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 《福建省普通髙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 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 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 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 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 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2011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 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1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 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 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 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 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 考试目标要求 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 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阅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 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阅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⑵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18个)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积累与运用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 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4)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 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 2.表达应用E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4. 探究 F ⑴ 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 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18 个)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积累与运用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 字。 1. 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⑷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 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六)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E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E (1)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 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五、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六、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约20% 填空题、简答题约40% 写作题约40%
⑴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⑵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⑶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⑷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⑸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⑺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六)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⑴ 符合题意 ⑵ 符合文体要求 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⑴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⑵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 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扣满 3 分为止。 五、 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六、 试卷结构 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 约 20% 填空题、简答题 约 40% 写作题 约 40%
2.内容占分比例 现代文阅读25分 古诗文阅读10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写作40分 3.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容易题(0.80以上)占80%,中难题(0.60~080) 占10%,稍难题(040~0.60)占10%。全卷难度控制在0.80-0.85之间 七、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江河:横渡 B.善假于物也:借助 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 D.而闻者彰:清楚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吾尝豉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犹不如人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 无以成江海 D.1项王未有以应
2.内容占分比例 现代文阅读 25 分 古诗文阅读 10 分 积累与运用 25 分 写作 40 分 3.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 8﹕1﹕1。容易题(0.80 以上)占 80%,中难题(0.60~0.80) 占 10%,稍难题(0.40~0.60)占 10%。全卷难度控制在 0.80~0.85 之间。 七、 题型示例 (一) 选择题 【例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江河:横渡 B.善假.于物也:借助 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 D.而闻者彰.:清楚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犹不如人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 无以.成江海 项王未有以.应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