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6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 语文试题2016年2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肯定美学的悸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 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 入美的范畴从而实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 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色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一一这种精英 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陋的景观可 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 自然景物。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 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 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第二,不要判断。 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 定美学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 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 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 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 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 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 “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 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滑入另一极端 “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 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 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 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 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 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 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 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自然保护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 诉求显然忽视了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 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 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第三世界 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 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
贵阳市 2016 年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一) 语文试题 2016 年 2 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肯定美学的悸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 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 入美的范畴从而实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 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色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 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陋的景观可 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 自然景物。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 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 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第二,不要判断。 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 定美学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 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 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 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 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 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 “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 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滑入另一极端 ——“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 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 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 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 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 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 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 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自然保护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 诉求显然忽视了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 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 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第三世界 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 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
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 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 中心化”其实仍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 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 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 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 ”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 (201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 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色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并消解人的中 心作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 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被摒弃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 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有一定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人们只欣赏美的 不平凡的景观,这是一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 B.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肯定美学关于审美 价值的观点,是对前者的反拨,也是一种进步。 C.激进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然原本的样子都是很美的,都值得欣赏,反对将自然 “艺术化”,反对将客观自然物进行主观评价判断。 D.肯定美学认为自然物一切皆美,都有肯定的美学性质,而以人为中心的美学 传统则认为自然的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于人的赋予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的流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 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 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 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 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儿(ni)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 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吏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 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
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 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 “中心化”其实仍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 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 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 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 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 (2015 年 10 月 14 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 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色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并消解人的中 心作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 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被摒弃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 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有一定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人们只欣赏美的、 不平凡的景观,这是一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 B.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肯定美学关于审美 价值的观点,是对前者的反拨,也是一种进步。 C.激进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然原本的样子都是很美的,都值得欣赏,反对将自然 “艺术化”,反对将客观自然物进行主观评价判断。 D.肯定美学认为自然物一切皆美,都有肯定的美学性质,而以人为中心的美学 传统则认为自然的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于人的赋予。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的流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 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 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 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 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儿(ní)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 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吏。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 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
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 为言其意,掾吏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 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 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儿宽。上曰:“吾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 为奏谳掾,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 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 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 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 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课更以最。上 由此愈奇宽。 及议政欲仿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以问宽,宽对 曰:“陛下躬发圣德,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徵兆必报,天地并应 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帝王之盛节也。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 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拜宽为御史大 夫,从东封泰山 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儿宽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B.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D.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一一礼、乐、 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 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 “课最”,考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 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答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宽勤奋博学。因家境贫困,儿宽不得不出去做工,但他劳动时带着书,休 息的时候就诵读。做侍御史时,与皇上谈论经学和《尚书》。 B.儿宽不善言辞,但善长写文章。他写的奏折,众人皆服,皇上也非常欣赏, 认为非一般官吏所及,于是封他为奏谳掾,很是看重他 C.儿宽体恤百姓,深得百姓爱戴。他放宽刑罚,整理案件,鼓励百姓从事农业 生产,并向朝廷奏请开凿六辅渠,广开良田,为民造福。 D.儿宽尽忠职守,深得皇上信任。他认为皇上发扬圣德,天降符瑞,理应顺从 大意 仿效古制行封禅之礼,皇上命他跟随东行,封祭泰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5分)
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 为言其意,掾吏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 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 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儿宽。上曰:“吾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 为奏谳掾,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 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 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 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 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课更以最。上 由此愈奇宽。 及议政欲仿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以问宽,宽对 曰:“陛下躬发圣德,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徵兆必报,天地并应, 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帝王之盛节也。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 得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拜宽为御史大 夫,从东封泰山。 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儿宽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B.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C.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D.宽为人温良/以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要求学生“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即六种基本才能——礼、乐、 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 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 C.古时朝廷对官吏有严格的考课制度,考核政绩最差的称“课殿”,最好的称 “课最”,考核结果是任免官吏的重要依据。 D.“封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在太平盛世或 天降祥瑞之时,中国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答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儿宽勤奋博学。因家境贫困,儿宽不得不出去做工,但他劳动时带着书,休 息的时候就诵读。做侍御史时,与皇上谈论经学和《尚书》。 B.儿宽不善言辞,但善长写文章。他写的奏折,众人皆服,皇上也非常欣赏, 认为非一般官吏所及,于是封他为奏谳掾,很是看重他。 C.儿宽体恤百姓,深得百姓爱戴。他放宽刑罚,整理案件,鼓励百姓从事农业 生产,并向朝廷奏请开凿六辅渠,广开良田,为民造福。 D.儿宽尽忠职守,深得皇上信任。他认为皇上发扬圣德,天降符瑞,理应顺从 大意, 仿效古制行封禅之礼,皇上命他跟随东行,封祭泰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5 分)
(2)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课更以最。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杨中丞和番 郎士元 锦车登院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杏如关塞长 【注释】①和番: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此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杨 中丞出使吐蕃(今天的西藏一带)一事。②旧好:过去的交情。③君长:古代少 数民族的首领 8.《送杨中丞和番》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5分) 9.在表现“送别”这个主题上,两首诗的后半部分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月”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而是诗人笔下情感的载体。它是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的留恋不舍,是李商隐《无 题·锦瑟》中“,”的朦胧迷惘,也是苏轼《水调歌头》开篇“?”的放达 情怀……这些月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敲 秦兴江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很清晰地响了三下。 请进一一”他从思索的专注中回过神,大声应道。可等了好一会,却没人 进来。最近,他经常在冥思中听见有人敲他的门。有好几次,越是在他精神高度 集中思考问题时,这种敲门的声音越是急促。他记得自己没上锁,这是怎么回事 呢?起身去拉开门看,门外并没人。 刚才有人找我么?”他打电话问隔壁的李秘书。 “没有啊,周书记!今天是周末,不会有人找的,您好好歇一会吧。”李秘 书说 “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他自言自语,回到桌前又陷入了沉思
(2)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课更以最。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杨中丞和番① 郎士元 锦车登院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②寻君长③,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和番: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此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杨 中丞出使吐蕃(今天的西藏一带)一事。②旧好:过去的交情。③君长:古代少 数民族的首领。 8.《送杨中丞和番》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5 分) 9.在表现“送别”这个主题上,两首诗的后半部分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月”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而是诗人笔下情感的载体。它是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 , ”的留恋不舍,是李商隐《无 题·锦瑟》中“ , ”的朦胧迷惘,也是苏轼《水调歌头》开篇“ ? ”的放达 情怀……这些月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敲门 秦兴江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很清晰地响了三下。 “请进——”他从思索的专注中回过神,大声应道。可等了好一会,却没人 进来。最近,他经常在冥思中听见有人敲他的门。有好几次,越是在他精神高度 集中思考问题时,这种敲门的声音越是急促。他记得自己没上锁,这是怎么回事 呢?起身去拉开门看,门外并没人。 “刚才有人找我么?”他打电话问隔壁的李秘书。 “没有啊,周书记!今天是周末,不会有人找的,您好好歇一会吧。”李秘 书说。 “明明有人敲门的啊!”他自言自语,回到桌前又陷入了沉思
自从半年前升任L市市委书记后,虽然担子更重,但他从内心里却感觉轻松 了许多。当然,这是跟他以前相比。他来L市六年了,干了两届市长,从老市区 改造到新市区规划,他让L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穿市区的那条宽200 米的河流上以前只有一道桥连通两岸,他在三年内就在上中下游变出三座宽阔的 大桥;沿河两岸以前破烂不堪,荒草丛生,现在修筑了髙标准的滨河大道,堪与 髙速公路媲美……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个全新的L市,很快拉动了全市商业 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等的发展。当然,大发展必然也会带来很多新问题,比如最 敏感的就是城管和房屋拆迁,以及各种各样的上访事件……那一年,经常有上访 群众围堵市政府院门,门口的警卫人员也经常和群众发生冲突,那种情景令大家 都非常头疼。后来,他果断提出整改意见,把原来封闭式的院墙推倒重建,改为 透明式的矮花墙,不设大门,同时撤销门口的警卫人员,让大家自由进出。凡是 来反映问题的上访人员,不拦不堵,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找到哪个部门必须在最快 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处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办公室门经常就会被人敲响。 说实话,那段时间他特别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不知从什么时 候,敲门声却又渐渐的少了。 敲门声没了,他反倒不习惯了。就像现在,除了整天忙着开会、视察,有时 闲下来的瞬间,他就会突然感觉焦躁不安。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而且往往在他陷入思考的时候,就会突然听到有人敲响他的门 咚咚咚,的确有人敲门,他答应着却没人进来! 这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想,这是 否预示着什么?难道自己的身体岀了仕么问题?他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下午,他让秘书和司机统统回家休息,自己步行走到了大街上。因为是星期 天,大街上人流如潮,广场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从振兴路到光明 路……路过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超市…走到一条小街的拐角处,从“兰州拉 面馆”飘出的香味直往他的鼻孔里钻。这时他才感觉累了,也饿了,原来转着转 着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 “大碗,还是小碗?”拉面师傅热情地招呼他。 “大碗吧!”他随口应着,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 很长时间没吃拉面了。一番狼吞虎咽,吃完摸出钱夹,才发现没带现金,只 有几张各种各样的卡。他当时就有点为难。 不好意思啊,没带钱,能刷卡么?”他扬扬几乎空空的钱包。 “算了!看你穿得忒体面就是兜里没有钱,肯定是个模范丈夫一一算我请客 了!”拉面师傅笑哈哈地说。 “我回去让人给你送过来,要算上利息。”他也爽朗地笑。 “嗨,不就是一碗面嘛!”拉面师傅挥挥手。 外面街灯全亮了,好美的夜景啊。他有多长时间没到街上走一走了?一碗拉 面就把肚子撑得饱饱的。他想继续散散步,好好看看自己打造的这个城市。可想 起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走回家,他打电话对媳妇说:“今晚有人请客呢一一还夸 我肯定是模范丈夫!呵呵,你高兴吧?” 说着,前面到了一个居民小区。他回头看了看那个拉面馆,意味深长地笑了 別人不来敲我的门我可以去敲别人的门啊!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 了一户人家的门…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4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自从半年前升任 L 市市委书记后,虽然担子更重,但他从内心里却感觉轻松 了许多。当然,这是跟他以前相比。他来 L 市六年了,干了两届市长,从老市区 改造到新市区规划,他让 L 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横穿市区的那条宽 200 米的河流上以前只有一道桥连通两岸,他在三年内就在上中下游变出三座宽阔的 大桥;沿河两岸以前破烂不堪,荒草丛生,现在修筑了高标准的滨河大道,堪与 高速公路媲美……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个全新的 L 市,很快拉动了全市商业、 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等的发展。当然,大发展必然也会带来很多新问题,比如最 敏感的就是城管和房屋拆迁,以及各种各样的上访事件……那一年,经常有上访 群众围堵市政府院门,门口的警卫人员也经常和群众发生冲突,那种情景令大家 都非常头疼。后来,他果断提出整改意见,把原来封闭式的院墙推倒重建,改为 透明式的矮花墙,不设大门,同时撤销门口的警卫人员,让大家自由进出。凡是 来反映问题的上访人员,不拦不堵,所反映的问题不论找到哪个部门必须在最快 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处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办公室门经常就会被人敲响。 说实话,那段时间他特别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不知从什么时 候,敲门声却又渐渐的少了。 敲门声没了,他反倒不习惯了。就像现在,除了整天忙着开会、视察,有时 闲下来的瞬间,他就会突然感觉焦躁不安。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而且往往在他陷入思考的时候,就会突然听到有人敲响他的门。 咚咚咚,的确有人敲门,他答应着却没人进来! 这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想,这是 否预示着什么?难道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他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下午,他让秘书和司机统统回家休息,自己步行走到了大街上。因为是星期 天,大街上人流如潮,广场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从振兴路到光明 路……路过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超市……走到一条小街的拐角处,从“兰州拉 面馆”飘出的香味直往他的鼻孔里钻。这时他才感觉累了,也饿了,原来转着转 着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 “大碗,还是小碗?”拉面师傅热情地招呼他。 “大碗吧!”他随口应着,随便找了个凳子坐下。 很长时间没吃拉面了。一番狼吞虎咽,吃完摸出钱夹,才发现没带现金,只 有几张各种各样的卡。他当时就有点为难。 “不好意思啊,没带钱,能刷卡么?”他扬扬几乎空空的钱包。 “算了!看你穿得忒体面就是兜里没有钱,肯定是个模范丈夫——算我请客 了!”拉面师傅笑哈哈地说。 “我回去让人给你送过来,要算上利息。”他也爽朗地笑。 “嗨,不就是一碗面嘛!”拉面师傅挥挥手。 外面街灯全亮了,好美的夜景啊。他有多长时间没到街上走一走了?一碗拉 面就把肚子撑得饱饱的。他想继续散散步,好好看看自己打造的这个城市。可想 起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走回家,他打电话对媳妇说:“今晚有人请客呢——还夸 我肯定是模范丈夫!呵呵,你高兴吧?” 说着,前面到了一个居民小区。他回头看了看那个拉面馆,意味深长地笑了, 别人不来敲我的门我可以去敲别人的门啊!他这样想着,拐进小区,轻轻地敲响 了一户人家的门……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 年 14 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