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交大附中、西安高新一中 西安市一中、铁一中、西工大附中、西安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 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 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 前繁荣,江南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 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 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 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 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 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 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髙,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 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 “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 的身份等级秩序。服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 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 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与士大夫浑然无别 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人们不再安分守 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 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科举制度下的士大 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 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发挥着主导作用。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 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 序的维护者。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 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 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明代嘉靖、 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
2011 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陕西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交大附中、西安高新一中 西安市一中、铁一中、西工大附中、西安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成化弘治以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 习尚的巨大改变,尤以嘉靖至万历年间最为明显,这一社会变化带有全国普遍性, 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动力来源于商品经济的空 前繁荣,江南地区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以丝织业为核 心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增加;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内地,货币的增加极大刺 激了消费,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高消费成为时尚,文献中记载的 奢靡风俗正是这种社会变化的反映。嘉靖万历时的《余姚县志》以及《余姚江南 徐氏宗谱》生动而细致地记载了绍兴府余姚地区的这一风俗变化,使我们看到了 社会变化对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 由于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进一步依赖市场,物质欲望迅速增长,嘉靖 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 “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高消费首先冲击了现有 的身份等级秩序。服饰不能反映身份,女性方面“求乞之妇、贱艺之妻、奴婢离 主而居,媪妪秽行而淫者”与士大夫妻女头饰相同;“星卜商贾、俗子村夫、艺 流博徒辈”无不戴巾,而且“无论上下贵贱,悉皆有号”,与士大夫浑然无别。 时人的心态令人担忧,“且有无一缗之产,而制服数缗之衣”,人们不再安分守 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这样的社会图景,迥异古昔。 明代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还表现在士大夫数量的激增。科举制度下的士大 夫,至明中叶数量庞大,江浙又是科举制最为发达的地区,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 由于科举人才辈出,而引人注目。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使其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发挥着主导作用。士大夫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裕生活,是奢华风俗的 推波助澜者;另一方面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官府的要求又促使他们成为原有社会秩 序的维护者。地方志是从批判的角度记载奢靡风俗的,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 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 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明代嘉靖、 隆庆、万历时期宗族组织迅速普及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士大夫组织宗族进
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 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 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 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 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 资料极大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C.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 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D.《余姚县志》《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 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 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B.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 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 C.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 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D.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 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求乞 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 没有多大区别。 B.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 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 C.明代中后期社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 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制度建设,移风易俗,以维护社会秩序有密切关系。士大夫响应国家推行乡约 的号召,使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所以风俗的重大变化与宗族组织的普及同 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而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变迁,离 不开对于士大夫动向与特性的把握。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中国社会在风俗习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 江浙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迅猛发展,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质 资料极大丰富,这些因素促使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 C.随着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追求高消费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民众强烈 的物质欲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D.《余姚县志》《余姚江南徐氏宗谱》记载了明代绍兴府余姚地区在嘉靖、 万历年间的风俗变化,也表现了这一变化对当地百姓生活观念的影响。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明代士大夫的数量急剧增加,士大夫阶层成 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使明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B.士大夫阶层在明代中后期起到了特殊的社会作用: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助 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他们的学识和身份又促使他们极力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 C.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自觉加强宗族建设,通过宗族乡约化、组织化, 达到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D.士大夫阶层既引领当时的社会新风尚又通过宗族建设维护社会秩序,都 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明代中后期,服饰不再像前代社会那样作为身份、等级的代表,“求乞 之妇”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可以戴同样的装饰品,俗子村夫也在装扮上与士大夫 没有多大区别。 B.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地方志通过对当时奢靡风俗的批判来号召民众改变不 良的社会风俗,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意愿。 C.明代中后期社会风俗的重大变化和宗族组织的建设普及相伴相生,都是 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 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官勤力少 言,甚亲纳之。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 相拒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官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 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 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宫陈兵大会,击牛龋酒, 飨赐慰纳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筷马武上书日:“匈奴 利,无有礼信。穷则稽Ⅰ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 人畜疫死,旱《杀菇j蟊赢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 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母购赏,喻告髙句骊、鸟桓 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Ik虏之灭,不过 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日: 《黄石公记》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 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日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 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 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 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 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 如息人。”自是诸将莫敢言兵事者。 《后汉书·列传第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越人谋畔从蜀 畔:反叛 宫以谨信质朴 谨:谨慎 C.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 县:悬挂
D.士大夫阶层在明代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士大夫的动向、特性是研 究明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官勤力少 言,甚亲纳之。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 相拒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官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 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 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牛酒以劳军营。宫陈兵大会,击牛龋酒, 飨赐慰纳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筷马武上书日:“匈奴 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 I 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 人畜疫死,旱《杀菇 j 蟊赢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 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母购赏,喻告高句骊、鸟桓、 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Ik 虏之灭,不过 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日: “《黄石公记》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 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日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 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 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 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 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 如息人。”自是诸将莫敢言兵事者。 《后汉书·列传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人谋畔从蜀 畔:反叛 B.宫以谨信质朴 谨:谨慎 C.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 县:悬挂
D.故日务广地者荒 务:劳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臧宫智勇的一组是 ①羚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 ③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④虿冷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 ⑤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⑥靖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宫跟随光武帝征战,各位将领多称颂他勇敢,武帝看他非常肯干还不多 说话,很是亲近喜欢他。 B.臧宫在不能控制局面的情势下,运用迷惑骆越人的方法,让运输车辆往返 进出城门,骆邀人以为大军来到,便奉酒劳军而臣服。 C.臧宫办事谨慎,为人诚信质朴,深得重用,上书欲趁匈奴自然灾害国力衰 弱之机平定边患,武帝认为这是刻石流传的万世之功 D.《黄石公记》里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国内没有好的政治、百姓都不能自 保时,是不可能用兵平定边境之患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 (2)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门怨(其 刘皂
D.故日务广地者荒 务:劳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臧宫智勇的一组是 ①羚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 ③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④虿冷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 ⑤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⑥靖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宫跟随光武帝征战,各位将领多称颂他勇敢,武帝看他非常肯干还不多 说话,很是亲近喜欢他。 B.臧宫在不能控制局面的情势下,运用迷惑骆越人的方法,让运输车辆往返 进出城门,骆邀人以为大军来到,便奉酒劳军而臣服。 C.臧宫办事谨慎,为人诚信质朴,深得重用,上书欲趁匈奴自然灾害国力衰 弱之机平定边患,武帝认为这是刻石流传的万世之功。 D.《黄石公记》里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国内没有好的政治、百姓都不能自 保时,是不可能用兵平定边境之患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 (2)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释:长门宫,冷宫的代名词;昭阳宫,泛指得宠官妃所居之处 8.这首诗描写了长门宫里什么样的环境气氛?第三句中的“不学”二字在诗 中有什么作用?(6分) 9.诗人把“长门”与“昭阳”对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宫妃什么 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重湖叠嗽清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柳永《望海潮》) (2)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定风波》)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最。(李密《陈情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傻牛然 牛然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他长着一个大脑袋 双大耳朵,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背一只他姥姥去菜市时, 买菜用的大提兜兜。牛然的样子笨笨的,傻傻的。我们都说牛然有点傻。 “牛然,擦黑板去!”牛然听到我们的叫声,便会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不 知道擦黑板,根本不必那么使劲,让自己一头一脸都是粉笔末 “牛然,明天替我做值日。”次日早上,牛然便连玻璃也给擦了,连楼道也 给拖了。不知道,那只是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值日,只要扫扫地就行。他卖了力气, 还被我们骂得要死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释:长门宫,冷宫的代名词;昭阳宫,泛指得宠官妃所居之处。 8.这首诗描写了长门宫里什么样的环境气氛?第三句中的“不学”二字在诗 中有什么作用?(6 分) 9.诗人把“长门”与“昭阳”对照着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宫妃什么 样的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重湖叠嗽清嘉。________,_______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柳永《望海潮》)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定风波》) (3) 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形影相最。(李密《陈情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8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傻牛然 牛然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他长着一个大脑袋, 一双大耳朵,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背一只他姥姥去菜市时, 买菜用的大提兜兜。牛然的样子笨笨的,傻傻的。我们都说牛然有点傻。 “牛然,擦黑板去!”牛然听到我们的叫声,便会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不 知道擦黑板,根本不必那么使劲,让自己一头一脸都是粉笔末。 “牛然,明天替我做值日。”次日早上,牛然便连玻璃也给擦了,连楼道也 给拖了。不知道,那只是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值日,只要扫扫地就行。他卖了力气, 还被我们骂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