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迟乃玉等 自编教材 2010年 牛物化学实验教程 周正义 科学出版补 2012年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实验 陈钧辉等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王冬梅等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课程网站 4.成绩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实:验习惯 实验态度,对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等。 平时成绩(10%)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 内容完整 书写工整 实验报告(50%) 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等。 操作考核(40%) 操作技能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口试 回答问题正确率等。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项目名称 学时 项目 每组 项目 对应 号 项目内容 课程 类型 人数 要求 目标 1.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邻甲 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 单糖的定量 测定 综合 必做 1,2,3 学习和掌握班氏试剂法检 尿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L.了解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 激活剂抽 的影响因 H、温度 2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综合 必做 1,23 2.学习淀粉!活性定性鉴定 的原理和方法 1.学习紫外线(UV)吸收 核酸含量的 法测定核酸浓度的原理 3 4 综合 4 必做 1,2,3 测定 2.琼脂糖凝胶半定量方法测 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 血清谷丙转 定的原理和方法 氨酶(GPT) 2.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并检查实 综合 4 必做 1,2,3 活性测定 验方法的可靠性一 一回收率测 8
8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迟乃玉等 自编教材 2010 年 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 周正义 科学出版社 2012 年 生物化学实验 陈钧辉等 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王冬梅等 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2)课程网站 无 4.成绩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10%) 实验习惯 实验态度,对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等。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实验报告(50%)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计算准确、结论正确等。 操作考核(40%) 操作技能 学生实验仪器使用、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准确性等。 口试 回答问题正确率等。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 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时 项目 类型 每组 人数 项目 要求 对应 课程 目标 1 单糖的定量 测定 1.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邻甲 苯胺法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 方法 2.学习和掌握班氏试剂法检测 尿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4 综合 4 必做 1,2,3 2 酶的影响因 素 1.了解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 激活剂、抑制剂、pH、温度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 学习淀粉酶活性定性鉴定 的原理和方法 4 综合 4 必做 1,2,3 3 核酸含量的 测定 1.学习紫外线(UV)吸收 法测定核酸浓度的原理 2.琼脂糖凝胶半定量方法测 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4 综合 4 必做 1,2,3 4 血清谷丙转 氨酶(GPT) 活性测定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 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并检查实 验方法的可靠性——回收率测 定。 4 综合 4 必做 1,2,3
聚丙桥酰胺1复习有关同工的知识 电泳分离乳 2.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5 综合 必做 12,3 酸脱氢酶同 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底物染 工酶 色技术及有关原理 1,了解Hb分离提取过程和 血红蛋白 诱导体形态调节的原理利 (Hb)的分离方法: 6 提取及诱导2.了解氧化型(oxy-Hb)、还 8 综合4 必做 1,2,3 体形态的转原型(rd-Hb)、高铁氧化型 换 (met-Hb).的变化规律、光 谱学特征和颜色特点
9 5 聚丙烯酰胺 电泳分离乳 酸脱氢酶同 工酶 1.复习有关同工酶的知识 2.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 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底物染 色技术及有关原理 8 综合 4 必做 1,2,3 6 血 红 蛋 白 (Hb) 的分离 提取及诱导 体形态的转 换 1.了解 Hb 分离提取过程和 Hb 诱导体形态调节的原理和 方法; 2.了解氧化型(oxy-Hb)、还 原型(red-Hb)、高铁氧化型 (met-Hb)的变化规律、光 谱学特征和颜色特点。 8 综合 4 必做 1,2,3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 基本信息 理积 课程 代码 B0770020 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48 上机 学时 学时 0实训 学时 0 课稻 公共基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口 专业基础口 类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 生物化学A1 开课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单位 专业 课程 负责人 张庆芳 撰写人 张庆芳 审核人 窦少华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平台课程之一,是一门在分 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营养、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传染与免疫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 业发酵、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 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本课程以微生物个体、群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线,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微生 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及热 点问题,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中最新理 论及实践成果,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解决一些工农业、医 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Microbiology is a compulsory platform cours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It is a subject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basic laws of microbi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nutrition,physiological metabolism,growth and reproduction,genetic variation,ecological distribution,infection and immunization, as well as taxonomy at the level of molecular,cellular and population,and apply it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medical and health,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discover,utilize,improve and protect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control,eliminate and modify harmful microorganisms and serve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society.We will discus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mportant in biology research,and you will get further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 with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the laboratory portion of the course 10
10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0770020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生物化学 A1 开课 单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 专业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课程 负责人 张庆芳 撰写人 张庆芳 审核人 窦少华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平台课程之一,是一门在分 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营养、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传染与免疫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 业发酵、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 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本课程以微生物个体、群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线,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微生 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及热 点问题,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本领域中最新理 论及实践成果,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解决一些工农业、医 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Microbiology is a compulsory platform cours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It is a subject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basic laws of microbi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nutriti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genetic variation,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infection and immunization, as well as taxonomy at the level of molecular, cellular and population, and apply it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medical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discover, utilize, improve and protect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control, eliminate and modify harmful microorganisms, and serve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society. We will discus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mportant in biology research, and you will get further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 with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the laboratory portion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life activities of Microbial individuals and groups.We will introduce basic knowledge,theories,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important in microbiology research.and the frontiers and hot issues of this subjec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microorganisms underst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to apply the knowledge acquired,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y. agriculture,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物种多样性、传 染与免疫等:灵活学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分类鉴定能针对微生物的特点,确定 其实际可应用的领域。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基于系统的微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发掘与利用微 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同时培养学术思想能力,培养学生微生物学术论 文写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本领域中最 新理论及实践成果,通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分析并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 域中的实际问题。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3 知识掌握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微生物学教程 (第3版) 周德庆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1.4 教材 Gerard J.Tortora Berdell R.Funke, Pearson College Div 2018.1 Christine L.Case 参 半国Lansing M Prescott 书目 Microbiology(第 沈萍,彭珍荣主译 Johnp.Harlev Donald 5版) 2003.3 .klein, 中国北京 高等教 有出版社 微生物学 杨民和 科学出版社 2010.7 11
11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life activities of Microbial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e will introduce basic knowledge, theorie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important in microbiology research, and the frontiers and hot issues of this subjec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microorganisms, understan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to apply the knowledge acquired,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物种多样性、传 染与免疫等;灵活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分类鉴定能针对微生物的特点,确定 其实际可应用的领域。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基于系统的微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发掘与利用微 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同时培养学术思想能力,培养学生微生物学术论 文写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本领域中最 新理论及实践成果,通过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分析并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 域中的实际问题。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知识掌握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 (第 3 版) 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4 参考 书目 Microbiology: An Introduction Gerard J. Tortora, Berdell R. Funke, Christine L. Case Pearson College Div 2018.1 Microbiology(第 5 版) 沈萍,彭珍荣主译 美国 Lansing M.Prescott Johnp.Harley Donald A.klein,中国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3.3 微生物学 杨民和 科学出版社 2010.7
微生物等 赵斌、陈雯莉 何绍江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2.2 微生物学 沈萍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6.3 (第2版) (2)课程网站 微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3111006 微生物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ZAU-1002270005 微生物生理学南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ANKAI-1205724808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学 平时作业、出勤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对学生的课堂活动 平时成绩(30%) 课堂表现或期中考 评价,加参与课微时论、课堂发言的通跃程度及 试等(共30分) 确率并结合出勒情况评分:期中测试等。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论述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70%,能力 题约占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婴 学 教学 对应的 章节 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和手段 课程 课内课后目标 涌衬微生物学的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念的学习, 学生能 微生物学的特点、应用 课后复 判断所研究对象为 第一章绪 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 微生物。能铭建立够 理论 习、阅 论 重要地位:微生物学的 个微生物发展过程 教学 读并查 概念、分支学科、 研究 基本框架:了解微生 阅相关 对象等: 文献。 物学在生命科学中 的重要地位。 12
12 微生物学 赵斌、陈雯莉、 何绍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2 微生物学 (第 2 版) 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 (2)课程网站 微生物学_北京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NU-1003111006 微生物学_华中农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ZAU-1002270005 微生物生理学_南开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ANKAI-1205724808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30%) 平时作业、出勤、 课堂表现或期中考 试等(共 30 分) 主要考核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 握程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对学生的课堂活动 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的踊跃程度及 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期中测试等。 期末考试(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论述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70%,能力 题约占 3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 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一章绪 论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学的特点、应用 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 重要地位;微生物学的 概念、分支学科、研究 对象等; 通过微生物学的概 念的学习,学生能够 判断所研究对象为 微生物,能够建立整 个微生物发展过程 基本框架;了解微生 物学在生命科学中 的重要地位。 2 理论 教学 课后复 习、阅 读并查 阅相关 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