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引信言知识点1.学科背景2. 学科诞生考点:学科诞生的标志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知识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2.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3.研究范围考点: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行为定义、行为公式、社会心理定义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知识点发展三阶段及其特点考点名称及特点、性恶论、学术催生、本能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1.研究原则2.研究方法^考点价值中立原则、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知识点一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考点社会学习论起源、社会交换论命题、符号互动论假设、集体潜意识引言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1.罗斯(美)《《社会心理学》-社2.麦独孤(英)《社会心理学导论》-心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社会心理学定义两种取向(比较)心理学社会学奥尔波特艾尔乌德社会行为、社会意识社会互动个体群体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OF.H.奥尔波特-P10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一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 引言 ♢知识点 1.学科背景 2.学科诞生 ♢考点: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知识点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3.研究范围 ♢考点: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行为定义、行为公式、社会心理定义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知识点 发展三阶段及其特点 ♢考点 名称及特点、性恶论、学术催生、本能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 1.研究原则 2.研究方法 ♢考点 价值中立原则、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知识点– 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考点 社会学习论起源、社会交换论命题、符号互动论假设、集体潜意识 引言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1908 1.罗斯(美)《社会心理学》-社 2.麦独孤(英)《社会心理学导论》-心 ♢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 社会心理学定义 ♢两种取向(比较) 心理学 社会学 奥尔波特 艾尔乌德 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社会互动 个体 群体 ♢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F.H.奥尔波特 – P109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1924《社会心理学》----第三本G.W.奥尔波特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两种取向的比较P104专栏2-1比较点:关注的中心分析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核心刊物社会行为&社会心理S-R社会因素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刺激中介过程(引导)外在表现内隐、主观外显、客观不易观察易观察B = f (P, E)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奠基人一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一群体动力学、场理论、行动研究一公式(字母的指代、意义)研究范围◆四个层面1、个体:态度2、人际3、群体4、社会:时尚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美,1976)今三个阶段—哲学思辨———启蒙期—经验描述----形成期实证分析-----确立期哲学思辨→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一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一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专栏P107)经验描述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 1924《社会心理学》-第三本 ♢G.W.奥尔波特 – 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两种取向的比较 ♢P104 专栏2-1 比较点: ♢关注的中心 ♢分析对象 ♢研究的主要目的 ♢研究方法 ♢核心刊物 社会行为&社会心理 S-O-R 社会因素-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刺激 中介过程(引导) 外在表现 内隐、主观 外显、客观 不易观察 易观察 ♢B = f(P,E) ♢勒温 – 社会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 群体动力学、场理论、行动研究 – 公式(字母的指代、意义) 研究范围 ♢四个层面 1、个体:态度 2、人际 3、群体 4、社会:时尚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霍兰德(美,1976) ♢三个阶段 – 哲学思辨-启蒙期 – 经验描述-形成期 – 实证分析-确立期 哲学思辨 ♢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 – 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 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专栏P107) 经验描述 ♢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学术”催生”:进化论(达尔文)、民族心理学(德)、群众心理学(法)、本能心理学(英)、精神分析学派(奥)^谢夫勒实证分析→时间:20世纪20年代---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实证方法的先驱:特里普力特、莫德实证方法-----科学地位补充内容:^特里普利特”在定速与竞赛中的动力因素“实验,发现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以10-12岁儿童为被试,进行卷钓鱼竿线的对比实验,发现群体共作比个体独作的效率高10%,因此认为共作比独作能促进工作效率。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二战之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特征1、研究领域拓宽2、理论向多元化发展3、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积极的干预引导一系统性原则:1、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2、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动态、整体、有序、反馈原则等)二伦理原则:整个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自然观察一-不干预一描述行为,提供”类别“与“数量””是什么"--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内部"信息--减少相互影响--隐满身份口头调查/访谈法:头交谈一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一双方相互影响,创造信任的围√纸笔调查/问卷法一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一2个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收效快
♢学术"催生":进化论(达尔文)、民族心理学(德)、群众心理学(法)、本能心理学(英)、精神 分析学派(奥) ♢谢夫勒 实证分析 ♢时间:20世纪20年代- ♢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 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实证方法的先驱:特里普力特、莫德 ♢实证方法-科学地位 补充内容: ♢特里普利特 "在定速与竞赛中的动力因素"实验,发现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 以10-12岁儿童为被试,进行卷钓鱼竿线的对比实验,发现群体共作比个体独作的效率高10%,因此认为 共作比独作能促进工作效率。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二战之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特征 1、研究领域拓宽 2、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3、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跨文化社会心理学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原则 – 价值中立原则: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积极的干预引导 – 系统性原则:1、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2、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动态、整体、有序、 反馈原则等) – 伦理原则:整个研究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档案法 观察法 – 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自然观察-不干预-描述行为,提供"类别"与"数量"-"是什 么"-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内部"信息-减少相互影响-隐瞒身份 ♢口头调查/访谈法:口头交谈 – 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 – 双方相互影响,创造信任的氛围 ♢纸笔调查/问卷法 – 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 – 2个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收效快
问卷的构成----七部分二(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一目的性原则围绕研究目的一全面性原则全面考虑内容—非歧义性原则------准确理解问卷-非暗示性原则------避免诱导暗示—适度规模原则--针对特定问题档案法一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时间跨度长的趋势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缺点:工作量大、分析数据难度大应用:心理咨询、也是一种调查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把握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力、价值体现科学的理论:较多的信息量;具备可验证性;有较大的覆盖面和较长时间的适用性公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一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联想、强化、模仿一源于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提出:班杜拉、沃尔特斯1963-观察学习◆联想一经典条件反射(铃声-睡液)一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强化一以行为后的奖、惩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一通过对强化物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不同的强化可塑造不同的行为一“操作只是一种持续塑造的结果
♢问卷的构成-七部分 – (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 – 目的性原则-围绕研究目的 – 全面性原则-全面考虑内容 – 非歧义性原则-准确理解问卷 – 非暗示性原则-避免诱导暗示 – 适度规模原则-针对特定问题 ♢档案法 –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时间跨度长的趋势研究、历史人物研究 ♢缺点:工作量大、分析数据难度大 ♢应用:心理咨询、也是一种调查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把握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力、价值体现 ♢科学的理论:较多的信息量;具备可验证性;有较大的覆盖面和较长时间的适用性 ♢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 ♢社会学习论 – 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联想、强化、模仿 – 源于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提出:班杜拉、沃尔特斯 1963 – 观察学习 ♢联想 – 经典条件反射(铃声-唾液) – 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 ♢强化 – 以行为后的奖、惩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 – 通过对强化物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不同的强化可塑造不同的行为 – "操作只是一种持续塑造的结果
D模仿一通过模仿榜样,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语言习得、态度获得^观察学习一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一四个过程注意一保持一动作再现一动机一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社会学习论的不足1.过去的学习经验决定行为一-一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2.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忽视个体当时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3.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一一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他章链接咨询技能部分行为疗法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厌恶疗法2.强化--阳性强化法3.模仿、观察学习--模仿法社会交换论-以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一创始人:霍曼斯,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是基于操作条件原理,即:人们重复那种受到回报的行为,而不重复那种受到惩罚的行为一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成功命题一“就人们的所有行动而言,某人的某一行动越是经常得到回报,此人越是可能采取该行动。一即:人们倾向于重复能获回报的行动刺激命题
♢模仿 – 通过模仿榜样,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 – 语言习得、态度获得 ♢观察学习 – 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 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过去的学习经验决定行为-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2.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忽视个体当时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3.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 他章链接 咨询技能部分 – 行为疗法 1.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厌恶疗法 2.强化-阳性强化法 3.模仿、观察学习-模仿法 ♢社会交换论 – 以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 –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 创始人:霍曼斯,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是基于操作条件原理,即:人们重复那种受到回报的行为,而不 重复那种受到惩罚的行为 –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成功命题 – "就人们的所有行动而言,某人的某一行动越是经常得到回报,此人越是可能采取该行动。" – 即:人们倾向于重复能获回报的行动 ♢刺激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