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县2015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刘均侦骆其祥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命题人:袁云彩)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扰攘/嚷嚷寥廓/聊赖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B.石舫/牌坊贪婪/难人期颐/期年 C.踮脚/惦念商榷/乐阕分野/分际 D.手绢/狷急疏虞/酥麻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外滩踩踏事件急救现场,与发生在诸如地震灾区、马拉松比赛等众多意外伤亡现 场如出一辙的是,可以看到外国友人出手相助的娴熟,与国人同胞一贯表现的且 瞪口呆与不知所措一一两者在生命危难时刻体现出的差距。很多人误认为这是中 国人的人性冷漠,其实这是中国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的意识淡漠所致。在中国,除 了专业人员,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将心肺复苏这样的常识,当成讳莫如深的知识 中国与那些不惜努力传播急救知识的国家相比,差距不在民众的人性,而是贯穿 在整个教育中的、对人的生命的敬畏程度 A.如出一辙B.目瞪口呆C.讳莫如深D.传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吃开心果有助于缓解压力;除了开 心果外,其他有益减压的“慢节奏食物”还包括全谷食物、核桃等带壳坚果也有 同样功效。 B.除了相声、小品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形式之外,2015羊年春晚或将引入哑剧、 滑稽戏等新鲜的喜剧表演形式,力求给观众呈现更多的艺术门类,增加更多的笑 料 C.12月22日上午,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维和,主要承担维和任务区保 护平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以及巡逻警戒、防卫护卫。 D.台湾当红小生柯震东在北京吸食大麻和毒品被捕,此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 震惊台湾民众。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又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需要兴私学,养士人 ②在这样的情况下,私学在全国各地兴起,到了孔、墨两大显学崛起,私学发展 如日中天。 ③古代私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 ④此外,文化下移也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⑤由此而形成的儒、墨两大学派互相攻伐,支配中国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 ⑥生产发展给私学奠定了经济基础 A.③⑥①④②⑤B.⑥①②③④⑤C.③②⑥①⑤④D.⑥③①④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命题人:兰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 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隶四骠骑,分为左右口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 领其一,甚被恩遇
广东省龙川县 2015 届高三下学期 2 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刘均侦 骆其祥 本试卷共 8 页,六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命题人:袁云彩)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扰攘/嚷嚷 寥廓/聊赖 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B.石舫/牌坊 贪婪/难人 期颐/期年 C.踮脚/惦念 商榷/乐阕 分野/分际 D.手绢/狷急 疏虞/酥麻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外滩踩踏事件急救现场,与发生在诸如地震灾区、马拉松比赛等众多意外伤亡现 场如出一辙的是,可以看到外国友人出手相助的娴熟,与国人同胞一贯表现的目 瞪口呆与不知所措——两者在生命危难时刻体现出的差距。很多人误认为这是中 国人的人性冷漠,其实这是中国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的意识淡漠所致。在中国,除 了专业人员,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将心肺复苏这样的常识,当成讳莫如深的知识; 中国与那些不惜努力传播急救知识的国家相比,差距不在民众的人性,而是贯穿 在整个教育中的、对人的生命的敬畏程度。 A.如出一辙 B.目瞪口呆 C.讳莫如深 D.传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吃开心果有助于缓解压力;除了开 心果外,其他有益减压的“慢节奏食物”还包括全谷食物、核桃等带壳坚果也有 同样功效。 B.除了相声、小品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形式之外,2015 羊年春晚或将引入哑剧、 滑稽戏等新鲜的喜剧表演形式,力求给观众呈现更多的艺术门类,增加更多的笑 料。 C.12 月 22 日上午,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维和,主要承担维和任务区保 护平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以及巡逻警戒、防卫护卫。 D.台湾当红小生柯震东在北京吸食大麻和毒品被捕,此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 震惊台湾民众。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又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需要兴私学,养士人。 ②在这样的情况下,私学在全国各地兴起,到了孔、墨两大显学崛起,私学发展 如日中天。 ③古代私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 ④此外,文化下移也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⑤由此而形成的儒、墨两大学派互相攻伐,支配中国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 ⑥生产发展给私学奠定了经济基础。 A.③⑥①④②⑤ B.⑥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⑥①⑤④ D.⑥③①④②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命题人:兰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 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 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 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 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口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 所逐,剌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 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口九曲,知节领兵 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 惑,非仆托身之口,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 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 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 吉a。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 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 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a。师次怛笃城 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 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 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 C.今谨奉辞辞:言辞 D.表请乞骸骨,许之表:呈上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囗”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口自卫②充军披靡,口抱行俨重骑而还 ③及世充拒王师口九曲④非仆托身之口 A.以乃于所B.而则于因C.以乃与因D.而则与所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咬金骁勇。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 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 百万人马,受到的恩遇特别隆厚。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失败后,他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了 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 下功勋;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 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 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 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 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九曲,知节领兵 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 惑,非仆托身之□,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 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 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 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 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 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 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 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 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安营,驻扎 C.今谨奉辞 辞:言辞 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呈上奏章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 ②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③及世充拒王师□九曲 ④非仆托身之□ A.以 乃 于 所 B.而 则 于 因 C.以 乃 与 因 D.而 则 与 所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咬金骁勇。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 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 百万人马,受到的恩遇特别隆厚。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失败后,他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了 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 下功勋;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4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命题人:钟明福)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σ。 [注]①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分)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的景情关系。(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每 小题2分,共6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 暝》)(3) 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 风波》)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命题人:柳森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 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一一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究好了 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 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在原始阶 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以后,往 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 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形式亦 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里就起 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 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发 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 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谐的 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汘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之乐。 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我们还 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深入。中 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样在脉搏 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长短急
①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3 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4 分)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命题人:钟明福)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①。 [注]①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 分)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的景情关系。(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每 小题 2 分,共 6 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李白《梦游天姥吟 留别》)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 暝》)(3) , 。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 风波》)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命题人:柳森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音乐与教育 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 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究好了, 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 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在原始阶 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年以后,往 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 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形式亦 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里就起 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 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发 散”而且能“净化”,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 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谐的 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之乐。 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我们还 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深入。中 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样在脉搏 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长短急
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模型, 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的,耳 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同,所 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媒介, 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 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 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表现于行 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精神在和 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 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 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重诗乐? 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诗乐对 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偏于阳刚, 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我们用不 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有真正的 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社会的腐 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本身大加 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 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14.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4分) 15.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快乐女声”、“中 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这一现 象作简要分析评价。(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有3个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人:罗长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模型, 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的,耳 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同,所 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媒介, 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 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 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表现于行 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精神在和 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 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 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重诗乐? 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 “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都是看到了诗乐对 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一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偏于阳刚, 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我们用不 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有真正的 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社会的腐 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本身大加 一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 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教育合于理想”的有效工具之一。 B.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表现”功用的体现。 B.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感动”功用的体现。 C.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D.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感化”功用的体现。 14.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4 分) 15.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快乐女声” 、“中 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这一现 象作简要分析评价。(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有 3 个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人:罗长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女织(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 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 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 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 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 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 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 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 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一一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 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 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她们是美丽聪慧 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 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 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 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 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 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一一乃天下女子的技能 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 的衣、纳的袜、绣的巾,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 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 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 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 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 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 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 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 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 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 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 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 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 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
女 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 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 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 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 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 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 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 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 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 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 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她们是美丽聪慧 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 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 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 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 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 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 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 的衣、纳的袜、绣的巾,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 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 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 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 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 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 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 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 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 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 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 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 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 2006 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 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 25 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