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2)_,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4),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6)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 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 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赀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 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 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 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齿,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 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 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 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 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 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 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 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 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 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 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 狗,以会朝属。(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zi):腐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B.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C.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趣:通“促”,催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3分)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憐,默然不问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潼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 2015 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 ((本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2) ,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3)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赤壁怀古》) (4)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潼关怀古》) (6)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 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 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 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 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 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 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 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 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 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 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 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 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 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 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 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 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 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胔(zī):腐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B.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C.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趣:通“促”,催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3 分)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潼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夫厚籍敛不以反民潼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潼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 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 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齿相望。(3分)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3分) )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6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要 注:《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与贾政、王夫人商量娶“金命”的宝钗为宝 玉“冲喜”。袭人向王夫人进言说怕害了宝黛钗三人,希望想个万全的主意。后 来风姐献了“掉包计”,获得贾母、王夫人同意。(《红楼梦》) B.香菱和一群丫头在草地上斗草玩耍,结果把宝钗送她的新裙子让一汪积水弄 污了,宝玉怕她被薛姨妈责怪,便让睛雯把她一模一样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了。 (《红楼梦》) C.刘备奉命起兵讨袁术,张飞留守徐州。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张 飞醉酒不抵,逃奔淮南,使刘备家室落于吕布手中。张飞与刘备等会合,关羽埋 怨张飞,张飞羞愧不堪,拔剑就要自杀,被刘备劝住。(《三国演义》) D.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就采用贾诩的“抹书”之计一一曹操写一封信给 韩遂,将信中“紧要处”用笔涂抹改易,然后派人送信时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 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 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6 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2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母与贾政、王夫人商量娶“金命”的宝钗为宝 玉“冲喜”。袭人向王夫人进言说怕害了宝黛钗三人,希望想个万全的主意。后 来凤姐献了“掉包计”,获得贾母、王夫人同意。 (《红楼梦》) B.香菱和一群丫头在草地上斗草玩耍,结果把宝钗送她的新裙子让一汪积水弄 污了,宝玉怕她被薛姨妈责怪,便让晴雯把她一模一样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了。 (《红楼梦》) C.刘备奉命起兵讨袁术,张飞留守徐州。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张 飞醉酒不抵,逃奔淮南,使刘备家室落于吕布手中。张飞与刘备等会合,关羽埋 怨张飞,张飞羞愧不堪,拔剑就要自杀,被刘备劝住。 (《三国演义》) D.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就采用贾诩的“抹书”之计——曹操写一封信给 韩遂,将信中“紧要处”用笔涂抹改易,然后派人送信时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
定会索要书信去看,信中的那些涂抹必然引起马超的猜疑,二人会反目成仇。 (《三国演义》) E.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异常激动,摇着觉民的肩膀问鸣凤的死因 之后一个人跑出去,离开家;后来觉民找到觉慧,劝他把这件事情忘记,觉慧说 他永远不会忘记。(《家》)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 有旧,何不弃暗投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请问,选段中的“公”是谁?他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 计策?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说着,果然从后门出去,至窗下潜听。只闻麝月悄问道:“你怎么就得了的?” 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 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 里呢,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他 些,别使唤他到别处去。”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潜听”的人是谁?平儿“不见”的是何物?此物失与得的过程如何?平儿要 麝月他们提防的这个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 语·颜渊》) ②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 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1)以上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什么共同的话题?(2分) (2)孔子和孟子在这一话题上的明显分歧是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尺度 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 的:尺度。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 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 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 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 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 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 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 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
一定会索要书信去看,信中的那些涂抹必然引起马超的猜疑,二人会反目成仇。 (《三国演义》) E.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异常激动,摇着觉民的肩膀问鸣凤的死因, 之后一个人跑出去,离开家;后来觉民找到觉慧,劝他把这件事情忘记,觉慧说 他永远不会忘记。(《家》)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 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请问,选段中的“公”是谁?他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 计策?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说着,果然从后门出去,至窗下潜听。只闻麝月悄问道:“你怎么就得了的?” 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 里呢,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他 些,别使唤他到别处去。”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潜听”的人是谁?平儿“不见”的是何物?此物失与得的过程如何?平儿要 麝月他们提防的这个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 语·颜渊》) ②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 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离娄下》) (1)以上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什么共同的话题?(2 分) (2)孔子和孟子在这一话题上的明显分歧是什么?(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尺度 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 的:尺度。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 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 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 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 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 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 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 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
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 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 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 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 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 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 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 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 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 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 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 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 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 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得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 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 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示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 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C.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 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话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在阐析其“普遍性” 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11.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分) 12.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永恒的敌人 冯骥才 ①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 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 是一座坟墓。 ②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 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 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漬 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人们愈来愈把生命看作一个短 暂的兴灭过程。于是,物质的享乐主义便成了一种新宗教
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 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 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 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 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 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 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 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 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 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 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 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 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 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得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 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 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示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 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C.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 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话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在阐析其“普遍性” 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11.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 分) 12.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永恒的敌人 冯骥才 ①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 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 是一座坟墓。 ②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 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 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 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人们愈来愈把生命看作一个短 暂的兴灭过程。于是,物质的享乐主义便成了一种新宗教
③但是,不论你是怎样一个坚定的享乐主义者,抑或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 主义者,你还是被他们建造的这座人类史上最大的坟墓所震撼一一不仅由于那种 精神的庄严,那种信仰的单纯,更重要的是那种神话一般死的概念和对死的无比 神圣的态度与方式。 ④古埃及把死当作由此生度到来世的桥梁,或是一条神秘的通道。他们相信 只要保存遗体的完好,死者便依然如同在世那样生活,甚至再生。按照古埃及人 的说法,世间的住宅不过是旅店,坟墓才是长久的居室。金字塔的庞大与坚固正 是为了把这种奇想变成惊人的现实 ⑤永生,就是生命之永恒。这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最本能、也是最壮丽的向 往。 ⑥远古人的陵墓都是用石头造的。石头坚固,能够耐久,也象征永存。然而 四千五百年过去了,阿布辛比勒宏伟的神像已被风沙倾覆,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 几乎所有的金字塔,都被窃贼掏空。数不尽的木乃伊成为古董贩子们手里发财的 王牌。不用说木乃伊终会腐烂,古埃及人决不会想到,到头来那些建造坟墓的石 头也会朽烂。金字塔上的石头一块块往下滚落,斯芬克斯被风化得面目全非。这 叫我想起中国人的一句成语:海枯石烂。站在今天回过头去,古埃及人那永生的 信念,早已成为人类童年的一厢情愿的痴想。 ⑦永恒的敌人是什么?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 失和死亡。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时间不会无止无休地载运任何事物。时间的来去 全是空的。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时间不会把 任何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⑧当我再次面对着吉萨大金字塔,我更强烈地为它所震撼。我明白了,这埋 葬法老的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并非死亡象征,乃是生之崇拜,生之渴望,生之欲 求。 ⑨金字塔是全人类的最神圣的生命图腾 ⑩0想到这里,我们真是充满了激情。也许现代人过于自信现阶段的科学对生 命那种单一的物质化的解释,才导致人们沉溺于浮光掠影般的现实享乐。有时, 我们往往不如远古的人,虽然愚顽,却凭直觉,直率又固执地表现生命最本能的 欲望。一切生命的本质,都是顽强追求存在,以及永存。只有穿过死亡,才能永 生。那么人类所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和智慧,更是燃烧着的精神与无比瑰丽的想 象!古埃及人虽然没有跨过死亡,没有使木乃伊再生,但他们的精神已然超越了 过去 ①D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和轰鸣着的过程 D正是由于人类一直与自己的局限斗争,它才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①图腾:( totom)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此处应理解为“崇 拜对象 1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的生命有限,人死不能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木乃伊和石棺石墓终会腐 烂风化。但远古人类对永生顽强追求的精神,却仍然辉耀后世。 B.作者意在提醒读者,人类在时间这个永恒的敌人面前是渺小而无能为力的, 生命在时间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时间把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 有限和微不足道
③但是,不论你是怎样一个坚定的享乐主义者,抑或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 主义者,你还是被他们建造的这座人类史上最大的坟墓所震撼——不仅由于那种 精神的庄严,那种信仰的单纯,更重要的是那种神话一般死的概念和对死的无比 神圣的态度与方式。 ④古埃及把死当作由此生度到来世的桥梁,或是一条神秘的通道。他们相信 只要保存遗体的完好,死者便依然如同在世那样生活,甚至再生。按照古埃及人 的说法,世间的住宅不过是旅店,坟墓才是长久的居室。金字塔的庞大与坚固正 是为了把这种奇想变成惊人的现实。 ⑤永生,就是生命之永恒。这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最本能、也是最壮丽的向 往。 ⑥远古人的陵墓都是用石头造的。石头坚固,能够耐久,也象征永存。然而 四千五百年过去了,阿布辛比勒宏伟的神像已被风沙倾覆,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 几乎所有的金字塔,都被窃贼掏空。数不尽的木乃伊成为古董贩子们手里发财的 王牌。不用说木乃伊终会腐烂,古埃及人决不会想到,到头来那些建造坟墓的石 头也会朽烂。金字塔上的石头一块块往下滚落,斯芬克斯被风化得面目全非。这 叫我想起中国人的一句成语:海枯石烂。站在今天回过头去,古埃及人那永生的 信念,早已成为人类童年的一厢情愿的痴想。 ⑦永恒的敌人是什么?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 失和死亡。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时间不会无止无休地载运任何事物。时间的来去 全是空的。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时间不会把 任何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⑧当我再次面对着吉萨大金字塔,我更强烈地为它所震撼。我明白了,这埋 葬法老的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并非死亡象征,乃是生之崇拜,生之渴望,生之欲 求。 ⑨金字塔是全人类的最神圣的生命图腾①! ⑩想到这里,我们真是充满了激情。也许现代人过于自信现阶段的科学对生 命那种单一的物质化的解释,才导致人们沉溺于浮光掠影般的现实享乐。有时, 我们往往不如远古的人,虽然愚顽,却凭直觉,直率又固执地表现生命最本能的 欲望。一切生命的本质,都是顽强追求存在,以及永存。只有穿过死亡,才能永 生。那么人类所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和智慧,更是燃烧着的精神与无比瑰丽的想 象!古埃及人虽然没有跨过死亡,没有使木乃伊再生,但他们的精神已然超越了 过去。 ⑾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和轰鸣着的过程。 ⑿正是由于人类一直与自己的局限斗争,它才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①图腾:(totom)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此处应理解为“崇 拜对象”。 1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人的生命有限,人死不能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木乃伊和石棺石墓终会腐 烂风化。但远古人类对永生顽强追求的精神,却仍然辉耀后世。 B.作者意在提醒读者,人类在时间这个永恒的敌人面前是渺小而无能为力的, 生命在时间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时间把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 有限和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