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濯清涟 而不妖。(《爱莲说》) (3) 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4)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5)此中有真意, 。(《饮酒》) (6) 责臣逋慢。(《陈情表》) (7)元嘉草草 嬴得仓皇北顾。 (《京口北固亭怀古》) (8)锲而不舍, (《劝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 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叔玠进曰:“古者,天 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 佐万分一。”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 乎?”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 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 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 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 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 “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 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 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 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 让 让:责备
福建省莆田一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 ,濯清涟 而不妖。(《爱莲说》) (3) ,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4)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5)此中有真意, 。(《饮酒》) (6) ,责臣逋慢。(《陈情表》) (7)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京口北固亭怀古》) (8)锲而不舍, 。(《劝学》)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 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叔玠进曰:“古者,天 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 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 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 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 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 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 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 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 “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 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 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 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 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 让 让:责备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 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 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 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 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译 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译文 )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 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2分)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 分) ( )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 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 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 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 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5.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 分) 译 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 分) 译 文: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 7 年,写 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B.司马懿夺取街亭后,直逼西城。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军,已全部运粮草去了,此种情形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巧妙退敌 C.刘备被赵云所救,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 石阵,幸亏得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引领,才得以从生门逃脱。 D.诸葛亮病危,禳星祈寿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推荐姜维、费祎 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 E.司马昭收川后,封为晋王,正欲篡位,突然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在贾充和 裴秀的协助下,逼迫魏主曹奂重修受禅坛,退位禅让。 8.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 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岀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 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请问司马懿想出了什么计策?结果如何? (2)关羽在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 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B.司马懿夺取街亭后,直逼西城。时孔明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 千军,已全部运粮草去了,此种情形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巧妙退敌。 C.刘备被赵云所救,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 石阵,幸亏得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引领,才得以从生门逃脱。 D.诸葛亮病危,禳星祈寿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推荐姜维、费祎 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 E.司马昭收川后,封为晋王,正欲篡位,突然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在贾充和 裴秀的协助下,逼迫魏主曹奂重修受禅坛,退位禅让。 8.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 分) (1)却说司马懿正忧闷间,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 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 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请问司马懿想出了什么计策?结果如何? (2)关羽在何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 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请简述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 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 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说樊迟“学稼”、“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 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公益”的队伍中,这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 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 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微公益”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 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 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髙。“微 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 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 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 成就了组织手段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 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 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②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 (《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 分) 答: (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 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0 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公益”的队伍中,这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 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 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微公益”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 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 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 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 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 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 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 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 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 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快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 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 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 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 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 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 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 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 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 竞争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 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微公益”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 弱的。 11.请简要概括“微公益”的特点。(3分) 答 12.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微公益”,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4分) 答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 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 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 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快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 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 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 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 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 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 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 “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 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 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 竞争。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 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D.“微公益”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 弱的。 11.请简要概括“微公益”的特点。(3 分) 答: 12.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微公益”,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