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污染的防治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21噬菌体显微镜检查法平板划线培养或染菌初期难以通过双层平板法观察噬斜面培养检查法菌斑镜检发现肉汤培养检查法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判断检测细菌污染·pH异常变化·尾气CO异常变化·DO,水平异常变化16
4.2.2 污染的防治 1.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1 2 3 4 5 显微镜检查法 染菌初期难以通过 镜检发现 平板划线培养或 斜面培养检查法 噬菌体 双层平板法观察噬 菌斑 肉汤培养检查法 检测细菌污染 发酵过程的异常 现象判断 • pH异常变化 • 尾气CO2异常变化 • DO2水平异常变化 16
4.2.2污染的防治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100(%)博5010102030发酵时间(h)[图13-1谷氨酸发酵时正常和异常的溶解氧曲线正常发酵溶解氧曲线:异常发酵溶解氧曲线:17异常发酵光密度曲线
4.2.2 污染的防治 1.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17
4.2.2污染的防治2.污染原因的分析主要原因:④灭菌不彻底①种子带菌5操作失误②无菌空气带菌?噬菌体染菌③设备渗漏18
4.2.2 污染的防治 2. 污染原因的分析 主要原因: ④ 灭菌不彻底 ① 种子带菌 ⑤操作失误 ⑥噬菌体染菌 ② 无菌空气带菌 ③ 设备渗漏 18
4.2.2污染的防治一污染原因分析从污染时间看①种子带菌早期污染可能与①②④③有关②无菌空气带菌后期污染可能与③5及中间补料有关从杂菌种类看:设备渗漏耐热芽抱杆菌:与4有关④灭菌不彻底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②③有关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管道渗漏操作失误霉菌:与④③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题酵母菌:与④③有关,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从染菌幅度看: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气系统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19
4.2.2 污染的防治——污染原因分析 从污染时间看: • 早期污染可能与 有关 • 后期污染可能与③⑤及中间补料有关 从杂菌种类看: • 耐热芽孢杆菌:与④有关 • 球菌、无芽孢杆菌:与① ② ③⑤有关 • 浅绿色菌落的杂菌:与水有关,即冷却管道渗漏 • 霉菌:与④⑤有关,即无菌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问题 • 酵母菌:与④⑤有关,糖液灭菌不彻底或放置时间较长 从染菌幅度看: • 各个发酵罐或多数发酵罐染菌,且所污染的是同一种杂菌,一般是空 气系统问题,若个别罐连续染菌,一般是设备问题 ① 种子带菌 ② 无菌空气带菌 ③ 设备渗漏 ④ 灭菌不彻底 ⑤操作失误 19 ①②④⑤
4.2.2污染的防治①种子带菌3.污染的防治②无菌空气带菌·①种子带菌的防治③设备渗漏纯种保藏可靠④灭菌不彻底种子培养基灭菌彻底?操作失误接种可靠:无菌室及设备可靠,无菌操作可靠④灭菌不彻底“死角”设备及管道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20
4.2.2 污染的防治 3.污染的防治 ①种子带菌的防治 • 纯种保藏可靠 • 种子培养基灭菌彻底 • 接种可靠:无菌室及设备可靠,无菌操作 可靠 ④灭菌不彻底 • 设备及管道“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 ① 种子带菌 ② 无菌空气带菌 ③ 设备渗漏 ④ 灭菌不彻底 ⑤操作失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