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 族精神。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 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 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法家主 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正 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 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 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 段。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 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 之本,刑罚为或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韩愈 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 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 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 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话犯罪 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明太租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 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太祖曰: 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清代在承袭明代的立法思想 的同时,对政刑与礼教的目的做了经典阐述,并指出立法的精义在于“明刑弼 教”。《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开宗明义:“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 匡之直之而刑生焉 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明礼导民,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 个传统。它产生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是人本主义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实 施则国兴,慢而废弃则国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以德化民”的“化”与“明 刑弼教”的“教”二者具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善”,使民远离犯罪 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国家治理不可忽视的二柄。法与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 族精神。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 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 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法家主 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正 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 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 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 段。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 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 之本,刑罚为或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韩愈 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 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 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 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话犯罪, 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明太租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 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太祖曰: ‘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清代在承袭明代的立法思想 的同时,对政刑与礼教的目的做了经典阐述,并指出立法的精义在于“明刑弼 教”。《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开宗明义:“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 匡之直之而刑生焉。” 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明礼导民,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 一个传统。它产生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是人本主义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实 施则国兴,慢而废弃则国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以德化民”的“化”与“明 刑弼教”的“教”二者具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善”,使民远离犯罪。 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国家治理不可忽视的二柄。法与
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以德化民 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 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德法互补互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 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又劝善,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 处。同时,德法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节选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彰明刑罚、辅助教育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蕴含 的民族精神。 B.儿子被判死刑,父亲行贿求情,最后判子赦父,这一事例体现明太袒重法律 又重伦理情怀。 C.“明刑弼教”的“教”与“以德化民”的“化”之间存在相通性,目的都是 使百姓“向善” D.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互补互用,能止恶劝善,可以使法律道德化并使其具有 稳定性和权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不同时代的事例,论证了“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治理的传统。 B.文章以董仲舒大力宣传“大德小刑”的事例来论证汉代儒家德主刑辅的主张。 C.文中用韩愈言论、朱元璋修订法律等材料,论证教化先行、刑罚居后的观点 D.文章从以德化民、以法治国、德法互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在治国上的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古代的法律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这对违法者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对 百姓也有软化作用 B.清代的立法思想承袭于明代,《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就明确地阐释了政刑 与礼教的关系 C.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明刑弼教传统 国家方会兴盛。 D.为了减少法律的滥用、柔化法条严酷的外貌、遏制犯罪的动机等,必须以德 化民,使民心向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子深处 张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 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一一没事儿,千万 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 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 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 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太”念“大”,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 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好在二兰 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以德化民 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 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德法互补互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 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又劝善,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 处。同时,德法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节选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彰明刑罚、辅助教育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蕴含 的民族精神。 B.儿子被判死刑,父亲行贿求情,最后判子赦父,这一事例体现明太袒重法律 又重伦理情怀。 C.“明刑弼教”的“教”与“以德化民”的“化”之间存在相通性,目的都是 使百姓“向善”。 D.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互补互用,能止恶劝善,可以使法律道德化并使其具有 稳定性和权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列举不同时代的事例,论证了“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治理的传统。 B.文章以董仲舒大力宣传“大德小刑”的事例来论证汉代儒家德主刑辅的主张。 C.文中用韩愈言论、朱元璋修订法律等材料,论证教化先行、刑罚居后的观点。 D.文章从以德化民、以法治国、德法互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在治国上的特 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的法律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这对违法者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对 百姓也有软化作用。 B.清代的立法思想承袭于明代,《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就明确地阐释了政刑 与礼教的关系。 C.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明刑弼教传统, 国家方会兴盛。 D.为了减少法律的滥用、柔化法条严酷的外貌、遏制犯罪的动机等,必须以德 化民,使民心向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林子深处 张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 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 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 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 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 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太”念“大”,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 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 好在二兰 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 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 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棵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 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 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 子髙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 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 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睐,小刀睐一一”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 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 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 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睐,小刀睐一—”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 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 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 喊哩一—“大姑娘咪,小姑娘睞 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 才从灌木丛里走岀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 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 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 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成 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 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 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 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 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眯嗦嗦啊!二匚兰 子烦他。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 道这树林子特怪一一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一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 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一一少了些什么呢? 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 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一一他从河西岸走 了吗?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 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睞,小刀睞-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 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 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 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崃,小姑娘睞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 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 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棵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 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 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 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 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 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睐,小刀睐——”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 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 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 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睐,小刀睐——”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 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 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 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 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 ——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 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 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成 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 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 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 十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 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眯嗦嗦啊!二兰 子烦他。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 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 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 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 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 了吗?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 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唻,小刀唻——”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 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 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 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 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 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 蓬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 兰子欣慰地笑了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还 从没有迷过路”又能从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B.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 画意的语句既交代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C.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 展到了后来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有主动性。 D.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宽板板,长溜溜” 同时又不失美感,如“那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睞,小刀崃一一”时的心理状态 (6分) 6.小说节选部分的题目把把“林子深处的声音”改为“林子深处”,你认为这 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 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它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 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 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 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 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 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3家。其中因上 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20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 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9家。综合来看,2017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62家,总 估值6284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 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2016年全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2137 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 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 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 蓬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二 兰子欣慰地笑了。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还 从没有迷过路”又能从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B.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 画意的语句既交代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C.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 展到了后来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有主动性。 D.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宽板板,长溜溜”, 同时又不失美感,如“那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唻,小刀唻——”时的心理状态。 (6 分) 6.小说节选部分的题目把把“林子深处的声音”改为“林子深处”,你认为这 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稀有而高贵。基于此,人们常用独角兽企业 来形容发展前景看好的初创企业,它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 标等属性。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 其中,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逐渐形成了能使独角兽企业不断 涌现的社会土壤,使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整合资源,爆发式成长为“独 角兽”。当前,独角兽企业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强 弱的评价指标,是全球各路资本竞相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 (节选自《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 材料二: 2018 年 3 月 23 日,科技部在发布《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 示,2017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 164 家,与 2016 年相比增加了 33 家。其中因上 市、被并购和成立超过十年而毕业的独角兽企业共 20 家,因估值下降而退出独 角兽企业榜单的企业有 9 家。综合来看,2017 年新晋独角兽企业高达 62 家,总 估值 6284 亿美元,成都、宁波、东莞等六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这与国家 重视创新的政策相符。而 2016 年全国共有 131 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 2137 亿美元。 从行业布局和地域分布来看,具有如下图的特点: 164 家“独角兽”行业分布
y 数量分布 估值分布 香港其他 其他 吾港1O% 宁德I4% 深圳33% 30% 北京 44D 20 26%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増长的 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 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 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 “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 去”一一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 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 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一一给顾客提供 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 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 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 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 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 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
数量分布 估值分布 材料三: “独角兽”的大量涌现源于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它是经济爆发增长的 标志。新经济时代,创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等资源加速流动,为“独角兽”的大量 涌现创造了基础条件。 “独角兽”的成长中,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自成长,制定新的行业规则,遵循 新的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依靠生态力量自发前进。比如,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 “优步”,颠覆原有规则,在打车行业中聪明地构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生态圈。只有冲破藩篱、合作共赢,才能爆发式成长。首先,是“走出 去”——与外部企业开展生态型合作。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 交、移动等新技术实现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这些新技术往往是 外部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其次,是“请进来”——给顾客提供 参与共创价值的机会。消弭与消费者的“楚河汉界”,利用顾客行为数据来提升 自身管理质量,通过释放顾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改善创业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 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则。 “独角兽”在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创新中都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雅虎到谷歌再到脸书,“独角兽”企业成为引领产业新业 态升级发展的领头羊。从产业变革来看,“独角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它 颠覆了传统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的新核心,并带来产业的全新变革。 “独角兽”还是城市名片和区域经济引擎。“独角兽”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 下游产业发展,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独角兽”还成为区域城市名片,提升区域知名度,从而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