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 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 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 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 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 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 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 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 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 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 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 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 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髙度 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 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 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 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 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 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 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 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 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 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 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来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 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 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文化纵横》2013年2月)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两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 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虽快时期
吉林省长春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 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 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 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 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 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 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 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 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 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 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 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 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 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 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 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 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 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 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 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 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 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 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 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来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 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 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文化纵横》2013 年 2 月)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两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 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虽快时期
B.强大的实力、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及其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使得西方礼仪基本可通行当今国际。 C.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 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一个社会如果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 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保护中国传统礼仪及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的 话题,认识到二者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B.拿西方礼仪取代我们的传统礼仪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是中 西礼仪融合过程中国人盲目热衷于西方而陷入的两个误区 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 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 D.当前,中国已经能够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建立适合 本民族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指日可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这些青年丧失了民族自尊,淹 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B.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 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 C.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 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礼仪文化,我们的礼 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 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 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 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 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 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 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 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 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只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 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 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 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 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 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 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B.强大的实力、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及其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使得西方礼仪基本可通行当今国际。 C.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 因为我们民族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一个社会如果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 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保护中国传统礼仪及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的 话题,认识到二者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B.拿西方礼仪取代我们的传统礼仪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是中 西礼仪融合过程中国人盲目热衷于西方而陷入的两个误区。 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 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 D.当前,中国已经能够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建立适合 本民族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指日可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这些青年丧失了民族自尊,淹 没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B.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 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 C.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 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礼仪文化,我们的礼 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 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 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 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 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 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 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 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 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只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 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 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 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 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 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 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①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固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 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②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 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殊:特别。 B.垂既僭位,拜为皇后僭:超越本分。 C.妾未见克昌之美克:克制。 D.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祚:福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 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 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子 必亡杜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 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妺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 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 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 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 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8.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 9.《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 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①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固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 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②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 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 殊:特别。 B.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僭:超越本分。 C.妾未见克昌之美 克:克制。 D.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祚:福运。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 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 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子 必亡杜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庄上百年之后/太 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 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 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 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 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2)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8.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 分) 9.《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 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 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髙潮的句子是: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 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杜甫在《登髙》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选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 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 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 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髙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 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 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 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 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 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 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 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 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 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 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 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 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 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 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 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 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 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起的名句是: “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选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 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 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 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 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 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 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 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 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 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 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 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 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 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 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 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 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 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 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
耄,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 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 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 肖夫人环视 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 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 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 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 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 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 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 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 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 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 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 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 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与 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潮推进。 (2)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 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6分) (3)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 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
耄,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 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 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 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 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 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 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 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 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 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 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 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 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 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 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 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与 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潮推进。 (2)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 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6 分) (3)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 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