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一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相应位置 3.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气。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 的活动,冬至日的测定缘自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周礼》有云:“树八尺 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木杆、竹竿、土 圭,以八尺为标准,其实就是以人的八尺身高为参照。人在夏天的时候会看到自 己的影子越来越短,在冬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每次最短的日子即 是冬至。。 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乾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于厚 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易经》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们会顺应天时,修道养身,不去省视四方之事,此时 关口会关闭,百姓会休息,工商旅客不远出。 冬至日处于岁末,是历法推算的重要观测点。我国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 为岁终之日,至节相当于春节,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后来苗族的历法则把冬至当作新年。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而中原地带从周代起官民都会有祭祀活动。皇帝向文武百官颁发或馈赠 历书也多在冬至日进行,其做法类似于今天人们送日历、挂历习俗。汉代以冬至 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 礼俗。冬至节的祭拜活动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对农民来说 冬至节气算得上农闲时节,主要农事如积农家肥,做好防冻工作,并不算劳累。 王朝时代的统治者会抓住这一时机,动员民众做一些大型工程,如兴修水利。 冬至日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数九”的起始点。“数九”是一种消 遣方法,目的是挨过漫长冬季,数九寒天,一家人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 “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明代有 “画九”的习俗,清代还有“写九”习俗。“写九”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 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 填写。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时间序列里,它的前面为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 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什么是天地心? 是太阳,是人心,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 (摘编自余世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通过冬至日,先民测出了太 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B.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是厚德载物,复卦时 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心
2018 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重庆一中长春十一高中 吉林一中 松原实验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相应位置; 3.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气。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 的活动,冬至日的测定缘自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周礼》有云:“树八尺 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木杆、竹竿、土 圭,以八尺为标准,其实就是以人的八尺身高为参照。人在夏天的时候会看到自 己的影子越来越短,在冬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每次最短的日子即 是冬至。。 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乾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于厚 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易经》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们会顺应天时,修道养身,不去省视四方之事,此时 关口会关闭,百姓会休息,工商旅客不远出。 冬至日处于岁末,是历法推算的重要观测点。我国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 为岁终之日,至节相当于春节,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后来苗族的历法则把冬至当作新年。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而中原地带从周代起官民都会有祭祀活动。皇帝向文武百官颁发或馈赠 历书也多在冬至日进行,其做法类似于今天人们送日历、挂历习俗。汉代以冬至 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 礼俗。冬至节的祭拜活动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对农民来说, 冬至节气算得上农闲时节,主要农事如积农家肥,做好防冻工作,并不算劳累。 王朝时代的统治者会抓住这一时机,动员民众做一些大型工程,如兴修水利。 冬至日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数九”的起始点。“数九”是一种消 遣方法,目的是挨过漫长冬季,数九寒天,一家人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 “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明代有 “画九”的习俗,清代还有“写九”习俗。“写九”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 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 填写。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时间序列里,它的前面为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 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什么是天地心? 是太阳,是人心,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 (摘编自余世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通过冬至日,先民测出了太 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B.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是厚德载物,复卦时 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心
C.冬至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节 日 D.汉代流行“贺冬”礼俗,但只局限在官场,官员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商 人、农民等则与此无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法论证至日测定的可行性,这一立论的前提是太阳与地球、 人身的关系。 B.文章从至日测定、时空交汇、历法推算、“数九”风俗等方面论证了冬至节 气的重要性。 C.文章围绕冬至节气这一命题,立足冬至日取材论证,揭示了冬至节气的文化 内涵。 D.文章中间三段层层推进,既承首段的“重要”之论,又启尾段的升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个至日的日影长度能够测定,但这两个节气其他日期的日影长度却无法测 定 B.由王朝统治者在冬至这一农闲时节动员民众做大型工程来看,他们不具备先 王的修养盛德。 C.明代的“画九”、清代的“写九”,是为了挨过漫长冬季,不过也挨出了 种难得的情趣。 D.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以感恩态度和忧患意识去继承并发扬这一文 化传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后的猎人叶骑 我睁开眼,雪花漫天,像一场缤纷的葬礼。 我静静望着灰茫的天空,大片的雪花迎风飘散,落在我的额头,彻骨的冰寒,几 乎将我冻结在地。 我微微仰起头颅,打量四周,狼藉的地面,逼仄的土墙,我想挣扎着站起身来, 但钻心的疼痛让我瘫软在地,我的双腿已被尖锐的木桩刺穿。 这是一个陷阱。 个我们曾经为捕获猎物而设下的陷阱,若不是时间久远,坑底大多削尖的木桩 已经腐烂,或许它们中的一根,早已穿过我的心脏。 我挣扎挪动身躯,倚着坑底的墙壁坐起身子 土墙高耸过人,我的双腿平已血肉模糊。曾经,我们设下的陷阱,今日已然成为 了自己的坟墓。 “这个陷阱会是我布下的吗?” 我有些荒诞地问自己。 春去秋来,我们穿行在这片熟悉的土地,知道哪里有一座小山,哪里有一条浅河, 我们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母亲,我们在山高林茂的地方设下陷阱,等着猎物 自授罗网,但谁又曾想到,有一天,时光终将把我们打败,让一个苍老的猎人成 为自己的猎物。 我从四周摭拾了一些枯枝败叶,掏出火柴,生了一堆火。火苗很微弱,在风雪中 苟延残喘,我又加了些枝叶,火堆明亮起来,在雪地里画出一个昏黄的圈。 “兴许,会有一个老伙计恰巧从这里路过
C.冬至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节 日。 D.汉代流行“贺冬”礼俗,但只局限在官场,官员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商 人、农民等则与此无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法论证至日测定的可行性,这一立论的前提是太阳与地球、 人身的关系。 B.文章从至日测定、时空交汇、历法推算、“数九”风俗等方面论证了冬至节 气的重要性。 C.文章围绕冬至节气这一命题,立足冬至日取材论证,揭示了冬至节气的文化 内涵。 D.文章中间三段层层推进,既承首段的“重要”之论,又启尾段的升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两个至日的日影长度能够测定,但这两个节气其他日期的日影长度却无法测 定。 B.由王朝统治者在冬至这一农闲时节动员民众做大型工程来看,他们不具备先 王的修养盛德。 C.明代的“画九”、清代的“写九”,是为了挨过漫长冬季,不过也挨出了一 种难得的情趣。 D.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以感恩态度和忧患意识去继承并发扬这一文 化传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最后的猎人 叶骑 我睁开眼,雪花漫天,像一场缤纷的葬礼。 我静静望着灰茫的天空,大片的雪花迎风飘散,落在我的额头,彻骨的冰寒,几 乎将我冻结在地。 我微微仰起头颅,打量四周,狼藉的地面,逼仄的土墙,我想挣扎着站起身来, 但钻心的疼痛让我瘫软在地,我的双腿已被尖锐的木桩刺穿。 这是一个陷阱。 一个我们曾经为捕获猎物而设下的陷阱,若不是时间久远,坑底大多削尖的木桩 已经腐烂,或许它们中的一根,早已穿过我的心脏。 我挣扎挪动身躯,倚着坑底的墙壁坐起身子。 土墙高耸过人,我的双腿平已血肉模糊。曾经,我们设下的陷阱,今日已然成为 了自己的坟墓。 “这个陷阱会是我布下的吗?” 我有些荒诞地问自己。 春去秋来,我们穿行在这片熟悉的土地,知道哪里有一座小山,哪里有一条浅河, 我们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母亲,我们在山高林茂的地方设下陷阱,等着猎物 自授罗网,但谁又曾想到,有一天,时光终将把我们打败,让一个苍老的猎人成 为自己的猎物。 我从四周摭拾了一些枯枝败叶,掏出火柴,生了一堆火。火苗很微弱,在风雪中 苟延残喘,我又加了些枝叶,火堆明亮起来,在雪地里画出一个昏黄的圈。 “兴许,会有一个老伙计恰巧从这里路过
我安慰自己。 但片刻,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这寥廓的山林里,我已是最后的猎人。 我不由得想起身边的这群老伙计。 那时,我们黄毛乳臭,壮志萦怀,冬天的风雪,不是寒冷、阒寂的悲歌,而是铿 锵、激昂的号角,我们骑上骏马,呼鹰逐兔,驱马游猎,尽情驰骋在这片土地上 但如今,岁月啃噬了他们的身躯,流光腐蚀了他们的枪膛,他们颤抖的双手再也 无力举起猎枪,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 我们已经老了,是放下猎枪的时候了 三天前,我收到儿子的来信,在信里,儿子一再告诚我放弃今年初冬的狩猎,他 说,他在城里打拼得不错,可以接我过去居住,也能很好地解决我常年食用兽肉 而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问题,狩猎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我应该接受新的生活 然而,我却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我的身体开始枯槁,视线变 得模糊,但我还能行走,还能辨出雪地上的足迹,我必须接受这片土地发出的邀 请,一个没有猎枪的猎人,只是一个稻草人,一个刹去了灵魂的可怜虫。 天色愈加灰暗了,黑夜终将来临,周围能够捡拾的枯枝,已经燃烧殆尽,火堆绝 望地发出最后一丝光亮。 我闭上双眼,抚着手中的猎枪,等待这最后时刻的到来。 黑暗、死寂……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隐约感到身边缺少了什么。 哦,我的老伙伴,乌托。 清晨,我们一起走出家门,步入山林,尽管你已如我一样老去,但步伐仍旧矫健, 双耳依然聪敏。悲刷发生那一刻,你一定耳闻目睹,但现在,陷阱里既没有你的 尸骨,四周也没有你的吠叫,你又会身在何处呢? 我的伙伴,你一定朝家的方向飞奔而去了吧。这崇山峻岭,万千沟壑,你能否安 然跨过? 这雪域千里,冰寒彻骨,你能否安好到家? 风雪愈大了,我紧紧蜷曲在墙角,雪花几乎将我掩埋,我亲爱的老伙伴啊,这片 土地亦是你出生、成长的地方,外面风再大,雷再深,我知道,你总能找到回家 的路。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描写了天地灰茫、风雪冰寒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烘托渲染 了浓烈的悲剧气氛,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我”拒绝儿子“接受新的生活”的建议,甘愿在那片挚爱的土地上演绎自 己的悲情人生自卑又自尊,执着又执拗。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既给人以身临其境、真实可信的艺术感受, 又便于从深层次挖掘老人遭遇不幸的思想和心理原因。 D.小说结尾采用心理独白的形式写老猎人在绝境中对老伙伴的担忧和心愿,让 我们看到了老人人性中另一面:善良友爱。 5.小说多次提到“陷阱”,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陷阱”的作用。(5分) 6.小说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我”是否离开陷阱,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 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我安慰自己。 但片刻,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这寥廓的山林里,我已是最后的猎人。 我不由得想起身边的这群老伙计。 那时,我们黄毛乳臭,壮志萦怀,冬天的风雪,不是寒冷、阒寂的悲歌,而是铿 锵、激昂的号角,我们骑上骏马,呼鹰逐兔,驱马游猎,尽情驰骋在这片土地上。 但如今,岁月啃噬了他们的身躯,流光腐蚀了他们的枪膛,他们颤抖的双手再也 无力举起猎枪,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 我们已经老了,是放下猎枪的时候了。 三天前,我收到儿子的来信,在信里,儿子一再告诚我放弃今年初冬的狩猎,他 说,他在城里打拼得不错,可以接我过去居住,也能很好地解决我常年食用兽肉 而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问题,狩猎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我应该接受新的生活。 然而,我却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我的身体开始枯槁,视线变 得模糊,但我还能行走,还能辨出雪地上的足迹,我必须接受这片土地发出的邀 请,一个没有猎枪的猎人,只是一个稻草人,一个刹去了灵魂的可怜虫。 天色愈加灰暗了,黑夜终将来临,周围能够捡拾的枯枝,已经燃烧殆尽,火堆绝 望地发出最后一丝光亮。 我闭上双眼,抚着手中的猎枪,等待这最后时刻的到来。 黑暗、死寂……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隐约感到身边缺少了什么。 哦,我的老伙伴,乌托。 清晨,我们一起走出家门,步入山林,尽管你已如我一样老去,但步伐仍旧矫健, 双耳依然聪敏。悲刷发生那一刻,你一定耳闻目睹,但现在,陷阱里既没有你的 尸骨,四周也没有你的吠叫,你又会身在何处呢? 我的伙伴,你一定朝家的方向飞奔而去了吧。这崇山峻岭,万千沟壑,你能否安 然跨过? 这雪域千里,冰寒彻骨,你能否安好到家? 风雪愈大了,我紧紧蜷曲在墙角,雪花几乎将我掩埋,我亲爱的老伙伴啊,这片 土地亦是你出生、成长的地方,外面风再大,雷再深,我知道,你总能找到回家 的路。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开篇描写了天地灰茫、风雪冰寒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烘托渲染 了浓烈的悲剧气氛,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我”拒绝儿子“接受新的生活”的建议,甘愿在那片挚爱的土地上演绎自 己的悲情人生自卑又自尊,执着又执拗。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既给人以身临其境、真实可信的艺术感受, 又便于从深层次挖掘老人遭遇不幸的思想和心理原因。 D.小说结尾采用心理独白的形式写老猎人在绝境中对老伙伴的担忧和心愿,让 我们看到了老人人性中另一面:善良友爱。 5.小说多次提到“陷阱”,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陷阱”的作用。(5 分) 6.小说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我”是否离开陷阱,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 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我国的公益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仍然处于发晨初期。我国公益从业者的工作 与生活条件都面临着许多问题。2015年1月到5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益人 义助联合劝募基金益宝计划发起了“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硏”活动, 调研发现,中国公益从业者的保障水平不髙,抗风险能力低,核心表现为收入水 平较低、资产积累不足、保险状况较差,有 的全职公益创业者月收入低 于全国平均工资,其中15.2%月收入不到200元,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益从 业者保障水平不高存在诸多原因。直接原因在于机构经费紧张、不具备社保缴纳 资格、认为社保用处不大,机构经费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公益组织得到资助时所 能够获得的人员保障费用非常不充足,在获得外部资助时仅有15.1%的资助项 目和12.τ%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员经费。核心原因在于资 助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行业共识与公益组织积极争取不够 (摘编自《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2015年7月10日新华网) 材料二: 40.3%的员工考虑未来12年离开所在机构 不夏意留任留任的原因: 夏意留任的原因: 资水平 工作有意义 15% 职业发展 职业发 11% 个人因素 能够发挥所长 % 编者注:公益机构是非盈利性机构,属于公益性社会团体,包括政府机构和非政 府机构,如总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公益机构里流动性最大的是社工事务所, 社工事务所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相对优越一些,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确 定自己资格等级。 资料来自《2017年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ABC美好社会咨询社 材料三: 人才问题是公益行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留住人才,才能壮大公益慈善组织的规 模,进而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实力,并引导公众加深对公益的认知度。 完善公益行业收入保障制度、维护从业者职业尊严,需要以法律的手段来推动完 善专职公益从业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从业 的吸引力,也需要调整政府采购及相关财税政策,给予公益组织的发展以制度的 保障,改变公益服务“重项目和硬件成本轻人力成本”的现状。公益行业应该逐 步建立健全以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社会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制定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 公益事业。需要依托髙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和专业学位,加快 培养公益组织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公益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 训,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民政等部门应该研究制定相关公益组织就 业引导政策,增加公益领域的就业总体容量,营造有利于公益组织发展的良好社 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我国的公益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仍然处于发晨初期。我国公益从业者的工作 与生活条件都面临着许多问题。2015 年 1 月到 5 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益人 义助联合劝募基金益宝计划发起了“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活动, 调研发现,中国公益从业者的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低,核心表现为收入水 平较低、资产积累不足、保险状况较差,有 56.5%的全职公益创业者月收入低 于全国平均工资,其中 15.2%月收入不到 200 元,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益从 业者保障水平不高存在诸多原因。直接原因在于机构经费紧张、不具备社保缴纳 资格、认为社保用处不大,机构经费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公益组织得到资助时所 能够获得的人员保障费用非常不充足,在获得外部资助时仅有 15.1%的资助项 目和 12.7%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员经费。核心原因在于资 助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行业共识与公益组织积极争取不够。 (摘编自《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2015 年 7 月 10 日新华网) 材料二: 40.3% 的员工考虑未来 12 年离开所在机构 编者注:公益机构是非盈利性机构,属于公益性社会团体,包括政府机构和非政 府机构,如总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公益机构里流动性最大的是社工事务所, 社工事务所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相对优越一些,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确 定自己资格等级。 资料来自《2017 年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ABC 美好社会咨询社) 材料三: 人才问题是公益行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留住人才,才能壮大公益慈善组织的规 模,进而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实力,并引导公众加深对公益的认知度。 完善公益行业收入保障制度、维护从业者职业尊严,需要以法律的手段来推动完 善专职公益从业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从业 的吸引力,也需要调整政府采购及相关财税政策,给予公益组织的发展以制度的 保障,改变公益服务“重项目和硬件成本轻人力成本”的现状。公益行业应该逐 步建立健全以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社会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制定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 公益事业。需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和专业学位,加快 培养公益组织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公益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 训,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民政等部门应该研究制定相关公益组织就 业引导政策,增加公益领域的就业总体容量,营造有利于公益组织发展的良好社 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摘编自郭长江《加强公益慈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3月22日中国网) 7.下列对我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低及其原因的多样化,是2015年中国公益从业者 保障状况调研报告的核心结论。 B.保障水平不高的直接与核心原因都在公益机构内部,如机构经费紧张,资助 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行业共识。 C.2015年和2017年的调研报告都关注了薪资这一敏感问题,与2015年2017 年的薪资状况略有好转 D.我国公益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 真正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实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公益从业者遭遇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主要通过呈现统计结果揭示问题的严重性;材料三提出解决办法 B.2017年调研报告显示,公益机构里有40.3%的员工愿意在1-2年离开所在机 构,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公益机构从业人员的流动频率很高 C.“不愿意留任的员工”对职业发展的关注比例稍大于“愿意留任的员工” 这表明不愿留任的员工职业发展的愿望都更为强烈 D.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确定自己资格等级,资格等级高的相对就有更多 的加薪和晋升机会,条件成熟,就可以流动到待遇更好的非公益机构。 E.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益从业者的待遇得到提高,需要公益 从业者生活得有尊严感,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公益慈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父矫,魏司徒。初,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 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卮 帝意果释蹇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 守,并著称绩。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 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进爵广陵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 进车骑将军,封髙平郡公,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咸宁初,迁太 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 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 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 失羌 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骞少有度量,所在 有绩、累处方仟,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因乞骸骨。 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 听留京城。”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以高平 公还第。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做;及见皇太子 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 于世。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 (节选自《晋书·陈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摘编自郭长江《加强公益慈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2016 年 3 月 22 日中国网) 7.下列对我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低及其原因的多样化,是 2015 年中国公益从业者 保障状况调研报告的核心结论。 B.保障水平不高的直接与核心原因都在公益机构内部,如机构经费紧张,资助 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行业共识。 C.2015 年和 2017 年的调研报告都关注了薪资这一敏感问题,与 2015 年 2017 年的薪资状况略有好转。 D.我国公益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 真正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实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公益从业者遭遇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主要通过呈现统计结果揭示问题的严重性;材料三提出解决办法。 B.2017 年调研报告显示,公益机构里有 40.3%的员工愿意在 1-2 年离开所在机 构,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公益机构从业人员的流动频率很高。 C.“不愿意留任的员工”对职业发展的关注比例稍大于“愿意留任的员工”, 这表明不愿留任的员工职业发展的愿望都更为强烈。 D.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确定自己资格等级,资格等级高的相对就有更多 的加薪和晋升机会,条件成熟,就可以流动到待遇更好的非公益机构。 E.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益从业者的待遇得到提高,需要公益 从业者生活得有尊严感,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公益慈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父矫,魏司徒。初,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 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 帝意果释蹇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 守,并著称绩。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 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进爵广陵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 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咸宁初,迁太 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 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 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 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骞少有度量,所在 有绩、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因乞骸骨。 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 听留京城。”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以高平 公还第。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做;及见皇太子 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 于世。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 (节选自《晋书·陈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