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010年4月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 第一次模底试题 (含文科附加题。时间180分钟,总分200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语言知识(17分) 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宝臧/矿藏着手/不着边际和泥/和诗一首 B.喝彩喝茶折腾/损兵折将解差/解甲归田 C.殷红/殷切强大/强人所难肖像/惟妙难肖 D.薄弱/薄雾安宁/宁死不屈亲戚/休戚相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晩会上,享有盛誉的香港歌手“四大天王”那极具磁性的歌声 如空谷足音般美妙动听,使得众多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B.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 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C.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 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 并非杞人忧天 D.芯片是数字电视的“大脑”,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举重若轻的地位。所以发展数 字电视必须先发展芯片,发展芯片,首先得培养芯片研究人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 密切的关系。并提醒喜欢饮酒和喝饮料的人们切实加以注意 B.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 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C.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 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D.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公司赞助并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主舞台,在经过 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给它加上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3月10日夜至次日凌晨,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利用一次自然降雨的有利天气,在云南某地实 施5个小时的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增雨作业后,该地气象部门又发射了20枚增雨火箭,发身高 度为4000米到5000米。有效的人工增雨,使作业区域内普降中到大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重要 作用。目下该地的农民正加紧劳作,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顶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2010 年 4 月 第1页 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 第一次模底试题 (含文科附加题。时间 180 分钟,总分 200 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语言知识(17 分) 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宝藏./ 矿藏. 着.手/ 不着.边际 和.泥/ 和.诗一首 B.喝.彩/ 喝.茶 折.腾/ 损兵折.将 解.差/ 解.甲归田 C.殷.红/ 殷.切 强.大/ 强.人所难 肖.像/ 惟.妙难肖 D.薄.弱/ 薄.雾 安宁./ 宁.死不屈 亲戚./ 休戚.相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型文艺晚会上,享有盛誉的香港歌手“四大天王”那极具磁性的歌声 如空谷足音 ....般美妙动听,使得众多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B.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 ....,但是,我们 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C.近年来,中国 GDP 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 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 并非杞人忧天 ....。 D.芯片是数字电视的“大脑”,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举重若轻 ....的地位。所以发展数 字电视必须先发展芯片,发展芯片,首先得培养芯片研究人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 密切的关系。并提醒喜欢饮酒和喝饮料的人们切实加以注意。 B.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 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C.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 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D.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公司赞助并建造的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主舞台,在经过 短短两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和设计后,于今日宣布交付使用。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给它加上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3 月 10 日夜至次日凌晨,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利用一次自然降雨的有利天气,在云南某地实 施 5 个小时的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增雨作业后,该地气象部门又发射了 20 枚增雨火箭,发身高 度为 4000 米到 5000 米。有效的人工增雨,使作业区域内普降中到大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重要 作用。目下该地的农民正加紧劳作,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010年4月 标题 把下面的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横线入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有一种打鱼的方法是放鱼鹰 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 ①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②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 ③鱼鹰分清水鹰、浑水鹰两种 ④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 ⑤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 答: 、古诗文(共37分) 得分: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 通,常惊,以为一日干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 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莢),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 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 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 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干余条示之,谓为无验 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 问焉。对日:“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 州別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骯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 土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庭坚在 第2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2010 年 4 月 第2页 共12页 标题: 5、把下面的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横线入,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 分) 有一种打鱼的方法是放鱼鹰。 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 事。 ①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②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 ③鱼鹰分清水鹰、浑水鹰两种。 ④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 ⑤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 答: 二、古诗文(共 37 分) 得分: ㈠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 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 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 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 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 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 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 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 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 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 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庭坚在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010年4月 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 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汯亦 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 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自号山谷道人云。 6、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举:考 B、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才:认为……才干 C、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弥:满 D、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壮:壮烈 7、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的一组是(3分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骯法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笑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 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 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 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第3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2010 年 4 月 第3页 共12页 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 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 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 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自号山谷道人云。 6、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举:考 B、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才:认为……有才干 C、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弥:满 D、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壮:壮烈 7、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的一组是(3 分)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8、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 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筴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 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 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 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010年4月 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4分)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3分) (3)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3分) 白阅读下面一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蝶恋花① 王诜 小雨初晴劻晩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细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失颜老。 注释:①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 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0、联系全词,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4分) 11、对照上下阕,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6分) 白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寸霖铃》)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文后的问题(21分) 水墨文字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2010 年 4 月 第4页 共12页 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4 分) ⑵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3 分) ⑶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3 分) ㈡ 阅读下面一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蝶恋花① 王诜 小雨初晴劻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细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失颜老。 注释:①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 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0、联系全词,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 想情感?(4 分) 11、对照上下阕,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6 分) ㈢ 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寸霖铃》) ⑵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⑶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⑸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⑹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三、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得分: ㈠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文后的问题(21 分) 水墨文字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010年4月 冯骥才 ①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绵绵细雨中的峨嵋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 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拔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 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 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 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②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断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 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 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③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心臆的 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境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茧吐丝。 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岀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 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④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 树枝干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急,可倚;唯此,它或轩昂 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 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至我竟不知 最初缘何动笔? ⑤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 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底试题 2010 年 4 月 第5页 共12页 冯骥才 ①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绵绵细雨中的峨嵋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 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 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 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 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②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断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 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 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③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心臆的。 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境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茧吐丝。 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 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④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 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急,可倚;唯此,它或轩昂, 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 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至我竟不知 最初缘何动笔? ⑤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 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