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2011年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 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1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 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 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 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 科学素养的提高?
安徽省 2011 年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 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 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 1 卷 1~6 题,第Ⅱ卷 15~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 1 卷 7—14 题,第Ⅱ卷 18~21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 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 规定的位置 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 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 ....................... 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 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 科学素养的提高?
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 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干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 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 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 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 家的60%-80%仍存左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 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 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 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 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 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 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 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 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 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硏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
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 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 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 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 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 家的 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 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 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 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 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 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 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 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 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 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 20%,科枝人力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
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选自2011年02月24日《人民日 报》) 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 神三个方面来衡量。 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 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 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 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 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 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 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 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 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 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 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 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 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 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 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 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敬翔,字予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 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 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 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日:“闻子读《春秋》
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选自 2011 年 02 月 24 日《人民日 报》) 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 神三个 方面来衡量。 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 决策科学 事务的能力。 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 科学技 术的哪些方面。 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 质疑精 神和过滤功能。 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 养发展 却不能与之同步。 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 公民科 学素养有待提高。 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 正迈入 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 科学素养 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 ...一项是( )(3 分) 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 要发达 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水平。 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 济发 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 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 不从事 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 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 新、促进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敬翔,字予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 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 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 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日:“闻子读《春秋》
《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日:“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 翔日:“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乃以为馆驿巡官 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晩,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 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 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 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 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 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 杨刘。翔日:“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 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 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未帝惧,召段 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 今急矣,勿以为怼,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日:“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 老奴尔,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迫,欲为陛下 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 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 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第九》有删 节)
《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日:“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 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乃以为馆驿巡官。 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 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 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 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 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 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事。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 杨刘。翔日:“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 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 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末帝惧,召段 凝于河上。是时,梁精兵悉在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曰:“朕居常忽卿言, 今急矣,勿以为怼①,卿其教我当安归?”翔曰:“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今虽为相,实朱氏 老奴尔,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迫,欲为陛下 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君臣相向恸哭。 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 新君。”邀翔欲俱入见。翔夜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曰:“崇政李公入朝矣!”翔叹曰: “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乃自经而卒。 (《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第九》有删 节)
注:①怼:怨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好学,工书檄 工:擅长 B.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 微:不明显 C.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D.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 见:看见 5.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现敬翔“为太祖信任”和“有大略”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②以谓新胜之兵,宣宜持重以养威 B.①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 ②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 C.①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②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 自效 D.①卿其教我当安归? ②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翔考进士不中后客居大梁,由于生活窘迫,就到军队里给人写文书,因所写文书 采用民间通俗语言,深受太祖喜爱。 B.太祖在取得接连的胜利后要进攻淮南,敬翔这时却极力劝谏阻止太祖,认为刚刚取 胜的军队应该慎重行动,保持军威。 C.朱友珪称帝后,因为敬翔是先帝的谋臣,害怕他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没有让他担 任要职。敬翔就称病退职,更加抑郁。 D.梁国在失去河北之后,与晋军在杨刘对峙,敬翔在末帝面前说出怨言,指责赵岩等 人的胡作非为导致国力一天天削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3分) 译文 (2)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4分) 译文: (3)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3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涉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孑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时所作 8.《浣溪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9.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呜,白日催
注:①怼:怨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少好学,工.书檄 工:擅长 B.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 微:不明显 C.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 用事:当权 D.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 见:看见 5.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现敬翔“为太祖信任”和“有大略”的一组是( )(3 分) A.①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 ②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 B.①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 ②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 C.①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②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 自效 D.①卿其教我当安归? ②陛下初用段凝,臣已争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敬翔考进士不中后客居大梁,由于生活窘迫,就到军队里给人写文书,因所写文书 采用民 间通俗语言,深受太祖喜爱。 B.太祖在取得接连的胜利后要进攻淮南,敬翔这时却极力劝谏阻止太祖,认为刚刚取 胜的军 队应该慎重行动,保持军威。 C.朱友珪称帝后,因为敬翔是先帝的谋臣,害怕他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没有让他担 任要职。 敬翔就称病退职,更加抑郁。 D.梁国在失去河北之后,与晋军在杨刘对峙,敬翔在末帝面前说出怨言,指责赵岩等 人的胡 作非为导致国力一天天削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3 分) 译文: (2)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4 分) 译文: (3)李振喜谓翔曰:“有诏洗涤,将朝新君。”(3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浣溪涉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浣溪沙》是苏轼 46 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时所作。 8.《浣溪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 分) 9.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呜,白日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