不全的
①那山谷还是那么幽静吗?敌人的炮火并没有盖过溪水的呜咽听说有的人已经走到山 谷的另一个目的地,并且拿起了枪还击了敌人;有的人却长眠在溪水的旁边,伴着溪水唤住 过路的人;有的人已经离开了山谷,走上更艰难的路 11)你会忘不了的。这一长串逝去了的日子。你不用言语,我了解你的心情 〔12)我爰溪水,我爰瀑布,有一天,我要跑到江河海洋边,如果溪水是不尽地流那 么,江泂海洋会引我回到源头,那时候,我要借支笔,记载两个真正感人的故事 〔13)蜡烛的灯心开了朵花,紫红紫红的,像向日葵。记得小时候妈妈说过灯心开花是 喜兆,这是什么兆头呢?愣着,终于用剪刀剪下了灯花,光更亮点。 〔14)许多日子来,如同爬山涉水赶长路的人,十分疲倦。对着光瞑想,是想休息吗? 并不。前面还有路,我还得走。旅途是寂寘的,然而我爱这寂寘,多少个寂寞的日子都打发 了 15)可是,我有一份不能自己的回念,特别在静寂的时候。回念那一长串逝去的日子 那逝去了的溪流。 16)溪水会告诉过往的行云,她的感情,不论喜悦与悲哀。行云照映她的心,行云带 了她的申诉 17)光的影子不定地摇曳着,像在笑 18)又一朵灯花开了。 一九四三年 11文章在⑦一①⑩段追述了一段逝去的梦境,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5 答: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你可以偷偷地听见她的呼吸,她的无言的心声。(3分 答 (2少土中可能有金子,可惜沙土不全是金子。(3分 13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光的影子不定地摇曳着,像在笑”,意义相同吗?请具体分析 合 14本文的题目为“灯花”,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圈养/可圈可点语塞/敷衍塞责埋单/互相埋怨 E.挑則/武装桃衅慰藉/声名狼藉扎染/安营扎寨 C.提挈/锲而不舍花圃/魂惊甫定祛除/胆怯畏缩 D.机杼/毁家纾难胼胝/民脂民膏绯闻/成绩斐然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3分)0 A.“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