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 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 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 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是“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和谐、和合 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 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人与人之间、家与 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这 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 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法是 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稳定性是 法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 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 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见,中道即是正道。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 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孔子主 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 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 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 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 “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 的价值。 三是“时中”。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 道。“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 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 衡、在发展中求正。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 “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 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时中”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 流、媚世取容的处世晢学。“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达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 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吉林省长春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 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 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 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和谐、和合、 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 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人与人之间、家与 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这 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 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法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稳定性是 法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 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 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见,中道即是正道。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 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孔子主 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 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 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 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 “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 的价值。 三是“时中”。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 道。“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不是 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 衡、在发展中求正。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 “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 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时中”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 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道”,达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一代之 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 2017 年 7 月 17 日《人民日 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 罚等几个方 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 是“中道”的 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 是追求公平、 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 日新月异 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方 面属于“中道” 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理, 论而有 力 C.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 道”动的特 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 分明,论述 透彻,结构谨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 稳定和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中 道”是现 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张 从不同方 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领 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 “中道”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 罚等几个方 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和” 是“中道”的 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 是追求公平、 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 日新月异, 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方 面属于“中道” 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理, 论而有 力。 C.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 道”动的特 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 分明,论述 透彻,结构谨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谐、 稳定和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中 道”是现 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张 从不同方 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领 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 “中道”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 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一一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他愣了一下。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好像一下子长大。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 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 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喊他的名字:特吉一一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 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这里准有 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 瞄准黑影。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 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 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 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 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 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 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 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 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 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 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 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 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 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 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 声,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 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 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 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喊啥,小崽子?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 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他愣了一下。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好像一下子长大。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 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 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 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这里准有 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 瞄准黑影。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 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 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 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 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 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 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 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 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 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 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 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 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 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 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 一声,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 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 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 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一一”七岔犄角的公 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 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 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 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另一处是狼咬的 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 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有删节)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 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 然风光,构 成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B.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 说中的形象 在冲突中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的 特色。 C.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 描述,侧 面烘托出紧张气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 D.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 温克人对 于人生信念的肯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质的 肯定。 5.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提起5G,很多人都会想到快,那么5G到底多快呢?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乔秀全预计,5G网速将比4G至少提高十倍,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 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超髙清视频、ⅦR(虚拟现实)等更髙网络体验的需求。 其实,5G不仅仅是网速快,还具有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天 赋”。“5G的网络延时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将满足1000亿量级的 网络连接。”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说,5G能让各类智能硬件始终处于联网状 态。这也意味着5G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人们的社会生 活 “在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 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 许志远说。未来,5G将为用户提供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更加身临其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 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 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 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 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另一处是狼咬的, 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 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有删节)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 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 然风光, 构 成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B.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 说中的形象 在冲突中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的 特色。 C.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 描述,侧 面烘托出紧张气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 D.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 温克人对 于人生信念的肯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质的 肯定。 5.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提起 5G,很多人都会想到快,那么 5G 到底多快呢?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乔秀全预计,5G 网速将比 4G 至少提高十倍,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 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超高清视频、VR(虚拟现实)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 其实,5G 不仅仅是网速快,还具有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天 赋”。“5G 的网络延时从 4G 的 50 毫秒缩短到 1 毫秒,将满足 1000 亿量级的 网络连接。”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说,5G 能让各类智能硬件始终处于联网状 态。这也意味着 5G 将推动“万物互联” 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人们的社会生 活。 “在 5G 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 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 许志远说。未来,5G 将为用户提供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更加身临其
境的业务体验;同时,也将支持海量的机器通信,让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 城市等4G难以满足的创新应用成为可能 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5G用户将突破4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6月29日发布的《5G在中国展望和地区比较》报告 截至2017年4月底 国40用户达到8.49亿 动流量 占移动用户62.9% 爆发式增长 2020年将实现50商用 2025年将有428亿50用户 报告预测 在早期5G网络的 5G商用后的主要服务将 市场,增强移 eMBB)将是核心应 增强现实(AB)和 根据中国移动运营商的调研表明,5G投资相比于4G将更加 平缓和持久,大概将从2018年持续到2025年 新华社发(大巢制图 材料二: 中国已经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经济正在深刻地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 式,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其中有4.63亿网民 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同时,流量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企 业、人与资源,催生出了众多新职业、新业态 但流量提供便利、娱乐和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烦恼和困惑。据德 国研究公司 Statista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玩手机三小时,“沉迷度”在全 球排名第二。美国思科公司日前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1年,全球每部智能手 机的平均月流量将增加到14.9G。在人的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同时,人的定力 执行力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正是流量经济带给人们的一大困惑,它争 夺的是人的注意力,产生的最大问题是迷 失 近日,腾讯进行的一项“社交斋戒”实验证明,连续15天将微信的使 用时间压缩到每天半小时之内,被试者的消极情绪明显下降,工作投入程度大幅 上升。这告诉人们,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除 了迎接它、正视它,还要有反思和校正能力。事实上,一些人已经开始选择“放 下”。不管是“地铁藏书”活动的兴起,还是微信增加微信朋友圈“三日可见
境的业务体验;同时,也将支持海量的机器通信,让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 城市等 4G 难以满足的创新应用成为可能。 材料二: 中国已经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经济正在深刻地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 式,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24 亿,其中有 4.63 亿网民 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同时,流量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企 业、人与资源,催生出了众多新职业、新业态…… 但流量提供便利、娱乐和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烦恼和困惑。据德 国研究公司 Statista 统计,2016 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玩手机三小时,“沉迷度”在全 球排名第二。美国思科公司日前的一份报告预测,到 2021 年,全球每部智能手 机的平均月流量将增加到 14.9G。在人的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同时,人的定力、 执行力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正是流量经济带给人们的一大困惑,它争 夺的是人的注意力,产生的最大问题是迷 失。 近日,腾讯进行的一项“社交斋戒”实验证明,连续 15 天将微信的使 用时间压缩到每天半小时之内,被试者的消极情绪明显下降,工作投入程度大幅 上升。这告诉人们,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除 了迎接它、正视它,还要有反思和校正能力。事实上,一些人已经开始选择“放 下”。不管是“地铁藏书”活动的兴起,还是微信增加微信朋友圈“三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