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17届高三10月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乐昌市第一中学·仁化中学·南雄中学·始兴中学·翁源中学·新丰县第一中学)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 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 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 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 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 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 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 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 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 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 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 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 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 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 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 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 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 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 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 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 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 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 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 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 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 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
广东省韶关市 2017 届高三 10 月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乐昌市第一中学•仁化中学•南雄中学•始兴中学•翁源中学•新丰县第一中学)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 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 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 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 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 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 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 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 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 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 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 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 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 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 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 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 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 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 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 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 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 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 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 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 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 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 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 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 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 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 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 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 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 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 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 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 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 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 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 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 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 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 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 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 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 后, 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 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 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 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 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 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 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 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 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 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 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 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 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 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 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 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 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 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 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 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
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 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 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 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 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 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 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 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 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 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 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 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 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 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 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 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 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 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 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 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 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 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 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 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 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 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 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 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 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 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 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 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 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 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 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 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 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 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 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 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 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 人载!(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 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 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 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 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魯,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 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 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 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 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 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 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 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 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 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及左迁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 C.“户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 洗血了冤情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 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 人载!(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 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 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 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入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 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 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 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 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 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 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 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 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 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 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 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及左迁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 “出”。 C.“户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 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 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 求退休。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5分)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3.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自己对朝廷 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 (2)《氓》中“ ,表现女主人公对 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 (3)《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①,②表面功夫都不做足, 内在的真诚性③是值得怀疑的。④,议员在议会中打架,⑤只 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⑥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 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然而如果一定那么虽然/ B可是/肯定也许即使那么 C但是如果大概比如也许而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 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 求退休。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5 分)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3 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13.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自己对朝廷 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女主人公对 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 (3)《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6 分) 15.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① , ② 表面功夫都不做足, 内在的真诚性 ③ 是值得怀疑的。 ④ ,议员在议会中打架, ⑤ 只 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 ⑥ 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 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如果 一定 那么 虽然 / B 可是 / 肯定 也许 即使 那么 C 但是 如果 大概 比如 也许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