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四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李继征、蒲元坤、周运松、付薇羲审题:蒲元坤 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l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密码不密 ①每天早晨登录网络的时候,你会感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好像都消失了。你先要输入用 户名和密码来启动智能电话或电脑,然后用另一个密码打开电子邮箱。社交网站自然也需要 密码。登录书店又要一个密码,用信用卡付账则需要另一个密码。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 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那些坏蛋们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②据调查,有1%的用户使用“123456”作为账户密码,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 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要想拥有一个难以破解的强密码,安全专家建议使用含有 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其中应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如果这样做的话,你应 该可以安枕无忧地睡好觉了一一这或许可持续1924年。这正是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 列组合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③计算机科学家察觉到,密码系统已遭破坏,他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取代密码的有效 方式之一就是生物识别,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如果把生物识别 系统放到手机里让用户控制的话,将来在公共电脑上浏览网页、访问社交网贴、查询银行账 户、在网站上买东西,就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和信用卡信息。你起身离开时,甚至无需退出。 些网络犯罪分子即使坐在你用过的那台电脑前,也无法破解你的密码、访问你的账户,因 为你的手机已经不在桌上了。 ④现在,美国商务部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网络安全系统,专家们说这套系统会最终消灭密 码迷宫,而且有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套系统中,你自己就是你的密码。这个密码效 率要高得多,对它你也能掌控得更好。实施了这套名为“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 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或许就可以转移至网上完成。不过在 这些技术成熟之前,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保罗·奥斯凯特对密码持怀疑 态度。他相信任何密码系统都将遭到破解,由于担心遭到黑客的攻击,他甚至不开设任何网 上银行账户。 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施“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 的活动,就有可能转移至网上完成 B.将来人们可能只凭着自己的声音就能够安全地登录系统。 C.密码系统被新规则取代后,将有望开启电子商务系统的新时代 D.新的网络安全系统实施后,保罗教授将开设网上银行张户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密码不密”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 B.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的10个字符以上的密码相对安全,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 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遵 义 四 中 2013 届 高 三 第 三 次 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李继征、蒲元坤、周运松、付薇羲 审题:蒲元坤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密码不密 ①每天早晨登录网络的时候,你会感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好像都消失了。你先要输入用 户名和密码来启动智能电话或电脑,然后用另一个密码打开电子邮箱。社交网站自然也需要 密码。登录书店又要一个密码,用信用卡付账则需要另一个密码。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 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那些坏蛋们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号。 ②据调查,有 1%的用户使用“123456”作为账户密码,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 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要想拥有一个难以破解的强密码,安全专家建议使用含有 10 个字符以上的密码,其中应当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如果这样做的话,你应 该可以安枕无忧地睡好觉了——这或许可持续 1924 年。这正是黑客尝试 10 个字符的各种排 列组合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③计算机科学家察觉到,密码系统已遭破坏,他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取代密码的有效 方式之一就是生物识别,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如果把生物识别 系统放到手机里让用户控制的话,将来在公共电脑上浏览网页、访问社交网贴、查询银行账 户、在网站上买东西,就无需输入任何密码和信用卡信息。你起身离开时,甚至无需退出。 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即使坐在你用过的那台电脑前,也无法破解你的密码、访问你的账户,因 为你的手机已经不在桌上了。 ④现在,美国商务部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网络安全系统,专家们说这套系统会最终消灭密 码迷宫,而且有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套系统中,你自己就是你的密码。这个密码效 率要高得多,对它你也能掌控得更好。实施了这套名为“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 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或许就可以转移至网上完成。不过在 这些技术成熟之前,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保罗•奥斯凯特对密码持怀疑 态度。他相信任何密码系统都将遭到破解,由于担心遭到黑客的攻击,他甚至不开设任何网 上银行账户。 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实施“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国家战略”的新规则后,因担心安全或隐私问题而无法进行 的活动,就有可能转移至网上完成。 B.将来人们可能只凭着自己的声音就能够安全地登录系统。 C.密码系统被新规则取代后,将有望开启电子商务系统的新时代。 D.新的网络安全系统实施后,保罗教授将开设网上银行张户。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密码不密”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有些人一个密码用遍天下,一旦某个站点被黑客入侵,就可以拿这个密码破坏你其他的账 号。 B.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还有符号的 10 个字符以上的密码相对安全,但是这么复杂的密码, 连你自己都可能想不起来了
C.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 D.网络实名制的实施遇到了诸多问题,导致网络犯罪分子猖獗。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客尝试10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是1924年,因此密码设置有10个字符 那么在1924年内就是安全的 B.生物识别是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是目前取代密码的最佳选 择,但该系统必须借助手机才能发挥作用。 C.密码系统已遭破坏,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寻找替代方案,但也有人不相信密码,认为任何 密码都可能遭破解。 D.由于密码设置的复杂性和密码破解的可能性,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逐渐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 召试约東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 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 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 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如梅 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奷邪难辨尔。沆对日:“佞 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奷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 难辨,然久之自败。” 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 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 无事耶?”沆日:“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 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 水旱盜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 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 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 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 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 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 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 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知贡举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C.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黑客每分钟可破译数千个密码。 D.网络实名制的实施遇到了诸多问题,导致网络犯罪分子猖獗。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黑客尝试 10 个字符的各种排列组合所需的时间是 1924 年,因此密码设置有 10 个字符, 那么在 1924 年内就是安全的。 B. 生物识别是一种可以识别独特体征(指纹、声音等)的系统。是目前取代密码的最佳选 择,但该系统必须借助手机才能发挥作用。 C. 密码系统已遭破坏,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寻找替代方案,但也有人不相信密码,认为任何 密码都可能遭破解。 D. 由于密码设置的复杂性和密码破解的可能性,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逐渐消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 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 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 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 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 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如梅 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日:“佞 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 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 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 无事耶?”沆日:“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 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 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 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 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 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 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 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 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 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同知.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3 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 或者劳民伤财。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5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初发扬子(1)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2)安得住 【注释】①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 公元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 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②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③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 上为洄。此指指处境的顺逆 8.“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5分) 9.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背诵默写(6分) 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天堑 无涯。(柳永《望海潮》)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 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一一这也是我 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 或者劳民伤财。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 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初发扬子⑴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⑵安得住。 【注释】①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 公元 763 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 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②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③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 上为洄。此指指处境的顺逆。 8.“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5 分) 9.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背诵默写(6 分) 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共 6 分) (1)、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天堑 无涯。(柳永《望海潮》)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 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 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 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 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 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 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 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 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 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 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 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 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 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 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 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 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 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 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 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 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 “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 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 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 使我深感内疚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 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 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 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 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 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 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 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 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 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 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 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 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 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 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 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 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 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 “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 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 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 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 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 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 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分)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6分) (4)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 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 说说你的感受。(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 传诵的诗歌,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 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 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人,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 迫,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 诗人。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 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 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 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 在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 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 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 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两 个年轻人一见倾心,她冲破了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此刻, 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 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 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 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 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 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 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 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 分)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6 分) (4)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 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 说说你的感受。(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 广为传诵的诗歌,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1823 年 1 月 1 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 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 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人,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 迫,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 诗人。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 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 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 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 年,12 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 在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 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 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 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 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 年 9 月,23 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两 个年轻人一见倾心,她冲破了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 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 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 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1848 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 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 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