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攀枝花“三诊”)
2015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攀枝花“三诊”)
攀枝花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统考 2015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多类型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 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項 1.签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 贴在“条形码区”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徙(x)友谊(y)擎天柱(qng)叱咤风云(zha) B.饿殍(pao)咯(ka)血乞骸骨(hai)天梯石栈(zhan) C.窈陷(yo)氛围(fen)白皑皑(ai)载(zhai)歌载舞 D.敕令(ch)联袂(mei)捋虎须(1)推本溯(sn)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洗濯 深邃 雕粱画栋 出奇制胜 B.凋弊赡养 敛声屏气 扪心自问 C.苍茫提纲 义愤填膺 变本加厉 D.端详泻露 天涯海角 巍然成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B.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十分细腻地写出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其结句“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尤为余音绕梁。 C.“人有七情六欲”这固然不错,但纵然物欲怎样膨胀,也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 芒和庄严。 D.“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先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着“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实事求是、一视同仁”的原则,黄浦区政府会同有关社会组织 共同研究制定了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遇难人员家属救助方案。 B.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 工作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 C.全国有90%以上的人观看春晚,可见春晚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活动,每年春晚的 质量也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D.欧盟目前仅有MON810转基因玉米这一种转基因作物在种植。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 数据显示,目前欧盟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仅占全欧盟玉米种植面积的1.56%,其中西班 牙的种植面积最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①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 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 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缓缓兮。日月光华,旦 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 《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时期,朝廷以诗赋取士,诗歌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更大。正如 《毛诗序》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 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诗歌地位之显赫。 ②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 与伦比的芑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 象,美不胜收。在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喜闻乐诵古典诗词,成了他们文化生活的 重要部分。古典诗词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 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 成了构建中华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 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 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 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 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 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也, 真北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前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 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③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 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国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 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