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月月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个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自笛卡儿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 实体。意识是大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改变神经细胞的活性,产生脑 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便产生了意识。大脑的其他功能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激素释放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意识是“额外的 脑组织工作的产物。这部分额外的脑组织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位于 那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因此,小鼠、大象、鲸鱼的意识都比 我们人类要少得多。 大脑工作的结果是“主观的”的吗?不是。它们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 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产生的结果。例如,眼睛视网膜内光感受器细胞 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于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 里,然后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 对红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某种特定的功 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其他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进行交流,这些大脑活动就是我们 的意识或定性的经验和体验。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 表述。而无论是反思内省还是语言的基础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现代神经科学 技术甚至能使人们对本来具有神秘感的脑一一意识(身一一心)关系进行彻底的 “祛魅”。人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方法如电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神经递质水平 的一种方法)、分子检测技术、显微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通过行为 学检测来测量大脑的工作。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 化学方法等己经开始解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些观察难道还不能说明意识是“客 观的”吗? 如果说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即意识是一种“共性”,那么个体因具有独特的大脑而 具有的独特意识就是“个性”。对于人格、性格等所谓“主观”现象,目前神经 科学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释。物种、遗传背景、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来 的成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使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拥有不同的 大脑,不同的个体甚至可以基于不同的意愿而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些意识差异既 然都可以由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解释,那么,我们为何要称它们是“主观 的”呢? 总之,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这意味着二 元论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多数相信二元论 的学者们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的界线,认为意识作为大脑的特性,与物 理特性有根本的不同,比如它必然是“觉醒的”或“有意识的”。然而,大脑进 行工作其实大多是“无意识的”,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 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 1.下列有关“意识”和“大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0(3分) A.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由于受到自身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变化的影 响而发生改变,脑区间出现相互作用,意识随即产生
贵州省遵义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9 月月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个部分。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自笛卡儿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困惑于二元论问题: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 实体。意识是大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的变化改变神经细胞的活性,产生脑 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便产生了意识。大脑的其他功能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系 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激素释放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意识是“额外的” 脑组织工作的产物。这部分额外的脑组织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它们位于 那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因此,小鼠、大象、鲸鱼的意识都比 我们人类要少得多。 大脑工作的结果是“主观的”的吗?不是。它们不过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 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产生的结果。例如,眼睛视网膜内光感受器细胞 ——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起反应,“颜色”被编码于这些视锥细胞的电活动 里,然后在大脑皮层进行解码。我们看到红色是因为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 对红色波长的编码进行了解码。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某种特定的功 能改变或神经细胞与其他特定脑区的神经细胞进行交流,这些大脑活动就是我们 的意识或定性的经验和体验。这些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被反思内省,也可以用语言 表述。而无论是反思内省还是语言的基础都是客观的(物质的)。现代神经科学 技术甚至能使人们对本来具有神秘感的脑——意识(身——心)关系进行彻底的 “祛魅”。人们可以通过客观的方法如电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神经递质水平 的一种方法)、分子检测技术、显微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通过行为 学检测来测量大脑的工作。越来越精密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电生理技术、 化学方法等已经开始解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些观察难道还不能说明意识是“客 观的”吗? 如果说大脑神经细胞活动即意识是一种“共性”,那么个体因具有独特的大脑而 具有的独特意识就是“个性”。对于人格、性格等所谓“主观”现象,目前神经 科学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释。物种、遗传背景、大脑早期发育环境的差异与后来 的成长环境或经历共同作用,使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拥有不同的 大脑,不同的个体甚至可以基于不同的意愿而采取相同的行动。这些意识差异既 然都可以由大脑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解释,那么,我们为何要称它们是“主观 的”呢? 总之,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这意味着二 元论的难题事实上并不成立,或者说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多数相信二元论 的学者们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的界线,认为意识作为大脑的特性,与物 理特性有根本的不同,比如它必然是“觉醒的”或“有意识的”。然而,大脑进 行工作其实大多是“无意识的”,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 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 1.下列有关“意识”和“大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由于受到自身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神经突触变化的影 响而发生改变,脑区间出现相互作用,意识随即产生
B.大脑的功能包括能够通过神经元的共同工作产生意识,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 系统能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和激素释放等。 C.意识的“共性”特征是指意识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产物,“个性”特征是 指因每个人大脑不同而产生的意识所具有了的独特性 D.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获得了处于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的 “额外的”脑组织,所以其意识比动物的意识要多得多。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只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结 果,所以大脑工作的结果自然不是主观的。 B.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的某种特定功能改变或与特定脑区神经细 胞的交流,所以反思内省和语言表述是客观的。 C.在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视锥细胞中以电活动形式存在的红色波长 编码进行解码,这样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到红色。 D.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的客观测量和其他技术方法来解读意识 活动,甚至能够消除脑—一意识关系的神秘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脑的独一无二性形成是因为人既要受物种、遗传背景和大脑早期发育环境 的差异影响,又要受后天成长环境或经历的影响 B.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徘徊于如何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界线,而当 前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结束了这困惑已久的难题 C.即使意愿不同,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 行动。这些意识差异也就具有了客观的属性 大多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他们从根 本上不认同大脑工作是“无意识的”这一属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归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 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 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 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 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 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 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 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 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 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 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 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B.大脑的功能包括能够通过神经元的共同工作产生意识,还包括通过自主神经 系统能够调节身体功能、运动行为和激素释放等。 C.意识的“共性”特征是指意识是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的产物,“个性”特征是 指因每个人大脑不同而产生的意识所具有了的独特性。 D.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获得了处于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脑组织之“上”的 “额外的”脑组织,所以其意识比动物的意识要多得多。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只是由大脑特定脑区内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和活性改变而产生的结 果,所以大脑工作的结果自然不是主观的。 B.各种意识的活动基础都是神经细胞的某种特定功能改变或与特定脑区神经细 胞的交流,所以反思内省和语言表述是客观的。 C.在大脑皮层内,特定的神经细胞对视锥细胞中以电活动形式存在的红色波长 编码进行解码,这样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到红色。 D.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精密仪器的客观测量和其他技术方法来解读意识 活动,甚至能够消除脑——意识关系的神秘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脑的独一无二性形成是因为人既要受物种、遗传背景和大脑早期发育环境 的差异影响,又要受后天成长环境或经历的影响。 B.笛卡尔之后的哲学家们徘徊于如何在意识与物质之间划分出明显界线,而当 前神经科学的研究终于结束了这困惑已久的难题。 C.即使意愿不同,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 行动。这些意识差异也就具有了客观的属性。 D.大多相信二元论的学者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他们从根 本上不认同大脑工作是“无意识的”这一属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归 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 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 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 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 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 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 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 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 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 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 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 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 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 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 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 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 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 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 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 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 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 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 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 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 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 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 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 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 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 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 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 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 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 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 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 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B.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 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C.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 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D.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 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 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 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 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 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 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 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 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 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 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 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 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 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 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 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 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 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 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 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 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 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 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 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 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 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B.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 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C.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 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D.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 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5.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 析。(5分) 6.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记者鹿琳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 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 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 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 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 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 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 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髙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 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 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 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 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 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 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 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 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 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 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 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 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 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 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 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 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 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5. 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 析。(5 分) 6. 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 月 13 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 万手无寸 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 来计算,平均每隔 12 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7 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 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 79 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 30 万冤魂而 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 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 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 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 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 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 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 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 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 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 107 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 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 92 岁高龄,但每年 12 月 13 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 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 年参加这个仪式,第 90 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 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 30 万亡灵的 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 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 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 73602 部队盛建忠说,中 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 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 羽和平鸽振 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 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 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 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 华”的力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 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 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 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髙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 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 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 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 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 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 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 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 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 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 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 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 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 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 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 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 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 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 华”的力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 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 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 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 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 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 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 90 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 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 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 4 小题,19 分)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 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 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 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 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 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 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 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 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 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 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 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 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