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关系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公共关系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我们从公共关系的主体身份、客体对象以及功能 体现等方面考虑,把公共关系划分为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型。 、部门型公共关系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由于社会组织的性质、所属门类、组织形式、规模、目标等等各不相 同,所以其公共关系工作各有差异。我们按照主体身份的不同,划分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并就 各种类型的公共关系如何具体实施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作一概述。 1、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实现工作目标,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 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以期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 一系列活动。在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政府进行角色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挥 者”变成适应新形势的“服务者”。 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大陆企业被逐步推广的公共关系,很快发展到政府部门。1988年底,新华社 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很快引起了研究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界 人士的关注。人们据此分析,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界,而开始进入社会政治生活领 域。现在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部门也是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重要客户。如北 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典型案例。 2001年7月13日,是全国人民难忘的日子。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声“ Beijing”,全中 国都沸腾了,举国上下成为一片欢腾的海洋。中央电视台随即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我们贏了”,各 地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北京申奥的成功也是中国政府公关的胜利。这次活动的公关主 体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整个申奥过程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次北京申奥,吸取了 上次申奥失败的教训,无论从细致的礼仪公关,申奥口号的设计,还是整体形象塑造,都做了专门的公 关整体策划,并认真地实施了全方位公关,让世界对北京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终于贏得了申奥 的胜利 事实上,政府的每一个层面都与公共关系紧密相关,政府及其所有部门,要想获得公众理解支持, 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也依赖于公共关系。人们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今天的政府正在变成解决人类 所有活动中不公正和不平等问题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公关也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 政府公共关系,是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公共关系。在当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形势下,政府公关的主要内容应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1)建立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信息 确定能代表政府形象的发言人,利用大众媒介及时地、客观地向社会各界公众传递和发布信息,介 绍政府的方针、政策,就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作出宣传和解释,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理解。可喜的 是,我国各级政府已非常重视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从2003年SARS之后,新闻发言人在全国各地涌现出 来。国务院各部委和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等相继推出专职发言人,定期发布信息。建立新闻发言人 制度的目的在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为中外记者提供规范的新闻服务。同时,这也是政府更充 分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具体举措 (2)塑造领导者的形象 领导者的形象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级政府的形象。要经常利用大众传媒树立领导者的完美形 象。领导者在面对公众时,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语、风度、气质。当然,领导者深入社会公众之中, 想公众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会大大有利于良好形象的塑造和彰显。如会见公众代表、批阅公众来信, 和公众进行对话,这样会使公众心目中的领导者更生活化,令公众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在公众中树立起 领导者及政府的良好形象 (3)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
1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公共关系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我们从公共关系的主体身份、客体对象以及功能 体现等方面考虑,把公共关系划分为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型。 一、部门型公共关系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由于社会组织的性质、所属门类、组织形式、规模、目标等等各不相 同,所以其公共关系工作各有差异。我们按照主体身份的不同,划分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并就 各种类型的公共关系如何具体实施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作一概述。 1、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实现工作目标,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 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以期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 一系列活动。在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政府进行角色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挥 者”变成适应新形势的“服务者”。 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大陆企业被逐步推广的公共关系,很快发展到政府部门。1988 年底,新华社 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很快引起了研究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界 人士的关注。人们据此分析,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界,而开始进入社会政治生活领 域。现在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部门也是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重要客户。如北 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都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典型案例。 2001 年 7 月 13 日,是全国人民难忘的日子。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声“Beijing”,全中 国都沸腾了,举国上下成为一片欢腾的海洋。中央电视台随即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我们赢了”,各 地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北京申奥的成功也是中国政府公关的胜利。这次活动的公关主 体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整个申奥过程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次北京申奥,吸取了 上次申奥失败的教训,无论从细致的礼仪公关,申奥口号的设计,还是整体形象塑造,都做了专门的公 关整体策划,并认真地实施了全方位公关,让世界对北京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终于赢得了申奥 的胜利。 事实上,政府的每一个层面都与公共关系紧密相关,政府及其所有部门,要想获得公众理解支持, 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也依赖于公共关系。人们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今天的政府正在变成解决人类 所有活动中不公正和不平等问题的主要力量,因此,政府公关也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 政府公共关系,是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公共关系。在当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形势下,政府公关的主要内容应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1)建立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信息 确定能代表政府形象的发言人,利用大众媒介及时地、客观地向社会各界公众传递和发布信息,介 绍政府的方针、政策,就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作出宣传和解释,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理解。可喜的 是,我国各级政府已非常重视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从 2003 年 SARS 之后,新闻发言人在全国各地涌现出 来。国务院各部委和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等相继推出专职发言人,定期发布信息。建立新闻发言人 制度的目的在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为中外记者提供规范的新闻服务。同时,这也是政府更充 分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实现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具体举措。 (2)塑造领导者的形象 领导者的形象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级政府的形象。要经常利用大众传媒树立领导者的完美形 象。领导者在面对公众时,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语、风度、气质。当然 ,领导者深入社会公众之中, 想公众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会大大有利于良好形象的塑造和彰显。如会见公众代表、批阅公众来信, 和公众进行对话,这样会使公众心目中的领导者更生活化,令公众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在公众中树立起 领导者及政府的良好形象。 (3)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
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政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保证。沟通信息是政府公关的重要职能。广泛深入群众, 重视调査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关心民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力以赴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执 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政府应该始终不渝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公众利益至上”的具体表现。 如开设市长热线电话,建立“市长信箱”、“区长接待日”,公布政府及有关政府官员电子信箱等形式,是 政民沟通的很好的渠道。1983年9月18日,当时任沈阳市市长的李长春,首先开设了我国第一部市长公 开电话。之后,重庆、西安、郑州、广州、太原、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相继效仿。尽可能加强与公 众的联系,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4)切实为民办实事 “创新、务实、廉洁、高效”是政府应追求的社会形象,其核心的职能是为公众服务,要体现“公 众利益第一”。切实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树立公众利益至上的观点。如天津 市政府,自1983年开始,就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年初公布承诺办实事的内容,年底 公布实施兑现情况,以接受群众监督,大大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5)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协调对外关系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政府公共关系中出现了另一类公众,即国际组 织及国家、地区政府和民间团体与民众。进行国际交往,以双向沟通、相互了解为前提,使中国了解世 界,世界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如2003年10月开始,在法国 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期间,20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通体映放“中国红”,为中国文化年添彩。2004年10月,又在中国成功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法国总统 希拉克访华,并为法国文化年揭幕,上海东方明珠灯光映放法国国旗色彩。这是中法两国加强联系与友 谊的成功之举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菲莉浦·科特勒面对世界政府公关新趋势,在传统的五种营销策略(产品、价格 销售渠道、促销手段、公共关系)基础上,又提出了“政治营销”的概念。这一观点很快得到广泛认同。我 国政府领导人也开始重视政府外交公关在开拓市场中的突出作用,并已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中国领导 人不断地出访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许多国家,收获巨大,称之为硕果累累也不为过。 2、生产性企业公共关系 生产性企业指那些向社会提供产品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各种工业企业,如制造业、加工业、采 掘业等。公共关系普遍应用于生产性企业中。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对生产性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良 好的组织形象,已不再仅仅是那些大型跨国公司或管理良好的公司的专利,而成为每一个现代企业的共 同追求。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好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牛仔裤、香烟、化妆品等都是运用形象战略取胜的典型产品 生产性企业的公共关系,除了具有树立组织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内部关系、沟通外部公众等 一般组织都具备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一些独有特征: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公共关系活动要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 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树立企业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流动中,将所要传达 的形象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还要对所有涉及到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促销”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点 现代企业不仅仅生产产品,还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它 的产品销售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采购,组织生产,制定价格,安 排分销,开展促销,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引导顾客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 适的促销手段,一般而言,企业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转入新的生产领域,以及产品供应正常、不 足或出现危机等,都应取得媒体的配合,赢得公众信任,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促销”并不等同于 直接参与产品销售,公共关系中的“促销”,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壮大。 (3)销售服务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关键
2 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政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保证。沟通信息是政府公关的重要职能。广泛深入群众, 重视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关心民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力以赴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执 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政府应该始终不渝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公众利益至上”的具体表现。 如开设市长热线电话,建立“市长信箱”、“区长接待日”,公布政府及有关政府官员电子信箱等形式,是 政民沟通的很好的渠道。1983 年 9 月 18 日,当时任沈阳市市长的李长春,首先开设了我国第一部市长公 开电话。之后,重庆、西安、郑州、广州、太原、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相继效仿。尽可能加强与公 众的联系,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4)切实为民办实事 “创新、务实、廉洁、高效”是政府应追求的社会形象,其核心的职能是为公众服务,要体现“公 众利益第一”。切实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树立公众利益至上的观点。如天津 市政府,自 1983 年开始,就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年初公布承诺办实事的内容,年底 公布实施兑现情况,以接受群众监督,大大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5)开展国际公共关系,协调对外关系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政府公共关系中出现了另一类公众,即国际组 织及国家、地区政府和民间团体与民众。进行国际交往,以双向沟通、相互了解为前提,使中国了解世 界,世界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如 2003 年 10 月开始,在法国 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期间,2004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通体映放“中国红”,为中国文化年添彩。2004 年 10 月,又在中国成功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法国总统 希拉克访华,并为法国文化年揭幕,上海东方明珠灯光映放法国国旗色彩。这是中法两国加强联系与友 谊的成功之举。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菲莉浦•科特勒面对世界政府公关新趋势,在传统的五种营销策略(产品、价格、 销售渠道、促销手段、公共关系)基础上,又提出了“政治营销”的概念。这一观点很快得到广泛认同。我 国政府领导人也开始重视政府外交公关在开拓市场中的突出作用,并已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中国领导 人不断地出访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许多国家,收获巨大,称之为硕果累累也不为过。 2、生产性企业公共关系 生产性企业指那些向社会提供产品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各种工业企业,如制造业、加工业、采 掘业等。公共关系普遍应用于生产性企业中。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对生产性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良 好的组织形象,已不再仅仅是那些大型跨国公司或管理良好的公司的专利,而成为每一个现代企业的共 同追求。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好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牛仔裤、香烟、化妆品等都是运用形象战略取胜的典型产品。 生产性企业的公共关系,除了具有树立组织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内部关系、沟通外部公众等 一般组织都具备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一些独有特征: (1)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公共关系活动要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公共关系工作从企业管 理角度看,实际上是对信息流进行综合调节控制。树立企业形象首先就是要在信息流动中,将所要传达 的形象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传递出去;还要对所有涉及到形象问题的信息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2)“促销”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点 现代企业不仅仅生产产品,还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它 的产品销售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采购,组织生产,制定价格,安 排分销,开展促销,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引导顾客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 适的促销手段,一般而言,企业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转入新的生产领域,以及产品供应正常、不 足或出现危机等,都应取得媒体的配合,赢得公众信任,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促销”并不等同于 直接参与产品销售,公共关系中的“促销”,主要是争取和吸引稳定的消费公众,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壮大。 (3)销售服务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关键
现在许多企业家都意识到,在产品“同质化”时代,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在于优质的服务 销售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是购买行为发生之前企业向潜在用户提供的服务。如 主动提供样品、商品目录、说明书、现场操作表演等:售中服务是在用户购买成交过程中提供的服务。 如回答用户提问、提供和推荐商品、介绍产品性能特点等:售后服务是向已购买产品的用户提供的服务 如技术培训、安装调试、维修、包退包换、定期走访用户、建立用户档案等。只有热情、主动、诚实、 守信、耐心、周到、及时、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才能贏得顾客公众的信任,才能从根本上为产品销售开 创良好局面。紧紧抓住销售服务这个突破口,就能使生产性企业的公共关系落到实处,带动企业公共关 系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知名企业推行的“24小时热线服务”、一年上门服务等,都是对售后服务的极大 重视。 3、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 商业以提供物质商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服务业以提供劳力或技艺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两者都 是以顾客为直接工作对象。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侧重点是: (1)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 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是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中的最高 准则。在这个准则指导下,可以做大量的公共关系工作 (2)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宣传 商业服务业的工作以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内容,而人们生活需要有着很强的时机性。如季节的 变化,节日的到来,会形成一定的商机。近年来“假日经济”突现其惊人的魄力,“五一”、“十一”黄金 周及春节期间,商业服务业形势一片大好。如何利用时机、抓住时机及时地开展宣传攻势就构成了商业 服务业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些商家的具体部门一般都把推出新项目、新商品、提供优 惠作为重点来宣传。说明抓住时机开展宣传在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3)捕捉信息,占领市场 由于商业服务业的生存发展与人们的消费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捕捉任何一种足以引起市场变化的 人们消费倾向变化的信息,就成为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的又一个工作内容。对信息的分析、掌握、加工 能力是公共关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4、事业团体公共关系 事业团体组织属非盈利性机构,包括事业组织和团体组织。事业组织是指为适应社会需要由国家提 供资金设立的专门性机构,如学校、博物馆、科研单位等:团体组织指群众团体组织,如专业学术团体 业余爱好者协会、消费者协会等。 依据事业团体型组织的特点,其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 (1)为相关公众谋取权益,以使组织的使命得到社会认可 如学术团体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工会旨在维护工人权益,消费者组织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团 体类组织担当着崇高的社会道义责任,具有可贵的奉献精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公众的切身体会, 使组织的使命得到公众的认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组织相关公众谋取合法权益,彰显组织宗旨,扩 大组织影响,树立组织良好形象。如2004年度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美和全球最佳商学院是就业状 况最佳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该院515位毕业生中有423人名花有主,这主要归功于新院长迪帕克 的推广举措。为了“推销”应届毕业生,迪帕克约见了全球23个城市的145名招聘人员和上千名校友, 并和大公司的14位总裁及CEO单独会谈。这种推广行为为毕业生谋取了利益,同时也为该学院树立起 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建立起与公众沟通的渠道 通过开展和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公众参加,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这样可以拓宽组织与公众的沟通 渠道。也可通过网站,公布电子邮箱、电话号码等形式,建立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3)在社会舆论形成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作用 1《新民周刊》,第80页,2004[42]
3 现在许多企业家都意识到,在产品“同质化”时代,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在于优质的服务。 销售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是购买行为发生之前企业向潜在用户提供的服务。如 主动提供样品、商品目录、说明书、现场操作表演等;售中服务是在用户购买成交过程中提供的服务。 如回答用户提问、提供和推荐商品、介绍产品性能特点等;售后服务是向已购买产品的用户提供的服务。 如技术培训、安装调试、维修、包退包换、定期走访用户、建立用户档案等。只有热情、主动、诚实、 守信、耐心、周到、及时、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公众的信任,才能从根本上为产品销售开 创良好局面。紧紧抓住销售服务这个突破口,就能使生产性企业的公共关系落到实处,带动企业公共关 系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知名企业推行的“24 小时热线服务”、一年上门服务等,都是对售后服务的极大 重视。 3、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 商业以提供物质商品来满足顾客的需要,服务业以提供劳力或技艺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两者都 是以顾客为直接工作对象。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侧重点是: (1)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 “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等是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中的最高 准则。在这个准则指导下,可以做大量的公共关系工作。 (2)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宣传 商业服务业的工作以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内容,而人们生活需要有着很强的时机性。如季节的 变化,节日的到来,会形成一定的商机。近年来“假日经济”突现其惊人的魄力,“五一”、“十一”黄金 周及春节期间,商业服务业形势一片大好。如何利用时机、抓住时机及时地开展宣传攻势就构成了商业 服务业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些商家的具体部门一般都把推出新项目、新商品、提供优 惠作为重点来宣传。说明抓住时机开展宣传在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3)捕捉信息,占领市场 由于商业服务业的生存发展与人们的消费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捕捉任何一种足以引起市场变化的 人们消费倾向变化的信息,就成为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的又一个工作内容。对信息的分析、掌握、加工 能力是公共关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4、事业团体公共关系 事业团体组织属非盈利性机构,包括事业组织和团体组织。事业组织是指为适应社会需要由国家提 供资金设立的专门性机构,如学校、博物馆、科研单位等;团体组织指群众团体组织,如专业学术团体、 业余爱好者协会、消费者协会等。 依据事业团体型组织的特点,其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 (1)为相关公众谋取权益,以使组织的使命得到社会认可 如学术团体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工会旨在维护工人权益,消费者组织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事业团 体类组织担当着崇高的社会道义责任,具有可贵的奉献精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公众的切身体会, 使组织的使命得到公众的认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组织相关公众谋取合法权益,彰显组织宗旨,扩 大组织影响,树立组织良好形象。如 2004 年度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美和全球最佳商学院是就业状 况最佳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该院 515 位毕业生中有 423 人名花有主,这主要归功于新院长迪帕克 的推广举措。为了“推销”应届毕业生,迪帕克约见了全球 23 个城市的 145 名招聘人员和上千名校友, 并和大公司的 14 位总裁及 CEO 单独会谈1。这种推广行为为毕业生谋取了利益,同时也为该学院树立起 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建立起与公众沟通的渠道 通过开展和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公众参加,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这样可以拓宽组织与公众的沟通 渠道。也可通过网站,公布电子邮箱、电话号码等形式,建立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3)在社会舆论形成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作用 1 《新民周刊》,第 80 页,2004[42]
事业团体组织在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中处于较特别的地位,故其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受到社 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并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因此,事业团体组织公共关系可以在两方面显示作用: 是通过参政议政来显示自身价值,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承认:二是以身作则,在社会各界公众中带头 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作风,并对不良风气勇于抨击。 (4)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 这类社会活动主要围绕某个公益目标进行,参加原则是自愿、平等,而且又没有什么功利色彩,所 以公众对此有着普遍接受的心理基础。事业团体组织一般财力有限,在活动中它主要起领导、发起、组 织、联络的作用。这类活动既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又扩大了组织自身影响,而且还能在与社会各界公 众的沟通中得到帮助和支持 对象型公共关系 对象型公共关系是根据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即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不同类型而确定的。按 照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所属领域划分,一个组织的公众有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又可划分为消 费者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媒介公众、协作伙伴、竞争者等。因此,对象型公共关系可划分为 内部公共关系(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等)、消费者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社区公共关系、媒介公共关 系、协作伙伴公共关系、竞争对象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等。 1、内部公共关系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两大类。内部员工是社会组织的首要公众,是 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也是其他公众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相比较而言,因为股东不直接参与组织具 体运作过程,对组织的影响力主要是在资金供应上,因此可以说,组织内部公众关系实质上就是内部员 工关系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国内一片衰败的景象。而到上世纪70年 代,日本在国际贸易战中屡屡打败美国,靠的是什么呢?是日本的企业精神。日本企业精神可以总结为 “和”、“同”、“忠”。和,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和睦、和气。同,同心同德,同 舟共济。忠,忠诚。日本历史上有武士道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和神道构成了日本法西斯 进行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在50、60年代,日本人把对天皇、国家的感恩变为生产报恩。那么,在企业 中,员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这是与日本传统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当然,也是与企业的管理者分 不开的。在日本的企业中,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相信人,承 认员工的贡献,激励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就是70年代丰田、松下、东芝、三菱、日立等企业腾飞 的动力。 我们看看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还是在制造电灯和电风扇底盘时代,当时需要 将沥青、石棉、石灰烧制成一种材料,一般祖传秘方不外传,松下幸之助却将之传授给新员工。这样员 工受到信任,生产干劲更足。在20年代,松下幸之助任命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初中毕业生到日本西海岸 开办营业所,获得成功。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只要有了自觉性和责任心,就能完成任务。 我国现代企业集团海尔,也非常讲究用人之道。海尔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名列全球五百强之 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理念,体现出海尔给员工充分 的发展空间,展现他们的才华。海尔对员工实行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为鼓励 员工搞技术发明和改革创新,海尔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 “合理化建议奖”等奖项,根据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的用人之道值得赞赏。一次文武群臣喝酒,席间,刘邦问,我为何能战胜项羽? 其中一个大臣回答,陛下封赏,与天下共享果实,而项羽忌贤妒能,加害功臣,胜利不记功。刘邦说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调运军 粮,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及当今豪杰,而我 能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充分任用。这就是我能打败项羽的根本 原因。“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是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地方,也是刘邦战胜项羽的致胜法宝
4 事业团体组织在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中处于较特别的地位,故其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受到社 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并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因此,事业团体组织公共关系可以在两方面显示作用:一 是通过参政议政来显示自身价值,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承认;二是以身作则,在社会各界公众中带头 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作风,并对不良风气勇于抨击。 (4)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 这类社会活动主要围绕某个公益目标进行,参加原则是自愿、平等,而且又没有什么功利色彩,所 以公众对此有着普遍接受的心理基础。事业团体组织一般财力有限,在活动中它主要起领导、发起、组 织、联络的作用。这类活动既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又扩大了组织自身影响,而且还能在与社会各界公 众的沟通中得到帮助和支持。 二、对象型公共关系 对象型公共关系是根据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即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不同类型而确定的。按 照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所属领域划分,一个组织的公众有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又可划分为消 费者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媒介公众、协作伙伴、竞争者等。因此,对象型公共关系可划分为: 内部公共关系(员工关系、股东关系等)、消费者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社区公共关系、媒介公共关 系、协作伙伴公共关系、竞争对象公共关系和国际公共关系等。 1、内部公共关系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内部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两大类。内部员工是社会组织的首要公众,是 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也是其他公众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相比较而言,因为股东不直接参与组织具 体运作过程,对组织的影响力主要是在资金供应上,因此可以说,组织内部公众关系实质上就是内部员 工关系。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国内一片衰败的景象。而到上世纪 70 年 代,日本在国际贸易战中屡屡打败美国,靠的是什么呢?是日本的企业精神。日本企业精神可以总结为 “和”、“同”、“忠”。和,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和睦、和气。同,同心同德,同 舟共济。忠,忠诚。日本历史上有武士道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和神道构成了日本法西斯 进行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在 50、60 年代,日本人把对天皇、国家的感恩变为生产报恩。那么,在企业 中,员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精神,这是与日本传统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当然,也是与企业的管理者分 不开的。在日本的企业中,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相信人,承 认员工的贡献,激励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就是 70 年代丰田、松下、东芝、三菱、日立等企业腾飞 的动力。 我们看看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还是在制造电灯和电风扇底盘时代,当时需要 将沥青、石棉、石灰烧制成一种材料,一般祖传秘方不外传,松下幸之助却将之传授给新员工。这样员 工受到信任,生产干劲更足。在 20 年代,松下幸之助任命一名参加工作两年的初中毕业生到日本西海岸 开办营业所,获得成功。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只要有了自觉性和责任心,就能完成任务。 我国现代企业集团海尔,也非常讲究用人之道。海尔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名列全球五百强之一, 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理念,体现出海尔给员工充分 的发展空间,展现他们的才华。海尔对员工实行即时激励,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为鼓励 员工搞技术发明和改革创新,海尔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 “合理化建议奖”等奖项,根据干部和员工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的用人之道值得赞赏。一次文武群臣喝酒,席间,刘邦问,我为何能战胜项羽? 其中一个大臣回答,陛下封赏,与天下共享果实,而项羽忌贤妒能,加害功臣,胜利不记功。刘邦说: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调运军 粮,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冲锋陷阵,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及当今豪杰,而我 能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充分任用。这就是我能打败项羽的根本 原因。“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是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地方,也是刘邦战胜项羽的致胜法宝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必须牢记这一基本观点。在处理与员工关系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员工心理,把握员工需求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中,将人的需要总结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为物质需要,其它为精 神需 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适当的满 足的情况下,员工才有可能无后顾之忧,“安居乐业”,“以厂为家、以店为家”。当然,人的需求是无止 境的,企业不可能让每位员工得到充分的满足。关键是要协调好组织财力的有限性、制度的规定性与员 工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精神需求包括赞扬、尊重、情感交流、参与等。精神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经济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员工会表现更高的积极性。所以很多 组织非常重视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 (2)发挥激励的作用 激励的本质是激发、鼓励,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要把握三个要点: 第一,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给员工以物质利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不断调整和发展决策目标。 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而且可以强化人的行为。每个时期都有总目标和子 目标,逐步加以完成。第三,创造激励条件。即要树正气,立榜样,明奖励,避免消极因素。 案例7-1羊城药厂为员工“树碑立传” 广州羊城药厂1991年建立起一座碑廊。碑廊内耸立着5块2米多高的大理石碑。那上面篆刻的 不是什么英雄人物的业绩或高级领导人的题词,而是本厂195位普通员工的名字。原来,他们都是立功 受奖的人员,厂里为他们“树碑立传”了 羊城药厂曾有一段时间境况不佳。为了扭转这种状况,该厂领导号召全厂员工振奋精神,积极献计 出力,打好翻身仗。上述195位普通员工努力工作,为工厂的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 1990年,羊城药厂举行评奖活动,这195位普通员工分别荣获金羊奖、银羊奖和铜羊奖。 羊城药厂领导认为,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195位有功人员虽不是什么英雄,但是他们发挥了 主人翁精神,对工厂的翻身兴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的名字应该载入本厂史册,永志不忘 于是,就为这195位普通员工树起了记功碑。 这些记功碑树立起来后,在羊城药厂引起很大反响。碑上有名者感到自豪,受到鼓舞。他们决心为 工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碑上无名者也感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干岀成绩来 争取自己的名字也被刻上记功碑。因为他们看到,那5块记功碑中的最后一块是空白的,它将留给后来 人。一位小伙子说,他相信,通过努力,终会有一天也使自己的名字被刻在碑上
5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必须牢记这一基本观点。在处理与员工关系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员工心理,把握员工需求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中,将人的需要总结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为物质需要,其它为精 神需要。 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适当的满 足的情况下,员工才有可能无后顾之忧,“安居乐业”,“以厂为家、以店为家”。当然,人的需求是无止 境的,企业不可能让每位员工得到充分的满足。关键是要协调好组织财力的有限性、制度的规定性与员 工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精神需求包括赞扬、尊重、情感交流、参与等。精神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经济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需求得到相对满足,员工会表现更高的积极性。所以很多 组织非常重视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 (2)发挥激励的作用 激励的本质是激发、鼓励,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要把握三个要点: 第一,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给员工以物质利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不断调整和发展决策目标。 一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而且可以强化人的行为。每个时期都有总目标和子 目标,逐步加以完成。第三,创造激励条件。即要树正气,立榜样,明奖励,避免消极因素。 案例 7-1 羊城药厂为员工“树碑立传” 广州羊城药厂 1991 年建立起一座碑廊。碑廊内耸立着 5 块 2 米多高的大理石碑。那上面篆刻的, 不是什么英雄人物的业绩或高级领导人的题词,而是本厂 195 位普通员工的名字。原来,他们都是立功 受奖的人员,厂里为他们“树碑立传”了。 羊城药厂曾有一段时间境况不佳。为了扭转这种状况,该厂领导号召全厂员工振奋精神,积极献计 出力,打好翻身仗。上述 195 位普通员工努力工作,为工厂的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立下汗马功劳。 1990 年,羊城药厂举行评奖活动,这 195 位普通员工分别荣获金羊奖、银羊奖和铜羊奖。 羊城药厂领导认为,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 195 位有功人员虽不是什么英雄,但是他们发挥了 主人翁精神,对工厂的翻身兴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他们的名字应该载入本厂史册,永志不忘。 于是,就为这 195 位普通员工树起了记功碑。 这些记功碑树立起来后,在羊城药厂引起很大反响。碑上有名者感到自豪,受到鼓舞。他们决心为 工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碑上无名者也感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干出成绩来, 争取自己的名字也被刻上记功碑。因为他们看到,那 5 块记功碑中的最后一块是空白的,它将留给后来 人。一位小伙子说,他相信,通过努力,终会有一天也使自己的名字被刻在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