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语言文字运用(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教诲(hui)给予(j)文采斐然(fi)装模作样(mu) B.纨绔(k)敕造(chi)不屈不挠(rdo)翘首以待(qido) C.坍圮(qi)亘古(gen)面面相觑(q山)凝眸远眺(mou) D.颤动(chdn)粗犷( kuang)锱铢必较(z)含英咀华(j)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A.震憾陷阱费尽心机莫名其妙 B.抉择熨帖 愁莫展至高无上 C.萦绕发轫百无聊赖天作之和 D.急躁寒暄汗流浃背古色古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_之强烈出乎意料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反映不免无可非议B.反应未免无可非议 C.反映未免无可厚非D.反应不免 无可厚非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②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③蕴涵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⑤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2015 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6.1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24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 分) A.教诲.(huì) 给.予(jǐ) 文采斐.然(fěi) 装模.作样(mú) B.纨绔.(kù) 敕.造(chì) 不屈不挠.(ráo) 翘.首以待(qiáo) C.坍圮.(qǐ) 亘.古(ɡèn) 面面相觑.(qù) 凝眸.远眺(móu) D.颤.动(chàn) 粗犷.(kuànɡ) 锱.铢必较(zī) 含英咀.华(jǔ)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 分) A.震憾 陷阱 费尽心机 莫名其妙 B.抉择 熨帖 一愁莫展 至高无上 C.萦绕 发轫 百无聊赖 天作之和 D.急躁 寒暄 汗流浃背 古色古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 之强烈出乎意料。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 A.反映 不免 无可非议 B.反应 未免 无可非议 C.反映 未免 无可厚非 D.反应 不免 无可厚非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从人类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探求真知 ②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素养和气质 ③蕴涵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它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历史、心理、艺术等人文方面的广泛内容 ⑤经典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⑥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④③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详写,对邢夫人、李纨 和贾氏三姐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实写,对贾政、贾赦虚写,对贾宝玉则是虚实结合 B.《边城》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文学理想:翠翠是美与爱、自然与神性的最高结 晶:翠翠和傩送的爱爰情悲剧,既反映出湘西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又反映出他们在“自然” “人事”的变故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C.《三国演义》中,王允为除掉董卓,巧使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他先把貂蝉纳为义女,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献给董卓;几天后,他又把吕布请到家,再 把貂蝉许给吕布;然后,他就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D.《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 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 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6.简述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情节。(5分) 7.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内容。(4分) (1)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评委会称她的写作“为 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纪念碑”。她在生活中的职业是 (2)中国作家刘兹欣凭科幻小说《三体》获得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 (3)《活着》是中国作家 的小说,他写过《十八岁出门远行》《许三观卖血记》 等作品。 (4)台湾作家齐邦媛的作品《 》描写的是家族从东北到台湾的变迁,反映的是 两代中国人的苦难。这本书的繁体版腰封上有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 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课内文言文(9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D.①固不在战矣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详写,对邢夫人、李纨 和贾氏三姐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实写,对贾政、贾赦虚写,对贾宝玉则是虚实结合。 B.《边城》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文学理想:翠翠是美与爱、自然与神性的最高结 晶;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既反映出湘西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又反映出他们在“自然” “人事”的变故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C.《三国演义》中,王允为除掉董卓,巧使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他先把貂蝉纳为义女,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献给董卓;几天后,他又把吕布请到家,再 把貂蝉许给吕布;然后,他就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 D.《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 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 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6.简述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情节。(5 分) ▲ 7.根据下列相关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内容。(4 分 ) ⑴2015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评委会称她的写作“为 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纪念碑”。她在生活中的职业是 。 ⑵中国作家刘兹欣凭科幻小说《三体》获得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 73 届 奖。 ⑶《活着》是中国作家 的小说,他写过《十八岁出门远行》《许三观卖血记》 等作品。 ⑷台湾作家齐邦媛的作品《 》描写的是家族从东北到台湾的变迁,反映的是 两代中国人的苦难。这本书的繁体版腰封上有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 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二、文言文阅读(24 分) (一)课内文言文(9 分)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D. ①固.不在战矣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5分)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 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 圬垠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 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天宝中,州人醐,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l 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 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 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輿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 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荼矣。时鬻茶者,至陶羽 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 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 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 始驱马市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鲜兄弟 鲜:少 B.使执粪除圬堁以苦之 苦:受罪 C.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危:端正 D.次临淮 :住宿 1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貌侻陋,口吃而辩 A.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 B.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C.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15 分)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 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 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 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 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 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 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 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 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 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 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 始驱马市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终鲜.兄弟 鲜:少 B. 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 苦:受罪 C. 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D. 次.临淮 次:住宿 1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貌侻陋,口吃而.辩 A.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 B.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 C.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3分) (2)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3分) (3)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3分) 、古诗词鉴赏(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诗中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有哪些?(2分) (2)全诗写友情,别出机杼,试以三、四两句为例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5)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 壁赋》) (6)人间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17题。(8分)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堿”。我知道一些伦 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 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 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 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3 分) ▲ ⑵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3 分) ▲ ⑶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3 分) ▲ 三、古诗词鉴赏(6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⑴诗中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有哪些?(2 分) ⑵全诗写友情,别出机杼,试以三、四两句为例简要赏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柴门闻犬吠,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 壁赋》) (6)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 16—17 题。(8 分)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 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 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 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 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
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 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 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 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 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 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 个城楼,毎一个牌褛,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16.“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句中的“摇篮”比喻什么?它与摇篮有哪些相似之处?(4 分 17.这两段文字写出了北平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20分) 脚步声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 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 我。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 脚步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 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 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③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 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 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侯,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 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晣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 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 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 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 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 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 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 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 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 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16.“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句中的“摇篮”比喻什么?它与摇篮有哪些相似之处?(4 分) ▲ 17.这两段文字写出了北平哪些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4 分) ▲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20 分) 脚 步 声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 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 我。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 脚步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 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 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③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 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 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 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 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 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 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