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模拟试卷(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 乔娟 ①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孔子小心翼翼地调和着新 旧社会中的矛盾,企图在其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每个人都 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格完善: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井井有 条;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遵循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们生 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定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同样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当 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中。他从维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 既反对消极禁欲,也反对过度享乐,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以 实现政治社会安定和谐。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在其道德行为中寻求欲望、情感、理 性间的和谐。因此,二人都想通过理论的建构去调节和平衡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复 杂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界。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因此,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 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统治 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拱之。”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也肯定德性的重要 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才能为善。常人所获得的 般幸福可以通过行德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③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生活是亚里士多德探讨的三种生活类型。那些崇尚 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观点太肤浅 他也反对以物质财富为幸福,因为它不是引起本身而是为了其他东西被追求 “快乐、荣誉、德性比财富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因为他们都引起本身而 被追求,然而他们看来也并非幸福(最高善)。” ④孔子认为钱财和权势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孔子坦荡承认追 求物质的正当性,但他更加强调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正道和义,同时 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满足并不具有必然联系。“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荼淡饭、悠然自得的生活同样有其乐趣。不行正道而 取得的富贵,只是过眼浮云罢了。 ⑤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将道德和幸福联系了起来,虽然过 分地讲幸福与道德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将道德和幸福放在 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二人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 但对当今社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却有着重要的借鉴。幸福不只有道德的成 分,还需要情感。这里的情感包含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 稳定情感的支配。幸福的元素应该包含有道德,有热情。 《人民论坛》2014年第17期)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其途径是通过理论构建 去调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2015 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模拟试卷(二)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 乔娟 ①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孔子小心翼翼地调和着新 旧社会中的矛盾,企图在其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每个人都 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格完善;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井井有 条;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遵循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们生 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一定是幸福的。亚里士多德同样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时期,当 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中。他从维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 既反对消极禁欲,也反对过度享乐,希望通过伦理道德平衡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以 实现政治社会安定和谐。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在其道德行为中寻求欲望、情感、理 性间的和谐。因此,二人都想通过理论的建构去调节和平衡当时他们所面临的复 杂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界。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因此,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 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统治 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拱之。”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也肯定德性的重要 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才能为善。常人所获得的一 般幸福可以通过行德来实现,依靠智德所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③享乐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辨生活是亚里士多德探讨的三种生活类型。那些崇尚 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观点太肤浅。 他也反对以物质财富为幸福,因为它不是引起本身而是为了其他东西被追求。 “快乐、荣誉、德性比财富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因为他们都引起本身而 被追求,然而他们看来也并非幸福(最高善)。” ④孔子认为钱财和权势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孔子坦荡承认追 求物质的正当性,但他更加强调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正道和义,同时, 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满足并不具有必然联系。“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荼淡饭、悠然自得的生活同样有其乐趣。不行正道而 取得的富贵,只是过眼浮云罢了。 ⑤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将道德和幸福联系了起来,虽然过 分地讲幸福与道德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将道德和幸福放在 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二人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 但对当今社会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却有着重要的借鉴。幸福不只有道德的成 分,还需要情感。这里的情感包含对幸福的渴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过程中受到 稳定情感的支配。幸福的元素应该包含有道德,有热情。 (《人民论坛》2014 年第 17 期)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其途径是通过理论构建 去调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B.亚里士多德在肯定德性的重要性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认为获得幸 福是靠行德与智德来实现的。 C.孔子对钱财与权势不回避,他强调了物质的满足与幸福不具有必然联系,所 以与符合正道和义有联系 D.幸福不是拥有道德的成分,就是需要情感,而情感的范围应包括对幸福的渴 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②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产生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他们对幸福 观的认识有共同之处:认为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 B.第③④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观的认识上面的不同点:幸福与 物质的关系各有侧重,孔子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 C.第⑤段,指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 虽然不同,但有助于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D.本文通过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两人幸福观,他们均倡导仁爱,目的是为今 天的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一直尝试调和新旧社会的矛盾,力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 在尊卑有序、遵循中庸之道的社会是理想的幸福境地。 B.孔子认为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须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修养。统 治阶级用幸福观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C.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对此表示异议,他 认为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去追求快乐、荣誉、德性和财富 D.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是他 们给人类做出了最大贡献就是将道德与幸福统一起来。 (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西山记 【明】都穆 予闻西山之胜久矣,而未获一游。正德丙寅三月之望,御史熊君士选,户部员外 郎李君献吉,招余往游。 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龙桥,其下民庐颇稠,花柳隐映,水畴东作方兴。予 谓士选:“此何异于江南?”北折八里,经回龙庵,复折而西,随行两僮,足不 及马,与土选缓辔俟之。二里,抵西湖。湖中萍荇薄藻,交青布绿,而野禽鸟翔 泳于水光山色间,皆悠然自适。人言每盛夏荷开,云海满湖,尤为清绝 沿湖行二里,达功德寺,寺旧名“护圣”。其前有古台三,相传金、元氏主游乐 更衣之处。或日此看花钓鱼台也。寺极壮丽,中立二穹碑:其一,宣宗章皇帝御 制今寺文:其一,元氏旧物,字皆番刻,莫能读,僧录觉义淇公速登毗卢阁,崇 可数寻,凭栏而眺,一寺之胜,攒聚目睫。盖寺倚山而创。寺西景皇帝陵,及尉 悼王墓在焉。 适献吉与兵部郎中李君贻教,主事王君伯安偕至,遂共饮花下。献吉言寺在瓮山 之阳,有元耶律楚材墓。楚材有词刻华岩洞壁 出寺,西行数百步,至玉泉山。金章宗建行宫,今废。西南一洞不甚深广,山之 北麓凿石为螭头,口出泉,潴而为池,即所谓玉泉。其形如规,莹澈深靓,掬饮 之甚甘,上有亭宏敞可憩。其东石梁横跨,泉由之乐流入湖。经大内,注都城东
B.亚里士多德在肯定德性的重要性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认为获得幸 福是靠行德与智德来实现的。 C.孔子对钱财与权势不回避,他强调了物质的满足与幸福不具有必然联系,所 以与符合正道和义有联系。 D.幸福不是拥有道德的成分,就是需要情感,而情感的范围应包括对幸福的渴 望、热爱以及追求幸福。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②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产生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他们对幸福 观的认识有共同之处:认为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 B.第③④段,介绍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观的认识上面的不同点:幸福与 物质的关系各有侧重,孔子承认追求物质的正当性。 C.第⑤段,指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 虽然不同,但有助于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D.本文通过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两人幸福观,他们均倡导仁爱,目的是为今 天的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一直尝试调和新旧社会的矛盾,力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 在尊卑有序、遵循中庸之道的社会是理想的幸福境地。 B.孔子认为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须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修养。统 治阶级用幸福观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定自己的统治。 C.那些崇尚声名、积极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亚里士多德对此表示异议,他 认为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去追求快乐、荣誉、德性和财富。 D.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幸福与道德的感悟不同,但是他 们给人类做出了最大贡献就是将道德与幸福统一起来。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游西山记 【明】都穆 予闻西山之胜久矣,而未获一游。正德丙寅三月之望,御史熊君士选,户部员外 郎李君献吉,招余往游。 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龙桥,其下民庐颇稠,花柳隐映,水畴东作方兴。予 谓士选:“此何异于江南?”北折八里,经回龙庵,复折而西,随行两僮,足不 及马,与士选缓辔俟之。二里,抵西湖。湖中萍荇薄藻,交青布绿,而野禽鸟翔 泳于水光山色间,皆悠然自适。人言每盛夏荷开,云海满湖,尤为清绝。 沿湖行二里,达功德寺,寺旧名“护圣”。其前有古台三,相传金、元氏主游乐 更衣之处。或日此看花钓鱼台也。寺极壮丽,中立二穹碑:其一,宣宗章皇帝御 制今寺文;其一,元氏旧物,字皆番刻,莫能读,僧录觉义淇公速登毗卢阁,崇 可数寻,凭栏而眺,一寺之胜,攒聚目睫。盖寺倚山而创。寺西景皇帝陵,及尉 悼王墓在焉。 适献吉与兵部郎中李君贻教,主事王君伯安偕至,遂共饮花下。献吉言寺在瓮山 之阳,有元耶律楚材墓。楚材有词刻华岩洞壁。 出寺,西行数百步,至玉泉山。金章宗建行宫,今废。西南一洞不甚深广,山之 北麓凿石为螭头,口出泉,潴而为池,即所谓玉泉。其形如规,莹澈深靓,掬饮 之甚甘,上有亭宏敞可憩。其东石梁横跨,泉由之乐流入湖。经大内,注都城东
南,至大通河,为京师八景之一。西南行至補陀寺。寺在玉泉山半,门内有吕公 洞,广仅丈许。僧云:“仙人吕洞宾常游此:”寺之右跻石级上望湖亭。峰峦围 拱,湖水亘其前,俨如匹练。士选、伯安皆留诗亭上,献吉谓予宜有记。 惟西山为京师之胜,而玉泉又西山之胜,盖其润泽滋溉,溥及天下,回国脉之所 在也。中间不幸,椐于金元,干戈相寻;今逢至渗,予辈得以暇日游宴笑咏于斯, 其幸大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获一游获:取得 B.此何异于江南异:不同 C.潴而为池潴:积聚 D.寺之右跻石级上望湖亭跻:跻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东石梁横跨失其所与,不知 B.复折而西吾从而师之 C.而玉泉又西山之胜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固国脉之所在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西湖和玉泉山为描绘的重点,记叙了携友踏青的过程,游览的功德寺 在玉泉山的半山腰 B.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西湖清丽如画的景色:禽鸟泳翔,萍藻浮泛:;盛 夏荷开,云海满湖。 C.作者对玉泉的渊源、外形、水质、流向以及附近亭桥等景物一一予以介绍描 述,让人无比向往。 D.结尾处用层递的议论突出玉泉山为京郊首胜。但他奉玉泉为国脉,誉当时为 至治,则为谀词。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龙桥。其下民庐颇稠,花柳隐映,水畴东作方 兴。(5分) 译文 (2)据于金元,干戈相寻;今逢至治,予辈得以暇日游宴笑咏于斯,其幸大矣!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8-9题。 【双调·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 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注】①五陵儿:汉朝五座皇帝陵墓。立陵时曾将富家豪族移居陵区,故“五陵 儿”借指豪贵子弟。 8.此曲开头描写西湖的春景与众不同,避开了直接描绘湖光山色的熟路,请加 以简析。(4分) 9.请分析“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的妙处。(4分)
南,至大通河,为京师八景之一。西南行至補陀寺。寺在玉泉山半,门内有吕公 洞,广仅丈许。僧云:“仙人吕洞宾常游此:”寺之右跻石级上望湖亭。峰峦围 拱,湖水亘其前,俨如匹练。士选、伯安皆留诗亭上,献吉谓予宜有记。 惟西山为京师之胜,而玉泉又西山之胜,盖其润泽滋溉,溥及天下,回国脉之所 在也。中间不幸,椐于金元,干戈相寻;今逢至渗,予辈得以暇日游宴笑咏于斯, 其幸大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未获一游 获:取得 B.此何异于江南 异:不同 C.潴而为池 潴:积聚 D.寺之右跻石级上望湖亭 跻:跻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其东石梁横跨 失其所与,不知 B.复折而西 吾从而师之 C.而玉泉又西山之胜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固国脉之所在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西湖和玉泉山为描绘的重点,记叙了携友踏青的过程,游览的功德寺 在玉泉山的半山腰。 B.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西湖清丽如画的景色:禽鸟泳翔,萍藻浮泛;盛 夏荷开,云海满湖。 C.作者对玉泉的渊源、外形、水质、流向以及附近亭桥等景物一一予以介绍描 述,让人无比向往。 D.结尾处用层递的议论突出玉泉山为京郊首胜。但他奉玉泉为国脉,誉当时为 至治,则为谀词。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龙桥。其下民庐颇稠,花柳隐映,水畴东作方 兴。(5 分) 译文: (2)据于金元,干戈相寻;今逢至治,予辈得以暇日游宴笑咏于斯,其幸大矣! (5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 8-9 题。 【双调·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 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注】①五陵儿:汉朝五座皇帝陵墓。立陵时曾将富家豪族移居陵区,故“五陵 儿”借指豪贵子弟。 8.此曲开头描写西湖的春景与众不同,避开了直接描绘湖光山色的熟路,请加 以简析。(4 分) 9.请分析“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的妙处。 (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 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嗟乎!①!②!古之圣人,③,④;今之众人,⑤,而耻学于师。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⑥?(韩愈《师说》) 乙:①人生亦有命,?(鲍照《拟行路难》) ②,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闾阎扑地,。(王勃《滕王阁序》) ⑤岩扉松径长寂寥,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国恨 陈力娇 老婆不要,房子也要盖好,檀椽一律用红松 在中田远眉看来,满洲的树木就像韭菜,不割就长不出新的来。 给他盖房的是中国村民老张,开拓团来之前,老张吃百家饭,谁家做个碗橱、柜 子,竖个房架子,都找老张。但是他们来了之后,老张就成了他们的专职木工, 干活不给工钱也不管饭,老张就得饿着肚子,憋着气给他们出苦力 这天老张领着十几个村民搭房顶,连续十几日的劳作,累得他们直不起腰来。中 田远眉不理这些,他的头脑里只有童话,房子就如吹气,说起来就起来,哪会用 那么多工夫。 这当儿大风骤起,西北方向一块黑云压了过来,千军万马般带有强烈的厮杀之气, 大个的雨点也跟着噼里啪啦地砸下,新苫的房顶瞬间席子一样掀了起来。 关于做芦苇房顶的事,老张早晨就提出过异议,理由是早霞晴千里,必是阴雨天, 建议明天再苫。中田远眉不同意,太阳明明挂在天上,非说要下雨,分明是找麻 烦。他拔出抢,怒目圆睁:搭,一定要搭。 捆捆用铡刀切齐的芦苇码在了房子顶端,然后再用木锨拍平,就像金黄色地毯 样平整漂亮。中田远眉眼睛乐得像个小元宝,嘴里不住地唠叨,呦西,满洲真 是聚宝盆啊,应有尽有,要大米不来谷子。 但是老天不作美,派了雄兵百万,扫平了他的房顶。 他看到在房顶施工的老张,像燕子似的被大风卷了下来,而他那金黄的地毯,也 在几秒钟之内,仰面朝天。 中田远眉急了,鸣枪射击,开始他是向天上打,以震住停工的村民,可他们根本 不听他的,都跑到屋檐下避雨去了 中田远眉怒了,向着从房上下来的老张,乓乓开了两枪,子弹穿透了老张的腹部 和肺部。接着又向人群里打,又结果了两个村民的性命。 老张死的那一刻,脸上挂着笑容,他说,苦日子熬到头了。 老张的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挖地基时看到了“太岁” 太岁是什么?老张知道,但中田远眉不知道。太岁是肉灵芝,一种原质体生物, 有四颗人头那么大,千年不死,如果谁不信把它切下一块,它马上就又长出来, 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不把人吓死,也得起一身鸡皮疙瘩。当地人盖房若遇上它, 都会恭恭敬敬地让开,在别处另选宅基地,以求平安 谁都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老张劝中田远眉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 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嗟乎!① !② !古之圣人,③ ,④ ;今之众人,⑤ ,而耻学于师。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⑥ ? (韩愈《师说》) 乙:①人生亦有命, ? (鲍照《拟行路难》) ②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闾阎扑地, 。 (王勃《滕王阁序》) ⑤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国恨 陈力娇 老婆不要,房子也要盖好,檀椽一律用红松。 在中田远眉看来,满洲的树木就像韭菜,不割就长不出新的来。 给他盖房的是中国村民老张,开拓团来之前,老张吃百家饭,谁家做个碗橱、柜 子,竖个房架子,都找老张。但是他们来了之后,老张就成了他们的专职木工, 干活不给工钱也不管饭,老张就得饿着肚子,憋着气给他们出苦力。 这天老张领着十几个村民搭房顶,连续十几日的劳作,累得他们直不起腰来。中 田远眉不理这些,他的头脑里只有童话,房子就如吹气,说起来就起来,哪会用 那么多工夫。 这当儿大风骤起,西北方向一块黑云压了过来,千军万马般带有强烈的厮杀之气, 大个的雨点也跟着噼里啪啦地砸下,新苫的房顶瞬间席子一样掀了起来。 关于做芦苇房顶的事,老张早晨就提出过异议,理由是早霞晴千里,必是阴雨天, 建议明天再苫。中田远眉不同意,太阳明明挂在天上,非说要下雨,分明是找麻 烦。他拔出抢,怒目圆睁:搭,一定要搭。 一捆捆用铡刀切齐的芦苇码在了房子顶端,然后再用木锨拍平,就像金黄色地毯 一样平整漂亮。中田远眉眼睛乐得像个小元宝,嘴里不住地唠叨,呦西,满洲真 是聚宝盆啊,应有尽有,要大米不来谷子。 但是老天不作美,派了雄兵百万,扫平了他的房顶。 他看到在房顶施工的老张,像燕子似的被大风卷了下来,而他那金黄的地毯,也 在几秒钟之内,仰面朝天。 中田远眉急了,鸣枪射击,开始他是向天上打,以震住停工的村民,可他们根本 不听他的,都跑到屋檐下避雨去了。 中田远眉怒了,向着从房上下来的老张,乓乓开了两枪,子弹穿透了老张的腹部 和肺部。接着又向人群里打,又结果了两个村民的性命。 老张死的那一刻,脸上挂着笑容,他说,苦日子熬到头了。 老张的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挖地基时看到了“太岁”。 太岁是什么?老张知道,但中田远眉不知道。太岁是肉灵芝,一种原质体生物, 有四颗人头那么大,千年不死,如果谁不信把它切下一块,它马上就又长出来, 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不把人吓死,也得起一身鸡皮疙瘩。当地人盖房若遇上它, 都会恭恭敬敬地让开,在别处另选宅基地,以求平安。 谁都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老张劝中田远眉
中田远眉轻蔑地一笑,笑过后,差人把太岁扔到了村头的储粪坑里。 弥留的老张想,中田远眉,你必死无疑呀,不过得比我晚上几天,呵呵呵… 老张的笑意滞留在脸上,村民们的恨意却扎根在心里。 中田远眉的房子盖起来了,是一幢五间大房,高高大大,气气派派,房内的设计 也有别于中国乡俗,分别是书房、卧房、客房、浴房、厨房,一头开门,一进去 就像进了宫殿。中田远眉住在里面,别提多惬意了。 个下着牛毛细雨的中午,中田远眉正睡午觉,他穿着华丽的睡衣,做着惊艳的 美梦。梦里成群的日本孩子,正一队队从天体中降生,日本后继有人了,二十年 后满洲的人就绝种了,都换成日本人了。梦里乐得他差点从榻榻米上翻落下来。 正值此时,一个大火球从窗而入,先是把他的绸缎和服燃着了,后又把他的头发 和窗帘燃着了,接着又把他的褥单和被子燃着了。 火光熊熊,烟雾腾空,奇怪的是中田远眉一点都不惧怕,任它们噼噼啪啪在自己 身上肆虐,把他的皮肉烧得吱吱作响也不反抗,还呵呵地笑,就像有人给他挠痒 样,笑得叽叽嘎嘎地直咳嗽,咳嗽一会儿还接着笑,到底任那无数条舌头的大 火把他舔噬得只剩些黑渣。 五间大房化为灰烬,那些他钟爱的顶级红松也跟着他一起消失了 中田远眉死后,村人们很高兴,纷纷相传,雷公震怒了,不允许他们在别人的国 土上胡作非为了;还有人说,是老张的冤魂来索命了,把中田远眉和房子一起叫 走了,到阴曹地府接受阎王爷拷问去了;更有人说,老张哪有那本事,是太岁对 他进行了惩罚,动用了雷公,你们去看,那太岁哪还在粪坑里,它早就到干净的 地方享福去了。有好事者真就去了粪坑査看究竟,他们把储粪坑翻个底朝上,翻 得满村屯都臭气熏天,也没看见太岁,就越发相信了 直到日本战败,开拓团撤走,才有人出来纠正这些传闻,说,别再说三道四了 哪一种都不靠谱,说老张复仇,你们谁见老张来了?说太岁作祟,你们谁看见太 岁长着两只手了?说雷公动怒,那天,你们又有谁听到雷声了?没有霹雷,哪有 火球?人们愕然,纷纷点头,想进一步弄明白时,说话的人已经走了,大家看到 的,只是麻五爷有点驼背的背影 这才想起,麻五爷是中医世家,他们家有祖传秘方,能让人哭,也能让人笑, 那火球呢,火球又是谁弄的? 别问了,麻五爷那么神,还差一个火球吗? (《小说月刊》2014年9期)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1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张这一人物形象。(6分) 13.请分析“老张的笑意滞留在脸上,村民们的恨意却扎根在心里”这段话在文 中所起的作用。(6分) 14.作品为什么以麻五爷的神秘出现又突然消失为结尾?请结合全文,从情节发 展、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海滨/摈而不用率领/上座率隽永/镌刻 B.磕碰/阖家欢乐句读/读后感嗔怪/缜密 C.遄飞/惴惴不安湖泊/船泊港军饷/晌午 D.昵称/泥古不化尽管/尽可能诽谤/斐然
中田远眉轻蔑地一笑,笑过后,差人把太岁扔到了村头的储粪坑里。 弥留的老张想,中田远眉,你必死无疑呀,不过得比我晚上几天,呵呵呵…… 老张的笑意滞留在脸上,村民们的恨意却扎根在心里。 中田远眉的房子盖起来了,是一幢五间大房,高高大大,气气派派,房内的设计 也有别于中国乡俗,分别是书房、卧房、客房、浴房、厨房,一头开门,一进去 就像进了宫殿。中田远眉住在里面,别提多惬意了。 一个下着牛毛细雨的中午,中田远眉正睡午觉,他穿着华丽的睡衣,做着惊艳的 美梦。梦里成群的日本孩子,正一队队从天体中降生,日本后继有人了,二十年 后满洲的人就绝种了,都换成日本人了。梦里乐得他差点从榻榻米上翻落下来。 正值此时,一个大火球从窗而入,先是把他的绸缎和服燃着了,后又把他的头发 和窗帘燃着了,接着又把他的褥单和被子燃着了。 火光熊熊,烟雾腾空,奇怪的是中田远眉一点都不惧怕,任它们噼噼啪啪在自己 身上肆虐,把他的皮肉烧得吱吱作响也不反抗,还呵呵地笑,就像有人给他挠痒 一样,笑得叽叽嘎嘎地直咳嗽,咳嗽一会儿还接着笑,到底任那无数条舌头的大 火把他舔噬得只剩些黑渣。 五间大房化为灰烬,那些他钟爱的顶级红松也跟着他一起消失了。 中田远眉死后,村人们很高兴,纷纷相传,雷公震怒了,不允许他们在别人的国 土上胡作非为了;还有人说,是老张的冤魂来索命了,把中田远眉和房子一起叫 走了,到阴曹地府接受阎王爷拷问去了;更有人说,老张哪有那本事,是太岁对 他进行了惩罚,动用了雷公,你们去看,那太岁哪还在粪坑里,它早就到干净的 地方享福去了。有好事者真就去了粪坑查看究竟,他们把储粪坑翻个底朝上,翻 得满村屯都臭气熏天,也没看见太岁,就越发相信了。 直到日本战败,开拓团撤走,才有人出来纠正这些传闻,说,别再说三道四了, 哪一种都不靠谱,说老张复仇,你们谁见老张来了?说太岁作祟,你们谁看见太 岁长着两只手了?说雷公动怒,那天,你们又有谁听到雷声了?没有霹雷,哪有 火球?人们愕然,纷纷点头,想进一步弄明白时,说话的人已经走了,大家看到 的,只是麻五爷有点驼背的背影。 这才想起,麻五爷是中医世家,他们家有祖传秘方,能让人哭,也能让人笑。 那火球呢,火球又是谁弄的? 别问了,麻五爷那么神,还差一个火球吗? (《小说月刊》2014 年 9 期)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 分) 1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张这一人物形象。(6 分) 13.请分析“老张的笑意滞留在脸上,村民们的恨意却扎根在心里”这段话在文 中所起的作用。(6 分) 14.作品为什么以麻五爷的神秘出现又突然消失为结尾?请结合全文,从情节发 展、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及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海滨/摈而不用 率领/上座率 隽永/镌刻 B.磕碰/阖家欢乐 句读/读后感 嗔怪/缜密 C.遄飞/惴惴不安 湖泊/船泊港 军饷/晌午 D.昵称/泥古不化 尽管/尽可能 诽谤/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