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福鼎太姥山中学(茂华学校)叶如盛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匪来贸丝, 。(《诗经氓》) (2) 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 确填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 体。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 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本题考查识记能 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5)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 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 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 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 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赬然 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 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日:“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
2011 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 福鼎太姥山中学(茂华学校) 叶如盛 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匪来贸丝, 。(《诗经 氓》) (2) ,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 确填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 体。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 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本题考查识记能 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 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 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 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 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 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 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
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 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 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 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 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 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 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 原文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 A项正确。 【答案】A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 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 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 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 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 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 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 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 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 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来回走 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 三项符合均符合 原文意思;A 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 A 项正确。 【答案】A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 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 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 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 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 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 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 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 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 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 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 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 略、大概”等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白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闫。 (选自《清诗选》) [注]⑩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答案】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 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 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 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 B 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 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B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 分) 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 分) 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 “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 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 略、大概”等。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 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 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 “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 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 (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 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 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 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 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 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识记,要求 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C项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中看 到了他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E项“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 考案情的是非曲直。”错。枢密官是严厉告诉聂赫留朵夫,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 直 【答案】CE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题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答: 。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答: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 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 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 “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 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 (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 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 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 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 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 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 A 级,识记,要求 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C 项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中看 到了他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E 项“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 考案情的是非曲直。”错。枢密官是严厉告诉聂赫留朵夫,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 直。 【答案】CE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 )题: 。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 A,要求学生能根据
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析】《三国演义》和《巴黎圣母院》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 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 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答案】(1)要点: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②重臣劝谏,被诛杀。③孙皓命令陆抗 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 皓罢了兵权。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⑦孙皓自缚降晋。 (2)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 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 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加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 绝,头发都白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 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答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 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 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 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 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 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1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 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 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些基本概念。 2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
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析】《三国演义》和《巴黎圣母院》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 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 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答案】(1)要点: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②重臣劝谏,被诛杀。③孙皓命令陆抗 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 皓罢了兵权。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⑦孙皓自缚降晋。 (2)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 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 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加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 绝,头发都白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 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 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 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 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 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 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 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 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 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1 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 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 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2 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