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2013.1 命题单位: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切莫错乱。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浸渍贮藏ch租赁x0纤维xian B.狭隘y龟裂 胆怯qe外强中干gan C.妊娠chen栈桥zhdn嗜好shi 过蒙拔擢zhu6 D.蓓蕾b逶迤w菲薄f桀骜不驯j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欢度春节文身闲情逸致衍生 B.浑浑噩噩醴酪死心踏地疱疹 C.陨身不恤曼妙长歌当哭物候 D.幅员辽阔寥落如既往编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 “书呆子”。 B.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饱学之士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 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C.流窜数省,身负多条人命的抢劫杀人犯周克华,践踏他人的生命,危害社会安全,穷凶 极恶,他被警方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D.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 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方面的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雷 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他矛盾痛苦的内心斗争 B.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是要画出这样国民的灵魂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C.盛唐时,以高适、孟浩然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和以王维、岑参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开 拓了唐诗的题材,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和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D.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 代表 5.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海峡西岸经济区”。(不超40个字4分) ①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种地域经济综合体 2012年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②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 ③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也包括福建的周边地区 ④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台湾、香港和澳门。 ⑤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珠江两大三角洲对接。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6-7题。(6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 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 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常以身翼蔽沛公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齐彭殇为妄作 若望仆不相师 7.在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写到亡妻的哪三件事?(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 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 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鸣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 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 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 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 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 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搖,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媵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 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 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 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士心,损国体,奏之。有旨送内侍省挞而逐之, 2012年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士皆悦服。 及至杭,吏民习公旧政,不劳而治。岁适大旱,饥疫并作,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故米不翔贵,复得赐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遜免大旱之苦。 公又多作皚粥药剂,遣吏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 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 焉 (节选自《栾城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君子相吊于家 相:互相 B.不悛,当奏之 悛:悔改 C.尾属于城 属:连接 D.用此数困于世 用:因为 9.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苏轼一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②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 ③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④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 ⑤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 ⑥公又多作體粥药剂,遣吏挟医,分坊治病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③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学通经史,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欧阳 修认为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B.苏轼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杭州之后,百姓言谈之时仍然只称他学士,不说他姓名,去世 之后,各地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都叹息流泪。 C.苏轼严于治吏,将仗势横行、不守礼法的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上奏朝廷,将凌辱应试 士人的巡考官宦依旨驱逐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 害,虽屡遭挫折,但从不为此遗憾。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3分) (2)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4分) (3)及至杭,吏民习公旧政,不劳而治。(3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12年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试分析这首诗前两联是如何突出表现“早”的?(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敞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注:①李之仪:北宋词人。因得罪权贵,贬职于太平州(今安徽当涂)。②凌敞(xao):即凌事 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为当地名胜。③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望用的楼。 (1)本词开头的“咽”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2)试简要概括下阕中“帆来帆去,天际双阙”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④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⑤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⑦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⑧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⑨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课内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节选)》,完成15-16题。(7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 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2012年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 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那是一颗震颤 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 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正是我所寻求的,虽然 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类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 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却总是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 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 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 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5.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寻找爱情的理由有哪些?(3分) 16.请简要概括上面节选文字的思路。(4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20分) 我爱冬村野景 杨矗 ①说起冬,人们禁不住连牙齿也会激灵一颤,尤其是北方的冬天,也着实冷得不含糊。冷 倒不太可怕,最可怕的则要算那满世界的肃杀之象了。六神退位,大自然的一切生机仿佛都 被这冷吓得东躲西藏,了无踪迹。于是,中国的画家就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澹而如睡。连水色也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连天色也是春晃夏苍, 秋净冬黯。当然,画家的眼睛终与常人不同,但无论是艺术的渲染,还是自然的描摹,都没离 开冬的真魂魄。这是披着艺术外衣的冬。它虽然惨澹、黑黯,却还具有如睡如梦的诗意。在一 般人的眼中,冬便一无可爱之处,是个极讨厌的角色 ②然而,我却爱这讨厌的冬。我喜欢它的坦诚,那不假修饰的赤裸裸的坦诚。河不再喧 翼,山脱去伪装,树露出骨骼,大地也显出平素少有的宁静和谦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 想到冬,我脑子里就会冷不丁地冒出这句千年古句。好像有谁在暗中悄悄地撮合似的。 ③冬的品格是朴实,朴实得就像忘了遮掩,偶然穿露于外的一件旧衬衣。而在乡间这种 旧衬衣是很常见的。心中暗加比较,我觉得在冬景中,我还是最喜爱那稀稀疏疏的冬村野景 了。它像一幅传统的山水国画铺展在你的眼前。在阵阵鸡犬鸣叫声中,缕缕炊烟在袅袅升起 这时你会看到,晨阳已将一个素裝淡服的村庄模样描画出来了。它有几分土,有几分丑,甚至 显得十分蛮野不化,就像老想脱摔衣服,光着身子满街疯跑的孩子。当你把视线移向原野时, 可以想到,你会禁不住惊奇起来,你发现同村庄血肉相连的田野,原来也是那样的喜欢撒野 不懂得什么是粉饰,什么叫驯服 2012年秋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