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教案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代 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硏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策 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 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发 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 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 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 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 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 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54课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4学时,案例分析10小时。 第一章(4学时) 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6学时) 第四章(4学时) 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 第七章(4学时) 第八章(6学时)第九章(4学时) 第十章(4学时) 第十一章(6学时)
《公共政策概论》教案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代 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策 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 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发 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 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 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 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 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 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54 课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44 学时,案例分析 10 小时。 第一章(4 学时) 第二章(4 学时) 第三章(6 学时) 第四章(4 学时) 第五章(6 学时) 第六章(6 学时) 第七章(4 学时) 第八章(6 学时) 第九章(4 学时) 第十章(4 学时) 第十一章(6 学时)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本章通过对现代公共政策内涵的解释,说明了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阐述了 现代公共政策的意义 第一节现代公共政策界说 教学目的ε了解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关系,掌握公 共政策的涵义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涵义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逻辑过程包含的三个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 、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1、专家的观点 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 分配”。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 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 行为”。 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它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 标或目的、为达成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 威者的实际的政策行动。 第二节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ε公共政策的问题复杂化特征和政治敏感性特征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的政治敏感性特征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大学科。 就公共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所谓现代公共政策通常是指本世纪50年代 以后、以拉斯维尔等人为代表的、以科学理性为特征的政府公共政策。与传统的 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有下述主要的特征: 、政策内容丰富化 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 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政策问题复杂化
第一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本章通过对现代公共政策内涵的解释,说明了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阐述了 现代公共政策的意义 第一节 现代公共政策界说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关系,掌握公 共政策的涵义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涵义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逻辑过程包含的三个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 二、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 1、专家的观点 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 分配”。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 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 行为”。 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它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 标或目的、为达成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 威者的实际的政策行动。 第二节 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问题复杂化特征和政治敏感性特征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的政治敏感性特征的原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大学科。 就公共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所谓现代公共政策通常是指本世纪 50 年代 以后、以拉斯维尔等人为代表的、以科学理性为特征的政府公共政策。与传统的 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有下述主要的特征: 一、政策内容丰富化 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 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 三、政策问题复杂化
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 2、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 3、问题具有动态性 四、政治敏感性 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的 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制 与反对 2、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的 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到 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政 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 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新 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髙层政策 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 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案 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的 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因而也使政 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 5、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的 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低 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职 位的政策科学研究。 五、科学、艺术二重性 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 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发现与描述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在规划与评估针对这些问题的备选方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想 象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政策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在内的大多数学科都程度不同地与政策相关,都或大 或小地为政策科学作出了贡献。其中主要有: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科学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与政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 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表现在:无论选择 了何种发展模式或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要求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方面发 挥主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会 要求政府在形成和提高本民族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发挥扶持甚至主导性作用等等
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 2、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 3、问题具有动态性 四、政治敏感性 1、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的 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制 与反对。 2、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的 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到 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政 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 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新 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高层政策 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 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案 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的 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因而也使政 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 5、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的 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低 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职 位的政策科学研究。 五、科学、艺术二重性 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 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发现与描述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在规划与评估针对这些问题的备选方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想 象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政策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在内的大多数学科都程度不同地与政策相关,都或大 或小地为政策科学作出了贡献。其中主要有: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科学、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公共政策与政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 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表现在:无论选择 了何种发展模式或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要求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方面发 挥主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会 要求政府在形成和提高本民族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发挥扶持甚至主导性作用等等
但本国政府是否能够及时、有力、有效、合理地发挥这些作用,从实践的结果来 看毫无疑问是“因国而异”的。正因为如此,有关政府公共行政政策能力的提升 和强化,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成为现代政 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 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一政策科学。 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类别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类别 教学重点:方面政策的分类 教学难点: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按照公共政策的发生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重要性为标准,公共政策可 以划分为三类,即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 1、元政策 元政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作为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动准则或指南的一般 公共政策而言的,它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基本政策 2、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 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 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 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 当的稳定性。 3、方面政策 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 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关于方面政策的再分类,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划分标准,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依照方面政策与其主导学科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五类: 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 (2)依照方面政策的特征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七类: 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 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
但本国政府是否能够及时、有力、有效、合理地发挥这些作用,从实践的结果来 看毫无疑问是“因国而异”的。正因为如此,有关政府公共行政政策能力的提升 和强化,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成为现代政 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 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政策科学。 第二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类别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类别 教学重点:方面政策的分类 教学难点: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按照公共政策的发生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重要性为标准,公共政策可 以划分为三类,即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 1、元政策 元政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作为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动准则或指南的一般 公共政策而言的,它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基本政策 2、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 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 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 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 当的稳定性。 3、方面政策 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 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关于方面政策的再分类,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划分标准,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 (1)依照方面政策与其主导学科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五类: 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 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 (2)依照方面政策的特征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七类: 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 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
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 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 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 理性与超理性政策 顺序决策型政策 (3)根据政策的功用将其分为实质性政策、策略性或规划性政策、程序性政 策等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决定的过程 教学难点:政策问题的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政策问题的形成 政策问题的形成包括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和政策分 析 1、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 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 2、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 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 要求。 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的 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 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为 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 二、政策决定 政策决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选择、政策决定和政策宣 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 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 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2、政策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律 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 3、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 的方式。 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执行、政策结果和政策修 正 1、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行动”的界面上与各种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关系的
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 对策型与引导型政策 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 理性与超理性政策 顺序决策型政策 (3)根据政策的功用将其分为实质性政策、策略性或规划性政策、程序性政 策等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 教学重点:公共政策决定的过程 教学难点:政策问题的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政策问题的形成 政策问题的形成包括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和政策分 析。 1、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 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 2、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 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 要求。 3、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的 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一 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为 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 二、政策决定 政策决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选择、政策决定和政策宣 示。 1、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 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 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 2、政策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律 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 3、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 的方式。 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执行、政策结果和政策修 正。 1、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行动”的界面上与各种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