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査试卷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请务必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屈原《离骚》) (2)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3)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 (4),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既加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法华山①看梅记 (明)杨师孔 余性酷喜看梅。西子湖一片胭脂气味,初至武林,未敢唐突。闻古荡二十里梅花, 心神已飞越矣。花盛时天雨如注,淋漓暗淡,阴云不开。私意谓妒花风雨,差可 于桃李场中争胜,岂得碍此冰雪姿耶?于十一日定游期,拉计部谢二兑、李顺嵩 乡绅杨紫沂,决意走绿萼丛中,一畅此神情也 先期听檐溜淙淙有声。黎明见一碧轻云,四山如黛,山容初浴,溪流送响,树色 花光,俱如晓妆初罢。迢迢一舆,从雨缝中度去,绝不见一沾洒。出郭至昭庆 转松木场,望保俶塔下一带,渐有山林气色。行二三里许,小桥流水,修竹长松 茅屋一两家,掩映于深翠浓荫中。童子村妪,蔽竹窥人,一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 惊喜相问时也。再三里至古荡,紫沂携家童候本家庄上。竹径逶迤,茶香正熟 指隔溪梅花,数枝如雪,此时已窥见一斑矣。茶毕,同登笋舆②至佛慧寺,一派 绿云波荡中,点缀积雪数亩,已自不暇应接。进三四里许,山环径转,竹密松深, 梅花千万树,回视舆人仆从,俱在众香国中。 梅全以韵胜,不但花萼之奇,芬芳烂漫,即虬枝铁干,潦倒离披,千奇万怪,莫 能名状,恐梅花道人持淡墨横拖醉抹,亦当敛衽。土人爱惜本业,花下不容一凡 草。松下映竹,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心俱冷 看梅如看画,太晴枯而不润,太雨滞而不活。是日大半阴晴,密云翠霭,聚而复 散者几番,一天雨色,悬在眉睫,翩然不坠,如设数重水墨障,以爱惜此仙姿, 令吾二三子轻描淡抹,得悉尽此佳趣也。 溪山尽处忽开广陌,为西溪、留下。竹林深处乃永兴古寺,绿萼梅可荫数亩,甃 ③以怪石,蔽云欺日,香雪万重。同紫沂上僧楼俯视,如坐银海。顷,二兑、顺 嵩先后至,叱侍童治具花底。引满尽醉,咏歌而归。枕上袭袭作梅花香气,早起 急敕墨卿④笔之,以告后来看梅者。 (选自《西溪志》) 【注】①法华山:杭州西溪之南,群山列若屏障,东自古荡,西至花坞,统称法 华山。②笋舆:竹舆,竹轿子。③甃:zhou砌。④墨卿:墨君,墨的风趣说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可于桃李场中争胜差:差别B.蔽竹窥人蔽:隐藏
福建莆田市 2015 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请务必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既加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法华山①看梅记 (明)杨师孔 余性酷喜看梅。西子湖一片胭脂气味,初至武林,未敢唐突。闻古荡二十里梅花, 心神已飞越矣。花盛时天雨如注,淋漓暗淡,阴云不开。私意谓妒花风雨,差可 于桃李场中争胜,岂得碍此冰雪姿耶?于十一日定游期,拉计部谢二兑、李顺嵩, 乡绅杨紫沂,决意走绿萼丛中,一畅此神情也。 先期听檐溜淙淙有声。黎明见一碧轻云,四山如黛,山容初浴,溪流送响,树色 花光,俱如晓妆初罢。迢迢一舆,从雨缝中度去,绝不见一沾洒。出郭至昭庆, 转松木场,望保俶塔下一带,渐有山林气色。行二三里许,小桥流水,修竹长松, 茅屋一两家,掩映于深翠浓荫中。童子村妪,蔽竹窥人,一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 惊喜相问时也。再三里至古荡,紫沂携家童候本家庄上。竹径逶迤,茶香正熟, 指隔溪梅花,数枝如雪,此时已窥见一斑矣。茶毕,同登笋舆②至佛慧寺,一派 绿云波荡中,点缀积雪数亩,已自不暇应接。进三四里许,山环径转,竹密松深, 梅花千万树,回视舆人仆从,俱在众香国中。 梅全以韵胜,不但花萼之奇,芬芳烂漫,即虬枝铁干,潦倒离披,千奇万怪,莫 能名状,恐梅花道人持淡墨横拖醉抹,亦当敛衽。土人爱惜本业,花下不容一凡 草。松下映竹,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心俱冷。 看梅如看画,太晴枯而不润,太雨滞而不活。是日大半阴晴,密云翠霭,聚而复 散者几番,一天雨色,悬在眉睫,翩然不坠,如设数重水墨障,以爱惜此仙姿, 令吾二三子轻描淡抹,得悉尽此佳趣也。 溪山尽处忽开广陌,为西溪、留下。竹林深处乃永兴古寺,绿萼梅可荫数亩,甃 ③以怪石,蔽云欺日,香雪万重。同紫沂上僧楼俯视,如坐银海。顷,二兑、顺 嵩先后至,叱侍童治具花底。引满尽醉,咏歌而归。枕上袭袭作梅花香气,早起 急敕墨卿④笔之,以告后来看梅者。 (选自《西溪志》) 【注】①法华山:杭州西溪之南,群山列若屏障,东自古荡,西至花坞,统称法 华山。②笋舆:竹舆,竹轿子。③甃:zhòu 砌。④墨卿:墨君,墨的风趣说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差可于桃李场中争胜 差:差别 B.蔽竹窥人 蔽:隐藏
C.亦当敛衽敛衽:整理D.早起急敕墨卿笔之敕:命令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属于直接描写法华山梅花的一组是()(3分) ①树色花光,俱如晓妆初罢②指隔溪梅花,数枝如雪 ⑧一派绿云波荡中,点缀积雪数亩④虬枝铁干,潦倒离披 ⑤密云翠霭⑥蔽云欺日,香雪万重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酷爱梅花,认为梅花冰雪之姿不会受到风雨的影响,于是邀请友人一同 前往法华山赏梅。 B.作者从杭州城中出发,至昭庆,转松木场,至古荡,访佛慧寺,最后到永兴 寺,一路上移步换景,选奇择要,尽得梅花佳趣。 C.置身于松竹梅交相辉映的深静幽彻中,作者感叹“到此令人名利心俱冷” 决意退出官场 D.游览了法华山,作者写下探梅的经过和感受,道出了“梅全以韵胜”和“看 梅如看画”的赏梅心得,给人以启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土人爱惜本业,花下不容一凡草。(3分)译: (2)顷,二兑、顺嵩先后至,叱侍童治具花底。(3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晚桃花 白居易 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使低。②校: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自称。 (1)请结合一、二两联,简要分析这株晚桃花的形象。(3分)答: (2)请简析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3分)答: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曹操兴兵南下,荀彧托病留在寿春,曹操派人送去亲笔封记的饮食一盒,荀 彧开盒发现空无一物,明白曹操用意,服毒自杀。(《三国演义》) B.湘云作东开诗社,宝钗提议设“螃蟹宴”,湘云邀请贾母等吃蟹饮酒,并邀 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赋诗,湘云的诗被评为最佳。(《红楼梦》 C.濒临破产的冯云卿想到了让女儿去施“美人计”,但心有不舍,后听信姨太 太的话,觉得女儿败坏了家风,就决定让女儿去亲近赵伯韬探听秘密。(《子夜》) D.除夕夜,觉慧信步闲走,突然隔窗听到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冯乐山要在髙家娶 妾之事,鸣凤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觉慧的爱慕之心。(《家》) E.欧也妮虽遭査理遗弃,但并没有过多抱怨,反而拿出一百五十万法郎替他还 清了债务,使他能够如愿以偿地娶到贵族小姐。(《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C.亦当敛衽敛 衽:整理 D.早起急敕墨卿笔之 敕:命令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属于直接描写法华山梅花的一组是( )(3 分) ①树色花光,俱如晓妆初罢 ②指隔溪梅花,数枝如雪 ③一派绿云波荡中,点缀积雪数亩 ④虬枝铁干,潦倒离披 ⑤密云翠霭 ⑥蔽云欺日,香雪万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酷爱梅花,认为梅花冰雪之姿不会受到风雨的影响,于是邀请友人一同 前往法华山赏梅。 B.作者从杭州城中出发,至昭庆,转松木场,至古荡,访佛慧寺,最后到永兴 寺,一路上移步换景,选奇择要,尽得梅花佳趣。 C.置身于松竹梅交相辉映的深静幽彻中,作者感叹“到此令人名利心俱冷”, 决意退出官场。 D.游览了法华山,作者写下探梅的经过和感受,道出了“梅全以韵胜”和“看 梅如看画”的赏梅心得,给人以启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土人爱惜本业,花下不容一凡草。(3 分)译: (2)顷,二兑、顺嵩先后至,叱侍童治具花底。(3 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③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使低。②校:比较,较为。③白侍郎:白居易自称。 (1)请结合一、二两联,简要分析这株晚桃花的形象。(3 分)答: (2)请简析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3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 A.曹操兴兵南下,荀彧托病留在寿春,曹操派人送去亲笔封记的饮食一盒,荀 彧开盒发现空无一物,明白曹操用意,服毒自杀。(《三国演义》) B.湘云作东开诗社,宝钗提议设“螃蟹宴”,湘云邀请贾母等吃蟹饮酒,并邀 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赋诗,湘云的诗被评为最佳。(《红楼梦》 C.濒临破产的冯云卿想到了让女儿去施“美人计”,但心有不舍,后听信姨太 太的话,觉得女儿败坏了家风,就决定让女儿去亲近赵伯韬探听秘密。(《子夜》) D.除夕夜,觉慧信步闲走,突然隔窗听到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冯乐山要在高家娶 妾之事,鸣凤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觉慧的爱慕之心。(《家》) E.欧也妮虽遭查理遗弃,但并没有过多抱怨,反而拿出一百五十万法郎替他还 清了债务,使他能够如愿以偿地娶到贵族小姐。(《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手术台自拍事件”舆情转变的反思 西安凤城医院近日因“手术台自拍事件”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经历了第 轮汹涌的网络批评之后,当地卫生部门对当事人及管理者做出了严肃的处理 从网友微博爆料,到媒体跟进报道,再到卫生部门处理,这一事件再次按照舆论 监督的传统路径在演进,一些网友也再次将之视为“网络监督的胜利”。但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这一“胜利”过程中,当事医生的声音非常微弱, 甚至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几近于无。一边倒的传播自然产生了一边倒的批评谴责 直到当事医生作出公开回应,人们才发现事情和网友描述以及首发媒体报道的并 不完全一样,这些医生护士也绝非像一些网友评价的那样“只有玩心好胜心炫耀 心,没有良心悲悯心”。至此,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当事医生护士确实在手术 台边自拍,也确实把手术台上的病人当作了背景,这有违职业规范的行为理应受 到公众批评。但不同于第一轮网络传播“真相”的是,自拍是为了留念和告别, 个原因是手术成功,另一个原因是对使用10年的老手术室的最后告别。这样 的真相才相对比较完整,同时也正是因为加入了当事医生的声音,舆论在一定程 度上也在发生反转一一这些自拍医生护士的行为虽然不当,但也有值得理解的地 方。这是一种带着理解的批评,与前一阶段带着批判的批评截然相反,不仅就事 论事,而且理性客观。 舆论得到了部分纠偏,但还有大量网友停留在先前的“真相”之上,或者说宁愿 相信网友描述的“真相”。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或惯性,很大原因是第一轮传播已 经“先入为主”。为什么会“先入为主”?概因爆料网友和一些媒体在传递信息 之时,已经附带了强烈的立场指向,甚至故意迎合网友的喜好。就拿这起自拍事 件来说,正是因为爆料网友在介绍照片时,将其描述成“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 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而一些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时,未经调查核实,单方 面采信爆料者言论,并且贴上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标签。这一标签符合了一些 人对当下医患关系的判断,所以不自觉地就会被这一标签所主导,忘记去探究事 情的本来面目,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依然“偏听偏信” 类似的舆论传播并不罕见,在许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会突出 公务员、富二代等身份标签,或者贴上官官相护、为富不仁等价值标签,或者人 为添加带路党、爱国贼等意识形态标签。一旦加上这些被过度渲染的标签,由此 制造的舆论虽能迎合一些人的胃口,也能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但往往会脱离 事实真相,从而走向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的“标签化批评” 无论是标签化思维,还是标签化批评,不论是对于传播者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受 众而言,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而由此生成的舆论也早已偏离了正常轨道,除 了迎合民粹喜好和反智主义,以及增加网络点击率和曝光度,留下更多的是不负 责任的评论和没有意义的反思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 分)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1 题。 “手术台自拍事件”舆情转变的反思 西安凤城医院近日因“手术台自拍事件”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经历了第一 轮汹涌的网络批评之后,当地卫生部门对当事人及管理者做出了严肃的处理。 从网友微博爆料,到媒体跟进报道,再到卫生部门处理,这一事件再次按照舆论 监督的传统路径在演进,一些网友也再次将之视为“网络监督的胜利”。但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这一 “胜利” 过程中,当事医生的声音非常微弱, 甚至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几近于无。一边倒的传播自然产生了一边倒的批评谴责。 直到当事医生作出公开回应,人们才发现事情和网友描述以及首发媒体报道的并 不完全一样,这些医生护士也绝非像一些网友评价的那样“只有玩心好胜心炫耀 心,没有良心悲悯心”。至此,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当事医生护士确实在手术 台边自拍,也确实把手术台上的病人当作了背景,这有违职业规范的行为理应受 到公众批评。但不同于第一轮网络传播“真相”的是,自拍是为了留念和告别, 一个原因是手术成功,另一个原因是对使用 10 年的老手术室的最后告别。这样 的真相才相对比较完整,同时也正是因为加入了当事医生的声音,舆论在一定程 度上也在发生反转——这些自拍医生护士的行为虽然不当,但也有值得理解的地 方。这是一种带着理解的批评,与前一阶段带着批判的批评截然相反,不仅就事 论事,而且理性客观。 舆论得到了部分纠偏,但还有大量网友停留在先前的“真相”之上,或者说宁愿 相信网友描述的“真相”。这是一种思维定势或惯性,很大原因是第一轮传播已 经“先入为主”。为什么会“先入为主”?概因爆料网友和一些媒体在传递信息 之时,已经附带了强烈的立场指向,甚至故意迎合网友的喜好。就拿这起自拍事 件来说,正是因为爆料网友在介绍照片时,将其描述成“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 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而一些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时,未经调查核实,单方 面采信爆料者言论,并且贴上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标签。这一标签符合了一些 人对当下医患关系的判断,所以不自觉地就会被这一标签所主导,忘记去探究事 情的本来面目,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依然“偏听偏信”。 类似的舆论传播并不罕见,在许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会突出 公务员、富二代等身份标签,或者贴上官官相护、为富不仁等价值标签,或者人 为添加带路党、爱国贼等意识形态标签。一旦加上这些被过度渲染的标签,由此 制造的舆论虽能迎合一些人的胃口,也能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但往往会脱离 事实真相,从而走向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的“标签化批评”。 无论是标签化思维,还是标签化批评,不论是对于传播者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受 众而言,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而由此生成的舆论也早已偏离了正常轨道,除 了迎合民粹喜好和反智主义,以及增加网络点击率和曝光度,留下更多的是不负 责任的评论和没有意义的反思
在进行舆论监督批评的同时,切记勿让标签化思维使批评失去方向和目的。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4年12月23日)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术台自拍事件”在起初的信息传播中出现一边倒的报道,产生了汹涌的 带有批判 性的网络批评。 B.当事医生的公开回应让人们了解到相对完整的事件真相,于是针对“手术台 自拍事 件”的舆论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其中的批评也趋向理性客观。 C.标签化批评的特点是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有失客观 和理性 D.标签化思维、标签化批评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既存在于传播者身上,也存 在于广大受众身上 0.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标签化批评的危害。(3分)答: 11.综合文意,简述标签化批评是如何产生的。(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乡村哲学 马德 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 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生吃掉。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 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 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 种干净的香。 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包括,那些坏掉了的良心。 2 浮躁的时候,就回一趟乡下 看一看低矮的屋檐,听一听亲切的乡语,踩一踩自己的影子,摸一摸弯弯的镰刀, 追着一只蚂蚁奔走,为一条虫子指路,躺在地垄上看看云,坐在院落里数数星 乡村没有别的。风敲叶响,云动鸟惊,一声驴叫,几句狗吠。蝉不叫了,就躲在 阴凉里。鱼热了,就在水面冒个泡泡。你可以拔下一棵毛毛草,伸到耳朵眼里, 痒痒一下。也可以扔几颗石子,打几个漂亮的水漂。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在 风里发一会儿呆。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得失权衡,没有欲望纠缠,乡村 低低的,没有扰心动魄的东西。 乡村真的什么也没有,乡村只有地气。 回到乡下,动不动就会有人喊你一嗓子。是喊你的小名。而且,还高声大气的, 仿佛不是喊向你,而是向山喊了一嗓子,向水喊了一嗓子。你一回头,山上是你 的名字,水里是你的名字,到处都是你的名字。这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有人情 味,有尘世香 城里人不会这么温暖地喊你。他们把每一个名字都扔在陌生的地方。然后,彼此
在进行舆论监督批评的同时,切记勿让标签化思维使批评失去方向和目的。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4 年 12 月 23 日)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手术台自拍事件”在起初的信息传播中出现一边倒的报道,产生了汹涌的 带有批判 性的网络批评。 B.当事医生的公开回应让人们了解到相对完整的事件真相,于是针对“手术台 自拍事 件”的舆论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其中的批评也趋向理性客观。 C.标签化批评的特点是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有失客观 和理性。 D.标签化思维、标签化批评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既存在于传播者身上,也存 在于广大受众身上。 10.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标签化批评的危害。(3 分)答: 11.综合文意,简述标签化批评是如何产生的。(3 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乡村哲学 马德 1 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 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生吃掉。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 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 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 一种干净的香。 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包括,那些坏掉了的良心。 2 浮躁的时候,就回一趟乡下。 看一看低矮的屋檐,听一听亲切的乡语,踩一踩自己的影子,摸一摸弯弯的镰刀, 追着一只蚂蚁奔走,为一条虫子指路,躺在地垄上看看云,坐在院落里数数星。 乡村没有别的。风敲叶响,云动鸟惊,一声驴叫,几句狗吠。蝉不叫了,就躲在 阴凉里。鱼热了,就在水面冒个泡泡。你可以拔下一棵毛毛草,伸到耳朵眼里, 痒痒一下。也可以扔几颗石子,打几个漂亮的水漂。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在 风里发一会儿呆。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得失权衡,没有欲望纠缠,乡村 低低的,没有扰心动魄的东西。 乡村真的什么也没有,乡村只有地气。 3 回到乡下,动不动就会有人喊你一嗓子。是喊你的小名。而且,还高声大气的, 仿佛不是喊向你,而是向山喊了一嗓子,向水喊了一嗓子。你一回头,山上是你 的名字,水里是你的名字,到处都是你的名字。这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有人情 味,有尘世香。 城里人不会这么温暖地喊你。他们把每一个名字都扔在陌生的地方。然后,彼此
无言,冷漠走过。 4 有一个本家的老奶奶,90多了,耳不聋眼不花。她所关心的,是天下不下雨, 粮食够不够吃,鸡下不下蛋。老人家没听说过王菲,也没听过任何时尚的东西 但她爱唱。你若爱听,可以为你唱整本整本的山西梆子 还有一个邻居,年轻的时候下煤窑砸断了一条腿,在村小学看门司钟。久在村学, 耳濡目染,也有了“学问”。哪个老师临时有事,他就顶上去,给孩子们上课。 跟他同龄的,以及比他小的,都在城里打工,也有混得人模人样的。但他从来不 打听,也从不艳羨。他只和孩子们混得最熟。若是听说谁家的孩子最后出息了, 他总会喝点酒,说,这孩子,我教过,是挺好的。然后,满面红光 他们远离尘世喧嚣,只关心离自己最近的东西。他们活得很平静,也很快乐。 5 有一个人跋山涉水,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 他来赎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就因为他, 个干部,被关了牛棚,又差一点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夜里 总是睡不好,噩梦连连。他必须赎罪,否则,他活不下去。 当年的干部,回到了乡下,现在已经成了老头。看到他,先是一惊。然后,平静 地为他煮茶,然后,谈现在,谈过往,就是不谈那些曾经痛苦的事情。 临走,他握住老人的手,眼里满是泪水。说,谢谢你,你不记仇。老人笑笑说 我不记仇,不是你不可恨,也不是过往没给过我痛苦,只是,我不想让仇恨累死 我 (摘编自《课外阅读》2013年第15期)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2两节重在写景,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描摹乡村自然风物,体现了作者 对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 B.布满乡野的“喊你的小名”的熟悉乡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营造出诗 的意境。 C.老奶奶爱唱山西梆子,是一个质朴、乐观、宽容的乡下妇女,她的身上集中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 D.“赎罪”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展现出人性美丽的一面 E.本文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清丽,富有意蕴,句式灵活多 变,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1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答 14.文章4、5两节叙写了老奶奶、司钟、老干部三人的生活,三则材料的顺序 能否调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张恨水:鸳鸯蝴蝶不害人 林天宏 夜深时分,15岁的李存光偷偷从阁楼探出头去,楼下母亲房间已漆黑一片。他 蹑手蹑脚合上窗子,点亮煤油灯,从书包里拿出张恨水的《八十一梦》。一个星 期内,这是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第三部张恨水小说,和之前一样,这又是一个 不眠之夜 50多年过去,李存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还满是笑意。这位中国社科院现
无言,冷漠走过。 4 有一个本家的老奶奶,90 多了,耳不聋眼不花。她所关心的,是天下不下雨, 粮食够不够吃,鸡下不下蛋。老人家没听说过王菲,也没听过任何时尚的东西。 但她爱唱。你若爱听,可以为你唱整本整本的山西梆子。 还有一个邻居,年轻的时候下煤窑砸断了一条腿,在村小学看门司钟。久在村学, 耳濡目染,也有了“学问”。哪个老师临时有事,他就顶上去,给孩子们上课。 跟他同龄的,以及比他小的,都在城里打工,也有混得人模人样的。但他从来不 打听,也从不艳羡。他只和孩子们混得最熟。若是听说谁家的孩子最后出息了, 他总会喝点酒,说,这孩子,我教过,是挺好的。然后,满面红光。 他们远离尘世喧嚣,只关心离自己最近的东西。他们活得很平静,也很快乐。 5 有一个人跋山涉水,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 他来赎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就因为他, 一个干部,被关了牛棚,又差一点被迫害致死。他一直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夜里 总是睡不好,噩梦连连。他必须赎罪,否则,他活不下去。 当年的干部,回到了乡下,现在已经成了老头。看到他,先是一惊。然后,平静 地为他煮茶,然后,谈现在,谈过往,就是不谈那些曾经痛苦的事情。 临走,他握住老人的手,眼里满是泪水。说,谢谢你,你不记仇。老人笑笑说, 我不记仇,不是你不可恨,也不是过往没给过我痛苦,只是,我不想让仇恨累死 我。 (摘编自《课外阅读》2013 年第 15 期 )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1、2 两节重在写景,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描摹乡村自然风物,体现了作者 对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 B.布满乡野的“喊你的小名”的熟悉乡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营造出诗 的意境。 C.老奶奶爱唱山西梆子,是一个质朴、乐观、宽容的乡下妇女,她的身上集中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 D.“赎罪”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展现出人性美丽的一面。 E.本文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清丽,富有意蕴,句式灵活多 变,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1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 分)答: 14.文章 4、5 两节叙写了老奶奶、司钟、老干部三人的生活,三则材料的顺序 能否调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张恨水:鸳鸯蝴蝶不害人 林天宏 夜深时分,15 岁的李存光偷偷从阁楼探出头去,楼下母亲房间已漆黑一片。他 蹑手蹑脚合上窗子,点亮煤油灯,从书包里拿出张恨水的《八十一梦》。一个星 期内,这是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第三部张恨水小说,和之前一样,这又是一个 不眠之夜。 50 多年过去,李存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还满是笑意。这位中国社科院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