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一中2008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迎考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08.10.30)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褪色/色彩 徘徊/低徊唏嘘 有劲/苍劲有力 B.妥帖/字帖 露面/抛头露面 横蛮/横征暴敛 C.屏室/屏障 悄然/悄无声息 禁止/情不自禁 D.翘首/翘望 衣服/衣锦还乡 勾勒/悬崖勒马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 理危机,无疑是饮鸩止渴。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 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 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 C.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 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D.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 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4.下面是叙说196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变化的一段文字,请写出文段所涉及的 个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每项不超过15个字。(4分)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变动政府收支是熨平经济周期的 主要手段。然而,1970年后半期经济的滞胀和严重的财政赤字被认为是反周期财政政策的 遗产。随着货币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席卷理论界主张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潮流随之逆转。 由独立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被推向台前,成为缓冲经济波动的支柱性政策,并收到了令人瞩 目的成效 答:财政政策一 财政政策 5.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嫦娥—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 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 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新沂一中 2008 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迎考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2008.10.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褪色./色.彩 徘徊./低徊.唏嘘 有劲./苍劲.有力 B.妥帖./字帖. 露.面/抛头露.面 横.蛮/横.征暴敛 C.屏.窒/屏.障 悄.然/悄.无声息 禁.止/情不自禁. D.翘.首/翘.望 衣.服/衣.锦还乡 勾勒./悬崖勒.马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 理危机,无疑是饮鸩止渴。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D.二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场改革与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 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 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 C.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 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D.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 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4.下面是叙说 1960 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变化的一段文字,请写出文段所涉及的 2 个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每项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初期,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变动政府收支是熨平经济周期的 主要手段。然而,1970 年后半期经济的滞胀和严重的财政赤字被认为是反周期财政政策的 遗产。随着货币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席卷理论界,主张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潮流随之逆转。 由独立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被推向台前,成为缓冲经济波动的支柱性政策,并收到了令人瞩 目的成效。 答:财政政策一 财政政策二 5.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 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 行共约 7 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 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 114 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
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 轨道卫星。 制动开始 中途轨道修正 进入月孰 进入月球轨道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 好士,往依焉。先主(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 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 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昇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 吴好。”亮答之日:“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日:“即 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 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儡,为魏所 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 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 15 个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 15 个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 15 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羲 好士,往依焉。先主(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 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 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 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 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 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 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
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 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 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 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遺张温报聘於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 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日:“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 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 成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然终 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土类之和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依:投奔 未见知待 见:看见 C.大王今若委质於魏 委质:投靠 D.身之衣食资仰於官 资仰:依靠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邓芝“赤心为国”的一组是(3分) ①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②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③自表请见权曰 ④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⑤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⑥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 A.①④ B.② C.①⑤ D.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芝入蜀后,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和重用:一次和先主的谈话,使他获得了器重和 信任 B.吴蜀两国原来关系较好,但是刘备去世后,孙权担心魏国弱小,结盟于己不利, 度产生了动摇。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动了孙权 恢复了盟友关系 D.在和孙权谈论吞并魏国后的前景时,邓芝直截了当地告诉孙权,蜀国一定会重新开 始对吴国的战争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5分) 译文 (2)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4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 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 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 “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於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 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 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 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然终 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 ——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 依:投奔 B.未见.知待 见:看见 C.大王今若委质..於魏 委质:投靠 D. 身之衣食资仰..於官 资仰:依靠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邓芝“赤心为国”的一组是(3 分) ①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 ②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③自表请见权曰 ④蜀必顺流见可而进 ⑤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 ⑥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邓芝入蜀后,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和重用;一次和先主的谈话,使他获得了器重和 信任。 B.吴蜀两国原来关系较好,但是刘备去世后,孙权担心魏国弱小,结盟于己不利,一 度产生了动摇。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动了孙权, 恢复了盟友关系。 D.在和孙权谈论吞并魏国后的前景时,邓芝直截了当地告诉孙权,蜀国一定会重新开 始对吴国的战争。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5 分) 译文: (2) 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4 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 (3)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 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 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 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 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 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 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 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一一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 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译文: 三、古诗鉴赏(8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 分)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1)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师说》) (3)举酒属客, , 。(苏轼《赤壁赋》) (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一日的春光 冰 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 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 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 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 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 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 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 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 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
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 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 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一一现 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 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 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 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 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髙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 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 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 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 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 的春—一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 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 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 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 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 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 在那里呢?” 12.“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 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3.“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14.“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 15.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 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 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 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 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 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 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 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 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 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 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 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 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 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 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 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 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 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 在那里呢?” 12.“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 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 13.“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 分) 14.“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 分) 15.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 分) ⑴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