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 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 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 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 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 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 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 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 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 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 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 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 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 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 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 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 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 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 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 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 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 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 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 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 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 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B.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 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吉林省长春市 2017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 7000 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 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 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 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 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 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 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 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 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 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 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 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 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 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 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 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 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 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 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 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 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 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 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 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 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 7000 万元人民币。 B.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 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C.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 《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D.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 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 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 《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C.《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 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D.《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 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 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B.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 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C.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 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D.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 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 【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 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 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原文有“上古神话……成为后世 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是“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只 有……才能错。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 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原文有“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 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 值观的碰撞”,“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有“遗憾的是……” 的说法。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 《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D.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 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 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 《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C.《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 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D.《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 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 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 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B.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 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C.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 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D.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 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答案】 1. B 2.D 3.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 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 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 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原文有“上古神话……成为后世 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是“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只 有……才能错。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 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D.原文有“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 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 值观的碰撞” ,“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有“遗憾的是……” 的说法。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 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 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 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原文有“影片的人 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 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 有“遗憾的是 的说法。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结合文本内容“上 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 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可知,“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 格统一”不是“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歌放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 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 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他,就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 家阎肃。 1930年5月,阎肃生于河北保定。从艺65年,他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而且 每个时代都有经典问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 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 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 方》《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 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他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要让好歌成 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 责任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 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 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 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 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 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 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 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从革命年代走来,编过样板戏的阁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 尚老头”。很多跟阎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爱听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 《千里之外》,他还喜欢李宇春并自称“老玉米”,他创作的《雾里看花》《北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 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 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 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原文有“影片的人 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 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意在凸显”不同于“凸显了”,并且后面 有“遗憾的是……”的说法。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 项结合文本内容“上 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 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可知,“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 格统一”不是“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核心”。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歌放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 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 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他,就是被评为 2015 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 家阎肃。 1930 年 5 月,阎肃生于河北保定。从艺 65 年,他创作了 1000 多件作品,而且 每个时代都有经典问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 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 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 方》《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 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他 65 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要让好歌成 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 责任。 1962 年,国家刚刚经历 3 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 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 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 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 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 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 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 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从革命年代走来,编过样板戏的阁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 尚老头”。很多跟阎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爱听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 《千里之外》,他还喜欢李宇春并自称“老玉米”,他创作的《雾里看花》《北
京的桥》也充满了时尚元素。阎老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仅跟随潮流, 还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舒楠介绍,2008年,自己创作 电视剧《十万人家》的主题曲时遇到瓶颈,阎肃建议他将歌写成“周杰伦式说唱 音乐”,结果效果非常神奇,“阎老太超前了”。 “阁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 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阎肃还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 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 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 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 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 都会发生。” “阎老常对我们年轻人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 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 的王莉说,“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 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要大牌,也不摆老 艺术家架子。担任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时,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 人”,并且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耄耋之年,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时,每次开 策划会他都是第一个来,每次排练节目他总是最后一个走,13次节目审查他次 次都是提前到场。 相关链接: ①除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外,阎肃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 划了《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 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被公 认为“智多星”、“点子王” ②阎宇说,父亲没教过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阎肃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笑上身大 声打招呼。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闫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子女的照顾和教育时间较少,但他相 信身教重于言教,儿子闫宇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尊重每一个人 B.阎肃虽然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但是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流行 文化毫不排斥,他还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采用了“周杰伦的说唱音乐” C.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可谓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 青树,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成为驻留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D.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闫肃创作了一部有一部红色剧作,如《红 灯照》《忆娘》《我爱祖国的蓝天》等。 5.文章开头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栏目组给闫肃的颁奖词有何作用?(4分) 6.从艺65年,闫肃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京的桥》也充满了时尚元素。阎老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仅跟随潮流, 还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舒楠介绍,2008 年,自己创作 电视剧《十万人家》的主题曲时遇到瓶颈,阎肃建议他将歌写成“周杰伦式说唱 音乐”,结果效果非常神奇,“阎老太超前了”。 “阁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 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阎肃还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 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 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 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 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 都会发生。” “阎老常对我们年轻人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 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 的王莉说,“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 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要大牌,也不摆老 艺术家架子。担任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时,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 人”,并且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耄耋之年,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文艺晚会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时,每次开 策划会他都是第一个来,每次排练节目他总是最后一个走,13 次节目审查他次 次都是提前到场。 相关链接: ①除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外,阎肃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 划了《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 100 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 文艺活动,还先后为 20 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被公 认为“智多星”、“点子王”。 ②阎宇说,父亲没教过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阎肃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笑上身大 声打招呼。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是(3 分)( ) A.闫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子女的照顾和教育时间较少,但他相 信身教重于言教,儿子闫宇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尊重每一个人。 B.阎肃虽然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但是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流行 文化毫不排斥,他还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采用了“周杰伦的说唱音乐”。 C.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可谓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 青树,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成为驻留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D.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闫肃创作了一部有一部红色剧作,如《红 灯照》《忆娘》《我爱祖国的蓝天》等。 5.文章开头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栏目组给闫肃的颁奖词有何作用?(4 分) 6.从艺 65 年,闫肃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5 分) 【答案】 4.C
5.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传主。②髙度概括和评价了阎肃一生的主 要成就和精神品质,使读者大体把握阎肃的形象。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 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6.①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一生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且每个时代都有 经典之作。②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剧作还是歌曲,都紧跟时代 又具有引领效果,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③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 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④在幕 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 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颁奖词的内容,然后分析反映传主的什么品质,最后从结构 和表达上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引用的作用的题目是人物传记常见的类型。答题时首先答出引 用的话语的内容,然后答出一般的作用: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 神品质。有时还要结合语句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在文章的开头统领全文、表达 情感、引起下文、引起阅读兴趣,在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在文章的结尾升华主 旨、表明情感。答题时结合具体的文章具体的分析,此题首先答出通用的作用: 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然后列举具体的话语具体的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 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 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 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 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 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 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 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 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 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 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 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 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 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 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5.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传主。②高度概括和评价了阎肃一生的主 要成就和精神品质,使读者大体把握阎肃的形象。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 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6.①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一生创作了 1000 多件作品,且每个时代都有 经典之作。②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剧作还是歌曲,都紧跟时代 又具有引领效果,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③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 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④在幕 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 100 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 为 20 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 5.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颁奖词的内容,然后分析反映传主的什么品质,最后从结构 和表达上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分析引用的作用的题目是人物传记常见的类型。答题时首先答出引 用的话语的内容,然后答出一般的作用: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 神品质。有时还要结合语句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在文章的开头统领全文、表达 情感、引起下文、引起阅读兴趣,在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在文章的结尾升华主 旨、表明情感。答题时结合具体的文章具体的分析,此题首先答出通用的作用: 曾强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传主的某种精神品质,然后列举具体的话语具体的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 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 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 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 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 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 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 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 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 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 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 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 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 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 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