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 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文化指标。因为缺少内涵的节 日符号将失去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是徒有其表,难以对公众发挥文化血脉的维 系作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 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前, 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涵。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 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消亡。”不难看出,表层化的假日文化对一个社会的认同文化来说,就难以起到 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不过,传统 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 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缺乏,意味着我们对 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的忽视。这样,传统节日的核 心价值的传承就有断裂或将要断裂的可能,传统节日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有消失的 可能。 曾几何时,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如清明扫墓、春节祭祖 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对待死亡“视死如生”之礼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 那么,在假日文化有可能传承断裂的当下,靠什么避免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表层 化呢?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脉相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节日 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固步自封。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 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 缅怀先辈、悼念逝者,就应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 形式。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还应在节庆用品和用语等文化载体上推陈出新。 “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面 对“民俗多消亡”的忧虑,我们应避免被热闹的景象、表面的狂欢等现象抽空假 日的内在精神实质。只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
1 2011 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 是反映一个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状态的文化指标。因为缺少内涵的节 日符号将失去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是徒有其表,难以对公众发挥文化血脉的维 系作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 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前, 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涵。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 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 消亡。”不难看出,表层化的假日文化对一个社会的认同文化来说,就难以起到 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不过,传统 节日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并且,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对 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缺乏,意味着我们对 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念等精神层面东西的忽视。这样,传统节日的核 心价值的传承就有断裂或将要断裂的可能,传统节日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有消失的 可能。 曾几何时,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如清明扫墓、春节祭祖 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对待死亡“视死如生”之礼表达了后辈的孝思与追念。 那么,在假日文化有可能传承断裂的当下,靠什么避免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表层 化呢?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脉相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节日 具体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固步自封。如今,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统 节日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可以借助网络。如在清明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文明的方式 缅怀先辈、悼念逝者,就应构建文明、和谐的祭祀环境,网上祭祀就是一种新的 形式。在节日文化的表现手段上,还应在节庆用品和用语等文化载体上推陈出新。 “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面 对“民俗多消亡”的忧虑,我们应避免被热闹的景象、表面的狂欢等现象抽空假 日的内在精神实质。只有充足内在含义与象征寓意的节日行为,才会被社会接受
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这是我们审视“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的 理性立足点。 节选自朱四倍《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有改动) 1.下列关于“节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节日文化可集中地展示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 B.节日文化使节日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 C.节日文化具有维系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作用。 D.节日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冯骥才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深刻观照后的忧虑,因为传统节日 民俗对认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B.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主要原因 是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日渐缺乏 C.人们在重要节日祭拜祖先,表达后辈对祖先的孝思与追念,就是表层化的 假日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只有充实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才会得到社会 的接受、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个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对坚持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B.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关注,就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 念等精神层面东西愈加重视。 C.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化血脉相传中的作用,因此,作者认为, 推陈出新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D.理性审视“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现状,避免传统节日文化血脉的 表层化,是整个社会的课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2 并得到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这是我们审视“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的 理性立足点。 (节选自朱四倍《失去民俗内涵,传统节日就断了血脉》,有改动) 1. 下列关于“节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节日文化可集中地展示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 B.节日文化使节日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和传承价值。 C.节日文化具有维系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作用。 D.节日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民族的风俗上。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冯骥才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深刻观照后的忧虑,因为传统节日 民俗对认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B.近年来,传统节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主要原因 是传统节日内涵意义的日渐缺乏。 C.人们在重要节日祭拜祖先,表达后辈对祖先的孝思与追念,就是表层化的 假日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D.只有充实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才会得到社会 的接受、民众的自觉保护和继承。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一个现代国家的节假日体系对坚持国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B.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关注,就意味着我们对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优秀价值理 念等精神层面东西愈加重视。 C.节日符号的传承性决定了其在文化血脉相传中的作用,因此,作者认为, 推陈出新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D.理性审视“中国缺乏节日文化内涵认识”现状,避免传统节日文化血脉的 表层化,是整个社会的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 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 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多生瞋。及与人为 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髙土,谈宴永旦。常 扁舟往来山寺,随身纱巾 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 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 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天宝中,郢人醋【于沧浪道,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 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 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郡,与之游处,凡三年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僧皎然为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 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 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南,作《天之未明赋》, 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 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 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 (节选自《陆文学(羽)自传》,有改动) 【注】:设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或疑之,谓多生瞋 瞋:怒,生气 B.及与人为信 信:信用 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 异:不同 D.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属:写,写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陆羽特立独行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 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③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纱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 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 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多生瞋。及与人为 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 扁舟往来山寺,随身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 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 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天宝中,郢人酺【注】于沧浪道,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 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 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郡,与之游处,凡三年。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僧皎然为忘年之交。少好属文,多 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 是俗人多忌之。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南,作《天之未明赋》, 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 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 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 (节选自《陆文学(羽)自传》,有改动) 【注】酺:设宴。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或疑之,谓多生瞋 瞋:怒,生气 B.及与人为信…… 信:信用 C. 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 异:不同 D. 少好属文,多所讽谕 属:写,写作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陆羽特立独行的一组是 (3 分) ①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 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 ③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纱巾……
④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 ⑤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 ⑥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南,作《天之未明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羽虽然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但多才善辩;虽然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自以为是,却能听规劝 B.陆羽在苕溪时常独行山野,吟诵佛经、诗文,兴尽则号啕而返,因而楚地 人把他比做当代的接舆。 C.陆羽在天宝年间被任命为伶人的老师,河南太守李齐物觉得陆羽与众不 同,便把自己的诗集给他 D.陆羽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 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 日。(5分) 译文: (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4 ④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 ⑤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 ⑥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南,作《天之未明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 ④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陆羽虽然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但多才善辩;虽然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自以为是,却能听规劝。 B.陆羽在苕溪时常独行山野,吟诵佛经、诗文,兴尽则号啕而返,因而楚地 人把他比做当代的接舆。 C.陆羽在天宝年间被任命为伶人的老师,河南太守李齐物觉得陆羽与众不 同,便把自己的诗集给他。 D.陆羽因躲避战乱逃到江南之后,常写文章对社会现实加以讽刺或劝谕,因 此遭到世俗之人的嫉恨。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 日。(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 (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 永王东巡歌①[其二] 李白 三川②北虏③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④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此诗是李白晚年在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幕府中的作品 赞颂永王率兵东征。②三川:黄河、洛水、伊水,比喻洛阳一带。③北虏:指“安 史之乱”叛军。④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攻破西晋都城洛阳, 大肆杀伤抢掠,中原人纷纷向南逃避。⑤但用:使用。⑥谢安石:东晋时代的谢 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秦国君主率领百万大军从北方大举南侵。当 时隐居在东山的谢安被任命为大都督,打败了敌人。⑦静胡沙:彻底打败敌人。 8.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9.全诗构思精巧,抑扬有致。对此,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陶潜《桃花源记》)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望岳》)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 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实人的虚伪 沈祖连
5 但用⑤东山谢安石⑥,为君谈笑静胡沙⑦。 【注释】①此诗是李白晚年在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幕府中的作品。 赞颂永王率兵东征。②三川:黄河、洛水、伊水,比喻洛阳一带。③北虏:指“安 史之乱”叛军。④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攻破西晋都城洛阳, 大肆杀伤抢掠,中原人纷纷向南逃避。⑤但用:使用。⑥谢安石:东晋时代的谢 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秦国君主率领百万大军从北方大举南侵。当 时隐居在东山的谢安被任命为大都督,打败了敌人。⑦静胡沙:彻底打败敌人。 8.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 全诗构思精巧,抑扬有致。对此,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土地平旷,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 鸡犬相闻。(陶潜《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 生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老实人的虚伪 沈祖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