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19届高三9月月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 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 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 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 “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 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 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 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 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 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 过坎过程。 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 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 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 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 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 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 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 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 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 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 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 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 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 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 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 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 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 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 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 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 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贵州省贵阳市 2019 届高三 9 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有着 14 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 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 40 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 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 21 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 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 30 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 “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 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 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 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 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 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 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 GDP 增 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 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 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 年,负债收入比还只 有 18.5%,2018 年已经高达 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 应。2018 年 5 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 8.5%,远远低于预期,创 下自 2003 年 5 月以来的 15 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 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 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 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 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 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 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 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 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 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 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 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 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 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 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 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 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 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 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 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 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 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2018年7月13日《中国经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B.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 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 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并且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 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 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B.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 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 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 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C.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社会分配体制改革是全社 会消费动力问题解决的根本。 D.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 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垃圾 刘国芳 六楼又下来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 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 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 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不也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 仍然笑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 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 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 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 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 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 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 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 2018 年 7 月 13 日《中国经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B.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 GDP 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 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 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并且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 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 过 30 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B.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 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 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 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C.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社会分配体制改革是全社 会消费动力问题解决的根本。 D.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 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垃 圾 刘国芳 六楼又下来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 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 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 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不也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 仍然笑
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 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 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 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 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 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 女人说:“好好的呀 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 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 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 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 捡到好东西呀?” 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瘦保安说:“六楼扔的?” 女人说:“是 两人说话的时候,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 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 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 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 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 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 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 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 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 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 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 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 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 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 人数钱的时候,瘦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 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 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 做人要有底线。” 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 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 六楼说 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 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 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 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 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 装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 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 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 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 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 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 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 女人说:“好好的呀。” 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 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 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 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 捡到好东西呀?” 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瘦保安说:“六楼扔的?” 女人说:“是。” 两人说话的时候,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 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 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 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 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 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 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 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 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 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 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 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 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 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 人数钱的时候,瘦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 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 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 做人要有底线。” 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 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 六楼说:“一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 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 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 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 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 装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 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同时也对小 说主旨起到了一定的突出作用 B.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初显了人物性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六楼又下来了”,表明了六楼偶尔会把刚过期的东西丢掉,暗示了六楼的 奢侈腐化 D.从艺术效果看,小说结尾的安排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 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以“垃圾”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请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女人”的什么性格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我国发布首份《义务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 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实际上,不仅仅只有 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情况也十分不 乐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中 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 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而且这个 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 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 下。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7.04亿至7.11亿。如 果这些人组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两倍 (摘编自2018年8月2日搜狐健康赵亚楠的《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 拿什么来拯救孩子的眼睛?》,有删改) 材料二: 中小学生周末活动选择 1看电视 2体育锻炼 参加课外辅导 4玩电子游戏 5特长班 2 6其他 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超越其他亚洲国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并 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人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后,有其自身的社会因素。在 小孩培养方面,中国家长与欧美国家家长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欧美国家, 父母更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我们则更多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比起将孩子们送出门锻炼,我们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使得小 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 增加了近视的几率
A.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同时也对小 说主旨起到了一定的突出作用。 B.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起因,初显了人物性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六楼又下来了”,表明了六楼偶尔会把刚过期的东西丢掉,暗示了六楼的 奢侈腐化。 D.从艺术效果看,小说结尾的安排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 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以“垃圾”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请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女人”的什么性格特点。(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我国发布首份《义务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 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 36.5%和 65.3%。实际上,不仅仅只有 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情况也十分不 乐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 亿,几乎是中 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 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 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 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 87.7%,而且这个 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 年的近视率约为 25%,澳大利亚仅为 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 15%以 下。据保守估计,到 2020 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 7.04 亿至 7.11 亿。如 果这些人组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两倍。 (摘编自 2018 年 8 月 2 日搜狐健康赵亚楠的《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 拿什么来拯救孩子的眼睛?》,有删改) 材料二: 中小学生周末活动选择 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超越其他亚洲国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并 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人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后,有其自身的社会因素。在 小孩培养方面,中国家长与欧美国家家长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欧美国家, 父母更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我们则更多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比起将孩子们送出门锻炼,我们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使得小 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 增加了近视的几率
硏究表明,接触日光能够促使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缓眼睛轴向长度的增 加,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中国的孩子还被家长“关在家 里”,长时间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了孩子们普遍近视。 (摘编自2016年10月27日财经网《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 人都近视?》,有删改) 材料三: 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新加坡开展了近视防治项目, 有效减低了近视率,其与中国状况相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加坡政府在其国 家近视预防项目中就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并将课外活动时间作 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是鼓励孩子 多参加户外活动,降低用眼强度,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严禁拖堂、不 可等行为,且多数省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每天 两小时,低年级更是要达到4.5小时 但是让中国学生少读书、多活动,却还要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因为最终还要面 临严格的考试,学校、家长都不会自愿牺牲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所以,必须由教 育部门来改变现在学生所要承受的负担,增加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强迫”孩 子离开书本和电脑 (摘编自2017年6月9日腾讯网《中国青少年近视率第一,因为户外活动弄个 太少》,有删改) 材料四: 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査视力,包括检査各种眼睛的 异常情况。这一检查主要在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频率是出生后的第1周、第9 个月、第24个月。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 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丽丽 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一文中指出,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为1300 万至1600万,新生儿眼病筛查人数仅为1万左右,0岁-3岁儿童眼保健覆盖面 极低。 (摘编自2016年10月27日财经网《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 人都近视?》,有删改) 材料五: 三年前我曾经陪同空军招飞部门的战友,去南方某高中调研学生视力问题。我们 从教室的后门,一个个数学生耳朵上的眼镜腿。结果发现,40人的班平均只有 约8-10人不戴眼镜,近视率达80%左右。富有经验的空军战友说,那几个没看 到眼镜腿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戴的是隐形眼镜。结合其他指标,这个近万 人的中学,每年连一个合格的飞行预备学员也很难招到。 我当时目瞪口呆:这就是支撑现代化强大空军的后备人力的真实现状吗?后来的 调查发现,这一结果具有普遍性。毫无疑问,高近视率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防安 全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也应该是世界兵员大国,但被80%的高近视率拦腰 刀,变成了中等兵员国家。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 数,并没有使自己成为军事人力资源富有的国家。 中国学生高近视率背后潜藏的不仅仅是后备飞行人员的问题,而是中国青少年整 体健康问题。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时代,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也要同步跟
研究表明,接触日光能够促使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缓眼睛轴向长度的增 加,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中国的孩子还被家长“关在家 里”,长时间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了孩子们普遍近视。 (摘编自 2016 年 10 月 27 日财经网《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 人都近视?》,有删改) 材料三: 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新加坡开展了近视防治项目, 有效减低了近视率,其与中国状况相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加坡政府在其国 家近视预防项目中就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并将课外活动时间作 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是鼓励孩子 多参加户外活动,降低用眼强度,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严禁拖堂、不 可等行为,且多数省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每天 两小时,低年级更是要达到 4.5 小时。 但是让中国学生少读书、多活动,却还要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因为最终还要面 临严格的考试,学校、家长都不会自愿牺牲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所以,必须由教 育部门来改变现在学生所要承受的负担,增加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强迫”孩 子离开书本和电脑。 (摘编自 2017 年 6 月 9 日腾讯网《中国青少年近视率第一,因为户外活动弄个 太少》,有删改) 材料四: 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各种眼睛的 异常情况。这一检查主要在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频率是出生后的第 1 周、第 9 个月、第 24 个月。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 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丽丽 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一文中指出,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为 1300 万至 1600 万,新生儿眼病筛查人数仅为 1 万左右,0 岁-3 岁儿童眼保健覆盖面 极低。 (摘编自 2016 年 10 月 27 日财经网《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 人都近视?》,有删改) 材料五: 三年前我曾经陪同空军招飞部门的战友,去南方某高中调研学生视力问题。我们 从教室的后门,一个个数学生耳朵上的眼镜腿。结果发现,40 人的班平均只有 约 8-10 人不戴眼镜,近视率达 80%左右。富有经验的空军战友说,那几个没看 到眼镜腿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戴的是隐形眼镜。结合其他指标,这个近万 人的中学,每年连一个合格的飞行预备学员也很难招到。 我当时目瞪口呆:这就是支撑现代化强大空军的后备人力的真实现状吗?后来的 调查发现,这一结果具有普遍性。毫无疑问,高近视率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防安 全。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也应该是世界兵员大国,但被 80%的高近视率拦腰 一刀,变成了中等兵员国家。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 数,并没有使自己成为军事人力资源富有的国家。 中国学生高近视率背后潜藏的不仅仅是后备飞行人员的问题,而是中国青少年整 体健康问题。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时代,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也要同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