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演绎精彩大学生活 紧你的走到底
提升心理健康素质 演绎精彩大学生活
请用你们的两个食指 摆一个“人”字给我看
•请用你们的两个食指 摆一个“人”字给我看
何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 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其中1、2、3、4、5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出的要求。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一、何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 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其中1、2、3、4、5 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 出的要求
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 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 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 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 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 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 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 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 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 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 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 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 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 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 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 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 而致病的占76%;
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 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 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 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 而致病的占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