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 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 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美似于地 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 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 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 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 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航行。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 就是: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 髙火星的表面温度。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 聚酯薄膜反光镜。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 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 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髙几摄氏 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 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 (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髙火星温度。他 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 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 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 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撞 击时将产生大约1亿3千万兆瓦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 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 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摄氏度。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 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年内通 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 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 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虽然我们在21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 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一个生机勃勃 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人类需要付出大 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 干燥的火星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 境
贵州省贵阳市 2018 届高三 4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 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 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美似于地 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像沙漠一样干燥的环 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都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 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 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 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航行。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 就是: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 32 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 高火星的表面温度。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 250 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 聚酯薄膜反光镜。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 20 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 而无法从地球发射。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 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 度。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 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 (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他 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 气体和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 火箭发动机。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 4 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 10 年之后, 火箭将停止运行,100 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撞 击时将产生大约 1 亿 3 千万兆瓦的能量。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 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 使火星的温度上升 3 摄氏度。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 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 1 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50 年内通 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 25%的水。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7 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 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虽然我们在 21 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 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一个生机勃勃 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人类需要付出大 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 干燥的火星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 境
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反光镜可利用人们在太空中 找来的材料制造。 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 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D.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就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使火星表面升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 改造为地球这种生机勃勃的环境或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B.含有氨的小行星经过多次撞击火星,将使火星上形成温和的气候,使火星上 的温度上升。 C.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且重量巨大, 所以它们无法从地球发射 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或许要容易得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 面温度上升。 B.利用小行星撞击火星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 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C.科学家致力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深入研究说明,人类是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 第二个地球的。 D.人类除了利用太阳辐射,通过巨大反光镜反射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也还有其 他办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守株待兔 李水康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两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几 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 难到土查村的。数 够让土査村人兴奋点的事是:有 支钻井 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热闹一阵子离去后 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 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 等。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 大好几倍。 土査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 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解放 思想、大胆创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 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 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 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
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反光镜可利用人们在太空中 找来的材料制造。 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 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D.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就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使火星表面升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 改造为地球这种生机勃勃的环境或许需要数千年的时间。 B.含有氨的小行星经过多次撞击火星,将使火星上形成温和的气候,使火星上 的温度上升。 C.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 250 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且重量巨大, 所以它们无法从地球发射。 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或许要容易得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 面温度上升。 B.利用小行星撞击火星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 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C.科学家致力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深入研究说明,人类是有能力把火星改造成 第二个地球的。 D.人类除了利用太阳辐射,通过巨大反光镜反射来提高火星的温度,也还有其 他办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守株待兔 李水康 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两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几 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 难到土查村的。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有一年一支钻井 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 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 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 等。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 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 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解放 思想、大胆创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 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 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 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
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 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 级有关部门。得到的批示是: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 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査村筹备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 会”。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 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 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 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土査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 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 给国君讲道理。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 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 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髙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 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纳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 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 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 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 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 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 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花台旁立了一块碑, 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査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 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 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曾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 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有删改)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在力图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 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土査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这种“文 化创新”的做法,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 C.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指出面对文化素养程度不同的游客,靠文化遗迹 故事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 露出了几分同情 5.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5分)
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 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 级有关部门。得到的批示是: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 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筹备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 会”。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 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 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 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 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 给国君讲道理。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 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 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 1868 年毁于 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纳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 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 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 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 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 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 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花台旁立了一块碑, 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 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 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曾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 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有删改)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在力图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 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这种“文 化创新”的做法,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 C.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指出面对文化素养程度不同的游客,靠文化遗迹 故事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 露出了几分同情。 5.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5 分)
6.小说为什么要以“守株待兔”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说明。(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减负”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从恢复髙考 到推出新高考改革等一系列转变,我国已经进入“后普及化”教育新时代。今天 我们强调大力“减负”,是因为当前教育功能从过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 才”开始逐渐转向“人人成才”“各尽其才”。我国考试的作用也正从选拔精英 向甄别、鉴别不同人的潜能转变 针对各种认识误区和偏差,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并从现实出发,加大治理学业负 担过重的力度,继续深入地走好统筹协同治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减负”之 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日本作为人口稠密、重视学历的东方国家,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有“考试地狱” 之称。在民众压力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宽松教育”政策,比如缩减课本、减 少课时、入校由择校改为抽签等。但是,这些手段根本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还 产生了副作用。 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中,日本学生原先在数学、阅读等方面一路领先, 但是“宽松教育”实施了十几年之后,日本学生数学、阅读等方面的测试排名连 续下降,产生了“全世界小学生都知道了,只有日本小孩不知道”“科技立国成 为泡影”等说法,不得不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宽松教育”的政策。 (摘自搜狐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 负担增加人人愁”。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词,很多 都是“鸡汤+忽悠”。陈宝生还指出,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 不留作业和提高成绩是否矛盾?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用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 案。当众多家长奔跑在课外辅导班、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焦虑时,这所小学三任校 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铁路五小推出了“有字书”和“无字书”,通 过开设阅读交流课,引导学生每日阅读报纸、听广播、关注网络新闻等。学校还 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 健身等60多个选修社团,不让学生被“书山题海”淹没。一路走来,疑虑和质 疑声从未消失,但铁路五小初心不改,坚持探索愉快教育办学新举措,并交出了 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学生学科质量监测名列全区前茅,语文和英语学科成绩在 全市试验区55所小学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获省以上科技、艺术、体 育等荣誉上百项。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客观地说,中国教育正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盼 学校教育怎样通制片面追求升学的冲动,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下 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科学的教育观还未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实际工作 中背离教育规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6.小说为什么要以“守株待兔”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说明。(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减负”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普及,从恢复高考 到推出新高考改革等一系列转变,我国已经进入“后普及化”教育新时代。今天, 我们强调大力“减负”,是因为当前教育功能从过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 才”开始逐渐转向“人人成才”“各尽其才”。我国考试的作用也正从选拔精英 向甄别、鉴别不同人的潜能转变。 针对各种认识误区和偏差,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并从现实出发,加大治理学业负 担过重的力度,继续深入地走好统筹协同治理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减负”之 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日本作为人口稠密、重视学历的东方国家,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有“考试地狱” 之称。在民众压力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宽松教育”政策,比如缩减课本、减 少课时、入校由择校改为抽签等。但是,这些手段根本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还 产生了副作用。 在 PISA(国际学生评估)测试中,日本学生原先在数学、阅读等方面一路领先, 但是“宽松教育”实施了十几年之后,日本学生数学、阅读等方面的测试排名连 续下降,产生了“全世界小学生都知道了,只有日本小孩不知道”“科技立国成 为泡影”等说法,不得不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宽松教育”的政策。 (摘自搜狐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 3 月 16 日电“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 负担增加人人愁”。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词,很多 都是“鸡汤+忽悠”。陈宝生还指出,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 不留作业和提高成绩是否矛盾?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用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 案。当众多家长奔跑在课外辅导班、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焦虑时,这所小学三任校 长坚持 34 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铁路五小推出了“有字书”和“无字书”,通 过开设阅读交流课,引导学生每日阅读报纸、听广播、关注网络新闻等。学校还 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 20 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 健身等 60 多个选修社团,不让学生被“书山题海”淹没。一路走来,疑虑和质 疑声从未消失,但铁路五小初心不改,坚持探索愉快教育办学新举措,并交出了 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学生学科质量监测名列全区前茅,语文和英语学科成绩在 全市试验区 55 所小学中名列第 3 名和第 4 名,近 5 年获省以上科技、艺术、体 育等荣誉上百项。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四: 客观地说,中国教育正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盼, 学校教育怎样通制片面追求升学的冲动,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下 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科学的教育观还未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实际工作 中背离教育规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面对的很多教育难题,都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 题将是中国教育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正因为如此,面对教育“减负”,我们 应多一点平和心态,以更加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 (摘自《“减负”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阐述近年来推行教育“减负”的原因,材料四从理性的角度侧重 指出教育“减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本质问题 B.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选取了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减负政策,旨在说明教育 减负”在人口密集的国家必须重视的道理 C.材料三关注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34年不留家庭作业的“减负”实践,肯定了 教育理念正确,“自主高效”课堂的成功 D.四则材料都关注教育“减负”的大问题,但对中国教育“减负”前景并不报 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四则材料都谈到了教育“减负”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二、第三则材料的 观点代表民众的普遍看法 B.四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 体现了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教育新闻的报道,几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中国教育报》就突出强调教育“减负”已被提到日程上并要正视的问题。 D.从材料二的图表可看出,1976年至1990年,考试竞争压力逐渐降低,高等 教育录取率趋于下降,考试竞争变得更激烈而不是更轻松了。 E.材料二、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材料一、四提到了相关措施对教 育“减负”的作用,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请综合概括四则材料,对教育“减负”这一教育难题提出合理的建议。(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 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 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賡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 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玄 宗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教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 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 心危,不复振。至德元载十月,间关至凤翔谒行在,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 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 载衔之。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 中格云
今天我们面对的很多教育难题,都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 题将是中国教育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正因为如此,面对教育“减负”,我们 应多一点平和心态,以更加理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 (摘自《“减负”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侧重阐述近年来推行教育“减负”的原因,材料四从理性的角度侧重 指出教育“减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本质问题。 B.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选取了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减负政策,旨在说明教育 “减负”在人口密集的国家必须重视的道理。 C.材料三关注的沈阳铁路第五小学 34 年不留家庭作业的“减负”实践,肯定了 教育理念正确,“自主高效”课堂的成功。 D.四则材料都关注教育“减负”的大问题,但对中国教育“减负”前景并不报 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四则材料都谈到了教育“减负”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二、第三则材料的 观点代表民众的普遍看法。 B.四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 体现了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教育新闻的报道,几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中国教育报》就突出强调教育“减负”已被提到日程上并要正视的问题。 D.从材料二的图表可看出,1976 年至 1990 年,考试竞争压力逐渐降低,高等 教育录取率趋于下降,考试竞争变得更激烈而不是更轻松了。 E.材料二、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材料一、四提到了相关措施对教 育“减负”的作用,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请综合概括四则材料,对教育“减负”这一教育难题提出合理的建议。(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 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 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 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玄 宗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 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 心危,不复振。至德元载十月,间关至凤翔谒行在,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 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 载衔之。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 中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